论乔叶《最慢的是活着》之“慢”的内涵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j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乔叶获鲁迅文学奖的小说《最慢的是活着》不仅题目耐人寻味,叙述风格自然脱俗,更重要的是,在小说关于两代女性的性格冲突之讲述中,以毫无传奇的生活细节,塑造着生之深奥和生之伟大,乔叶用一个“慢”字概括了生命之渐次的演化、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冲撞与最终达成的和谐,于是“慢”就有了一种玄奥的内涵。
  关键词:《最慢的是活着》 “慢” 苦难 力量 和谐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青年女作家乔叶以其清新的散文、蕴含哲学意味的小说在中国文坛上异峰突起,形成了继张爱玲、三毛、席慕蓉等强势女作家之后又一股疾劲的旋风。评论界称乔叶“文笔细腻独特,清新隽永,富有哲理和智慧,对生命和人生的意义有着深沉的思辨和探索,多样化的题材统摄在机敏的基调中,蕴藏着准确动人的知识内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其中,乔叶获鲁迅文学奖的小说《最慢的是活着》不仅题目耐人寻味,叙述风格自然脱俗,更重要的是在关于两代女性的性格冲突之讲述中,以毫无传奇的生活细节,塑造着生之深奥和生之伟大,乔叶用一个“慢”字概括着生命之渐次的演化、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冲撞与最终达成的和谐,于是“慢”就有了一种玄奥的内涵。
   “慢”,从字义上讲是指一种速度,是与“快”相对而言的。“慢”既是指一种行进中的速度,也是指一个发展着的过程,具体到人的一生里,“慢”意味着在缓慢的时间变迁里,人生如风景画般拉展开来,各色人等依次走过又依次远去,极其缓慢地将不同的生命特质展现于世。于是“慢”就不再仅仅指一种速度,一种时间上的流动,而是指一种生活的积累,一种生命过程的深度推演与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只有用心体会生活的深层内涵的人,才能够真正感受到“活着”之缓慢,“活着”是一种不追求速度的等待,“活着”是一种最终一定会看到结局的淡定和从容。
   一 “慢”意味着承受的苦难更多
   《最慢的是活着》的主人公是奶奶和二妞,很显然,奶奶是小说要强调的主要人物,二妞是作为奶奶的陪衬而存在的次要人物。这一老一少的人物结构也是小说作者惯用的手法,“老”意味着丰富的阅历和生命过程之长,因其长,也就显得很“慢”。而在乔叶的小说里,“慢”并不是指奶奶八十多年的生命长度,而是在这种“慢”里包括了更多的沧桑和苦难。每一次苦难的发生、发展和抚平的过程都使生命显得更加漫长而舒缓,“慢”就是一种包含着更多的苦难和艰辛的婉转说法。细数起来,奶奶一生的灾难真是不少,从三个小婴儿的夭折,到丈夫的失踪,再到后来儿子儿媳的先后离世,两个孙子先后入狱,在一次次起起落落的伤痛里,生命充满了苦难的印迹而显得更加冗长,也显得坚硬无比。而为了加强这种生命的冗长感,乔叶对奶奶一生中所经历的每一次苦难都不是浓墨重彩地去描写,而是用了极淡定的说法。谈到爷爷的死,奶奶的表现是:“后来,她收到了祖父的阵亡通知书。‘就知道了,人没了。那个人,没了。’‘听爸爸说,解放后你去找过爷爷一次。没找到,就回来了。回来时还生了一场大病。’‘哦,’她说,‘一个人说没就没了,一张纸就说这个人没了,总觉得不真。去找了一趟,就死心了。’”说到惟一的女儿的意外夭折,奶奶的评价是:“死了的人死了,活着的人还得活着。”甚至对于失手摔死了她的女婴的邻居,奶奶仍然可以和和气气地与之相处,真心地原谅邻居所犯下的过失。对于独生子的去世,奶奶应当是极痛心的,但她仍然出人意料地平静:“从父亲住院到他去世,没有一个人告诉奶奶真相。她也不提出去看,始终不提。我们从医院回来,她也不问,一个字儿都不问。我们主动向她报喜不报忧,她也只是静静地听着,最多只答应一声:‘噢。’父亲的遗体回家,在我们的哭声中,她始终躲着,不敢出来。等到入殓的时候,她才猛然掀开了西里间的门帘,把身子掷到了地上,叫了一声:‘我的小胜啊——’”众多的苦难,需要时间去抚平;悲伤,也需要时间去淡化,正是在这极其漫长的时间里,苦难来了又走了,逝者逝去,生者还需要生活,生活用它缓慢的节奏吞咽下了一切,又用它缓慢的节奏将未来的苦难推演到人的面前。这一切,都需要一个“慢”字来承担,需要一个“慢”字来消解,更需要一个“慢”字来抵挡。只有“慢”了,才渐渐地不再疼痛,才渐渐地忘却苦难,才能使生活进入一种新的期待中。生命的能量在一个“慢”字里得到缓缓、也是尽情的释放。于是,“慢”就成了一种坚韧的力量,一种敢于面对苦难、消化苦难的力量。正如《易经》所言:“天地之大德曰生。”“生”是天地万物的基本存在形式,因其生生不息,才有了天地万物的存在和多彩的世界,“生”本身就是万物的目的,因此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活着虽然“慢”了些,但“慢”得坚不可摧。
   二 “慢”是改变一切的力量
   在中国古代的哲学里,人们早就看到了“变”的力量。苏轼曾言:“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变”是天地之间存在的规律和一种能量,是万物都逃脱不了的必然法则。“变”存在于漫长的时间里,时间长了,人类才可以看到“变”,才可以看到“变”所带来的变化。因此,“变”是“慢”的一种物化,“慢”通过“变”显示自然的铁定规律。万物的规律如此,人类的生命亦是如此,生命虽然缓慢,但“变”是谁也逃脱不了的必然结局。在乔叶的《最慢的是活着》中,“慢”与“变”又组合在了一起,缓慢的时间改变了坚韧的人性,抹平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与沟壑。小说一开头,就毫不留情地渲泻出二妞对于奶奶的仇恨,同时奶奶对二妞的鄙视也表达得很直露。在重男轻女的奶奶看来,二妞生的时辰不对,所以一切都不对了。于是,奶奶与二妞在这个家庭里结成了与生俱来的对峙,两个人都顽强地站在自己的一边,把与对方的仇恨化成一次次的攻击:“和她顶嘴早成了家常便饭。这顶嘴不是撒娇撒痴的那种,而是真真的水火不容。因为她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她——当然,身为弱势,我的选择是被动的:她先不喜欢我,我也只好不喜欢她。”这种亲人之间的仇视让人不愉快,又让人难堪,但二妞和奶奶都不想让步,她们的对峙成了二妞心底的一堵墙,几乎让她性格扭曲:“亲人之间的不喜欢是很奇怪的一种感觉。因为在一个屋檐下,再不喜欢也得经常看见,所以自然而然会有一种温暖。尤其是大风大雨的夜,我和她一起躺在西里间。虽然各睡一张床,然而听着她的呼吸,就觉得踏实,安恬。但又因为确实不喜欢,这低凹的温暖中就又有一种高凸的冷漠。在人口众多川流不息的白天,那种冷漠引起的嫌恶,几乎让我们不能对视。”
   然而,这种坚冰式的对峙最终消解于时光的“慢”之中,当亲人一个个离世,老宅里的人越来越少,亲情变得弥足珍贵的时候,仇恨就显得不再有力,奶奶与二妞正在从仇恨的两端走出来,回归到亲情当中去,她们正学着温暖对方:比如在二妞堕胎之后,奶奶会出乎意料地端来了一碗红糖鸡蛋水;比如在奶奶伤心的时候,二妞也曾冲动地想过给奶奶递上一块毛巾。正是慢慢的时光,让这一切扭转了过来,所以,在二妞出嫁的时候,“奶奶就开始按老规矩为我准备结婚用品:龙凤呈祥的大红金丝缎面被,粉红色的鸳鸯戏水繡花枕套,双喜印底的搪瓷脸盆,大红的皂盒,玫瑰红的梳子……纺织类的物品一律缝上了红线,普通生活用品一律系上了红绳”。而在出嫁之后,二妞也成了奶奶惟一的安慰,“我经常去看她,给她零花钱,买些菜过去,有时我会把她请到我家去吃饭。每次说要请她去我家,她都会把脸洗了又洗,头发梳了又梳。在我家无论吃了什么平凡的饭菜,她回去的表情都是喜悦的。能被孙女请去做客,这让她在孙媳妇面前,也觉得自己是体面的。”这种从对峙到温暖的转变,主要是“慢”的功劳,因为在“慢”中生活产生了许多变故,亲人们正是在共同承担苦难的过程中意识到了对方的价值,并认同了彼此间的亲情,正是因为生活太漫长了,她们拥有了相同的回忆,所以需要紧靠在一起,走完后面的路程。一个“慢”字,不仅抹平了伤痛,更抹平了仇恨,修复了亲情,所以二妞要说:“(我)坐在那张红布椅上,端着饺子,一眼便看见奶奶站在人群后面,她的目光并不看我,可我知道这目光背后还有一双眼睛,全神贯注地凝聚在我的身上。我把饺子放进口里,和着泪水咽了下去。”这说明,在后来的一段日子里,二妞和奶奶之间已经有了心灵的沟通,而这一切,也只能通过慢慢的日子来实现,来完成。
   三 “慢”将达成最终的和谐与统一
   在人类的进化史上,可以分为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两大时期,农业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人类以石器、鐵品等简陋的工具进行农耕活动,因为生产力低下,人类只能在较狭小的区域里活动;而以大机器为特征的工业时代的到来,改善了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物质材料的生产,从而扩展了人类的生活区域,使人类可以向更广阔的世界寻找发展的机会。两种完全不同的生存方式决定了人们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理念和行动,前者封闭保守,后者张扬开放,两个时代的人一旦相遇,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可以看出,小说中奶奶显然是农业时代的女性,而二妞早已进入了工业时代,于是工业时代与农业时代的差异在她们身上得到了尽情的体现:奶奶守旧而简朴,二妞乖张而放浪;奶奶生活在回忆里,二妞生活在幻想里;奶奶希望生活宁静不变,终生与土地为伍,二妞追求生活的多彩和刺激,在不断地更换男友中寻找快乐。所以刚刚成年的二妞就选择了离开土地和稳定的生活而游走四方,而奶奶却坚守在自家的庭院里安静地等待着二妞的归来。
   然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都抵挡不住缓缓慢慢的时光,这两代生活迥异的女性最终在慢慢的时光里达成了一致:希望生活一成不变的奶奶最终进到了城市,接受了每天出入饭店、睡席梦思、洗热水浴、听交响乐的现代生活;而追求新鲜刺激的二妞却老老实实地嫁了人,在婆家相夫教子,在医院里伺候生病的奶奶,活脱脱成了一个本分的女孩子。在无法抵抗的时光之“慢”中,激进的工业时代和保守的农业时代相融合了,两代女性都在悄悄地改变着自己,又都在悄悄地和谐着对方。她们身上原有的锋芒都被时光之“慢”所磨去,最终找到了最适合于自己、也最适合于对方的生存状态。于是,缓慢的生活最终呈现出的是一种超乎寻常的宁静:“三个血缘相关的女人,在拥有各自漫长回忆的老宅里,为其中最年迈的那个女人送行,没有比这更自然也更合适的事了。”而在奶奶去世之后,二妞却感到了她和奶奶的亲密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她可以在许多事情上看到奶奶的影子,在许多细节上回忆起奶奶,在许多时刻感受到奶奶的存在,这说明奶奶已融入二妞的生命里:“在生命的感觉上,我却仿佛离她越来越近。我在什么地方都可以看见她,在什么人身上都可以看见她。她的一切细节都秘密地反刍在我的生活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奇袭而来,把我打个措手不及”,“我甚至觉得村庄里的每一个人,走在城市街道上的每一个人,都像是她的孩子。仿佛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她的孩子,她的怀抱适合每一个人。我甚至觉得,我们每一个人的样子里,都有她,她的样子里,也有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一个人的血缘里,都有她——她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母亲”。从物质的意义上来说,奶奶的生命尽管很慢,但终究走到了尽头,但从精神的层面上来说,奶奶却走进了二妞的心底,幻化成二妞眼前的一切,因此也就获得了永恒的生。
   综上所述,正是时光之“慢”抹平了一切,带动了一切,改变了一切,调整了一切,“慢”以其持久的耐力最终带来了人类期待的一切:古老而难忘的岁月,平静而细腻的生活,和谐而永恒的亲情,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纪念。同时,“慢”也给《最慢的是活着》带来了最深沉的哲学思考和最感人的生命意蕴,让读者感到,活着之“慢”是美丽的,是有美学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任世雍:《小说理论及技巧》,晨光出版社,1982年版。
   [2] 黄世瑜主编:《文学理论新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3] 王艳芳:《女性写作与自我认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 大足石刻铭文是大足石刻的有机组成部分,儒、道、佛三教合一,真、草、隶、篆、行完备纷呈,北碑、南帖融会贯通,民间、名家书法交相辉映的大足石刻铭文书法,其创作、批评与审美价值以艺术的方式从世俗的角度表达出来,神秘的宗教和深奥的书法被赋予了世俗化的艺术形式。本文以其独特的审美标准,对中国古代书法做了世俗化的表现,这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化 地域化 艺术
期刊
摘要 过度重视笔墨会削弱水墨人物画表现现实生活的能力,而过度重视造型又会失去中国传统笔墨的精华。因此,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既要从传统“文人画”重笔墨轻造型的理论桎梏中解脱出来,又要谨防过度“写实”而再度误入重造型轻笔墨的误区。  关键词:水墨人物画 笔墨 造型 创新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一 当代多元化的水墨人物画   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画首先受
期刊
摘要 本文从中国民间儿童服饰装饰纹样入手,对其不同类型的装饰题材进行归纳整理,并试图分析其构成方法、造型、审美、寓意等,从而挖掘出装饰纹样深厚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民间 儿童服饰 装饰题材 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TS941-0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民间儿童服饰装饰纹样具有非常丰富的艺术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以及审美和精神的体现。服饰是一种文化的物质载体
期刊
摘要 在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建筑行业率先兴起,而现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带来了新一轮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同时宣告了后现代主义的来临,而广告里面的平面设计作为文化产业的一种形式,必然与后现代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管是从平面设计的表现内容还是表现形式,现代社会的平面设计都被打上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烙印。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平面设计 大师 影响  中图分
期刊
摘要 凉山彝族的传统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凉山彝族文化的载体。本文选取凉山彝族的传统服饰作为研究对象,按地域、语言的不同将凉山彝族的传统服饰归纳为三大主要样式,分析了三大样式的地域分布及其特征,并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三方面剖析了凉山彝族传统服饰的宗教内涵。  关键词:凉山彝族 传统服饰 宗教内涵  中图分类号:TS941 文献标识码:A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
期刊
乔叶,专业作家,最早以散文写作进入文坛,从1993年发表处女作至今,乔叶从未停下过脚步。乔叶的散文抒发纯净、温暖感情。从2001年开始,乔叶把精力转向小说创作,相继创作了一系列小说。与散文相比,乔叶的小说印记鲜明,注重感知丰沛的生命形态,无论是长篇小说《我是真的热爱你》,还是中篇小说《最慢的是活着》,无不折射出人物的灵魂。从散文到小说,乔叶在两种文体之间完成了从轻灵到厚重的过渡。   乔叶初写小
期刊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产品的设计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设计者对产品形态的设计不再局限于简单美化与装饰,而是越来越重视产品的美学设计,将技术与形态进行完美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高品质、充满艺术性的产品。如果我们将产品视为功能的载体,那么其形态就是该产品与功能的中介。本文通过分析产品形态及其设计美学的相关概念,试图找出产品形态中设计
期刊
摘要 麦家的创作明显受到了博尔赫斯叙述技巧的影响,本文以麦家的三部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为例,分析麦家效仿博尔赫斯在小说中营造叙述迷宫,运用元小说的手法,采用叠套叙述的多声部叙述等手法,创作了一系列结合文学性与通俗性的“新智力小说”。  关键词:博尔赫斯 叙述迷宫 元小说 叠套叙述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无论是文学观念还是创作
期刊
摘要 曾经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的家庭伦理小说《双面胶》,以鲜活、本色的当代生活为题材,展现了中国普通百姓的常态生活状况。作品成功塑造的三个女性形象,她们的话语朴实逼真、灵动跳脱,不仅显示了作家深厚的生活积累,还表明了对文学本体坚定守持的创作立场。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在于它表现当下生活的叙述视角、关注民生的创作勇气、求真求实的审美追求。这些,都可以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建构的清晰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藏传佛教图案的审美特征和娱乐空间氛围诉求的对比分析,说明二者在调动人的感官、增强人心理感受方面存在一致性;并根据二者之间的契合点,从形式美感、氛围意境、科技创新三方面论述藏传佛教图案在娱乐空间中运用的方式以及运用的原则。  关键词:藏传佛教 绘画图案 娱乐空间 室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图案一直是现代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