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研究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xz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高中政治课堂,如何更好的贯彻新课程理念,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构建高效课堂,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以问题为中心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思维能力,其前提则是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入手。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这种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增强问题意识,全力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型课堂,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课堂上感觉自己一听就会,可到做题目时一做就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方法,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师满堂讲,课堂上不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甚至不给学生独立思考、展示的时间和机会,而是直接把结果呈现给学生,导致学生似懂非懂,课后遇到问题就束手无策。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是就知识而知识,而是应该把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告知学生,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是以“问题”发现、分析、解决为主线,其“问题解决”的主要途径是以各种有效课堂教学活动为平台,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对话过程中,学会思考、分析、比较、总结、归纳、综合、判断和评价。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久而久之,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优良品质。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创新思维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一定有什么惊人的发明和创造,但是,这种创新思维能力一旦养成,将会在学生未来成长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问题为中心”的课堂,不但能使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同时能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所以,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不仅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更能促进学生养成创新思维的优良品质。
  做到师生共鸣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一切积极因素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能相互启发、思维相互碰撞,师生产生共鸣,让课堂真正做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思考,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学中一些知识和方法,尤其是一些疑难点,在老师的启发点拨下,我也基本能想到,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师的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学生经验做到有机对接。不能以为,这个知识我老师讲过了,你学生就应该掌握,讲过我的教学任务就结束了。一堂课的成功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掌握了多少。所以教学不能盲目的赶进度。“教育是个慢的艺术”,在日常教学中,对新的知识点不是引导学生分析,而是忽视过程,直奔结果,教师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流程,用“过来人”的思维逻辑将整理好的知识呈现给学生,最终必然导致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难以形成共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规划好教学过程(情境、问题),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通过活动(观察、思考、交流),获得足够的感受、体验和感悟,从而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方式,把自己想说的,通过问题呈现——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展示的方式来呈现,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适时介入,适时启发,通过“教”“学”互动,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鸣的效果。
  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的过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则把“反省认知性知识”作为知识的四个维度之一。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学者波斯纳也说过:教师的成长=经验 反思。他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 反思”的成长公式。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教学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对于教师而言,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课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的特点,可以让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对教学的预测能力和分析能力。
  例如在备课时可以思考是否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教学内容以及呈现的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课堂教学设计的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展示;教学内容有没很好的联系实际生活,实现知识与生活相统一,过程与方法相统一。课中反思即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较好的促进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课中的反思包括在上课过程中思考学生在课堂上实际参与度,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课堂上是否有精彩的生成或意想不到的收获,如何利用课堂上的动态资源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进程等。而课后进行的反思,则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课后及时反思本堂课的得与失,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还存在着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还有哪些需要关注的地方或存在的困惑。
  反思是教学的增长点,考尔德希德说过“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认真的反思,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继而对后续行为产生影响。对于学生而言,反思是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会,学习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要依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课堂,有反思,才有创新;有反思,才有进步。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课堂教学要真正达到高效应注重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在课堂的组织和问题的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尤其是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和提问的学生的选择应具有层次性,一堂课要力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收获,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要尊重学生的发言权,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自我展示,敢于进行非逻辑的异想天开、发散性的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善于鼓励,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潜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满了信心,从而创设出一种宽松和谐、相互尊重、师生彼此信任的教学氛围。在这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这种思维火花的碰撞,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郊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学校文化建设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部分学校或许是出于宣传的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仍呈现出“标签式”“泡沫式”状态。那么,学校文化到底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笔者认为,作为一校之长,对这些问题都应该有明确和清晰的认识。  通过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概括与梳理,可将学校文化分为四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笔者认为四类学校文化的内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国家逐渐加大了对农村乡镇传统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力度。图腾文化是由图腾观念衍生而成的一些文化现象,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神奇的文化现象之一,它的核心是图腾观念。在乡村中学中实行这一文化建设,对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具有促进作用。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对于文化的精华和糟粕不能十分明确的分辩,因此,外部环境的影响显得十
7月8日,在首届宁波市学生服设计展演活动中,来自宁波17所中小学学生穿上由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设计的学生服亮相T台。前沿的设计和个性化造型使校服一改单调之风,展露出学
重庆渝北区农业园区实验小学位于风景如画的重庆机场路旁,与西南政法大学、川外南方翻译学院、重庆鳄鱼中心风景区毗邻。学校建于2009年,是一所年轻、漂亮、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城
为适应当今社会、教育发展需求,积极推进学校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努力实现重庆北部新区优质学校建设总体目标,自重庆北部新区2012年实施优质学校建设工程以来,重庆北部新区康庄美地小学在教育局正确领导和重庆市教育评估院专家团队的悉心关怀、指导下,学校领导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全面落实国家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思想,致力打造“康美文化”,全面实施优质学校工程,在特色建设、校园文化、全程育德、教研科研、校
"多彩的校园绿树儿葱茏,可爱的伙伴充满新奇向往,求知的欲望共同进步,纯真的友谊像黄河滚滚流,胜采小学是我们美好的家园,童年和欢乐在这里手牵手啊,胜采小学是我们美好的家园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能力的培养、知识的获得、个性的形成以及品德的陶冶等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进行探索与思考。  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推进习惯的渗透教育 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幼儿成长中的
党的十七大把“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将节能减排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节能减排已成
虽然是杰出的数学家,但吴文俊小时候却喜欢看历史书籍,对数学并没有多大兴趣。在大学二年级时还曾一度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想辍学不念,是一位姓武的老师的精彩课程,改变了他对数学
惩戒,顾名思义,包括“惩”和“戒”两层含义。“惩”即处罚,是一种手段;“戒”是警告、劝戒他人改正错误。一句话,惩戒意味着手段和目的的统一。教育惩戒除了也具备这种统一之外,更为重要的它是一种教育方式。虽然是一种特别的教育,但在本质上同期望、激励、表扬等方式一样,都指向学生的进步。而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怎样进行教育惩戒?怎样界定教育惩戒?的确是摆在所有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既然教育惩戒是一种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