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期间的中小学择校,给当今社会的学校教育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它的破坏程度是不可想象的。如此发展下去,不但我们费尽心血实现的普九工作目标将会化为泡影,毁了国家实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而且还会在辽阔的祖国大地上,重新出现一批又一批的“新文盲”。全民素质的提高,无疑是一句空话。
一、择校,是对现有学校教育资源的浪费
择校,是对现有学校教育资源的浪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就非常关心人民的教育事业,一直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各行各业都支持教育。在全国实施以政府投入为主,人民集资投劳、单位筹措为辅的方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许多大型企业、大型的厂场都办起了子弟小学、子弟中学,方便适龄儿童就地就近入学。尤其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更是关心人民的教育事业,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教育提上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议事目程,把他作为立国兴邦的头等大事来抓。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在全国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许多地方还提出了“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再穷也不能穷了教育”的口号,千方百计地加大了对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和投入,把学校办得更好,把中小学都办到了家门口。在城镇,最醒目的建筑物是学校;在农村,最好的房屋是学校。农村的适龄青少年儿童就地就近入学,不但不交学杂费,还可以减免书本费。在寄宿制的初级中学里,贫困学生还可以享受到国家发给的生活补贴费。可是,有的家长还是不满足,还是把孩子往人多的地方送。城里呢?分配在A校的学生,也要往B校跑。跑来跑去,有的学校挤得不得了,教室里坐不下,操场上站不完,一眼望去,到处是人头。有的学校呢,却没有剩下多少人,光有校舍,有教学设备,有教师,就是没有学生。教室空荡荡的,课桌空着,教师也闲着。学校没有学生或者是学生减少了,闲着的教师还可以根据生涯的变化情况来调动。可是,那些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建设起来的校舍、教学设施,有谁又能随意把它搬动呢?不是眼巴巴看着它摆在那儿白白地浪费掉了吗?择校,的确给教育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
二、无限制的择校,会导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
择校,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会导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不滑。教学质量好一些的学校,生源本身就充足,教师的工作量原本就比普通学校的大,择校生一来,学生人数剧增,他们的负担就更重了。单拿作业批改一项来说吧,原来一次作文百十篇的,择校生来后,一下子就增加到一百八九十篇,比原先增加了近一倍。你还能够篇篇都作精批细改吗?一般学科就更不用说了,收一次作业六七百份,要认真检查一次就得花十几个小时。教师的课外时间除了备课都得花在作业批改上,哪里还能再去辅导差生呢?差生得不到及时辅导,作业得不到及时的认真批改,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得不到及时纠正。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四个主要环节“备、教、批、辅”,“批”,批不好,“辅”对差生的辅导也没有了,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吗?并且,择校生中的大多数人是成绩比较差或者是在原校比较调皮的学生。他们都是想通过择校来改变自己,提高成绩,去掉过去的不良习惯。但是这些人一旦集中在一起,就会越来越难以教育。不管是成绩差的还是行为习惯差的,不管是来自穷乡僻壤的还是来自繁华街市的,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都有一种优越感。自以为有钱,有特殊关系,就可以找好学校、好班级。如果不满意,他们还可重新换。可是,有多少人能真正地了解教育的奥秘,有多少人能真正知道教育不是那样简单呢?学校教育,除了环境教育本身的积极影响之外,还需要遗传和学生本身的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密切结合,并不是有权、有钱、有关系就能改变一切的。再好的学校好的老师,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扭转这些青少年儿童长时间养成的不良习惯。尤其是在这种大班额,超负荷运载的情况下,就更难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了。天长日久,如此往复循环下去,恐怕是原来成绩好的学生,也要跟着遭殃了。
三、增多择校生,会给学校安全造成隐患
择校生无限地增加,让学校建筑超负荷运载,会给师生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隐患。现在,许多教学质量好一些的学校,在招生时就已经超额录取,完全饱和。在它正常运作的情况下,一个只能容纳五六十人的教室,突然间又来了几十个不速之客,让他往哪儿坐呢?教室里的课桌,四排变五排;课桌的学生,两人成三人;行走的空间没有了,座位间的空隙也没有了。教室里成了一座肉林,进去后要想动一动都非常困难。如果发生什么意外事故,学生还能逃离教室吗?学校的楼梯、过道、走廊,在建筑设计规划时就有严格的要求,一层只能容纳四五百学生活动的楼层,一下子增加到七八百人,谁又能保障它不会出事呢?课间操、放学时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群,楼道间更是拥挤不堪。一个倒下去,就是一大片,难道这还不是一种灾难吗?
四、择校,是滋生教育腐败的又一个源头
择校,是滋生教育腐败的又一个源头;是它,给教育领域的腐败铺设了一张温床。人们奋斗了多少年来才获得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平等教育,是择校使它产生了有着极大差异的等级。它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一种挑战;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时期不该出现的一种怪现象。是它,为那些想违法而不敢违法,想违纪而不敢违纪,口里一套,行动上又是另一套的“正人君子们找到了避难的源道。在择校中,官宦子弟,商人小孩,在社会上有一定特殊地位的人群,如人事、组织、财政、纪检、监察等主要领导部门的子女,供水、供电、供书等特殊单位领导的小孩,方便至极贫民百姓,十分艰难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人,等级待遇都是不同的。有的可以选择学校,有的可以选择班级;有的却什么也不能;有的要交费,并且是一千八百、三千、五千不等;有的则可以不交费;有的甚至是再交多少高费也进不来。校长、局长、市长,他们在择校中掌控著所有人的命运,打一个招呼,写一张条了,挂一个电话,就可以让你的交费从四五千元到零之间降升几级。原本就该无条件享受九年义务教育入学权的青少年适龄儿童,是他们的一句话,可以让你继续享有这种权力,不交其他任何费用就可以正常入读。也是他们的一名话,就可以让你交上三千、五千不等,或拒之学校的大门之外。是择校,让金钱、权力、特殊的人际交换关系结合了在一起,使得教育领域本来就不应该有的各种腐败行为得以滋生和蔓延。是择校,使向广大青少年入学适龄儿童敞开着的学校大门,一夜之间就变得无比的狭窄和拥挤,想读书,要读书,该读书的青少年不能就地就近入学,只能远离自己的住处,远离家门。带着那份不应有的忧伤,带着那份不应有的不安,去完成父母的那份期盼。是择校,玷污了学校这片净土,让光明正大的入学,变成了偷偷摸摸地送红包,走后门。
择校,让学校找到了敛财之道。学校通过招收大量的择校生来收敛不义之财。虽然,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地强调,不准教育乱收费,可一些学校的校长,却抓住自己主管部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争取本县市、本地区的升学率不落后,对上级指令的执行睁只眼、闭只眼的心理,暗自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敛财。对前面所列举到的少数特殊人群,校长们为了讨得他们的默许或支持,采用的是对他们的子女或亲属不收费或少收费的方式来敷衍笼络;对贫民百姓却极力搜刮,一千八百不嫌少,三千、五千也不嫌多。随着择校费的收取,其他学生也跟着遭殃。紧接着就是收取什么“资料费啊”、“饮水费啊”、“竞赛费啊”、“补课费啊”……等等,等等,名目繁多。一年下来,少则几十万元,多则几百万元。这些钱要是用来赞助贫困山区修建“希望小学”,一年就可修建好几所。可校长们会愿意吗?怕是收得再多也不愿拿出分文来了。
学校如此敛财,教师呢?也不白落后,一些上主要学科的教师,也学会了把知识当商品,待价而沽,学生想要,就得出钱来买,并且是高价出售。每个学生每月每科至少要交100元到150元。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凡是升学要考的学科,都得交钱才能补。一个学年补下来,心狠的老师也要收一万、几万、甚至这十几万。一些教师的蜡烛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都紧随着当权者们的腐败而灰飞湮灭了。校长不穷,老师们也没完全都富,可实实在在地苦了大多数孩子。
要做好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工作,必须坚决杜绝九年义务教育期间的择校。否则,只会是困难越来越多,灾难越来越大。
(作者电话: 13035549398;信箱:894489017@qq.com)
一、择校,是对现有学校教育资源的浪费
择校,是对现有学校教育资源的浪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就非常关心人民的教育事业,一直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各行各业都支持教育。在全国实施以政府投入为主,人民集资投劳、单位筹措为辅的方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许多大型企业、大型的厂场都办起了子弟小学、子弟中学,方便适龄儿童就地就近入学。尤其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更是关心人民的教育事业,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教育提上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议事目程,把他作为立国兴邦的头等大事来抓。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在全国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许多地方还提出了“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再穷也不能穷了教育”的口号,千方百计地加大了对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和投入,把学校办得更好,把中小学都办到了家门口。在城镇,最醒目的建筑物是学校;在农村,最好的房屋是学校。农村的适龄青少年儿童就地就近入学,不但不交学杂费,还可以减免书本费。在寄宿制的初级中学里,贫困学生还可以享受到国家发给的生活补贴费。可是,有的家长还是不满足,还是把孩子往人多的地方送。城里呢?分配在A校的学生,也要往B校跑。跑来跑去,有的学校挤得不得了,教室里坐不下,操场上站不完,一眼望去,到处是人头。有的学校呢,却没有剩下多少人,光有校舍,有教学设备,有教师,就是没有学生。教室空荡荡的,课桌空着,教师也闲着。学校没有学生或者是学生减少了,闲着的教师还可以根据生涯的变化情况来调动。可是,那些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建设起来的校舍、教学设施,有谁又能随意把它搬动呢?不是眼巴巴看着它摆在那儿白白地浪费掉了吗?择校,的确给教育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
二、无限制的择校,会导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
择校,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会导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不滑。教学质量好一些的学校,生源本身就充足,教师的工作量原本就比普通学校的大,择校生一来,学生人数剧增,他们的负担就更重了。单拿作业批改一项来说吧,原来一次作文百十篇的,择校生来后,一下子就增加到一百八九十篇,比原先增加了近一倍。你还能够篇篇都作精批细改吗?一般学科就更不用说了,收一次作业六七百份,要认真检查一次就得花十几个小时。教师的课外时间除了备课都得花在作业批改上,哪里还能再去辅导差生呢?差生得不到及时辅导,作业得不到及时的认真批改,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得不到及时纠正。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四个主要环节“备、教、批、辅”,“批”,批不好,“辅”对差生的辅导也没有了,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吗?并且,择校生中的大多数人是成绩比较差或者是在原校比较调皮的学生。他们都是想通过择校来改变自己,提高成绩,去掉过去的不良习惯。但是这些人一旦集中在一起,就会越来越难以教育。不管是成绩差的还是行为习惯差的,不管是来自穷乡僻壤的还是来自繁华街市的,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都有一种优越感。自以为有钱,有特殊关系,就可以找好学校、好班级。如果不满意,他们还可重新换。可是,有多少人能真正地了解教育的奥秘,有多少人能真正知道教育不是那样简单呢?学校教育,除了环境教育本身的积极影响之外,还需要遗传和学生本身的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密切结合,并不是有权、有钱、有关系就能改变一切的。再好的学校好的老师,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扭转这些青少年儿童长时间养成的不良习惯。尤其是在这种大班额,超负荷运载的情况下,就更难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了。天长日久,如此往复循环下去,恐怕是原来成绩好的学生,也要跟着遭殃了。
三、增多择校生,会给学校安全造成隐患
择校生无限地增加,让学校建筑超负荷运载,会给师生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隐患。现在,许多教学质量好一些的学校,在招生时就已经超额录取,完全饱和。在它正常运作的情况下,一个只能容纳五六十人的教室,突然间又来了几十个不速之客,让他往哪儿坐呢?教室里的课桌,四排变五排;课桌的学生,两人成三人;行走的空间没有了,座位间的空隙也没有了。教室里成了一座肉林,进去后要想动一动都非常困难。如果发生什么意外事故,学生还能逃离教室吗?学校的楼梯、过道、走廊,在建筑设计规划时就有严格的要求,一层只能容纳四五百学生活动的楼层,一下子增加到七八百人,谁又能保障它不会出事呢?课间操、放学时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群,楼道间更是拥挤不堪。一个倒下去,就是一大片,难道这还不是一种灾难吗?
四、择校,是滋生教育腐败的又一个源头
择校,是滋生教育腐败的又一个源头;是它,给教育领域的腐败铺设了一张温床。人们奋斗了多少年来才获得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平等教育,是择校使它产生了有着极大差异的等级。它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一种挑战;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时期不该出现的一种怪现象。是它,为那些想违法而不敢违法,想违纪而不敢违纪,口里一套,行动上又是另一套的“正人君子们找到了避难的源道。在择校中,官宦子弟,商人小孩,在社会上有一定特殊地位的人群,如人事、组织、财政、纪检、监察等主要领导部门的子女,供水、供电、供书等特殊单位领导的小孩,方便至极贫民百姓,十分艰难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人,等级待遇都是不同的。有的可以选择学校,有的可以选择班级;有的却什么也不能;有的要交费,并且是一千八百、三千、五千不等;有的则可以不交费;有的甚至是再交多少高费也进不来。校长、局长、市长,他们在择校中掌控著所有人的命运,打一个招呼,写一张条了,挂一个电话,就可以让你的交费从四五千元到零之间降升几级。原本就该无条件享受九年义务教育入学权的青少年适龄儿童,是他们的一句话,可以让你继续享有这种权力,不交其他任何费用就可以正常入读。也是他们的一名话,就可以让你交上三千、五千不等,或拒之学校的大门之外。是择校,让金钱、权力、特殊的人际交换关系结合了在一起,使得教育领域本来就不应该有的各种腐败行为得以滋生和蔓延。是择校,使向广大青少年入学适龄儿童敞开着的学校大门,一夜之间就变得无比的狭窄和拥挤,想读书,要读书,该读书的青少年不能就地就近入学,只能远离自己的住处,远离家门。带着那份不应有的忧伤,带着那份不应有的不安,去完成父母的那份期盼。是择校,玷污了学校这片净土,让光明正大的入学,变成了偷偷摸摸地送红包,走后门。
择校,让学校找到了敛财之道。学校通过招收大量的择校生来收敛不义之财。虽然,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地强调,不准教育乱收费,可一些学校的校长,却抓住自己主管部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争取本县市、本地区的升学率不落后,对上级指令的执行睁只眼、闭只眼的心理,暗自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敛财。对前面所列举到的少数特殊人群,校长们为了讨得他们的默许或支持,采用的是对他们的子女或亲属不收费或少收费的方式来敷衍笼络;对贫民百姓却极力搜刮,一千八百不嫌少,三千、五千也不嫌多。随着择校费的收取,其他学生也跟着遭殃。紧接着就是收取什么“资料费啊”、“饮水费啊”、“竞赛费啊”、“补课费啊”……等等,等等,名目繁多。一年下来,少则几十万元,多则几百万元。这些钱要是用来赞助贫困山区修建“希望小学”,一年就可修建好几所。可校长们会愿意吗?怕是收得再多也不愿拿出分文来了。
学校如此敛财,教师呢?也不白落后,一些上主要学科的教师,也学会了把知识当商品,待价而沽,学生想要,就得出钱来买,并且是高价出售。每个学生每月每科至少要交100元到150元。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凡是升学要考的学科,都得交钱才能补。一个学年补下来,心狠的老师也要收一万、几万、甚至这十几万。一些教师的蜡烛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都紧随着当权者们的腐败而灰飞湮灭了。校长不穷,老师们也没完全都富,可实实在在地苦了大多数孩子。
要做好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工作,必须坚决杜绝九年义务教育期间的择校。否则,只会是困难越来越多,灾难越来越大。
(作者电话: 13035549398;信箱:89448901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