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1~7岁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儿的肝脏病理特征及抗病毒治疗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清除率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住院且符合入组标准的49例慢性乙肝患儿的肝脏病理特征及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年龄、性别等各因素对HBsAg清除率的影响。先单用标准α干扰素治疗,剂量按3~5 mU/m2,隔日1次;24周时如乙肝病毒载量(HBVDNA)下降≥2 log值或HBsAg清除则继续单用干扰素治疗,反之加用拉米夫定[按3 mg/(kg·d)]口服治疗,停用抗病毒治疗并随访至少6个月以上患儿的HBsAg清除率。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结果(1)一般情况:本组患儿中位年龄3岁(1~7岁),男38例,占78%。各年龄段1~2、>2~3、>3~4、>4~5、>5~6、>6~7岁例数分别为7、8、14、6、6、8例。所有患儿母亲HBsAg阳性。(2)本组治疗前7例患儿丙氨酸转氨酶(ALT)≤80 U/L,25例患儿血清ALT>200 U/L。24例患儿HBVDNA≥1.0×107 U/ml。43例患儿HBVDNA基因分型,B、C及B和C混合基因型分别为3、38和2例。(3)肝脏病理特征:本组患儿全部进行了肝活检。1例患儿肝脏炎症程度(G)为1,48例(48/49,98%)患儿G≥2。严重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共21例,肝硬化3例。(4)各年龄段1~2、>2~3、>3~4、>4~5、>5~6、>6~7岁患儿HBsAg清除例数分别是5、6、2、1、0和0例。1~3岁组与3~7岁组HBsAg清除率分别是73%(11/15)与9%(3/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χ2=18.180,P=0.000)。(5)本组男11例,女3例HBsAg清除,两组HBsAg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0.073,P=0.787)。(6)治疗前ALT≤80 U/L,80<ALT≤200 U/L和ALT>200 U/L的HBsAg清除率分别是0, 24%(4/17)和40%(10/25)。ALT≤200 U/L与ALT>200 U/L HBsAg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3,P=0.136)。治疗前HBVDNA<1.0×107 U/ml和HBVDNA≥1.0×107 U/ml患儿的HBsAg清除率分别是28%(7/25)和29%(7/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8,P=0.928)。(7)严重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与非重度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组HBsAg清除率分别是33%(7/21)和25%(7/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8,P=0.523)。
结论1~7岁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儿绝大多数肝脏处于炎症活动期,肝纤维化程度较重。抗病毒治疗HBsAg清除率仅与年龄相关,3岁以前治疗能获得更高的HBsAg清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