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猫的礼物

来源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llyyi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
   那天周五,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那晚几个好友聚会,回家已是半夜。低头开门时,猛然见到一条巨大的鱼头赫然躺于门口,仔细看,是一条鲅鱼头。
   嗯?哪来的?正疑惑,背后“喵”的一声。大粗嗓子。一回头,是经常潜伏在连廊外的一只大白猫。接着它又冲我“喵”了一声,转身跳入园子,夜幕里远远地看着我。
   常来我家的猫不下十只,白猫起码有四只,夜黑看不清是哪个,都是大粗嗓子。突然明白了,鱼头是那只白猫送给我的礼物,它潜伏在这里大概已经很久了,它一定是怕自己离开后鱼头会被别的猫拿走,毕竟对猫来说,魚是世上最好的东西。
   捕鼠是它们的使命,鱼才是它们的追求。
   我的园子里放了一只盆子,专给野猫们喂剩饭和猫粮,每每看到各色野猫围作一团积极地吃东西,心里就软软的亮亮的,就像儿子小时候喂他吃完一大碗面条后目送他走进学校时的心情,满足又心安。
   猫和孩子一样,吃饱了才会健康快乐地生长。
  
   02
   野猫们从不挑食,无论喂什么它们都会勤勤恳恳地吃完,既不感激也无嫌弃,吃完东西也不忘把自己舔舐得干净利索,一丝不苟,永远一副优雅而冷漠的表情,永远与人类保持两米以上的距离。那种凌然不可侵犯的气质,像极了金庸里的隐士,肃然的气息挥之不去,大有贵族风骨。
   有几只野猫似乎认识我,偶遇时常常驻足凝视我,尽管依旧保持距离,但脸上的表情比见到别人略略松弛,仿佛微笑的样子,有时还会冷不丁地冲我“喵”一声以示问候,每次我都试图靠近抚摸,但每次都被识破,远遁。
   野猫们在园子里吃饭时我也曾试图走近,想跟它们建交。然而它们总迅速散开,纷纷躲进旁边的灌木丛,很多双猜疑又防备的目光,从阴暗的灌木丛里同时犀利地投向我,无声地谴责我的靠近。
  
   03
   好意被误解,我不免感到沮丧又难堪,但转念一想,它们毕竟是野猫,我怀疑它们也许根本就没意识到自己是猫,它们一定认为整个小区都是它们的江山,此处的人类理所当然应该贡献食物,所以吃得理直气壮,无须感激。
   倒是人类,不仅怂到捉不住老鼠飞鸟,而且还会常常叨扰它们的清静,甚至会获取其中一只囚于家中强行逼做宠物,使它们失去自由。
   估计它们十分同情富贵(我家的大黑猫),我怀疑出入我家园子的野猫是为了企图营救富贵出牢笼,其中有几只女猫曾合谋撕开纱窗成功地营救过富贵几次。好在富贵念及我天天无怨无悔地奉献各色美食及玩具,又念及家里蚊蝇亟待它一举铲除,每次都舍弃江山与美色,断然返回,真乃义举。
  
   04
   人和猫生在同一片土地却活在不同的世界,各有各的法则,疏离是野猫的本性,也许最好的相处就是相安无事,互不打扰。
   于是,我照例供给饭食,野猫们依旧坦然受之,吃完后依旧优雅又冷漠,有的去往他处,有的跳上墙头悠然地晒太阳,有的踱进连廊到处检查,气定神闲,一副主人翁姿态。而我也不再刻意观察它们,即使拍照也偷偷地拍,避免与之对视。
   对人类的关注,野猫们极其敏感且又十分讨厌,它们不是宠物,没有义务讨好人类。是的,人和野猫注定成不了朋友。
   而这个晚上看到鱼头,想到在严冬之夜,一只猫迎着刺骨的寒风,执着地等着我,坚定地守候着礼物,心里顿时汹涌起巨大的感动,眼睛都湿了。
   其实一切生命都是有情有义的,不单单飞鸟走兽,花草树木亦然。与人类相比,它们的感情更单纯更真实,它们更敏感,更能感知人类的起心动念,只是语言不同,表达方式不同。
   民间传说里有各类得道成精的动植物,比如白娘子是蛇,绛雪是树……我觉得大凡传说必有道理,智商高又遇见好机缘的动植物纷纷成精,它们平时还是原来的样子,比如沉默的大槐树、灿烂的玫瑰、摇摇晃晃的狗狗,树梢上鸣唱的小鸟……
   但极有可能。它们都是已得道或者即将得道的精灵,见证着世事的变迁,经历着人间的善恶,即使平凡者也渴望关怀与尊重、善良与真诚、和平与自由。
   人们常说要有敬畏之心,我觉得要敬畏的绝不单单是人情世故山川河流,飞禽走兽乃至花草树木同样值得被敬畏。
  
   05
   那一刻,面对鱼头我竟有些不知所措,想必给我送鱼的猫不知咽了多少口水才得以说服自己,于是捡起鱼头送回园子,对着远处说:谢谢你的鱼头,你自己吃了吧,我家也有。
   又觉得有些不对,按说应该当面咯吱咯吱吃下才不负野猫的情义,可这太难了。
   想了想,我又找回了鱼头,拿回家,切成丁拌在猫粮里端了出去。哈哈,这下,不仅对得起野猫的情义,还会让其他野猫们分享到我的感动,一举两得,英明!
   待到春暖花开,我一定做一大盆香煎鱼,招呼全小区的野猫都来,举办一场盛大的百猫宴。再邀请小区里我管它叫白展堂的那条流浪狗,大家围坐在樱桃树下,吃鱼喝酒。
   月光皓荡,和风惠畅,大家相亲相爱,同类不争斗,异类不设防,猫狗和鸣,岁月静好。这该是多么美好的景象。
其他文献
从小学三年级到现在,我真的改变了。性格上的蜕变,是我的一大进步。  三年级时最明显的坏脾气是任性。乱扔东西、砸桌子、摔大门,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我希望事事都顺着我的心意来,稍有不满就暴跳如雷。那时有幸遇上一位明察秋毫又善解人意的老师,她直截了当地指出了我的毛病。可我那时不明白任性的含义,只是稀里糊涂地点点头。她猜出了我的疑惑,叹了口气,推荐我读一本有趣的小书——《谁动了我的奶酪》。我本来就喜欢阅读,
这一天终于来了,指挥中心里沸腾起来。数米高的大屏幕上,一名宇航员身处另一个空间,正挥动着一只手,向全世界问好。宇航员的另一只手中抓着一面鲜红的中国国旗,他的脚下是火星橘黄色的赤铁矿,身后是广阔无边、漆黑的夜幕,夜幕中镶嵌着无数颗晶莹闪烁的星星。这是全世界首项载人火星登陆工程。坐在指挥中心的中国火星工程总设计师热泪盈眶,他的头发已花白,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纵横沟壑。此刻,他终于完成了“飞出去”的伟大使
“蛛丝马迹”是一个常用成语。多数人认为“马”就是马牛羊的“马”,所谓“马迹”就是“马蹄痕迹”。连《汉语大词典》也将“蛛丝马迹”释为“蜘蛛的细丝,马蹄的痕迹。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和依稀可辨的痕迹”。“蛛丝”确实细微不易被发现,可是马呢?马可是“庞然大物”,它留下的蹄痕相对而言要明显得多,称不上“隐约、依稀”,很难和“蛛丝”相提并论。  那么,“蛛丝马迹”的“马”究竟是什么“马”呢?笔者认为应该是一种叫
时间过得真快,母亲逝世的痛感还没散尽,转眼一周年又到了。   去年这个时候父亲刚出院没几天母亲又接着住了进去。   父亲生病之前因母亲视力不好一直被父亲照顾,出院后被照顾的对象反了过来,母亲显得力不从心,起夜时竟从不足两尺高的床上落下来摔断了股骨。   母亲去医院做的手术很顺利。恢复期间因为二老接连住院我们兄妹几个陪护二老近一个月,女儿看我疲惫陪我散心,想给我买件羽绒服。那天白天是个大好晴天,中午
热点“墓地风格”的店铺  上海市静安区常德路的店铺招牌整体被换成了黑底白字,有网友吐槽是“墓地风格”。所有沿街店铺,不管卖的是什么,招牌都一模一样:统一底色、统一尺寸,统一字体、统一字号。这样的景象是不是很眼熟?如今,许多城市都做出了这样的“统一规划”,无论什么店,都改成长相一样的招牌,丑得整整齐齐。  编辑有话说  在《城市意象》一书中,作者写道:“城市的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的不同色彩和尺度
细密的雨丝模糊了夜幕里的光线,给窗外的万家灯火蒙上了似近似远的水汽。我裹挟一身寒意回到家中,带着少年志气不被人理解的意難平。  听到门口有响动,奶奶走出来招呼我。她年逾古稀,但是依然健康、热情,笑的时候会扬起眉毛,眼角有深深的皱纹。她抬高了声调,问我要不要吃点儿水果,我却情绪低落,一言不发地冲她摇头,转身准备进屋,又瞥见她热切的眼神和动作,我苦笑了一下。  我瞬间心软了:我怎么能往最亲近的人身上撒
题目  在宗璞心中,历经劫难的紫藤萝一直是美的;在贾平凹的笔下,遭受风雨摧折的小桃树也一直是美的;在玛丽·居里眼里,即使在艰苦环境下,散发着蓝色荧光的镭也一直是美的……其实,美,一直都在,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  请以“美,一直都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得抄袭、套作;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5.字数不少于600字。
事件回放<<<<  家访,这个颇有年代感的词近来重回人们的视野。在安徽合肥六十一中,面对学生中随迁子女比例超过95%的现实情况,老师们通过最原始的家访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为之排忧解难,温暖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时事鲜评  “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亲近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家访正是这样一条暖心的纽带,是温情教育的重要方式。更重要的是,老师们到学生家里坐一坐,和家长面对面聊一
我与记者会的初次接触   1988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第一次会议上,钱其琛被任命为外交部部长。他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外长记者会,由我担任现场英语交替传译。当时我从英國肯特大学留学回来已两年,在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工作。   记者会的交替传译比平日难度更大,容错度很小,翻译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了进入状态,我大约提前40分钟就到了人民大会堂,在陕西厅等候。这是我第一次为这么重要的记者会做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  读了某部作品或某段文字之后,心中产生某种感想,通过文字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写好读后感,内容上要把握好四个方面:引(概述所读作品内容)、议(对作品内容发表观点)、联(谈谈作品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结(总结全文,升华观点),“引”是全文的引子,行文应简明扼要;“议”“联”是主体,“结”是对所读作品的感想的概括,这四个方面的次序、详略及取舍可灵活处理,但后三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