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山茶花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q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望哪里?望远处的家乡。
  过了中秋,白茫茫的晨霭总裹着些微微的凉意。伴随着这种秋的意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愫。于是,每天晨曦初露,我便放眼薄雾,眺望家乡,轻声地问:家乡的山茶花开了吗?
  家乡的山茶树长在高高的山坡上,长在崚嶒的石隙中……一年四季散发着绿色的温馨气息,白露时节,洁白的山茶花迎风笑开,沐雨怒放,花卉开绽得朴素而淡雅,明净而端庄,清新而含羞……以她独特的秉性装点秋水寒山,向大自然展示着自己的洒脱和高洁。
  小时候,喜欢在晨雾缭绕山村时,赶着“哞哞”欢唱的老黄牛走到山边,然后兀自钻进山茶树林,把一根用稻草特制的吸管插进山茶花黄黄的蕊中。一口吸来,甜汁沁人心脾,山茶树上一滴滴露水打湿了头发,浸透了衣服,而我全然不顾,仍痴迷地投注在清香悠悠的山茶花中。
  山茶籽是家乡的副业,每公斤茶籽可榨六两油,茶油是植物油中的上品,价格不菲。因为山茶树生长在山上吸天地之灵气,取日月之精华,既不用施化肥,也不必喷农药,四季常青,属高质量的纯净绿色植物,而且它从开花到结果需要整整一年,从而使茶籽蕴含了丰富的天然养分,榨出的油格外香醇,用茶油烹调的菜肴味道格外鲜美。每年寒露风刮来的时候,正是山茶籽收获的季节,家乡人每逢此时,总会赶着晨曦趁露水采撷山茶籽。
  曾听大人们讲,以前家乡的山上长着茂盛的森林,“大跃进”那年,山上的树林全都被伐去“大炼钢铁”了,剩下的只有寥寥几棵山茶树。家乡人望着满目疮痍的荒山野岭,个个长吁短叹。后来,乡亲们干脆把山上残留的几棵山茶树上结的茶籽用来做苗种。几年后,漫山遍野的山茶树取代了荒野。
  山茶树渐渐地长大,家乡人的副业收入也随之而来。我那天真烂漫的童年也在山茶树的花开蒂落中慢慢飘逝。
  自那年家中变故,我被迫寄居闽南一个亲戚家就读,至走出那个山城到大学毕业,南来广东后,我再也没有回到家乡的茶树山上放黄牛、吸花汁了。客居异乡,常常思念故园,感慨家乡茶树山的宽阔和宁静,感慨稚真的童年和远去的故事。有时,也跑到异乡的山上去寻找山茶花,看到后,总觉得没有家乡的那么洁白清澈;在花市上看到的,却根本没有那种蕊汁。
  记得前年的秋天,因思念家乡,整天心绪不宁,嘴里总是重复说家乡的山茶花已经开了。见此,妻建议我回家乡看望,当晚我便激动得一夜无眠,觉得出来好些年了,也是该回乡看望了。家乡有年过花甲的老母亲,有辛勤耕作的兄弟,有胡子长长的邻居,也有躬着腰走路却不知疲乏的八奶……所有的乡亲,都是我想念的人。想著与思念中的那些人说着心中的往事,无尽的温馨与浪漫醉了我一夜的秋梦。
  趁着秋高气爽的日子,我携妻儿回到家乡,刚踏上家乡的土地,那种久违的亲近感让我热泪盈眶,还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沧桑感让我的心变得凝重起来。那样的时候,我才明白故乡对游子心灵的慰藉是何等的重要,游子心里对故乡母体文化的咀嚼与反思是何等的虔诚与厚重。
  看望家乡的几天里,我每天都带儿子去看我童年走过的地方,赶着大清早去山坡上看洁白的山茶花,让他感受父辈童年的野性与快乐,感受一种他从未有过的村野生活,感受广阔天地里的宁静与纯朴,还有感受那种只有在农村才有的家乡情感。在城里长大的孩子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乡”,因为他们没有那种与土地直接的感情连接,缺乏对乡土的真切感受,在城里属于他们的领地只能是“家”。看着家乡的山山水水,儿子对“家乡”的概念逐渐有所领悟,逐渐明白“家乡”牵涉的是土地、家族、茶花等情感相连的存在系统。远离家园的游子思念故乡,也许正是因为有这些情感因素的维系。
  回到广东后,心里踏实多了,妻说我的乡(相)思病好了。我笑着回答: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她是我心中千年不变的苦恋,一朵山茶花便足以勾起我对她的温馨情愫和百般眷恋。
  家乡的山茶花透出淡淡芳香,溢满玉液琼汁的花的蕊,是故乡人用勤劳的双手酿造的。前不久,我与邻居打电话,得知他家承包的茶山今年的山茶籽收获不少,预计可榨二百多公斤的山茶油,如价格稳定,收入可观。他说,这都是党的政策好,如今取消了农业税,过去那种“作田纳粮”的说法不存在了,农民种植、养殖都不用交税,而且还有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他还说下次我回故乡时,一定要赠送一些茶油给我带到南方来吃。我对家乡人的这种热情与纯朴,心里一直是充满自豪和感激。邻居说,明年他还要扩大山茶树的栽培面积,使之成为当地山茶油产供示范基地,以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听了老邻居的话,我心里热乎乎的,久久说不出话来。
  啊!家乡的人,家乡的山茶花,我心中的甜汁……无论我走多远,也要常回家乡看看,常吮家乡的茶花汁,常品家乡茶油烹调的美味佳肴,常保家乡茶花般纯洁的心。
其他文献
电子科技时代的其中一项好处是从前的老同学突然都回来了。通过微信取得联系,然后就老同学大聚会。早些年移民到澳洲的伊丝特吴,人未抵槟城,先来电话,告诉我她的想念。  我们曾经是那么亲密的老朋友。20世纪70年代在中学的她,自己开车去学校,那个时代没多少人家里拥有私家车。放学以后倘若我不去图书馆逗留,她便载我到她家去看书。她老是鼓动我“别去图书馆,到我家去。”后来我才明白她很寂寞。而我喜欢去她家,因为她
期刊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每当唱起《我的祖国》这首歌,我就莫名地感觉特别地亲切。因为歌曲唱的“我生长的地方”就像是在歌唱我的家乡,诏安县著名的渔村——甲洲村。歌曲里的“大河”像是说县城的东溪。三面临海的甲洲村,位于东西溪的出海口,正好处于咸水淡水交界。从“虎蹄”入口沿着溪岸走,可以走进我们村口。  在诏安县,如果你提到海蛎,大家就会告诉你甲洲村的海蛎最好吃。生为甲洲人,
期刊
“啪”一声脆响,陶笛碎了,碎成三大片,我在张惶失措中把碎片捡起,迅速拼合在一起,紧紧地捏着,过一会儿才把它们放在书桌上,在我放下的那一刻,它们还是三分而去,破碎的现实张扬着它狰狞的面孔,它管谁心痛!抽屈里找到一瓶胶水,我小心翼翼地上胶,拿来纱布缠了一层又一层,隔天当我打开后,它们还是自在分裂,一些小碎片像捉迷藏一样没了影踪,这件瓷器是无论如何都恢复不了原样了。  这是一个骨质瓷陶笛,鲤鱼造型,雪一
期刊
20世纪70年代,我们几位知青在小康县坂山公社黑林大队土楼生产队种大寨田时,与老乡们参加一场惊心动魄的人豕大战,至今记忆犹新。  黑林大队是个山高壑深、森林茂密、野兽成群出没的山区。老乡还用松明竹把火照明,我们从未见过这样的生存环境,顿觉心灰意冷。  也许是缺粮的缘故,公社对粮食生产很重视,大小会广播总是宣传:以粮为纲,多生产一斤粮食等于多消灭一个帝修反。只有经历过瓜菜代,这代人才知道粮食金贵。眼
期刊
岛濑群山环抱,山峰耸绿,山峦叠翠,竹木葱茏,是福建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它地处闽南漳州华安县的北大门,湖林乡的一个行政村,与漳平市交界,距华安县城仅30公里,人口600多人。是闽南地区最大的乡村荷花基地,素有“世外桃源”“荷颜悦色岛濑村”之美誉。这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乡村,有梯田荷花、三级瀑布、古老村落,更有美丽动人的故事。  七姐妹的传说  山路弯曲,一路颠簸,大家辛苦啦。现在请提起精神,再过15分
期刊
谢建东这个名字,也许注定和古琴联系在一起。  身为著名的斫琴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传统制作技术代表性传承人的谢建东,更喜欢称自己为“村长”。2003年,谢建东在厦门成立“龙人古琴”。十多年来,“龙人古琴”始终致力于古琴文化的研究与推广,如今已成为古琴界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之一。2010年,“龙人古琴”落户漳州市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并正式命名为“中国龙人古琴文化村”。也正是从那一天起,创始人谢建东就
期刊
周润发和妻子陈荟莲曾有一个女儿,不过在孕期七个多月时,胎儿因脐带绕颈夭折。在《我的老公是发哥》的访谈系列片中,陈荟莲忆及此事数次失声痛哭,她说,女儿夭亡之后,发哥一直陪伴在侧,想尽办法逗她开心,并为了自己免遭生产的痛苦和可能发生的意外,决定不再生孩子。  爱她,就不愿让她受一丁点苦,哪怕是给自己生个孩子。视频中的发嫂干瘦,一笑一臉的褶子,可是那么多视频中,发哥看她的眼睛里有闪闪发亮的星光,那是满得
期刊
今岁2018,适逢平和立县500周年。但凡对漳州地方文史有所涉猎者,大都知道平和得以立县离不开一代大儒王阳明奏请之功。然而却少有人知晓,促成王阳明向大明武宗皇帝奏设平和县一事者,系当地耆老、被后人称为“石门楼公”的平和曾氏五世祖曾敦立。  曾敦立何许人也?据平和县曾氏渊源研究会编修的《武城曾氏族谱·第六卷》记载:曾敦立,名观正,号直斋,平和曾氏九峰二房子仁公派下,万松公(廷玉)次子。生于明天顺七年
期刊
女儿在读林清玄的散文《飞入芒花》时,看到了“金啖”一词,缠着问我这是何物。庆幸的是林清玄是台湾作家,部分作品里涉及到的闽南方言,我都能读懂。  耐心地告诉她“金啖”是一种硬糖,我们的方言里称为“金含”。整颗糖是金黄色的,就像我们现在吃的“金嗓子喉宝”。由于糖比较硬,不易融化,可以含在嘴里,等它慢慢溶解。淳朴的诏安人,就形象地把这种糖果称之为“金含”了。  “那‘金含’是什么味道呢?”  “糖,当然
期刊
来到美丽的华安县沙建镇汰口古兵寨景区,我们开启的是寻幽探古溯北溪之旅,我是这次旅行的导游,大家叫我小陈就行。  沙建镇地处华安县南部、九龙江北溪中游,距漳州30公里、厦门90公里,东与长泰县毗邻,西与南靖县接壤,南与芗城、华安县丰山镇相连,北与华安县新圩镇、高安镇交界,素有“花果鱼米之乡”的美誉。境内鹰厦铁路、漳华沿江公路、漳永高速公路、九龙江贯穿全境,漳永高速在建美村设有高速出口,实现进入厦门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