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五》教学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xt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
  1.儿童视角。字族文识字是来自教学一线的识字教学经验,这是一种融汉字规律于诗文中的识字,在扩大学生识字量,提高识字能力方面有一定成效。“识字加油站”以“包”字一族常用字组成的儿歌来识字,将生字编入了谜语,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让学生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和大人一起读”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浅显易懂,抓住了狐狸和乌鸦的语言描写,将狐狸骗乌鸦的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画面感十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
  2.能力训练。一年级上册要求 “找出教材中明显的信息”,一年级下册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和训练“根据教材信息作简单推断”的能力,这是识字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是对识字过程中归类识记能力的训练,实现识字和思维同步发展。“我的发现”中泡泡提示给学生做出示范,让学生发现构字规律,引导学生对识字方法有初步的了解,举一反三,从识一字到带一串,逐步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和能力,把知识点上升到方法论的层面。“字词句运用”中查字典的训练分两步走,先比比翻页的速度,激发学生兴趣,再比查字典的速度,让学生在竞赛游戏中巩固和提升查字典的
  技能。
  3.文化底蕴。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学习“识字加油站”中“包字族”谜语后,可迁移联系学生以往学过的字,进一步巩固换偏旁识字的方法。这些字结构有规律,可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识记经验进行指导。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日积月累”部分编入了比较直观形象的歇后语,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语言通俗易懂,让学生认识、继承这一项传统文化并鼓励其在适当的时候能正确运用。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1.“识字加油站”:朗读字谜,自主识记八个生字。
  2.“我的發现”:学着泡泡里的提示说一说。
  3.“字词句运用”:复习音序查字法。
  4.“日积月累”:读读歇后语,试着再积累一些浅显常用的歇后语并告诉同学们。
  5.“和大人一起读”:和家人一起读一读故事。
  教学目标:
  1.在诵读儿歌的过程中,准确识记“饭、能、饱、茶、泡、轻、鞭、炮”等字。
  2.在看部首识字的过程中,
  发现生字部首与其意思的密切
  联系。
  3.区别理解“青”和“清”、“在”和“再”的意思,会用它们填空。练习查字典,培养学生查字典的学习习惯。
  4.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歇后语,大致了解描述的内容,并背诵积累。
  5.和大人一起读故事,明白故事主要描述的是什么内容,知道狐狸为什么对乌鸦说好话,懂得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启发学生不能听信花言巧语,要专注做好眼前的事。
  教学重点:
  1.准确识记“饭、能、饱、茶、泡、轻、鞭、炮”等字。
  2.区别理解“青”和“清”、“在”和“再”的意思。练习查字典,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
  教学难点:
  1.观察发现生字部首与其意
  思的密切联系。
  2.大致了解歇后语描述的内
  容,并背诵积累。
  3.和大人一起读故事,明白故事主要描述的内容,启发学生不能听信花言巧语,要专注做好眼前的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中认知规律
  1.课件出示“饭、水、足、手、衣、火”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图片上的事物。
  2.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上的这些事物能用来做什么,同时逐句出示儿歌内容,相机引导学生识字。
  (1)自由读儿歌,读准字音。
  (2)指名读儿歌,师生正音。
  (3)师生对读儿歌,加深印象。
  (4)这首儿歌其实是一个字谜,你能猜到谜底吗?(包)
  师可边写字边提示:谁有了
  饭就成了“饱”?谁有了水就成了
  “泡”……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自由交流识字:饭、能、饱、茶、泡、轻、鞭、炮。
  (1)读准字音:“能”“轻”后鼻音,“茶”是翘舌音,“鞭”是三拼音节,“泡”和“炮”是同音字。
  (2)认清偏旁,说说字义和偏旁的关系。
  (3)交流识字方法。如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泡、饱、炮。
  (4)同桌互相考一考:抢读生字,看谁读得准确。
  4.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5.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生字放入儿歌,有节奏地朗读、背诵儿歌。
  (设计意图:用儿歌识字,适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教师引领学生在趣味观察中认识儿歌中的主体事物,以猜谜的形式帮助学生对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产生初步认知。教材既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识字提供材料,又提醒我们要引导学生增强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创编儿歌把识字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二、“发现”后举一反三
  1.出示“吃饭、叫喊、吹喇叭、咬牙”的图片,请学生猜一猜图中表示的动作。相机出示相应生字“吃、叫、吹、咬”。
  (1)读读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点。(它们是口字旁家族)
  (2)引导学生思考口字旁的字大都和什么有关,然后指名汇报并表演。
  (3)你还认识它们的哪些朋友呢?(如“吐、唱、喊、吻、呀、喵”等。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口字旁的字大多和嘴有关,有的是关于嘴巴的动作,有的是象声词等。)
  (4)出示“吮吸、喷嚏、呼噜、咀嚼”,让学生猜一猜它们的意思与什么有关。然后带学生读一读,做做相关动作,体会与嘴巴的关系,激发学生看字形猜字义的兴趣。   过渡:原来字的部首与其意
  思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再来猜
  一猜。
  2.出示“提、拔、捉、拍”。
  (1)仔细观察这四个朋友,它
  们来自哪个家族?(出示提水、拔
  河、捉蝴蝶、拍球图片。)
  (2)你能像书上的小朋友这样说说你在提手旁家族的发现吗?(提手旁的字大多和手有关)
  (3)看看自己的双手,它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如擦黑板、扫
  地、推开门、握铅笔等,相机板书相关含提手旁的字。)
  (4)鼓励学生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提手旁的字可以先猜猜它们的意思,再查字典。
  过渡:汉字家族真有趣!让我们擦亮小眼睛,继续去发现。
  3.课件出示生字“跑、跳、踢、踩”。
  (1)认识它们吗?看拼音读一读。(生齐读)
  (2)指名做做这些动作,说说自己的发现。(足字旁的字大多和脚有关)
  (3)学生举例,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足字旁的字多数和脚部及脚部动作有关(如“脚趾、脚踝、跺脚、蹦跳等)。
  (设计意图:借助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观察思考,在自主发现中了解汉字造字规律,初步树立归类识字和看部首猜字义的意识。)
  三、“运用”中提升能力
  小结过渡:小朋友们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思考的头脑,我们在汉字家族认识了许多朋友,汉字朋友手拉手排排队就成了句子。有几个朋友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你能帮帮它们吗?
  1.出示:青、清
  远处有( )山,近处有( )泉。
  (1)指名填空,并说说理由。
  (“青”指颜色,“清”指水很清澈。)
  (2)小组讨论“青”和“清”还可以组哪些词,并试着造句。
  2.出示:在、再
  放学了,大家( )教室门口和老师说( )见。
  (1)指名填空,尝试区分“在”和“再”的不同意思。(这两个字的意思比较难区分,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句意大致明白“再”表示又一次,而“在”表示存在或者表示存在于某个地方。)
  (2)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在 再
  ( )次 正( ) ( )三
  ( )家 ( )会 存( )
  我和同学( )公园玩得很开心,我们约好下个周末( )来。
  过渡:小朋友们脑筋动得真快,下面我们来动动手,做个游戏怎么样?
  3.查字典游戏“比比谁最快”。
  (1)游戏第一关。
  看谁先从字典里找到第20页、187页、206页、295页。
  请找得快的学生说说自己的秘诀。(如先想想页码的大致位置,发现离目标页近了就再少翻几张,离目标页还远就要一次多翻几张。)
  (2)游戏第二关。
  比一比,看谁先从字典里查出“溪、解、准、楼、伯”这几个字。
  先背诵《音序查字法口诀》复习查字步骤,再分小组进行查字典比赛。
  (设计意图:“青”和“清”、“在”和“再”是学生认识却常会混淆的同音字,所以在分清字义的基础上填字组词造句,先理解再运用,降低了难度,也清晰了思路。借助趣味游戏巩固“音序查字”的方法,提高速度,激发了学生查字典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诵读中“日积月累”
  1.导入:在前面的几个“日积月累”栏目中,积累的多是成语和古诗,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很短小,很有趣,还有点像谜语,它叫“歇后语”。
  (1)出示“小葱拌豆腐”文字及图片。
  吃过这种做法的豆腐吗?用小葱拌豆腐,大家看看这盘菜有哪些颜色?(绿色和白色)青色的小葱和白色的豆腐拌在一起,颜色分明。
  出示“一清(青)二白”,这个歇后语表示“看得清清楚楚,弄得明明白白”。
  过渡:歇后语前面的意思和后面的意思是相关的,就像一个谜语,前半句是谜面,后半句是谜底。我们再来认识几个。
  (2)出示“竹篮子打水”“芝麻开花”“十五个吊桶打水”文字及图片。
  师生交流,对照图片体会其中的含义。
  “竹篮子打水”:提上来的篮子里什么也没有,所以“一场空”。
  “芝麻开花”:芝麻每开花一次,就拔高一节,再开花,再继续拔高,叫“节节高”,形容越来越好。
  “十五个吊桶打水”:如果有15个桶,来不及同时到井里打水,7个才上来,8个又下去了。“七上八下”一般是形容一个人心神不安,可能在为一件事而担心。
  2.师生对读歇后语,指导停顿,熟读成诵。
  3.带入语境,尝试运用歇后语。
  (1)我忘带作业,不知道老师会不会批评,心里真是( )。
  (2)守株待兔的农夫总想不劳而获,最终是( )。
  (3)我的家乡变化真大,人们的生活是( )。
  (设计意图:歇后语大多幽默风趣,是学生喜欢的言语方式。教学中以诵读为主,尝试运用,并鼓励学生去搜集、积累这一传统文化言语形式,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共读”中分享收获
  1.导入: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听故事,很多故事的题目就告诉了我们主人公的名字。(出示故事插圖)这个故事的题目就是——《狐狸和乌鸦》。
  2. 鼓励“共读”:大家昨天在家和谁一起读的?老师要给和你们一起读故事的家长点赞(在学生书上盖上“大拇指”印章),回去一定要告诉他们,老师的这个“赞”是送给他们的!
  3.指导朗读。
  这个故事有趣吗?想不想再听老师读一读?你也可以跟我一起读。(课件配图,师读故事。)
  有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导读好狐狸的语言)
  4.师生交流:课件将题目变成“《 的狐狸和 的乌鸦》”,引导学生口头填空,并联系故事说说理由。
  5.明白道理:这个故事出自《伊索寓言》。寓言是通过故事来让人们明白道理的。我想同学们一定明白了这个道理——(出示)“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带领学生齐读。
  6.回家再和大人一起朗读《狐狸和乌鸦》这个小故事,并把你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讲给大
  人听。
  (设计意图:“和大人一起读”的核心理念是在大人陪伴下进行无压力的阅读,提倡亲子阅读,开启儿童悦读之门。因此,教师应通过激励、引导等方式,让家长或其他大人参与到和学生一起阅读的活动中。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平台,展示“读”的成果,充分给予他们思考、表达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和大人一起读”中收获读的快乐、分享读的收获。)
  作业设计
  一、看“花苞”“冰雹”“刨笔刀”图,课后尝试模仿儿歌编一编。
  (设计说明:教材中的字谜儿歌为学生识字提供了很好的语言环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在熟读后继续拓展创编,如“有草藏花苞”“有雨变冰雹”“有刀把笔刨”等,引导学生增强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把识字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二、课后收集一组相同偏旁的字,和小组同伴说说它们大多与什么有关。
  (设计说明:教材中呈现的三组同偏旁的汉字和泡泡对话框中的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对其他两组汉字进行归类推理。课后的收集活动进一步引领学生联系生活观察、思考,在自主发现中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三、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积累常见的歇后语,在小组中交流,合作填写《小组汇报单》贴在墙报中,并熟读成诵。
  (设计说明:歇后语对于学生来说有趣易懂,但生活中接触并不多。课后学生和家长一起收集积累,再到班级里与同学交流,可逐渐熟悉这种传统文化言语形式,并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作者单位:江苏句容市华阳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教学为了发展,教学要促进发展,教学要让学生具备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当下教学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深度学习,是一种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生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知识建构的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和运用的学习。因此,它是一种有效的提升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在全面推行统编本教材的背景下,在占时最多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该如何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呢?  一、聚焦语
【案例回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从“挖通、开凿、垒起”这些地方,感受到大禹治水与他的父亲不同,他变堵为疏,具有超群的胆略、智慧和锲而不舍的精神。那么,大禹还会怎样治水呢?请你们再读后面两句话,看看哪些词语、句子,让你仿佛看到了大禹治水的什么情景。请画下来,想一想。  (生读、画、思。)  师: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从“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中我仿佛看到了大禹每天晚上
教学目标:  1.通过“趣味故事会”激发学生听故事、讲故事的兴趣。  2.讲述故事有条理,故事情节完整生动,突出故事的趣味性。  3.讲故事要自然、大方,注意语气、表情变化,适当加上手势。  4.培养学生认真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抓住主要内容,边听边想,并能与同学分享故事中有趣的句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过渡语:本单元我们
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否高效,关键在于是否组织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活动。然而纵观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教师轻视学生主体阅读活动或者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比比皆是:不顾学生原有的学情,一厢情愿设定教学目标,组织无效的阅读活动;“掠夺”学生的阅读时间,象征性地组织一些活动;“精心”设计过多的阅读活动,学生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通过默读,抓住主要人物和关键事件,并连起来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古人曾用“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来勉励人读书,似乎读书只是为了追求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但有一个人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人是谁,又为什么会立下这样的志愿?请同学们带着问
活动目标:  1.能了解一些关于汉字历史和现状的知识,增强对汉字的自豪感,树立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2.能围绕汉字的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内容搜集资料,或者能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为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做好准备。  活动时间:约1周。  活动过程:  一、做好活动准备  (一)明确活动目的  1.出示“清华园”匾额、“寿”字剪纸、书法扇面、印章图案,请学生观察
随着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实施,中小学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深入,专业信息技术老师的逐步充实,各中小学的校园网平台正在逐步发生可喜的变化,如校园网平台从无到有、平台管理落实到人、教职员工信息技术培训正在逐步展开并得到落实。做为校园网与国际互联网联系纽带的中小学教育网站的建设也逐步被各学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广大中小学开展网站建设,借以丰富网络教育资源,敞开与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初步感知什么是商量,以及商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  作用。  2.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在交际中掌握商量的要领,学习使用商量的语气与人交流。  3.培养学生在交际中认真倾听的习惯,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验商量  1.谈话导入,创设课堂商量情境。  2.学生体验:交换礼物,让学生初步感受商量的重要性。  
《情境教育三部曲》是李吉林老师的力作。我在李老师身边工作,不仅第一时间读到李老师的书稿,还见证了这套书的诞生。读这套书,我们还可以读到著作以外的一些东西。  每次读李老师的论文、著作,我们总觉得特别亲切,犹如在与李老师面对面交谈。文如其人,李老师那看似朴素、浅近的文字,却不乏高屋建瓴的理论和令人钦佩的创新。  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情境学习,是李老师从1978~2018这40年间探索与研究
【设计理念】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日积月累”中的《所见》外,其他内容都是围绕校内和校外的学习、生活展开的,其中课文有古有今,有现实有想象,非常适合学生在对比中学习。为此,可以将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整体设计,让学生由校外到校内,由校园到同伴,逐步聚焦,从而积累和运用不同层面的有新鲜感的语句。  【内容简介】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对于“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一语文要素,从积累和运用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