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耳目一新的诗意表达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TIE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说“命运是灰色的”,在这里诗人却对命运进行了另外的一番解释,给命运涂抹上了另一种色调:绿色。
  冯至先生曾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如果要问他的诗究竟具有怎样的特点,拥有什么样的价值,是什么让以严谨与严格著称的鲁迅先生也为其诗做出了如此高的评价,大概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悲悯的情怀与忧郁的气质,二是对于自然景物观察的精细,三是对于人与天、古与今、梦想与现实等哲学问题的思考,四是在中国新诗艺术上所做出的种种新开拓。
  我乘着斜风细雨,/ 来到了一家坟墓; / 墓旁一棵木槿花,/ 便惹得风狂雨妒。/ 一座女孩的雕像 / 头儿轻轻地低着—— / 风在她的睫上边 / 吹上了一颗雨珠。/ 我摘下一朵花儿,/ 悄悄放在衣袋里;/ 同时那颗雨珠儿 / 也随着落了下去!
   ——《墓旁》
  这是一首悼亡诗,但悲悼的是谁、为何而悼,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是,主人公内心那样一种伤逝的情绪却跃然纸上,这里的“风雨”意象与“花儿”意象,其实是那种忧伤心情的外化与象征。“我”没有名字,我们可以当作诗人自己来理解;“她”也没有名字,但给我们留下了足够多的想象空间,把她读成古今中外的一个早逝的女孩子,都是可以的,不需要更多的佐证。从此诗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冯至的诗充满的是如何的情感与如何的胸怀,如何的伤悲与如何的沉思。
  一个绿衣邮夫,/ 低着头儿走路,/ 也有时看看路旁。/ 他的面貌很平常。/ 大半安于他的生活,/ 不带着一点悲伤。/ 谁也不注意他 / 日日地来来往往。/ 但是在这疮痍满目的时代,/ 他手里拿着多少不幸的消息?/ 当他正在敲人家的门时,/ 谁又留神或想,/“这家人可怕的时候到了!”
   ——《綠衣人》
  
  《绿衣人》是冯至的早期之作,但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正如谢冕先生曾经指出的,冯至的早期作品,“就结构的谨严、章法的整饬、语言的精美而言,作品历经七十年不减其典范的价值”。
  人们常说“命运是灰色的”,在这里诗人却对命运进行了另外的一番解释,给命运涂抹上了另一种色调:绿色。这种绿色是十分复杂多义的。绿色是生命活力延续的象征,也可以说绿色是生命的代名词。但是,就是这穿着绿色外套的命运之神带来的却又常常是死神的问讯,绿色的命运外衣下紧裹着的是令人恐惧的枯萎的灰色,其中的对比不能不让人感到震撼。
  事实上,在满目疮痍的时代,人们对生命是冷漠和麻木的,“死亡”这么一个可怕的词汇已不能再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这一秒人们可能还活在世界上,下一秒就不知道是不是到了另外的一个世界。不幸的消息太多了,人们不知道悲伤何时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甚至对死亡也习以为常了。在一定意义上,诗中的“绿衣邮夫”具有“命运信使”的象征意味,已在相当程度上符号化了,他不仅仅是指现实生活中的“邮夫”,而是象征了当时很多人的无奈心态。
  与现代主义诗歌中形式考究、技巧繁复、意蕴艰深乃至晦涩的那一类作品相比较,冯至的这类诗歌可以说是清澈明亮、朴实无华,但却又深涉时代的悲怆与人类内心深处的惶恐。诗人用极其冷静客观的笔调揭示了那个时代的冷酷现实,人们对生命的无奈和麻木,也表达了对渊深莫测的存在隔岸观火时的惊怵绝望、茫然若失,以及对无所不在的命运之谜的敬畏。故而至今读来,仍能给予我们强烈的心灵震撼。
  《蛇》是冯至先生的名作:
  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 冰冷地没有言语。/ 姑娘啊,你万一梦到它时 / 千万啊,莫要悚惧!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想那茂密的草原—— /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光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潜潜走过;/ 为我把你的梦境衔了来,/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蛇》是诗人根据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画家比亚兹莱的一幅同名画而创作的,据说当冯至看到那幅画的时候,立即被上面的黑白线条深深地震撼了。一条蛇,尾梢盘在地上,身躯直长,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秀丽无邪,犹如一个少女的梦境。于是诗人将少年对爱情“寂寞”而纯真的向往融入这条“冰冷地没有言语”的蛇的形象之中,创作了这首轻灵忧伤而又透着幽玄神秘色彩的爱情诗。
  “寂寞”是一个抽象概念,但是诗人则将寂寞描绘成了一条鲜活而又灵动的蛇,因为“寂寞”之心境所体现出的正是类乎蛇的“冰冷地没有言语”之类特性。诗人正是以类乎蛇的“无语”写出了寂寞时的沉闷感,同时,又以“月光一般轻轻”之类蛇的动作和状态,写出了诗人追慕情人时的微妙心理:诗人很想唤起姑娘的注意,却又不敢太过放肆,而蛇的行走方式正说明作者那种想要引逗姑娘却又只能悄悄行动的心境。但诗人的思念之情又是不可遏制的,于是,幻想这“寂寞”之蛇,终于变成了诗人的爱情使者,悄然进入了姑娘的梦中,并且将“像一只绯红的花朵”的姑娘的梦境衔了回来。这“绯红的花朵”,既是作者的期望和憧憬,也似乎暗示着姑娘娇羞的回应。寂寞本是枯冷的,而诗人则由此转入了欣喜,得到了心灵的慰藉。在这首诗中,寂寞中的热烈相思与静默无语的蛇,达成了某种美妙的契合,加之冷与热、静与动、含蓄与热烈的对比,使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爱情得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诗意表达。
其他文献
钻木取火是人类照明领域的第一次革命,而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被公认为第二次照明领域的革命.现在,环保、节能的半导体照明则标志着第三次照明革命的到来.
一  公元2019年4月28日下午13时许,河北省阜城县阜城镇后寨村。华北平原上一座普通而宁静的小村庄,一场颇为隆重的葬礼正在这里举行。  这真是一场不寻常的葬礼!  两架无人机在低空中盘旋,忽上忽下,找寻着最佳拍摄角度。院子里已经站满了人,巷道里、大街上长长的黑底白字送行条幅被长长的队伍托举着。他们中有村里的百姓,有来自中央、省和当地媒体的记者,更多的人,则穿着红橙绿整齐划一的制服,胸前戴着白花
期刊
雀鸟或一棵树  看不见雀鸟,只听见啁啁唧唧的叫声  在树叶和光线中抖落。  我喜欢这些小型发动机的声音,  它让一棵树看起来像一家工厂。  我通常会在树下停留几分钟或十几分钟。  我不去看它们。  人的眼神不宜看它们。  当你的眼神与一只雀鸟的眼神相遇,  它们会集体停止劳动。  我为我的蓄意冒犯感到愧疚。  当我离开的时候,  一粒鸟粪击中我的头顶。  白云之上寻祖母  白云之上  我看见积雪、
期刊
醉花阴  当野花开满田野,河水像佛祖返回人间  裙子,鞋子,头发里都浸泡着风  蓝色,绿色,云朵白色,桃花粉色,还有  好多颜色,都一起长出来  阳光已能穿过旧信纸折痕,不再记忆爱过  或恨过  出门远游的亲人,提着行李站在门口  不再惊叫,只是笑着拥抱  几十年的旧书已经积了灰尘,书页空白处  还有我少年时留下的笔记  送牛奶的人响起铃铛  煮饭,工作,种花,看云,占卜  路上的孩子们吵闹又欢喜
期刊
期刊
1  我为春天设置的百花  竞相开放成迷局  门前的小桥发生断裂  那些绕来绕去的人  还在乐此不疲  我思谋无数次  把这条河流,从生活中  删除,此岸与彼岸  重修旧好,终生相依  让心有灵犀的人  坐下来,抵足歇息的瞬间  对明天充满爱的期待  来吧,黑夜!来吧,梦  我想和你聊聊——  2  我的眼里一片迷蒙  站在岸上,成为最后的风景  成为,最明亮的一盏灯  海浪追打过,海风吹拂过  
期刊
一  瑟尔基河,一条在当地很有名的河。  瑟尔基系蒙古语,意为水流很湍的河。打开中国地图,是找不到瑟尔基河的,但是,这条河确确实实就流淌在我的眼前。它从一个名叫小水泉的源头而来,在山间蜿蜒前行,经小西沟、豆腐窑、土木路、勿乱沟、南营盘等地,一路奔流而下汇入东洋河,进入北京重要水源地之一的官厅水库。  瑟尔基河位于河北省尚义县明长城脚下,这里属西北阴山支脉大青山西部,坝下切割中山区,山势陡峭,冈峦起
期刊
张国荣笔名萧木,号闲适斋主。1965年12月生于姜维故里甘谷县。1991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为美术学院副教授,实践教学部主任。1987年-1989年在中央美术
期刊
若即若离  1  走着走着,雨丝飘落下来  走着走着,阳光倾洒下来  用一段湖水替代鸟鸣  听流出的时间  树木葱茏,风清凉鱼贯而来  撩动衣角和水草,摇曳起舞  阴山无人,在虚幻的夏意里沉浸  仿佛回到少年的秋天  被香烟点燃的黄昏  翅膀里回不去的故乡  那个秋天是金黄色的  通红的晚霞那么远,又是那么近  2  未开灯,站在窗口  清风,一阵凉,一阵热  越来越遥远的留白,是夏的况味  花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