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ime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能力。小组合作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改变了单纯的“输——赢”关系,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参与的兴趣和动机,为他们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一、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为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的公平竞争,在分组中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家庭背景、住校与否等几个方面的因素。特别是我们乡下中学,学生普遍素质较差,分组时一般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来分配每组的成员。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在竞争中就会有“旗鼓相当”的感觉,才会增加合作的动力,增强取胜的信心,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合作学习以4~6人为一小组,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内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并选出一位责任心强的组长。组内各成员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既避免了成绩好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泛泛而谈,又避免了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浑水摸鱼”现象。开学一段时间后,学生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后,他们之间的分工可以随时进行调整。
  二、全员参与,发展学生主体性
  小组合作对主体性发展有积极影响。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组内质疑、探索、练习,逐渐培养起沟通、理解和合作的能力,促进了他们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小组之间分工合作,面向全体,提供了更多的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小组合作的生生互动把由传统班级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使个体从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迪,有利于知识的广泛迁移。
  在学习中创设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整个过程的启动、进行都必需由师生双方共同决定。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扮演着领导、权威的角色,是活动的操纵者、控制者。相应地,在大部分时间里是服从者,自主程度较低。小组合作则不然。在小组合作中,教师的领导力度减弱,教师由传统集体的“权威”角色向“顾问”“同伴”角色转化。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平等、合作和民主的关系。与集体不同,小组合作提倡充分开发课堂中的人際交往资源,建立全面、完整的交往结构,利用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交往来推动课堂的进程,促进掌握知识和个体社会化。通过交往,感受到教师或同学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自尊、自信,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意识;通过交往,与教师、同学等不同交往对象发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交往与沟通,合群性、利他性、社交意识和社交技能等社会知识适应性都得以发展;通过交往,得以参与过程,并在与他人的竞争与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提高了成就期望,激发并增强了动机,促进了主动性的发展。集体与小组合作在交往结构上存在着互补。二者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交往全面、充分地开展,有利于发展的主体性。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时,必须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因人施教,从而使每个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与进步。
  三、充分利用当地教学资源,弥补课本的不足
  在今天这个知识更新及其迅速的时代,老师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要,课本上的知识也极其有限,并且,专家们编写的课本,往往不能结合孩子们的需求和当地本土文化,所以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互补就更为生动、有趣。孩子们的知识世界丰富多彩。例如,在探究了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后,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我让学生去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了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有机物丰富的土壤中。有些学生还观察到暴雨过后,在道路上看到很多蚯蚓爬到路面上来呼吸,有些学生还看到有的蚯蚓身体一分为二时,第二天看到还没有死亡等。这些知识,都是课本上没有的。所以,生活就是一本极其丰富有趣的教科书。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可以开阔视野,增大知识面。
  四、发表己见,增强学习兴趣
  现在的孩子大多个性较强,他们其实内心都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但有些学生胆子比较小,特别是我们乡下的学生,本身基础比较差,学习条件也差,有些同学除了课本以外根本没办法找到其他资料。课堂上他们总怕说错了被同学笑话,所以不敢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所以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锻炼的平台。小组学习,就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小组同学之间,各抒己见,表达自己观点,如果他们发现自己的看法观点得能得到同学或老师的认可,就会提高学习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
  五、放飞心情,训练终生学习能力
  生物学课堂上是培养学生看书的良好机会,每次在小组讨论之前,要求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者课本上的讨论题先去自己独立看书,认真思考,拿出笔,找出本节课上的重点和要点知识,归纳总结问题答案,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检查自学效果。长期这样训练,可以培养良好的思考力,养成良好的动手、分析、归纳和概括总结问题的能力,养成喜欢读书学习的习惯。每个人都应该有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从小培养学生看书阅读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尤为重要。
  小组学习好处很多,但是,小组学习时,教师要给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学习交流过程中,老师要经常参与到学生小组讨论中去,及时发现问题,给与提醒纠正。此外,还要多指导和帮助,多监督、检查,要多给学生鼓励表扬,防止小组学习流于形式。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小学阶段是儿童口语能力发展的最佳年龄段,抓住这一有利时期对小学生进行规范的、严格的口语交际训练,有助于他们学会运用口语,学会与人交际,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农村学校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却不尽人意。为进一步摸清我县农村小
期刊
阅读学习是个体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是对一个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素,是未来社会必须具备的能力。近年来早期阅读已是我国幼教界逐步受到重视的一个新课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地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有关
期刊
一、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性  什么是兴趣?兴趣是指个体力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而积极情绪。学生的数学兴趣就是指学生力求认识数学的心理倾向。表现为对数学学习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情绪。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注意集中,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让大脑处于活跃状态。这种状态使学生接受教学信息的最佳时期。它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
期刊
中学的历史课堂应当让学生获得什么?纵观国内历史教学的过往和现状,我们不难看出,由于教师对课程价值和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同,教师在历史课堂中的教学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收获也是有差别和层次之分的。  最低层次的教学是信息意义的教学。有不少历史教师在历史课上采用灌输的方式,让学生尽可能获取对付考试的信息,其教学目的就是希望比较容易考出好的成绩。第二个层次是以学习知识为目的教学。这种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知识的系统
期刊
“读”既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手段,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实验,读在阅读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只要走进小学语文的课堂就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解义“的教学理念,在教师心中得到确立。如何使学生充分享受“读”的乐趣,把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广阔天地,是许多教师不断探索的理想境界。  一、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读  给每个学生充裕的时间去阅读,这是落实自主的、
期刊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
期刊
有效教学的“有效”,是教師的先进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的“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英语在初中教学各学科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学科,在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才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
期刊
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沟通生活与科学活动的联系,使幼儿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这有益于幼儿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科学。我们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也应该寻求一种更为自然,更为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这就更需要我们倡导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通过让其不断地获得丰富的经验来促进他们科学知识、能力、情感、品行的发展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严格要求自己。但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仍然有许多教师按照“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语音、词汇、语法,导致了跨文化交际困难重重。下面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来谈谈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跨文化交际障碍,以及
期刊
两次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班学习,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在上海的每一天,我学习着、感动着,思想感情像黄浦江水放纵奔流。大都市繁华而神奇,多彩的小学校园更令人流连忘返。通过讲师团的讲座、听课、参观,对上海小学校园文化有了深层的了解,同时对农村的教育也产生了许多联想。在此,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是都市学校的办学方向。满足学生发展的条件,促进学生的成长。幸福四平小学是一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