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家村位于湖北省远安县旧县镇东南部,全村7个组,614户,1924人,1150个劳力,耕地面积153.33公顷。近几年来,该村牢牢抓住上级各类政策扶持机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截至目前,全村村级道路硬化达到11.3公里,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的目标;建设末级渠系7000余米,改善灌溉面积123.33公顷;建设沼气池175口,近200户村民用起了沼气;全村架设户外广播23台,形成了自己比较系统的广播网络;村级图书室藏书近2万册;有线电视和程控电话覆盖全村,70%的农户吃上了自来水。其主要做法是:
一、广泛宣传动员,激发建设热情
在建设过程中,洪家村始终把宣传发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全力营造全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氛围。一是大力宣传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手段。长期以来,部分村民存在“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落后思想,客观上造成了部分村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为此,村委会通过召开村民小组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级广播、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广泛宣传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二是大力宣传各项优惠扶持政策。中央、省、市、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洪家村牢牢抓住这一大好机遇,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宣传各级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让广大农民群众深深体会到机会稍纵即逝,早一天建设早一天受益的道理,增强农民群众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三是大力宣传各类先进典型。洪家村多次组织村民到枝江问安镇、鸣凤镇花园村等地参观学习,实地感受其他县市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的成绩,进一步鼓舞士气,激发农民群众的建设热情。
二、创新投入机制,推动设施建设
随着“三提五统”和“两工”的取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投劳逐渐成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问题。在建设过程中,洪家村对外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对内深挖潜力,确保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开工。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由村支部书记汪家俊牵头,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联系,竭力争取使用各种支农资金,着力解决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缺口问题。截至目前,该村已争取上级部门各类建设资金近40万元。二是吸引社会投资。一方面,洪家村通过"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程序,号召全体村民筹集部分资金,投入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通过亲缘、地缘等关系,广泛寻求社会资金的捐助。三是组织群众投劳。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能土则土,宜洋则洋”的原则,对于路基平整、沟渠开挖等基础性工程,鼓励村民自愿参与建设,积极组织群众投入劳力,有效节约工程经费开支。截至目前,该村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共组织群众投劳3万多个,节约建设资金30余万元。
三、强化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在建设过程中,洪家村牢牢把住材料进口、施工组织管理和检查验收三个关口,使所建工程未出现一起质量问题,为工程有效发挥作用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严把工程材料关。在材料的选用上,村委会要求必须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建设材料,并对相关建设材料专门指定了定点购买点,任何人不得到非指定地点购买建设材料;在材料的把关上,村委会聘请2~3名信得过、素质高、阅历丰富的管理人员抽查材料质量,凡是发现材料不合标准的一律退回;在材料的保管上,由专人负责,实行进出单管理,严格按规定保管,既确保了工程材料不变质,又保证了材料的合理利用。二是严把现场管理关。洪家村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由镇农业服务中心、县水电设计院和县交通局等具有资质和能力的单位统一规划设计,确保建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施工队伍的选择上,建立健全工程建设招投标制,严格按要求将所建工程公开对外发包,力求用最好的施工队伍、最低的建设费用建设质量最过硬的基础设施;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四制”管理,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一起承担质量监督任务,严格按照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方案,督促施工企业规范施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是严把检查验收关。工程完工后,洪家村组织部分经验丰富的农村“能人”,通过“一看、二摸、三敲”的方法,对工程实行预先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和施工队进行沟通解决。同时,积极配合上级相关职能部门,对工程建设进行验收,对于不符合建设质量的工程一律坚持先整改再签字,确保工程质量。
四、引入市场机制,强化后期管护
“三分建,七分管”,要充分发挥基础设施作用,必须把基础设施后期管护放在重要位置。一是推行协会管护。该村先后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等协会组织2个,充分发挥协会作用,使各项工程后期管理及使用维护趋于规范有序。二是推行发包管护。积极探索后期管理发包模式,将工程后期管理予以招标,组织那些在村内威望高、素质优、作风正派的同志担当后期管理工作人员,由村级适当支付一定管理费用,并与之签订岗位责任制。三是推行分片管护。对于那些管理难度较大、与村民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工程设施,则按照村干部的居住区域,实行责任区划分,由村干部分片维护和管理,确保工程效益得到应有发挥。(湖北 何远清)
一、广泛宣传动员,激发建设热情
在建设过程中,洪家村始终把宣传发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全力营造全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氛围。一是大力宣传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手段。长期以来,部分村民存在“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落后思想,客观上造成了部分村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为此,村委会通过召开村民小组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级广播、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广泛宣传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二是大力宣传各项优惠扶持政策。中央、省、市、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洪家村牢牢抓住这一大好机遇,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宣传各级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让广大农民群众深深体会到机会稍纵即逝,早一天建设早一天受益的道理,增强农民群众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三是大力宣传各类先进典型。洪家村多次组织村民到枝江问安镇、鸣凤镇花园村等地参观学习,实地感受其他县市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的成绩,进一步鼓舞士气,激发农民群众的建设热情。
二、创新投入机制,推动设施建设
随着“三提五统”和“两工”的取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投劳逐渐成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问题。在建设过程中,洪家村对外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对内深挖潜力,确保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开工。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由村支部书记汪家俊牵头,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联系,竭力争取使用各种支农资金,着力解决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缺口问题。截至目前,该村已争取上级部门各类建设资金近40万元。二是吸引社会投资。一方面,洪家村通过"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程序,号召全体村民筹集部分资金,投入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通过亲缘、地缘等关系,广泛寻求社会资金的捐助。三是组织群众投劳。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能土则土,宜洋则洋”的原则,对于路基平整、沟渠开挖等基础性工程,鼓励村民自愿参与建设,积极组织群众投入劳力,有效节约工程经费开支。截至目前,该村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共组织群众投劳3万多个,节约建设资金30余万元。
三、强化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在建设过程中,洪家村牢牢把住材料进口、施工组织管理和检查验收三个关口,使所建工程未出现一起质量问题,为工程有效发挥作用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严把工程材料关。在材料的选用上,村委会要求必须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建设材料,并对相关建设材料专门指定了定点购买点,任何人不得到非指定地点购买建设材料;在材料的把关上,村委会聘请2~3名信得过、素质高、阅历丰富的管理人员抽查材料质量,凡是发现材料不合标准的一律退回;在材料的保管上,由专人负责,实行进出单管理,严格按规定保管,既确保了工程材料不变质,又保证了材料的合理利用。二是严把现场管理关。洪家村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由镇农业服务中心、县水电设计院和县交通局等具有资质和能力的单位统一规划设计,确保建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施工队伍的选择上,建立健全工程建设招投标制,严格按要求将所建工程公开对外发包,力求用最好的施工队伍、最低的建设费用建设质量最过硬的基础设施;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四制”管理,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一起承担质量监督任务,严格按照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方案,督促施工企业规范施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是严把检查验收关。工程完工后,洪家村组织部分经验丰富的农村“能人”,通过“一看、二摸、三敲”的方法,对工程实行预先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和施工队进行沟通解决。同时,积极配合上级相关职能部门,对工程建设进行验收,对于不符合建设质量的工程一律坚持先整改再签字,确保工程质量。
四、引入市场机制,强化后期管护
“三分建,七分管”,要充分发挥基础设施作用,必须把基础设施后期管护放在重要位置。一是推行协会管护。该村先后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等协会组织2个,充分发挥协会作用,使各项工程后期管理及使用维护趋于规范有序。二是推行发包管护。积极探索后期管理发包模式,将工程后期管理予以招标,组织那些在村内威望高、素质优、作风正派的同志担当后期管理工作人员,由村级适当支付一定管理费用,并与之签订岗位责任制。三是推行分片管护。对于那些管理难度较大、与村民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工程设施,则按照村干部的居住区域,实行责任区划分,由村干部分片维护和管理,确保工程效益得到应有发挥。(湖北 何远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