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的活动。在教改的今天,朗读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策略来帮助学生爱上朗读,学会朗读,架设好朗读这座桥梁,使文章的作者、师、生三者的情感达到和谐共鸣,从而构建师生共奏一曲悦耳动听之歌的语文新课堂。但是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往往成为课堂的匆匆过客,存在着朗读的时间不足;朗读的目的不够明确;朗读的对象不广;朗读的指导方式单调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问题 农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策略来帮助学生爱上朗读,学会朗读,架设好朗读这座桥梁,使文章的作者、师、生三者的情感达到和谐共鸣,从而构建师生共奏一曲悦耳动听之歌的语文新课堂。因此,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朗读的时间不足
教师往往怕完不成教学任务,以讲代读。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不足5分钟,朗读训练往往是如雁掠过,许多教师在学生还未彻底读完、读通的情形下,就匆匆进入下一教学环节,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种外在形式。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二)朗读的目的不够明确
在课堂中,往往会看到学生读文一遍又一遍,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朗读缺乏层次,每次缺乏具体要求,读中缺乏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估反馈。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朗读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甚至产生朗读厌倦症。
(三)朗读的对象不广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有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生,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地坐着当听众,而一部分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老师由于怕耽误上课时间却连这样一读的机会都没有。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训练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怎能做到使学生会读,又怎能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感悟情感呢?
二、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对策
(一)让学生明白朗读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良好的朗读欲望
1、首先要树立学生讲好普通话的信心,为朗读作初步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通话读音准确、规范就会为朗读打下十分良好的基础,所以一定要抓好读音这一关。
2、教师自己范读课文,经过自己精心的准备,深入地体会作品的丰富的内涵后,教师为学生范读,给学生树立一个爱读书、爱朗读的好榜样,学生会十分喜欢模仿教师的朗读语气、语调、表情、手势等。
3、播放录音,让学生欣赏别人的“朗读作品”,从而加深对课文的印象,有了朗读的冲动。
(二)发挥教师的示范朗读作用
低年级学生刚接触字词,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拿起书凭眼睛扫视来感知成段成篇的语言文字,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示范朗读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示范朗读即通常说的范读。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讲应该怎样读、不应该怎样读,学生是很难学好朗读的。他们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并不知道怎样读才算表达情感了。但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他们亲耳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学起来就容易得多,读起来就有情有意的多。
(三)创设情境,扩大朗读的训练面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促成他们个性化发展。但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的选择往往会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朗读训练中有意而巧妙地引导学生选择。要通过引导学生、点悟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自主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完成对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方式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感知和领悟。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的精心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当孩子们喜欢上朗读,学会了朗读时,课堂上便会不时地奏起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歌。那时,语文课将成为孩子们的向往,成为师生共同奏响音乐、施展才华的舞台。
(四)保证朗读时间,让学生多读
“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唤。这就是说要想学生学会朗读,首先要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的读。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 、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且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且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让繁琐冗长的“讲讲、 问问 、答答” 让位给读,让华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问题 农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策略来帮助学生爱上朗读,学会朗读,架设好朗读这座桥梁,使文章的作者、师、生三者的情感达到和谐共鸣,从而构建师生共奏一曲悦耳动听之歌的语文新课堂。因此,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朗读的时间不足
教师往往怕完不成教学任务,以讲代读。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不足5分钟,朗读训练往往是如雁掠过,许多教师在学生还未彻底读完、读通的情形下,就匆匆进入下一教学环节,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种外在形式。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二)朗读的目的不够明确
在课堂中,往往会看到学生读文一遍又一遍,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朗读缺乏层次,每次缺乏具体要求,读中缺乏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估反馈。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朗读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甚至产生朗读厌倦症。
(三)朗读的对象不广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有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生,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地坐着当听众,而一部分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老师由于怕耽误上课时间却连这样一读的机会都没有。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训练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怎能做到使学生会读,又怎能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感悟情感呢?
二、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对策
(一)让学生明白朗读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良好的朗读欲望
1、首先要树立学生讲好普通话的信心,为朗读作初步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通话读音准确、规范就会为朗读打下十分良好的基础,所以一定要抓好读音这一关。
2、教师自己范读课文,经过自己精心的准备,深入地体会作品的丰富的内涵后,教师为学生范读,给学生树立一个爱读书、爱朗读的好榜样,学生会十分喜欢模仿教师的朗读语气、语调、表情、手势等。
3、播放录音,让学生欣赏别人的“朗读作品”,从而加深对课文的印象,有了朗读的冲动。
(二)发挥教师的示范朗读作用
低年级学生刚接触字词,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拿起书凭眼睛扫视来感知成段成篇的语言文字,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示范朗读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示范朗读即通常说的范读。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讲应该怎样读、不应该怎样读,学生是很难学好朗读的。他们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并不知道怎样读才算表达情感了。但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他们亲耳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学起来就容易得多,读起来就有情有意的多。
(三)创设情境,扩大朗读的训练面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促成他们个性化发展。但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的选择往往会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朗读训练中有意而巧妙地引导学生选择。要通过引导学生、点悟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自主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完成对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方式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感知和领悟。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的精心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当孩子们喜欢上朗读,学会了朗读时,课堂上便会不时地奏起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歌。那时,语文课将成为孩子们的向往,成为师生共同奏响音乐、施展才华的舞台。
(四)保证朗读时间,让学生多读
“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唤。这就是说要想学生学会朗读,首先要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的读。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 、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且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且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让繁琐冗长的“讲讲、 问问 、答答” 让位给读,让华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