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9月,刚大学毕业不久的我只身南下广州闯世界。
到广州后,找工作是头等大事。一天读报时,从一家报纸刊登的招聘广告上看到一家外地大报驻广东工作站招聘采编员,我满怀希望去应聘。当时,面试我的主考官就是工作站的贺站长,他大概是看中我有大学新闻专业货真价实的文凭,懂得新闻专业知识,还在报刊上发表过不少“豆腐块”,没谈几句就拍板要我明天正式来站里上班。我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刚毕业就能顺利地进入一家大报上班,看来我是走大运了。彼时,跟我一起入职的还有七八个与我同龄的男女青年。
上班第一天早上,贺站长在例会上说:“大家知道什么是采编吗?”身边的同事都抢着回答,不过,答案都被贺站长否定了,大家一脸茫然。我从他们的举止、所谈的内容来判断,这些人显然没有读过大学,他们把采编工作看得太简单了。贺站长指名让我回答这个问题,我根据自己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自信地回答了贺站长的所有问题。贺站长对我的回答先是点头,接着又大摇其头:“你的回答不能说不对,但也不完全对。我这里要提醒在座各位,我们这里所说的采编与新闻学所说的采编基本不沾边,你们必须清楚你们的身份,你们就是广告业务人员,当然,到了外面,你们可以大大方方地称自己是记者,说得越玄乎,越能让人相信越好。我们的目标就是联系企业做软广告,只要拉到广告就是你们真本事。我们给各位的提成是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说,你直接到企业拉广告也好,给企业主写软文也好,企业给站里一万元,站里可以大手笔奖励你二千元。”贺站长的话把我听迷糊了,我以前在校报做过记者、编辑,还没听说过写软文要收费这么个说法。贺站长见我真不明白,就让坐我身边的阿玉给我“以身说法”。阿玉进站有两个月了,算是是老员工。她说:“做采编是最能锻炼个人能力的工作,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只要能让企业老总们心甘情愿拿钱,让他们在经济上支持我们,你就是站里的大佬。我最近就搞定了一个民企老总,他答应一篇软文赞助我们八万块。我的经验是,你先要把对方赞美得有飘飘然的感觉,那么采访写文章就是小儿科了,到时候只管收钱就是了。”我这才明白了采编在这里的具体内涵,心里当下就有了走人的想法,但一摸空空的口袋,现实已经不允许我去实施其他宏大的目标,我的正义之心最终没有敌过那诱人的提成。我决定先干一段时间再说。
接下来,我每天的工作就是从一本《企业黄页》里寻找“猎物”,感觉哪家企业实力雄厚,就打电话到企业,询问对方是否愿意在我们的报上登广告,或者登软文宣传企业,结果都很不理想。贺站长见我很沮丧,就给我鼓励打气,说那么多企业不可能都不需要宣传,坚持就是胜利。我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寻找猎物。第三天,我终于联系到一家民营企业,接电话的是该企业的总经理孔总,对方明确不需要做广告,但对刊登软文表现出了兴趣。我把这事告诉了贺站长,他双手一拍:“有门儿。必须趁热打铁。你必须立马去见孔总,越快越好,来回车费站里给你报销。”我只好怀着试试看的心情去见孔总。面谈后,孔总面露喜色,看得出他想出名的愿望是强烈的。于是我赶紧回站里,把面见孔总的情况报告了贺站长。贺站长听后大喜:“这可是一条大鱼,千万别把他给放跑了!”随后安排阿玉和我再去会晤孔总。
我的同伴阿玉充其量只有高中学历,可她却有着某名牌大学的文凭,进站两个月,她的业绩已不同凡响。尽管我有些看不起她,可她人长得漂亮,又热情大方,我也不好意思刻意跟她拉开距离。阿玉倒是大方,吃饭、休息时还不厌其烦地给我灌输她的一套“成功学”理论。她告诉我:“在你还没有资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之前,你必须放下所谓正义的架子,甚至做一点儿有违良心的事,请相信上帝是会原谅你的,等你将来成功以后,你再做一些慈善之举来拯救自己的灵魂。”阿玉的话似乎发自她的肺腑,在人人都想发财的环境下,我的正义感在这里已没有了展现的机遇。阿玉的雷厉风行让我见识了金钱的强大诱惑力。在我和她去见孔总的路上,她的嘴巴一直没有闲着,询问我对孔总的印象、看法,以及孔总企业的情况,她要打有准备、有把握的仗。首次交锋时,她漂亮的脸蛋儿、甜甜的声音很快就迷住了孔总。孔总很愿意跟阿玉交流,他不时卖关子说:“哎呀,阿玉小姐,我是很想赞助你们报纸的,可眼下我们企业效益有些不理想,我可不敢轻易接受你这个大记者的采访,几百号职工都盯着我的呦!”阿玉已经看出了孔总的心思,她用甜甜的腔调大赞特赞着对方:“孔总孔大哥,你的难处我很理解。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企业普遍遇到融资、销路不畅等发展难题,但是孔大哥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把企业搞得风生水起,这足以说明孔大哥超人的智慧和胆识。所以,像孔大哥这样的杰出企业家,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的,而我们当记者的不给孔大哥这样的企业精英做全方位的宣传报道,那就是我们最大的失职。孔大哥是明白人,知道宣传的威力,出小钱博大钱,孔大哥赚大钱,我们拿点儿小钱,互惠互利,孔大哥还犹豫什么呢?”就这样,阿玉的甜言蜜语让孔总假装忧愁的眉头舒展了,他还主动请我们吃饭,热情得让人感动。阿玉趁热打铁,我们对孔总的采访进行得十分顺利。
随后几天里,阿玉又不失时机地邀孔总跳舞、K歌,孔总最初见我们时那种傲慢的架势再也找不到了。
采访完成后,贺站长把写稿任务交给了我,还向我面授写作需要把握的一些事宜。经过两天苦战,我终于拿出一篇洋洋洒洒的万字访谈稿。贺站长看完,大手一挥对我说:“不错,我看有戏!你和阿玉再去找孔总,要让他看到我们是实实在在地关心他,是一心一意为他做大企业着想,争取尽快让他把合同给签了。夜长梦多,事不宜迟!”
在阿玉的公关下,在我的稿子的赞美下,一切超乎寻常地顺利。一周后,孔总答应拿出8万元,他要做一个版面的个人事迹软文宣传。这就意味着我和阿玉拉到的这个大单可以拿到1.6万元的提成。阿玉倒还大方,说这业绩主要是我的功劳,她只是参与者,拿三分之一就可以了。
公关快,写稿快,签单快,我们的这笔业务打破了建站以来的多个纪录。贺站长很高兴,开例会都要拿我们的业绩做鼓舞士气的最佳案例来大加渲染,目的是要大家尽快出业绩。有我们的成功经验做例证,大家士气高昂,四处出击,抱着必胜必赢的心态寻找着如孔总这样的猎物。紧接着,贺站长又宣布了一项任命,阿玉被提升为采编部主任,我靠一支笔杆子也得到了一个所谓的首席记者的荣誉。这职位和荣誉其实只是贺站长一句话的事,其他人只要做出业绩也能得到,这一点我很清楚,也很坦然,而不少人为了得到这些所谓的职位与荣誉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阿玉就是这样的人,为了维持她在站里的地位,她开始颐指气使地对其他人发号施令,谁哪天打电话达不到50个,谁一个星期没出去会企业老总,她就会当着众人的面把对方训斥一通,搞得人人对她都有意见了。好在,阿玉对我还算客气,这大概因为我是真正的大学生,心气高,文章又快又好令她不好放肆吧。
一个月后,我拿到10000元提成,我决定来个不辞而别。因为,我无意中从贺站长不小心落在办公桌上的一本记事本上获知,这个工作站其实是个冒牌货,贺站长和他的合伙人就是一群骗子,这里也根本就不是什么某报驻广东工作站,完全就是一个皮包公司。令我一直迷惑的是,他们用什么办法印出有着某大报名号的一叠叠精美报纸呢?我在离开前把这个秘密告诉了阿玉,我之所以告诉她,是因为我看到阿玉只是嘴巴对人尖酸,心底其实并不坏,我是希望她也能尽快离开这里,不要陷得太深。但阿玉拒绝了我的好意,她已经被虚幻的成功光环冲昏了头脑,还是不厌其烦地给我灌输了一套她的成功学理论。对她的执迷不悟,我无言以对,只能祝愿她早日醒悟,早日离开这里。
离开后,我应聘到南昌一家报社,做了一名真正的记者。直到今天,我仍奋斗在我喜爱的新闻岗位上,每当回忆起当年那一个多月的假记者经历,我就会为我的卑微与新闻道德的丧失而感到无比羞愧。
责任编辑:黄艳秋
到广州后,找工作是头等大事。一天读报时,从一家报纸刊登的招聘广告上看到一家外地大报驻广东工作站招聘采编员,我满怀希望去应聘。当时,面试我的主考官就是工作站的贺站长,他大概是看中我有大学新闻专业货真价实的文凭,懂得新闻专业知识,还在报刊上发表过不少“豆腐块”,没谈几句就拍板要我明天正式来站里上班。我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刚毕业就能顺利地进入一家大报上班,看来我是走大运了。彼时,跟我一起入职的还有七八个与我同龄的男女青年。
上班第一天早上,贺站长在例会上说:“大家知道什么是采编吗?”身边的同事都抢着回答,不过,答案都被贺站长否定了,大家一脸茫然。我从他们的举止、所谈的内容来判断,这些人显然没有读过大学,他们把采编工作看得太简单了。贺站长指名让我回答这个问题,我根据自己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自信地回答了贺站长的所有问题。贺站长对我的回答先是点头,接着又大摇其头:“你的回答不能说不对,但也不完全对。我这里要提醒在座各位,我们这里所说的采编与新闻学所说的采编基本不沾边,你们必须清楚你们的身份,你们就是广告业务人员,当然,到了外面,你们可以大大方方地称自己是记者,说得越玄乎,越能让人相信越好。我们的目标就是联系企业做软广告,只要拉到广告就是你们真本事。我们给各位的提成是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说,你直接到企业拉广告也好,给企业主写软文也好,企业给站里一万元,站里可以大手笔奖励你二千元。”贺站长的话把我听迷糊了,我以前在校报做过记者、编辑,还没听说过写软文要收费这么个说法。贺站长见我真不明白,就让坐我身边的阿玉给我“以身说法”。阿玉进站有两个月了,算是是老员工。她说:“做采编是最能锻炼个人能力的工作,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只要能让企业老总们心甘情愿拿钱,让他们在经济上支持我们,你就是站里的大佬。我最近就搞定了一个民企老总,他答应一篇软文赞助我们八万块。我的经验是,你先要把对方赞美得有飘飘然的感觉,那么采访写文章就是小儿科了,到时候只管收钱就是了。”我这才明白了采编在这里的具体内涵,心里当下就有了走人的想法,但一摸空空的口袋,现实已经不允许我去实施其他宏大的目标,我的正义之心最终没有敌过那诱人的提成。我决定先干一段时间再说。
接下来,我每天的工作就是从一本《企业黄页》里寻找“猎物”,感觉哪家企业实力雄厚,就打电话到企业,询问对方是否愿意在我们的报上登广告,或者登软文宣传企业,结果都很不理想。贺站长见我很沮丧,就给我鼓励打气,说那么多企业不可能都不需要宣传,坚持就是胜利。我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寻找猎物。第三天,我终于联系到一家民营企业,接电话的是该企业的总经理孔总,对方明确不需要做广告,但对刊登软文表现出了兴趣。我把这事告诉了贺站长,他双手一拍:“有门儿。必须趁热打铁。你必须立马去见孔总,越快越好,来回车费站里给你报销。”我只好怀着试试看的心情去见孔总。面谈后,孔总面露喜色,看得出他想出名的愿望是强烈的。于是我赶紧回站里,把面见孔总的情况报告了贺站长。贺站长听后大喜:“这可是一条大鱼,千万别把他给放跑了!”随后安排阿玉和我再去会晤孔总。
我的同伴阿玉充其量只有高中学历,可她却有着某名牌大学的文凭,进站两个月,她的业绩已不同凡响。尽管我有些看不起她,可她人长得漂亮,又热情大方,我也不好意思刻意跟她拉开距离。阿玉倒是大方,吃饭、休息时还不厌其烦地给我灌输她的一套“成功学”理论。她告诉我:“在你还没有资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之前,你必须放下所谓正义的架子,甚至做一点儿有违良心的事,请相信上帝是会原谅你的,等你将来成功以后,你再做一些慈善之举来拯救自己的灵魂。”阿玉的话似乎发自她的肺腑,在人人都想发财的环境下,我的正义感在这里已没有了展现的机遇。阿玉的雷厉风行让我见识了金钱的强大诱惑力。在我和她去见孔总的路上,她的嘴巴一直没有闲着,询问我对孔总的印象、看法,以及孔总企业的情况,她要打有准备、有把握的仗。首次交锋时,她漂亮的脸蛋儿、甜甜的声音很快就迷住了孔总。孔总很愿意跟阿玉交流,他不时卖关子说:“哎呀,阿玉小姐,我是很想赞助你们报纸的,可眼下我们企业效益有些不理想,我可不敢轻易接受你这个大记者的采访,几百号职工都盯着我的呦!”阿玉已经看出了孔总的心思,她用甜甜的腔调大赞特赞着对方:“孔总孔大哥,你的难处我很理解。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企业普遍遇到融资、销路不畅等发展难题,但是孔大哥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把企业搞得风生水起,这足以说明孔大哥超人的智慧和胆识。所以,像孔大哥这样的杰出企业家,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的,而我们当记者的不给孔大哥这样的企业精英做全方位的宣传报道,那就是我们最大的失职。孔大哥是明白人,知道宣传的威力,出小钱博大钱,孔大哥赚大钱,我们拿点儿小钱,互惠互利,孔大哥还犹豫什么呢?”就这样,阿玉的甜言蜜语让孔总假装忧愁的眉头舒展了,他还主动请我们吃饭,热情得让人感动。阿玉趁热打铁,我们对孔总的采访进行得十分顺利。
随后几天里,阿玉又不失时机地邀孔总跳舞、K歌,孔总最初见我们时那种傲慢的架势再也找不到了。
采访完成后,贺站长把写稿任务交给了我,还向我面授写作需要把握的一些事宜。经过两天苦战,我终于拿出一篇洋洋洒洒的万字访谈稿。贺站长看完,大手一挥对我说:“不错,我看有戏!你和阿玉再去找孔总,要让他看到我们是实实在在地关心他,是一心一意为他做大企业着想,争取尽快让他把合同给签了。夜长梦多,事不宜迟!”
在阿玉的公关下,在我的稿子的赞美下,一切超乎寻常地顺利。一周后,孔总答应拿出8万元,他要做一个版面的个人事迹软文宣传。这就意味着我和阿玉拉到的这个大单可以拿到1.6万元的提成。阿玉倒还大方,说这业绩主要是我的功劳,她只是参与者,拿三分之一就可以了。
公关快,写稿快,签单快,我们的这笔业务打破了建站以来的多个纪录。贺站长很高兴,开例会都要拿我们的业绩做鼓舞士气的最佳案例来大加渲染,目的是要大家尽快出业绩。有我们的成功经验做例证,大家士气高昂,四处出击,抱着必胜必赢的心态寻找着如孔总这样的猎物。紧接着,贺站长又宣布了一项任命,阿玉被提升为采编部主任,我靠一支笔杆子也得到了一个所谓的首席记者的荣誉。这职位和荣誉其实只是贺站长一句话的事,其他人只要做出业绩也能得到,这一点我很清楚,也很坦然,而不少人为了得到这些所谓的职位与荣誉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阿玉就是这样的人,为了维持她在站里的地位,她开始颐指气使地对其他人发号施令,谁哪天打电话达不到50个,谁一个星期没出去会企业老总,她就会当着众人的面把对方训斥一通,搞得人人对她都有意见了。好在,阿玉对我还算客气,这大概因为我是真正的大学生,心气高,文章又快又好令她不好放肆吧。
一个月后,我拿到10000元提成,我决定来个不辞而别。因为,我无意中从贺站长不小心落在办公桌上的一本记事本上获知,这个工作站其实是个冒牌货,贺站长和他的合伙人就是一群骗子,这里也根本就不是什么某报驻广东工作站,完全就是一个皮包公司。令我一直迷惑的是,他们用什么办法印出有着某大报名号的一叠叠精美报纸呢?我在离开前把这个秘密告诉了阿玉,我之所以告诉她,是因为我看到阿玉只是嘴巴对人尖酸,心底其实并不坏,我是希望她也能尽快离开这里,不要陷得太深。但阿玉拒绝了我的好意,她已经被虚幻的成功光环冲昏了头脑,还是不厌其烦地给我灌输了一套她的成功学理论。对她的执迷不悟,我无言以对,只能祝愿她早日醒悟,早日离开这里。
离开后,我应聘到南昌一家报社,做了一名真正的记者。直到今天,我仍奋斗在我喜爱的新闻岗位上,每当回忆起当年那一个多月的假记者经历,我就会为我的卑微与新闻道德的丧失而感到无比羞愧。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