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硫氨酸硫酸亚胺逆转人结肠癌细胞多药耐药的机制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jklfk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丁硫氨酸硫酸亚胺(BSO) 转人结肠癌LoVo/Adr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可行性,并初步探讨其逆转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BSO对多药耐药LoVo/Adr细胞抗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RT-PCR法检测细胞中多药耐药1(mdrl)基因及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π mRNA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检测GST-π蛋白水平;1氯-2,4-二硝基苯法测定GST活性.结果 BSO作用后亲本Lovo细胞中阿霉素、丝裂霉素的IC(50)无显著变化,而在LoVo/Adr细胞中,阿霉素的Ic(50)由(3.08±0.84)mg/L降至(1.31±0.53)mg/L(t=3.09,P<0.05),丝裂霉素的IC50由(1.24±0.45)mg/L降至(0.54±0.32)mg/L(t=165.50,P<0.01);BSO对mdrl基因mRNA水平无影响,BSO作用前后GST-πmRNA表达量分别为1.75±0.24和0.84±0.19(t=5.11,P<0.05),BSO作用后LoVo/Adr细胞GST-π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处理前;BSO处理前后LoVo/Adr细胞GST活性分别为(144.26 ±50.13)和(129.58±41.36)U/mg(t=0.57,P>0.05).结论 BSO可有效增强人结肠癌耐药细胞LoVo/Adr对阿霉素、丝裂霉素的敏感性,具有逆转作用,其机制与mdr1基因无关,但与GST-π基因下调有关,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内GST-π含量,增强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其他文献
成人巨结肠类缘病也称赫什朋相关疾病,由于病史、组织学、组织化学均不同于典型的先天性巨结肠,患者通常年龄较大,病史较长,临床上非常少见且易漏诊.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成人巨结肠类缘病18例,现结合相关文献就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分析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国产液电碎石微电极--声致空化效应微电极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比较国产(TNS-2003TⅡ)及德国(EL27-Compact)液电碎石微电极治疗胆管结石的碎石效果、碎石所用时间及两种电极的性能和价格,并记录其并发症.结果 国产与德国微电极在胆管结石取净率(85.2%比87.1%)、好转率(14.8%比12.9%)、取石时间[(0.7±0.2)h比(0.
期刊
患者男,55岁.因脐部反复渗液10余年,局部包块7年入院.患者10余年前出现脐部渗液,呈胶冻状,时有时无,局部无疼痛不适,无发热.7年前脐部形成一包块,进行性增大,经常破溃流出胶冻状液体,无发热及恶心、呕吐,无烧心及反酸,无腹痛、腹胀及腹泻.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体检:发育正常,神志清,心肺无异常,脐部隆起,见2 cm×2 cm包块,局部破溃形成0.5 cm×0.5 cm破孔,有胶冻状
期刊
食管良性疾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若非重症病例一般不危及生命.少数病例病程迁延,吞咽困难加重,出现新的临床症状.此时,需高度怀疑食管良性疾病恶变的可能性.本研究中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良性疾病继发恶变者28例(病理学诊断),经治疗均获良好效果.现分析其潜匿危险因素及其可能的机制。
期刊
五、慢性胃炎的转归、萎缩性胃炎的随访与癌变预防  29.慢性胃炎可持续存在.由于绝大多数慢性胃炎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而幽门螺杆菌自发清除少见,故慢性胃炎可持续存在[48]。
期刊
近年来,炎症性肠病(IBD)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IB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手段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前景.本实验选用(口恶)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采用川芎嗪进行体外药物干预,旨在探讨川芎嗪治疗UC的可行性及其作用机制。
期刊
患者女,38岁,3年前因上腹不适就诊,既往有萎缩性胃炎,行胃镜检查.胃镜示:胃底、胃体黏膜无充血水肿,皱襞清晰,蠕动有规律,于胃体中上部大弯侧见散在黏膜下息肉样小椭圆及圆形隆起,表面光滑被以正常黏膜,质软,活检共6~7枚,0.5~0.7 cm大小.胃窦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尚光滑.十二指肠未见异常.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病理:胃体部类癌.后至北京协和医院会诊,复查胃镜并活检行病理检查,
期刊
患者女,61岁,因5d内解暗红色血便1500 ml入院.该患者1982年曾患急性胰腺炎,1993年第1 次出现呕血及便血.当时行腹部多普勒超声示: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脾肿大;胃镜示:食管静脉曲张;诊断:门脉高压症(肝外型);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
期刊
半乳糖凝集素-3是碳水化合物结合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其基因定位于14号染色体q21-22位点.有研究显示,半乳糖凝集素-3可刺激细胞增殖、调节肿瘤发展、阻滞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1,2].目前已有半乳糖凝集素-3在人类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的报道,而国内关于半乳糖凝集素-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尚少见相关报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