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潮搏浪抒华章

来源 :湘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0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的各级组织都以主要精力从事工人运动,工人运动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形成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1926年秋至1927年春,出现了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涨。在领导和推动中国的工人运动中,湖南共产党人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在中国工运史上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功绩。
  
  参与创建和领导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及其分部
  
  以毛泽东、李启汉、邓中夏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湖南共产党人发扬刚毅与不屈、血性与征服、先行与霸蛮的湘人精神,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参与创建和领导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及其分部,在中国工运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1921年8月11日,在上海北成都路19号(今成都北路899号)一间不起眼的房子里,中国共产党早期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诞生。在该部的领导人员中,湖南人占突出地位。李启汉任干事,罗章龙任北京分部主任,毛泽东任湖南分部主任。1922年8月,总部从上海迁往北京后,邓中夏任主任。
  李启汉是江华人,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导人,是我国第一个为工人运动坐牢的中共党员。1920年,他到达上海,结识了陈独秀、李达,成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负责在工人群众中开展活动。他在沪西小纱渡筹办工会劳动半日学校,还组织工人俱乐部,对工人进行革命启蒙教育。他一表人才、胆大心细、聪明能干,一上讲台,其英姿勃勃、口若悬河、风趣幽默的特征,顿时突显,在工人群众中拥有很多铁杆粉丝。通过讲课,他培养了一批最早的工会领导骨干和积极分子,为全国性工会组织的成立打下了基础。
  李启汉还兼任《劳动周刊》编辑,为刊物写了不少战斗性的文章。1921年他成功领导了上海英美烟厂工人大罢工,并成立了上海烟草工会。1922年又领导了浦东日华纱厂和上海邮电工人的大罢工。租界巡捕房以“煽动”罢工罪将他逮捕入狱,直到1924年10月才被党组织营救出狱。
  在迎接李启汉出狱的现场,闪动着另一名中国早期工运领袖的身影,他就是宜章人邓中夏。这位北京大学国文系毕业的高才生,多次受到杨昌济、李大钊等的言传身教,是当时党内难得的理论与实干俱优的双料人才。
  从1920年4月起,邓中夏就在北京长辛店从事工人运动,主办工人劳动补习学校,建立工会,为北方工人运动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1922年8月,他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之后,直接参加和领导了北方一些铁路和煤矿工人的大罢工,如1922年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的8月大罢工,同年10月的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1923年2月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等。他还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加强书记部对全国工运的领导。他把《工人周刊》作为书记部联系指导全国工运的机关报,发行到全国各地,还以书记部的名义,起草了《劳动法案大纲》。在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上,他支持李启汉的提议,通过了《罢工援助案》,极大地推动了全国工人为争取实现自己的权利而进行的斗争,对指导全国工运起了重要作用。1933年3月,他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同年9月21日,在南京雨花台被杀害,时年39岁。
  李启汉、邓中夏非凡的组织领导能力、高超卓越的政治远见、机动灵活的斗争策略和敢为天下先的革命勇气,得到了中国早期工人运动实干家毛泽东的交口称赞。
  一路前行的毛泽东,在湘江的波涛中舒展长臂拥抱革命大潮,成为湖南工运的先行者。早在1917年,他就在第一师范附属小学部办有“工人夜学”。1920年9月,他先后在一师附小初小部恢复工人夜学,在高小部创办失学青年补习班和平民学校,招收附近工厂工人学习文化,通俗讲解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和社会发展史。
  1921年11月,毛泽东在湖南组建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并任分部主任。他首先把目光盯在安源路矿工人的身上。他多次去安源考察,商定开办工人学校,组织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工人们很高兴地说:“越快越好,希望早日办起来。”与此同时,他还指导粤汉路新河车站工人陈帝广在工人群众中活动。
  1922年5月1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宣告成立。当天,300多名工人集会游行,纪念五一劳动节,欢庆有了捍卫工人自己利益的组织。同一天,粤汉铁路新河工人俱乐部也正式成立。这两个工人俱乐部的成立,为湖南各地工会组织的建立树立了榜样。往后,湘潭锰矿、常宁水口山铅锌矿以及长沙的企业、行业工人纷纷效法,组建工会。
  
  推动和导演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在这次工运高潮中,引领风骚的湖南人有:邓中夏、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郭亮、黄爱、庞人铨等。
  1922年1月的香港海员大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起点。但是真正形成全国性工运高潮,是从1922年8月邓中夏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以后才开始的。
  在这期间,他都亲临现场与群众领袖和积极分子商议筹划,给予指导。在开滦大罢工的关键时刻,他还曾破指血书,激励工人坚持斗争。
  除北方区、武汉区外,湖南区的工人运动也发展迅猛,成绩显著。毛泽东支持常德人黄爱、湘潭人庞人铨创办了湖南劳工会,开展了一系列罢工示威游行活动。1922年1月17日凌晨,黄爱、庞人铨被湘军总司令、湖南省长赵恒惕杀害。黄、庞是中国最早为工人阶级解放而牺牲的领导者。
  黄、庞牺牲后,湖南的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在毛泽东的指导下,从1922年5月到1923年4月,湖南先后建立了24个工人俱乐部和工会,共有会员4万余人,绝大多数是由工人中的共产党员或社会主义青年团员担任工人俱乐部主任或会长,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派去的共产党员担任秘书。
  湖南的第一个工运高潮,是从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开始的。具体领导罢工斗争的是粤汉铁路岳州工人俱乐部秘书、望城人郭亮。他口才出众,应对机敏,个性幽默,待人诚挚。1922年9月,为抗议铁路当局虐待工人,他带头进行卧轨斗争,发动了震撼全国的粤汉铁路大罢工。“潇水流,湘水流,流入长江不回头。龙王送我洞庭水,何时洗尽人间愁!”他经常吟诵的这首诗篇,表达了他庄严的革命誓言。1928年3月28日,由于叛徒告密,他被敌人秘密杀害,年仅27岁。他壮烈牺牲后,中共中央理论刊物《布尔什维克》发表文章,称他是“湖南职工运动的开创者”。
  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取得胜利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主任、醴陵人李立三也迅速行动起来。他是当时中国工人运动的杰 出领导人,吹响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号角。
  为了加强对安源路矿工人罢工的领导,1922年9月11日,毛泽东加派刘少奇去安源。12日,李立三、刘少奇与安源党支部研究,成立罢工指挥部,李立三任总指挥,刘少奇任俱乐部全权代表。同时,成立纠察队等组织,负责维持罢工秩序。会上讨论了罢工后的谈判条件,提出保障工人权利、增加工资、改善待遇、发清欠饷、废除封建把头制等17项要求,同时起草了“哀而动人”的宣言。14日凌晨,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参加者达13000人。
  宁乡人刘少奇的革命生涯是从工人运动开始的,从1922年到1927年,他除参加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外,还参加领导了“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武汉工人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1925年夏,他在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成为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和主要领导者。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意义重大。此后,湖南工人的罢工斗争,如燎原之火,势不可挡。1922年10月,毛泽东亲自领导了长沙泥木工人的罢工斗争并取得胜利。同时,长沙缝纫、理发、笔业等行业工人都举行了罢工,形成了产业工人、手工业工人同盟罢工的浪潮。水口山铅锌矿工人的罢工和长沙铅印活版工人的罢工,把湖南工运推到了最高潮。
  在罢工斗争中,还有一批多谋善断、有勇有为、不怕牺牲的湖南共产党人站到了斗争的前列,如:李维汉、何叔衡、夏曦、朱少连、蒋先云、刘东轩、任树德、罗学瓒、彭平之、陈子博、陈章甫、刘昌炎、周怀德、谢怀德、张汉藩、舒玉林、袁德生等。他们公认毛泽东为“工界总司令”,“有呼风唤雨之能力”。在罢工斗争中,“工人皆以毛之意见为从违,毛之所可,工人亦从而可之”。这也是湖南早期工人运动能取得斗争的胜利,并能在全国工人运动低潮时成为中流砥柱的重要原因。
  
  领导工人通过罢工和武装起义迎来大革命的高潮
  
  1925年5月爆发的“五卅”运动,6月爆发的省港大罢工,1927年1月爆发的武汉工人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显示了工人运动的巨大力量,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在工人罢工和武装起义斗争中,湘籍工运领导蔡和森、李立三、刘少奇、邓中夏、罗亦农、颜昌颐等人,怀着迎潮搏浪的激情,英勇机智,书写了工人运动的华丽篇章。
  双峰人蔡和森,这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较早地关注了工人运动的一些理论问题。在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上,他撰写了《中国劳动运动应取的方针》,指出工人阶级要得到解放,“唯一的方法,就是实行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在党的二大上,他参与起草《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议决案》,强调党的活动必须深入到工人群众里面去。
  蔡和森也是工人运动的实干家。1921年11月,他从法国回到上海后,即留在党中央工作,较长一段时间是在闸北从事工运活动。在1925年的“五卅”运动中,他和李立三、刘少奇参加党的行动委员会,直接领导上海的政治斗争。他提出的全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屠杀的策略主张,事实证明是非常正确的。6月1日,上海总工会成立,李立三任委员长。同日,上海20多万工人大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形成了“三罢”高潮,给帝国主义以沉痛打击。
  1925年6月,为了支援上海人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广州和香港爆发了规模宏大的省港大罢工,邓中夏再次大显身手,成为罢工的领导人之一。此次罢工历时16个月之久,是世界工运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大罢工。这次大罢工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为准备北伐战争作出了突出贡献。
  1927年1月,武汉工人发起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李立三、刘少奇奉命来到武汉。1月5日,在济生三马路召开了二三十万人参加的反英示威大会,李立三任总指挥。会后,李立三、刘少奇等人带领群众冒雨游行。李立三还指挥工人拆毁了英租界设立的路障,抢占了巡捕房,赶走了巡捕,英国水兵撤出租界逃上军舰。工人纠察队进入租界站岗、放哨、维持秩序,接管英租界取得成功。
  在工人武装起义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是湘潭人罗亦农、安乡人颜昌颐参与领导的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罗亦农是早期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他精于谋划,善于攻战。1921年冬,他在莫斯科学习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被推选为中共旅莫斯科支部书记。1925年4月回国后,赴广州参加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的筹备工作。会后,奉命留在广州,担任中央驻粤临时委员会委员、中共广东区委宣传部长。省港大罢工爆发后,一直站在斗争最前列,协助罢工委员会解决了进入广州的20多万香港罢工工人的食宿问题。
  1925年底后,罗亦农先后出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中共上海区委书记。为打破革命处于低潮的江浙地区的沉寂局面,决定在上海举行武装起义。事先,曾在区委机关内秘密举办6期党团、工会组织负责人训练班,培训骨干100余人,全区党员人数到1926年5月增至2500多人,为武装起义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随后,在1926年10月和1927年2月,他两次领导上海工人举行起义,但均未成功。
  罗亦农没有灰心丧气。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武装起义由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颜昌颐等人一起负责。当天中午12时,上海全市80万工人实现了总罢工并立即转入武装起义,经过30个小时的浴血奋战,攻克了敌人的全部据点,占领了上海,取得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胜利。
  1928年4月15日,罗亦农因叛徒出卖被捕。他在狱中写下绝命诗,表现了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与威逼利诱,他始终坚贞不屈,4月21日在上海从容就义,年仅26岁。
  颜昌颐也是早期工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他胆大心细,擅长军事。1926年9月,他协助周恩来和赵世炎的工作,参加组织和指挥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1929年8月30日,因叛徒告密,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
  丹心映红日,热血写春秋。在中国工人运动中,湖南共产党人勇于开拓,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立下了卓著功勋。
其他文献
杨得志是湖南人民的优秀儿子。1911年1月3日,他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南阳桥(今属株洲县)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由于生活所迫,少儿时代的杨得志只上了两年私塾,从小就跟随父亲学打铁,11岁给地主放牛,14岁与哥哥赴安源煤矿当挑夫,16岁到衡阳修公路。他受尽了剥削阶级的压榨和欺凌,但同时也磨砺了勇敢正直、嫉恶如仇的品格。  1928年1月,他与哥哥杨海堂等20多名筑路工人参加了湘南起义,加入工农革命军第7
期刊
在1955年授衔的十位大将中,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许光达等都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南人。20世纪20年代,革命与反革命、侵略与反侵略、革新与守旧正激烈搏击,他们却面对党旗作出庄严的承诺,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共产党的行列。他们出身各异,参加革命的时间有先有后,但他们坚定的意志,坚定的信仰,使他们百炼成钢。追溯先辈入党,启问九十年的党史之河,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奋斗精神,永远是共产党人的宝
期刊
李林是党创建初期为数不多的党员之一。他牺牲整整80年了,时间虽渐渐离去,但他为党为人民作出的卓越贡献仍将不可磨灭。    远渡重洋寻求真理    李林,1886年8月23日出生于湖南宝庆府邵阳县东乡湾泥渡(今邵东县牛马司镇明亮村)一个贫苦家庭。5岁时父亲病故,母亲改嫁,他过继给叔父抚养。11岁时,养父病故,李林与继母姚氏相依为命。全家仅有八分薄地,两间木房。李林七八岁时便跟着继母姚氏当脚夫,以挑煤
期刊
1923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首度合作,共同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林伯渠、李立三等一大批湘籍的共产党人投身大革命的洪流,从推动国共合作到参与国民党改组,从筹建黄埔军校到参加北伐战争,他们呕心沥血,为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积极倡议和实践国共合作  
期刊
长征是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工农红军3次在湖南境内书写了长征的壮丽篇章:红六军团奉命西征,在湘征战一年有余;中央红军浩浩荡荡,在湖南前后征战两个月;红二、六军团自桑植誓师突围到出湘入黔,转战两个月。3支劲旅在三湘大地纵横驰骋、英勇转战,足迹遍及46个县、市的广大地区,一路撒播着革命的影响和红色的种子,谱写了红军与湖南人民鱼水情深、生死与共的动人篇章。  通道转兵,作出了决定红军命运的重大战略决策,
期刊
1921年7月,13位年轻人带着全国50多名党员的期望,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在上海秘密集会,召开了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3位年轻人中,湖南人有4位,他们是毛泽东、李达、何叔衡和周佛海。    毛泽东: “我到上海去出席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既出席了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又在后来成为党的领袖的,只有毛泽东一人。毛泽东对于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
期刊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全国陷入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之中。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摆在全党面前:是屈服于敌人的屠刀,取消革命?还是拿起武器,继续战斗?勇敢的共产党人以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毛泽东、卢德铭吹响了秋收起义的号角,朱德、贺龙、彭德怀等掀起了湘南、桑植、平江起义的狂潮,并建立了井冈山、湘鄂西、湘鄂赣、湘赣、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进行了不懈
期刊
编者按: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搏击中,湖南共产党人作出了重大牺牲,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在实现国富民强、中华崛起的征程中,湖南共产党人作出了杰出贡献,成就了感天动地的千秋伟业。在建党90周年之际,本刊特辟“群星璀璨”专栏,以铭记这些三湘杰出儿女。    1921年7月,党的一大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共一大与会代表13名,湖南人有4名。当时全国共产党党员有50余名,湖南人有20名左
期刊
新中国成立不久,为了消除国民党执政时期民族歧视的影响,团结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共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中央决定组成一个少数民族访问团,赴少数民族较集中的云、贵、川地区开展工作。访问团团长由时任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刘格平担任,党委书记和副团长分别由杨静仁和费孝通担任,团委书记则是现在著名的民族舞蹈家、演讲家彭清一。  访问团一行百余人,浩浩荡荡由北京出发,第一站就来到了西南重镇重庆。当时在西南军政委
期刊
编者按:一部中国共产党在湖南9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艰难曲折的奋斗史;也是一部改天换地、硕果累累的辉煌史。本刊特开辟“峥嵘岁月”专栏,以帮助读者熟悉这段历史。    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时代给予了湖南党组织挥斥方遒的舞台。湖南共产党人以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创新的开路先锋形象,在组织发展、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等方面勇立潮头,取得了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全国第一个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