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老人言”,伴了我一生

来源 :老年博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948221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家吃了传四方
  我和弟弟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那时候人们的物质生活尚不丰富,经常听到邻居奶奶嚷嚷:“盛粥动作快点儿啊,你捞厚的其他人吃甚哩·”基本上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有鱼肉。
  记得有一次,伯父从乡下带来两只小公鸡,我和弟弟别提多激动了,盯着这两只鸡,生怕它们跑了。好不容易等到黄豆米烧小公鸡出锅,母亲却盛出3碗,叫我和弟弟分别给两家近邻各送一碗。我和弟弟异口同声地说:“本来就不够吃,还送别人家啊·”母亲笑道:“隔壁家的小虎,后头家的阿平,都是你们的好朋友,有好吃的要想着人家。”我和弟弟抱着碗有些不舍,母亲拍拍我们的肩膀,说:“自己吃了下茅缸,人家吃了传四方。”
  母亲就是这样一个热心肠的人。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家里包了饺子、买了好吃的,母亲都要让我们送一份给邻里尝尝。老家院子里栽了两棵梨树,每年摘的果子都要送到左鄰右舍。
  后来,我长大到了北京,父母来看望我,总要背一大包家乡的土特产,分送给邻居、同事和老乡。母亲的热心肠带来好人缘,过不了几天,邻里都知道江苏的朱老太来了,他们会找母亲拉家常,一起去超市、公园;无论我们搬到哪个地方,根本不用担心父母人生地不熟。
  百块钱要花
  “一分钱要省,百块钱要花。”这是父亲教我们的一句话。小时候,我们有时不好好吃饭,想要零花钱买零食解解馋,父母总是两个字“没得”。上了初中,过年想买件像同学那样时髦的衣裳,母亲却用她与父亲结婚时的布料给我和弟弟做外套,还美其名曰“料子质量好,暖和”。我在心里不知抱怨过多少遍。
  儿时,我曾看到父亲的记事本上有一串串数字,有10元、50元,还有100元、200元,那时候我们兄弟俩无忧无虑并不了解家境。那年帮助父亲整理《回忆录》的时候,才发现其中的“奥秘”。
  父亲出生在一个贫苦的水上航运家庭,家里除了一艘跑运输的小木船,居无定所。父亲参加工作之后,有两次建房经历:第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父亲立业成家,为了让祖母到岸上安度晚年,让下一代有个遮风挡雨的居所;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父亲人到中年,为了给我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其说是建房经历,不如说是含辛茹苦的借款、还款历程。两次建房,父母还了整整20年的债。
  “三年薄粥,砌口瓦屋。”在吃穿用度上,父母省吃俭用;但在我们的学习上,父母向来舍得花钱。
  刚入伍时,我每个月的津贴不到20元,买书和参加写作、书法函授班有些拮据,在信中向父母提及此事。不久,父亲汇来200元。我惊讶地问父母怎么给我这么多钱,父亲回信:“一分钱要省,百块钱要花。吃穿要省,学习多少钱都舍得。”
  越悟越有味
  父母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养儿不教父之过。”父母教我们懂得与人为善、友爱互助,不能自私自利;“没得过不去的河,没得爬不过的山”,教我们懂得勤奋进取、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小洞不补,大洞直舞”“阴天驮羊草,越驮越重”,教我们懂得知错即改、止于至善,不能放松懈怠;“不要把个铜钱看得有个磨盘大”,让我们懂得自觉自律,不能奢侈浪费,也不能太过小气……入伍30年来,我依然带着母亲给我的针线包,保持补袜子的习惯;弟弟当兵4年,把津贴省下来资助了两名失学儿童;我们为人父母后,继续给子女讲我们的传统家训……
  家训似雨点,润物细无声。如今,虽然我们已年近半百,但每一句家训都铭记于心,尤其是家训中的道理,越悟越有味。如果说,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为我们遮挡风风雨雨,那么,家训就是一面明镜,教我们正衣冠、明心志、知廉耻。
  (摘自《莫愁·家庭教育》2020年第9期,陈福民荐)
其他文献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历书》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节,既是节气又是重要的祭祀节日。提起清明节,相信很多人脑海中会很有画面感地浮现出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似乎给清明节绘了一笔伤感的基调,但是随后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呈现出一幅生动的
期刊
很久没听到这样的吆喝声了:“磨剪子来—抢菜刀—”那天在小区,忽然间听到这样一声吆喝,感到分外亲切。  小时候在乡下,我们经常听到“磨剪子来—抢菜刀—”的吆喝声。一听到这样的吆喝声,我们就跑到门口去看,大路上走来一人,那人穿着灰不拉叽的衣服,腰里胡乱缠一根黑布带,灰色棉袄像是掉了几颗扣子,胸口那儿半敞着。他戴一顶狗皮帽,狗皮帽耳一边耷拉着,一边贴在帽上;耷拉的帽耳高高吊在头上,随着那人的脚步一走一颠
期刊
与梅派的缘分特别深  2020年4月30日,上海京剧院一场名为《音韵》的主题音乐会在抖音、B站(哔哩哔哩视频网站)和微博进行直播。当96岁的王玉璞出场时,叫好与致敬的“弹幕”瞬间刷屏。  王玉璞身着西装,系着红领带,为京剧演员史依弘奏响了《穆桂英挂帅》中“捧印”一折的鼓点。尽管那日的演出没有装扮,但王玉璞依然按照正式舞台演出的版本打了经典的“九锤半”,用跳跃感极强的节奏展现穆桂英思想转变的复杂过程
期刊
一次偶然的采风,我认识了一位资深媒体人,他是某报的总编辑。就在采风的前几天,他写的一篇新闻稿在新媒体平台推送后,获得了10万以上的阅读量。短短几天的接触,他捕捉鲜活素材之準、下笔成稿之快,让同行的作家钦佩不已。在坐车的闲暇,他利用小小的手机,就把捕捉到的新闻信息整理成稿件并发表了。我们和他开玩笑说:“您已经是总编辑了,还这么勤奋,让你们报社的记者情何以堪,总得给他们留一条活路吧。”他笑着说:“我这
期刊
以前遇到一个老人,他每天有大量的時间坐在太阳下,抄着衣袖干坐,时不时擦一下湿润的眼睛。他不与别人说话。人上了年纪以后愿意回忆过去,越是遥远的往事越是难忘,前不久发生的却常常记不起来。他为年轻的自己而感动,为那些纯洁、那些简单、那些不再回返的青春岁月而沉湎。  在老年人的生活中,不断地将往昔片段粘贴起来,拼接成一幅大图,成了很重要的一种工作。老人可能在一生的劳作中使用了太多力气,牙齿也不多了,终于不
期刊
宠物能不能带上火车  除了导盲犬,任何活体动物,包括家禽等,不论体型大小都不能带进车厢。携带部分符合要求的宠物可以办理托运(到车站办理运输,人宠分开)或押运(跟着宠物上行李车,自行看护)。  请注意,会主动攻击伤害人的猛兽、猛禽,如蛇、蝎子、蜈蚣、蜂等动物不能办理铁路托运或押运。  办理宠物托运或押运需准备什么  1.确认宠物的重量。确认猫、狗等宠物重量不超过20千克,否则不能办理。  2.打电话
期刊
读《浮生六记》,甚是有味。一个叫陈芸的可爱女子,一个很有情调的女子,她可以突发奇想,把昆虫做成标本,用细线捆绑在自家盆景的花叶之间,栩栩如生,叹为观止。更为奇特的是,她竟然用扁豆和竹籬笆做了一扇活的屏风,盆中种一些藤本植物,可以在竹屏格上蜿蜒生长。不久,绿意葱茏,使室内绿荫满窗,即使深秋也春意盎然。若将屏风摆于院中,人坐其旁,仿佛身处碧绿的原野,真是妙不可言。  其夫君沈复,亦是一个用创造美来自娱
期刊
四川省遂宁市的刘图耻老人出生于1933年,自退休以来,坚持拾荒,将收集来的矿泉水瓶、废旧报刊等回收所得,尽数用于建立村小学读书室、村卫生室和阅览室,以及救助贫困儿童、残疾老人等。2016年10月,刘图耻入选“中国好人榜”,成为当地尽人皆知的仁义老人。  在刘图耻家楼下的仓库中,堆放着他走街串巷收集来的废旧报纸、矿泉水瓶、旧衣物等。刘图耻有一辆简易的小推车,每到周六,他就会将收来的废旧物品放在推车上
期刊
“国家大本,食足为先。”粮仓是储存粮食的重要场所。中国古人很早便知道:“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所以,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对储粮仓库的设置与管理。数千年来,中国古人是如何管好“大国粮仓”的·  历史上最早的“原始粮仓”  中国粮食储藏的渊源十分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粮食出现了剩余,人类有了长期保存粮食及粮食种子的意识,开始建造储存粮食的设施。中国史前的储粮形式多样,有建于地面上
期刊
口腔健康涉及全身健康,爱护牙齿,除了养成日常良好生活习惯外,安全用药常是人们忽略的一点。在临床中,可能伤牙的药物有不少,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1.酸性药物。比如用于心脏病急救的硝酸甘油、治疗哮喘的特布他林等药物,含有酸性成分,残留在口腔会腐蚀牙齿,使牙齿变色。  应对策略:用药后,及时漱口。  2.抑制唾液分泌的药物。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以及某些含马来酸氯苯那敏成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