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天堂的手机情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m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拨完号前,不知为什么,我就知道自己拨错了。手机响了一两声,就有人通话了。“你拨错了!”一个男人沙哑的声音在挂断前厉声说。我又拨了一遍。“我说你拨错了!”又是那个似乎来自天堂的声音。手机挂断的咔嗒声又钻入了我耳。
  他怎么可能知道我拨错号了呢?那时,我在纽约市警察局工作,警察素来好奇。我第三次拨了过去。“又是你吗?”那人说。“是我。”我答,“我想知道我什么都没说,你怎么就知道我拨错了呢?”“你自己去想吧!”手机被猛地撂下。我在那坐了会儿,手机松松垮垮地握在我的手指间。我又拨号把那人叫回来。“你还没想出来吗?”他问。“我能想出的唯一理由是……从来没人给你打过手机。”“你说对了!”
  手机第四次断了。我咯咯笑着又把那人找回来。“你到底要做什么呢?”他问。“我想我打手机……只是想问个好。”“问好?从来没有人给我问过好。”“为什么没有人给你问过好?”“因为我是孤家寡人活在人间的天堂里!”“天堂?”“你来给我问好是为什么?”“如果从来没有人给你打手机,我想也许我应该给你打。”“好吧,你好!你是谁?”我终于成功了。现在,好奇的是他了。我告诉了他我是谁,并问他是做什么的。“我叫罗伯特·戴维,89岁了。20年了,还没有在一天中接到过这么多的拨错号的手机通讯!”我们两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我们谈了10分钟。罗伯特没有家人、朋友,和他亲近的人都死了。接着,我们发现了相通的东西:他在纽约市警察局工作了近40年。告诉我他在那里做电梯操作员的日子时,他的语气甚至很友好。我问是否能再给他打手机。“为什么你要这么做呢?”他几乎是震惊地问。“我们也许能做手机朋友。你知道,就像笔友。”他犹豫了:“我不介意再有一个朋友。”他的声音听上去有点试探性。
  第二天下午我又拔通了罗伯特的手机,之后几天又时常打通他的手机。他是个健谈的人,回忆了一战、二战、兴登堡灾难和其他历史事件。他的故事引人入胜。我给了他我的手机号码,好让他给我打手机。他打了,几乎每天都打。
  我并不是出于体贴一个孤独老人才这么做的。和罗伯特交谈对我也很重要,因为我的生活中有一个空白点——我在孤儿院里长大。渐渐地,罗伯特扮演了我父亲的角色。我和他谈我的工作和学院课程,我当时在读夜校。
  罗伯特喜欢充当顾问的角色。在讨论我和上司之间的不和时,我告诉这位新朋友:“我想我应该和他谈谈。”“这么莽撞干吗?”罗伯特警告说,“把事情放一放。如果你和我一样冷静,你就会知道时间能化解许多事。如果事情变糟了,再去和他谈。”手机里出现了长时间的沉默。“你知道。”他轻声说,“我像对我自己的儿子那样对你说话。我一直想要个家,有个孩子的亲情关系。你太年轻了,不知道这种感觉。”我知道,我也一直想要个家——有个父亲的亲情关系。但我什么也没说,害怕自己不能抑制长久以来的伤痛。
  一天晚上,罗伯特提到他90岁的生日快到了。我买了纤维板,设计了贺卡,上面放着蛋糕和90根蜡烛。我请办公室的全体警察,甚至局长在上面签名。我收集了90个人的签名。我知道,罗伯特定会从中获得快乐。我们在手机上交流了4个月,我想是见面的时候了。我决定亲自送上贺卡。
  我没告诉罗伯特我将登门拜访,一天早晨,我按着地址开车前往,把车停在他公寓附近的大街上。当我进入一座大楼时,一名邮递员在走廊分拣信件,我查看邮箱、寻找罗伯特的名字时,他点了点头。找到了,1H公寓,离我站的地方大约20英尺。我的心怦怦直跳,我们还能像在手机上那么融洽吗?一丝怀疑从心头掠过。他也许会拒绝我,就像我父亲从我生命中离开时拒绝我一样。我轻叩罗伯特的房门。没人回答,我又重重地敲了一下。
  邮递员从分拣信件的活儿中抬起头来,“那儿没人了。”他说。“是吗?”我感到有点迷惑,心想,如果他回答敲门人的方式跟回答手机的方式一样,我可能要敲一天门了。“你是他的亲戚吗?”“不,只是朋友。”“对不起。”他轻声说,“但戴维先生前天去世了。”去世了?我一时张口结舌,僵在那里了,他真的去了天堂……回过神后,我谢了那个邮递员,走进了中午的阳光中。我向汽车走去,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
  拐到一个角落时,我看见了一座教堂,《圣经·旧约》上的一句话跳进我的脑海:“朋友的爱永伴……”是啊,某些突发的不幸事件会提醒我们生命的美好。但“朋友的爱永伴,无论我在人间他在天堂……”此刻,我第一次感到我和罗伯特是多么亲密。
  我下意识地将手机举到耳旁,仿佛又听见罗伯特的吼声:“打错手机了!”接着我听见他问我为什么要再打。“因为你至关重要,罗伯特。”我大声说,“因为我是你的朋友。”“噢,你是我的朋友……”手机中似乎传来了天堂的声音。
  我将那张没有打开的生日贺卡放在汽车的后座上,坐到方向盘后面。发动汽车前,我回过头,喃喃说:“罗伯特,我没拨错号。我拨对了——今后我还会用手机向你问好的。”
  (摘自《新民晚报》)
其他文献
因家道中落,我从小生活在外婆家。外婆家很穷,却充满着温馨。我有五个舅舅,四舅比我大两岁,叫仁良,五舅和我同岁,叫永良。儿时不懂事,虽是名正言顺的舅甥关系,我却从不叫他们舅舅,都是直呼其名,他们也从不计较。  我们有时也闹矛盾,闹得厉害时甚至闹翻了脸,好几天互不说话。多半是因为我任性的缘故。我有外婆撑腰,所以他们谁也不敢把我怎么样。外公早逝,外婆一手操持全家事务,极有权威。我有靠山,便有恃无恐,只要
期刊
看黑幼龙的采访,七十岁的老人,看他的经历,验证了我最近对于人生进入职业后三个十年的一个思考。  第一个十年是积累的十年:  最开始的起点重要也不重要,但要尽量选择一个可以看清前景的行业,当然如果是行业食物链中越往上越好。  另外,没有无前途的行业,只有没有前途的企业与个人。  如果有机遇的话,在这个十年进行创业尝试也无不可。因为创业本身是创意、机遇与热情三者的产物,所以在二十五到三十五的年纪,如果
期刊
这些年我做过很多很多的梦!在琴山上却是我今生实实在在地成就梦想的地方!  1988年的8月,高考落榜的我鬼使神差的来到这琴山上,一蹲就是十年,我的泪水和汗水就洒在琴山上!琴山成了我今生难以忘却的记忆!  琴山位于甘肃省正宁县罗川乡南部,海拔1160米。山很高,路很陡,土很黄,周围几公里内荒无人烟,山顶上和周围没有一棵树,从乡政府所在地到山顶, 4.5公里羊肠子山路仅能单行一人。山顶凹凸不平,只有三
期刊
人生难免有遗憾。随便问你周围哪一个人有什么遗憾的事情,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说出一长串“遗憾清单”。而20岁左右的年纪是一生中最容易种下遗憾的时候。  兴许是由于年岁渐长,蓦然回首那段成人之初的时光——原来那是自由自主的无上年华。待我们步入中年,回首往日,不免感慨:若是当年抓住更多的机会,做出更好的选择,那该多好啊!下面是我们后悔在20几岁时没有做的事情。  1.旅行多一些  我后悔旅行不够多,我问
期刊
1  南朝时的江淹,是文学史上十分著名的人物,与他有关的妇孺皆知的成语就有两个:“梦笔生花”与“江郎才尽”。江淹年轻时就才思敏捷,一次,一群文友在江边漫游,遇一蚕妇,当时有一颇负盛名的文人即兴出联曰:“蚕为天下虫”,将“蚕”拆为“天”和“虫”,别出心裁,一时难倒众多才子。正巧一群鸿雁飞落江边,江淹顿时灵感触发,对曰:“鸿是江边鸟”,将“鸿”拆为“江”和“鸟”,与将“蚕”拆为“天”和“虫”有异曲同工
期刊
他成绩优异,在老师和父母的眼里一直是个好学生,考上重点大学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高三那年,有一次他被同学生拉硬拽地请进了网吧,用同学的话说是,学习压力太大了,让他也开一次“荤”,放松放松。  谁知,一发不可收拾,他竟迷上了上网打游戏。一开始是在放学后小玩一会儿,后来觉得不过瘾,就在上晚自习的时候向老师请假去玩。他三番两次地请假,班主任察觉了,就拨通了他家的电话。回到家里,恨铁不成钢的母亲一怒之下拿起
期刊
很小的时候,他就有一个梦想:长大了成为一名军人。这个梦想,似乎来得太快了,十八岁那年,他如愿成了军人,  部队复员后,他被分配到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灌水镇供销社工作。部队里掌握的锅炉使用维修、车床和电气焊等”技术,在这里得到了充分施展,他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土专家”“小能人”。  1998年春天,县里拨款100万让他牵头成立供暖站,可他不要国家一分钱投入,执意自己单干。当时,有人笑他傻。他却说,10
期刊
《狂舞派》这部首个以街舞为题材的电影,一经上映,立刻引爆观众热情,打动整个影视界,给香港本土电影带来了不小冲击和新希望。凭借这部颇具开拓意义类型片,导演黄修平也一举夺得了香港第33届最佳新晋导演奖。  他,从小就对剧场有着莫名兴趣。10岁不到,已经用鞋盒将包书的纸剪出层次,画上前景中景后景、将各种道具依次摆放,捣鼓出一个微缩版剧场。在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念书,得知只有人类学专业学生能外借拍摄器材,他
期刊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一个僻静的居民小区里,有一位蒙古老太太叫王月英,她身体健朗,八十多岁的高龄依旧能读书看报做家务。外表平常的她还有一个身份——中国最后一个“诰命夫人”,是当时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亲自封授的,她结婚之时,蒋介石特意命人送来贺仪。  诰命夫人系中国封建时代拥有皇帝敕封尊号的贵妇。  贫家女成为小王爷的意中人  1946年夏天,内蒙古乌审王府传下谕旨,普选美女与王府小王爷成亲。小王爷
期刊
生死牵挂  1944年的下半年,二战进入反攻阶段,一纸调令,26岁的曹越华便成了 “中国远征军”的一员。正在上海复旦大学攻读外国文学的他,会四国语言,被选中在密支那战役中给美军做翻译官。  而他热恋的对象王德懿远在昆明探亲。军令如山,他被军车直接送往巫家坝机场,来不及告别亲朋好友,特别是心上人王德懿,心中百般不舍。沮丧中,他在车途巧遇同学,便慌忙将头探出车窗留下―句: “我到缅甸去了,告诉王德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