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来源 :中国素质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ygt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一批创新性强、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从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等方面对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在校大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对如何实现专业课程的“学以致用”,如何注重培养大学生解决实践问题能力以及如何使大学生更快的适应企业环境等问题展开剖析,并提出了对策性思考。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企业文化
  中文图书分类号:G 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是高等教育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和重点之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由教育部发起,旨在为未来各行各业培养各种类型优秀的工程师后备队伍,是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而做出的战略部署,也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2010~2020)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1,2]。
  2010 年,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成为“卓越计划”首批实施高校之一。目前已有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分子材料以及制药工程等八个专业加入教育部的“卓越计划”。计划实施三年来,在国家示范校企实训基地的建设、产学合作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3]。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实现专业课程的“学以致用”,如何注重培养大学生解决实践问题能力以及如何使大学生更快的适应企业环境等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阻碍“卓越计划”向纵深推广,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笔者对我校上述八个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从课程建设、实践环节等方面开展了问卷调查,对存在的问题展开剖析,以期完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提升“卓越计划”的培养质量。
  一、如何实现专业课程的“学以致用”?
  目前,四年制本科“卓越计划”主要采用了3+1模式,即3年在校学习主要是理论课程,累计1年在企业实践和完成毕业设计。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虽然将原来三年半的理论课程压缩至三年完成,但是81%的同学还是认为能够适应目前“卓越计划”课程的难度和进度。这表明我们“卓越计划”的课程设计整体上的合理的。针对“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相较于普通班课程,我们增强了卓越班课程的实践性,但是仍37%的卓越班同学反映,专业理论课程与企业实际生产联系还不够紧密。同时,又有44%的卓越班同学感觉自己在企业实践过程中理论知识匮乏。因此,如何实现专业课程的“学以致用”,或者更具体地说,如何将课本上的知识点串联在企业的实际生产中是目前“卓越计划”课程改革的难点。从课程设置来看,美国“卓越计划”的模式以生产过程的顺序来穿插组织课程教学;而欧洲模式则体现企业需求的特点, 以若干模块组成为教学系统[4,5]。这两种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生产相互衔接,有机结合,授课方式不拘泥于教室或企业。而目前国内的一些卓越课程体系为了便于实现时间上统一安排,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完全分离,忽略了理论性课程与实践环节的交叉与融合,造成课程体系与工程实际脱节,违背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初衷。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弊端的原因是学校为了便于教学时间和空间的统筹安排,仅依赖原有的教学计划“闭门造车”,既不深入行业企业(用人单位)调查,在课程改革和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又缺乏引导企业的介入,现行的卓越课程改革往往是学校单方面进行。有时即便有企业参与,但由于企业没有话语权,致使企业需要的内容往往没有“改进去”,这严重打击了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积极性,进而对“卓越计划”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只有突破现有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构建一套科学的、多元化的、富有弹性的合理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专业课程与实践环节有机衔接。同时还需通过大力引进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企业工程师和管理者,在担任专业课程教学、参与课程大纲的编写以及课程计划的研究的同时,协调在企业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形成提高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的内动力和外动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如何注重培养大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在“卓越计划”培养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1年的企业实践和毕业设计。因此,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下面的问题:“您愿意在企业参加六个月至一年的企业实践吗?”。95%以上的受访学生表示愿意,他们认为学校为他们提供了走进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的机会,通过认识实习、顶岗实习以及毕业设计,使他们对企业的制度和管理模式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能够尝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但是仍有36%的学生认为目前的企业实践阶段不能很好的培养大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遇到实际问题是无从下手。这就说明我们在企业实践培养过程中虽然延长了企业学习时间,但只注重“量”,而疏于“质”。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校内指导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强,而企业导师理论水平不高,二者没有进行有效的合作,在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无法正确引导学生。此外,学生在参加实践、实习活动时,没有明确的目标,敷衍了事,实践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要培养大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高校教师自身的工程教育能力。高水平的具有工程教育能力的教师是培养大学生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重要保证。我国高校教师类型主要有:教学型、教学科研型和科研型三大类。缺乏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型师资队伍,更缺乏高水平的工程型师资队伍。这严重制约了大学生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以政策为导向,一方面鼓励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转变原有的高校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将对教师的评聘与考核从侧重评价其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转向评价教师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过程与创新成果等方面。   二是确立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践环节。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实践活动使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性、成就感和价值感,不能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激情、主动性和持久性,存在盲目性、随意性和被动性等。在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过程中,教师应开展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启发式教学,对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使知识点具体化的同时,把行业发展的热点、存在问题与难点等向学生作引导性讲解,提倡学生发表见解和开展争论;培养学生的思索能力、辨析能力和探索求知精神。毕业论文也是实践成果的重要体现,在调查中发现,仍有71%的大学生愿意选择与企业相关的科研型课题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这样导致学位论文形式单一,与学术型研究论文区别不大,实践意义不强。因此,需要制定相应激励政策(如设置企业毕业论文奖、企业毕业论文基金等)鼓励学生在企业完成调研报告、案例分析以及工程数据分析等非学术型论文,形成人人重视实践,人人参与实践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如何使学生更快的适应企业环境
  在被问及“企业实践过程中您感到不适应的因素是什么?”,52%的同学选择了工厂条件差,实习太累。一方面是由于学校与企业环境的巨大差别,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实践期间兼有“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受到企业制度的约束,行为和思想没有在学校那样自由,也容易出现心理波动或其他不良情况。这些不良的心理活动如果不及时疏导,就不能帮助同学在心理上较为轻松和顺利地融入企业环境,可能加剧学生对企业实践的抵触情绪,使得实践效果没有保障。此外,学生在企业实践感到不适应的因素还表现为:对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大了解,执行起来不到位;对员工行为规范不甚了解,为人处事违反规则;与企业员工关系不融洽,沟通困难,不被团体接纳;对企业的习俗礼仪等隐性文化更是捉摸不透,无所适从。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源于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对企业文化缺乏认同感。因此要增强学生对企业的适应性,高校在企业实践阶段应加强对学生的企业文化教育,有助于学生更快的适应企业环境。
  四、展望
  “卓越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各个试点院校、试点专业在培养方案制定、产学研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丰富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路,而且它所提出的教育理念让全社会对人才给予重新的定位与思考。同时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是高校面临的崭新的重要课题和长期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正常的。高校应该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验与实践教学等方面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形成合力,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创造有利于计划实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此外,企业没有法定的育人责任和义务, 怎样调动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积极性, 保证校企合作的稳定性以及企业学习阶段的效果, 也是国家和学校在政策与制度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Z].教高函[2010]7号,2010.06.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1, 32(2):47-55.
  [3]郭文莉.转型与建构:行业背景地方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25-33.
  [4]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77-92.
  [5]温纳·安德烈斯.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与特色培育
  ——以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为例[C].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首届中德论坛(杭州)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Practice of Plan for Educating and Training Outstanding Engineer
  WU Yi-bo, GUO Wen-li, CHEN Fei
  (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2617)
  Abstract:“Plan for educating and training outstanding engineer” aims to train a group of high-level engineers who can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re innovative. In this paper, college students who attend the training plan condu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course construction, practical activity, and so on.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ining plan, such as how to combine professional courses with practice, how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how to adapt to the enterprise environment are analyzed, and some strategies aiming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are proposed.
  Key Words: outstanding engineer; practical ability; corporate culture
  作者简介:
  伍一波(1978-)男,湖南娄底人,讲师,主要从事材料学研究;郭文莉(1963.2-),女,北京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校长,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初中历史课堂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越来越多的表现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作为教师一定要重新审视教材,优化教学教法,更加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的主体地位,运用一切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下面本人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谈几点认识:  一、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历史“重新”上演  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把一些用言语无法表达清楚的东西,直观形象的讲清楚。例如在讲述《虎
期刊
思想品德课的新教材整合了课程内容,确定了生活主题模块的编写方式,形成了独特的编写结构。如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和我与国家的关系四条线,有机整合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常识和国情教育等四个方面的学习内容,形成了十二个生活主题模块。这种有别于传统教材的内容编排方式,淡化了过于严密的知识体系,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学生发展目
期刊
大家都说做老师苦,做老班更苦。作为天底下最小的主任,官小但管的事情从学生的吃喝拉撒到学习教育,事无巨细样样都离不开 。这中间要耗费多少的精力,吃多少的苦头作过老班的同仁都深有体会。有网友调侃教师的生活现状时说:一等教师是领导,吃喝玩乐到处跑。 二等教师管后勤,轻轻松松维持人。 三等教师体音美,上班还能喝茶水。 四等教师史地生,周末还能去踏青。 五等教师语数外,比比看谁死得快。 六等教师班主任,累死
期刊
竞争就是为了己方的利益而跟人争胜。如-在班集体中,书法比赛第一名,期末考试第一名,运动会跳高冠军。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要有竞争意识,再通过努力学习,刻苦训练。获得成绩后,人们都很满足、幸福、愉快。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达尔文。生物学家达尔文发现了“进化论”。实际就是竞争。获得交配权要竞争。获得地盘要竞争。获得食物要竞争。获得权力要竞争。获得金钱要竟争。学生也是人,都具有动物的本能,他们要生存
期刊
英语,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语言,它来自生活,并为生活所用。《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依托教材,结合教材,使英语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英语教材本身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也大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能经常运用的知识
期刊
现代创新教学,则注重师生情感的和谐与沟通,极力追求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心理环境,着力从理性和情感相统的高度去驾驭和实施教学过程。教师在实施这一过程中应重视学生情感教学,注重学生学习心理的培训,教师要以愉快的心态给学生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教学中注重双方在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发挥非智力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营造一种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物理的求知心理。笔者以为:  一、初中物理教学注重教
期刊
数学教学要注重过程创新,在教学的程序中始终贯穿以学生参与,提倡以发展学生个性为核心,努力开发数学教学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整体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注重教学过程创新是关键。  一,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空间  素质教育新课改要求师生共同教学,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实行数学的阳光教学,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成长锻炼自我的舞台。首先上学生与教师一起备课,在教学上采用
期刊
摘 要:兴趣是人们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推动力。从兴趣心理生理机制上来看,由兴趣引起的如何探索知识技能的大脑皮层兴奋中心与注意力所形成的兴奋中心同属大脑警觉中枢。因此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倾注很高的注意力。有学习性需求的学生必然对学习活动保持高度的注意。兴趣能有效地启动有关认知学习器官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促使学生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学习,促进学生凝思、凝想,想练结合;加快学生思维连
期刊
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信息化和全球化趋势,对人的创新精神培养和创造型人才的成长,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改变封闭的、脱离现实生活,偏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构建一种有助于学生投入社会生活,亲历实践过程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使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在高中物理问题解决中,加强对物理开放问题的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  传统物理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教材配备的习题通常有“完备的条件
期刊
摘 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构建充满魅力课堂成为每个学校关注的话题。本文针对当前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缺乏上课兴趣的现状,剖析了政治课堂人文关怀的不足,提出了如何打造魅力政治课堂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政治课堂 吸引力 打造  提到政治这门学科,很多同学都感觉索然无味,空洞虚伪,学与不学一个样,传统政治课堂中的糟粕给学生们留下了说教、教条式灌输、死记硬背的呆板印象,这种教学模式使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