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可见,新课标旨在构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智慧课堂。“追求智慧的教育,成就智慧的教师”,是新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课程的追求。要在数学课堂中很好地贯彻这一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总结、改进。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儿认识。
一、 智慧地引入——让学生走进数学
众所周知,兴趣是推动学生寻求知识的一种内驱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会变成巨大的学习动力。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深层次的认知投入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而良好的情感态度的形成反过来会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与探索。我在执教“体积与容积”时,是这样引入的:
师:(出示铅笔和米尺)同学们,你们一眼就能看出,老师手里拿的尺子比铅笔长,你知道这是比较它们的什么吗?
(生答略。板书:长度)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黑板面与课桌面,黑板面比课桌面要大得多,这是在比较什么?
(生答略。板书:面积)
师:(出示篮球)喜欢玩篮球吗?老师兜里还有一个球,猜猜会看是什么球呢?(生:乒乓球)请你们来比较一下吧!(生:篮球大,乒乓球小)
师:(出示矿泉水桶和水瓶)谁能给它们作一下比较?(生1:矿泉水桶大,水瓶小;生2:矿泉水桶装水多,水瓶装水少)
师:篮球大、乒乓球小,这是在比什么?桶装水多、瓶子装水少,这又是在比什么?
这正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的设计,优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语言简洁明快,直奔主题。教师的导入语言不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感知,还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就把这节课要学的知识与以前学过的长度、面积联系在了一起,因为它们都是有关量的度量方面的内容;其次,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更重要的是,教师巧妙的设计让孩子们已无暇顾及开课时的紧张,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饱满的热情已经牵引着他们积极主动地走进数学的殿堂。
二、 智慧的引领——让学生体验数学
《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在与学生民主、平等的交流对话中,智慧的引领非常重要。只有把学生的自主建构与教师的恰当引领融合起来,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仍以“体积与容积”为例,由于体积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主要通过实验的巧妙操作、变抽象为形象来展开教学。
观察实验:感知体积的意义。
(出示大小相近的梨和芒果,让学生猜谁大谁小,学生意见不一。)
师:老师说梨大或是芒果大,想必你们也不会相信。不如通过一个实验告诉你们答案吧!
(1)感知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师:(出示两个相同的量杯,里面装着同样多的水)我们单看其中的一个杯子,水面高度与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水面越高,说明杯子里的水越多;反过来说,杯子里的水越多,水面就越高)
师:你们已经猜到老师想怎样做这个实验了吧?谁来说说看?
师:就照你们说的,老师先把芒果放进一个量杯。(欲放又止)想一想,杯子里会有什么变化?
师:仔细看!(把芒果轻轻浸入杯中)你看到了什么?(水面升高)
师:水面越高,说明杯子里的水越多,对吗?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芒果占了一定的空间,所以水面上升)
师: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占一定的空间?(生举例,引导学生发现——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2)感知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师:下面,老师要把梨放入另一个量杯。观察并思考,两个杯子发生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分别说明了什么?
(把梨浸入杯中。学生汇报——相同点:水面都升高,说明芒果和梨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不同点:装梨的杯子水面高,说明梨占的空间大)
师:实验证明——梨比芒果大。
(3)揭示体积的概念。
师:梨之所以比芒果大,是因为梨占的空间大。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课件出示体积概念)
师:(再次拿出篮球和乒乓球)同学们,刚才我们说篮球大,乒乓球小,其实是在比它们的什么?(生:体积)板书: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一概念原本生涩难懂,教师通过自己的智慧帮它脱掉僵硬的外衣,耐心地引领学生获取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同时在丰富而又奇妙的体验中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
总之,教学需要智慧。我们要让智慧存在于课堂的每一点、每一处,让它到处生根、闪光……这样的课堂才是孩子们向往的课堂!作为新课程下的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构建智慧的课堂,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享受数学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
(瓦房店市)
一、 智慧地引入——让学生走进数学
众所周知,兴趣是推动学生寻求知识的一种内驱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会变成巨大的学习动力。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深层次的认知投入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而良好的情感态度的形成反过来会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与探索。我在执教“体积与容积”时,是这样引入的:
师:(出示铅笔和米尺)同学们,你们一眼就能看出,老师手里拿的尺子比铅笔长,你知道这是比较它们的什么吗?
(生答略。板书:长度)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黑板面与课桌面,黑板面比课桌面要大得多,这是在比较什么?
(生答略。板书:面积)
师:(出示篮球)喜欢玩篮球吗?老师兜里还有一个球,猜猜会看是什么球呢?(生:乒乓球)请你们来比较一下吧!(生:篮球大,乒乓球小)
师:(出示矿泉水桶和水瓶)谁能给它们作一下比较?(生1:矿泉水桶大,水瓶小;生2:矿泉水桶装水多,水瓶装水少)
师:篮球大、乒乓球小,这是在比什么?桶装水多、瓶子装水少,这又是在比什么?
这正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的设计,优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语言简洁明快,直奔主题。教师的导入语言不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感知,还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就把这节课要学的知识与以前学过的长度、面积联系在了一起,因为它们都是有关量的度量方面的内容;其次,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更重要的是,教师巧妙的设计让孩子们已无暇顾及开课时的紧张,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饱满的热情已经牵引着他们积极主动地走进数学的殿堂。
二、 智慧的引领——让学生体验数学
《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在与学生民主、平等的交流对话中,智慧的引领非常重要。只有把学生的自主建构与教师的恰当引领融合起来,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仍以“体积与容积”为例,由于体积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主要通过实验的巧妙操作、变抽象为形象来展开教学。
观察实验:感知体积的意义。
(出示大小相近的梨和芒果,让学生猜谁大谁小,学生意见不一。)
师:老师说梨大或是芒果大,想必你们也不会相信。不如通过一个实验告诉你们答案吧!
(1)感知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师:(出示两个相同的量杯,里面装着同样多的水)我们单看其中的一个杯子,水面高度与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水面越高,说明杯子里的水越多;反过来说,杯子里的水越多,水面就越高)
师:你们已经猜到老师想怎样做这个实验了吧?谁来说说看?
师:就照你们说的,老师先把芒果放进一个量杯。(欲放又止)想一想,杯子里会有什么变化?
师:仔细看!(把芒果轻轻浸入杯中)你看到了什么?(水面升高)
师:水面越高,说明杯子里的水越多,对吗?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芒果占了一定的空间,所以水面上升)
师: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占一定的空间?(生举例,引导学生发现——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2)感知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师:下面,老师要把梨放入另一个量杯。观察并思考,两个杯子发生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分别说明了什么?
(把梨浸入杯中。学生汇报——相同点:水面都升高,说明芒果和梨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不同点:装梨的杯子水面高,说明梨占的空间大)
师:实验证明——梨比芒果大。
(3)揭示体积的概念。
师:梨之所以比芒果大,是因为梨占的空间大。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课件出示体积概念)
师:(再次拿出篮球和乒乓球)同学们,刚才我们说篮球大,乒乓球小,其实是在比它们的什么?(生:体积)板书: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一概念原本生涩难懂,教师通过自己的智慧帮它脱掉僵硬的外衣,耐心地引领学生获取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同时在丰富而又奇妙的体验中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
总之,教学需要智慧。我们要让智慧存在于课堂的每一点、每一处,让它到处生根、闪光……这样的课堂才是孩子们向往的课堂!作为新课程下的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构建智慧的课堂,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享受数学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
(瓦房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