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能源紧缺,而智能建筑高能耗制约了经济发展。根据智能建筑能耗的分特点,研究智能建筑的现状、智能节能建筑遇到的问题、中央空调节能、智能建筑绿色节能技术措施等,满足满足人们对建筑物舒适性的要求。是使筑设计适合节能政策方向的发展。为我国智能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的措施与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节能技术;智能建筑;绿色工程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我国能源紧缺的现实情况下,智能建筑高能耗的控制成为智能建筑研究的主要方向。推广和应用智能建筑的节能技术是十分必要的。智能建筑的绿色与节能的理念,是以最小能源消耗获得便利及舒适的人文建筑设计空间是人与自然、建筑的和谐统一。智能建筑的节能是用智能系统管控建筑设施,使得建筑拥有活力的生命和可持续的生机。合理的对智能建进行管理,使智能系统中的建筑系统相互协调,最终实现绿色环保的目标。
二、关于智能建筑的概述与现状
中国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对智能建筑的定义如下:所谓智能建筑(IB)是指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根据统计,国内已建成的智能建筑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我国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仅有1%为节能建筑。有关专家呼吁我国尽快实施高舒适度低能耗的建筑战略,以降低能耗,保护环境。
三、绿色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
目前,绿色智能建筑正处于初始阶段,缺乏国家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国内很多智能建筑项目设计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技术也很先进,完全达到了5A标准。但在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开通率很低,智能化系统的实际应用程度也很低,有些子系统实际上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有些系统的功能由于操作。
四、智能建筑中的绿色与节能
在绿色建筑的理念里,追求以最小能源消耗、最有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在最低的环境负荷下,构建安全、健康、便利及舒适的建筑空间,达到人、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智能建筑的绿色与节能在于,不局限于用智能系统管控建筑设施,而是更充分地利用智能系统来构建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设计里也会涉及很多智能化技术和信息自动化技术,正是两者相互渗透的关系使得智能建筑具有了绿色与节能的属性。智能建筑中的绿色与节能主要体现在:对自然能源的利用,智能暖通空调系统,智能室内环境控制,智能的给排水系统等。
五、智能建筑绿色节能技术措施
1、做好智能建筑的节能规划
节能规划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采用新方法、新思路。节能要从原先的拾遗补缺,变为在技术经济分析可行后优先考虑的方案,要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利用效益为中心。总的节能目标要根据经济发展、能源平衡、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节能率来编制。建筑节能方面.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采用节能型的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减少采暖、制冷、照明的能耗并逐步开展建筑物的节能认证。目前建筑节能标准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规定性标准和效益型标准。规定性的节能标准给出一定的节能指标要求
2、空调设备的节能控制
对目前广泛使用的传统中央空调,可采用如下节能措施:(1)合理设计。在智能建筑的中央空调设计中,根据室外环境状况和对室内环境的需求,合理、(2)中央空调废热回收与再利用。中央空调压缩机工作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废热。空调室内标准为:夏季温度24℃~ 28℃, 相對湿度40% ~ 65%;冬季温度18e ~22℃, 相对湿度40% ~ 60%。在规定范围内,采用下限可以节能。
3、选用适用的节电器
目前国内外都大力推广照明节电装置,即在现有照明系统上加装节电控制设备。这样做接入方便,可减少有功功率损耗和降低无功功率。照明节电装置有晶闸管斩波型、自耦降压式、智能照明调控器。晶闸管斩波型对电压调节速度快,精度高,可分时段调整,有稳压作用,智能照明调控器采用微电脑控制器,实时采集输出、输入电压值与最佳照明电压比较进行自动调节,输出最佳的工作电压,具有实时调压稳压、多段自动调整、对灯具的软启动和软关闭、三相独立可调的功能可随负荷变化动态调整运行状态下的电流和电压,实现对功率的自动调整,节电率达25%以上。
4、 照明的节能控制
智能建筑的照明节能原则是在保证照度标准和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减少照明系统中的能量损失,最有效地利用电能。力求提高照度,降低用电量。照明节能原则如下:
(1)科学的照明设计。设计内容包括照明线路及方式、照度值的选择和自然光的科学利用。
(2)选择优质的电光源。科学地选用电光源是照明节电的首要工作,要根据场所的特点和电光源的特性进行选择。地下车库的照明可按区域分为车道照明和车位照明,按时间程序进行控制。以保证可能突然出现集中的人群活动,通过延时环节,可以避免各状态之间的频繁切换。按需提供照明的控制模式。在建筑的设备区域灯通常是关闭的。只有当管理人员进入时,动静探测器才会自动将灯点亮。维持光通量的控制模式 。
由于光环境的照明是按灯具最小光通量进行设计的,在灯具初装时,新灯具的光通量要超过最小光通量的20% -50%。引入自然光的控制模式。在建筑物的四周房间中,自然光的引入可以提供一部分所需照度,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节约一部分能源。另外,由于人类天生对自然光的喜好,自然光通常可使人们心情舒畅,工作效率提高。同时,在某些智能建筑的中庭空间,利用光导管将自然光引入室内,能使室内空间更加活泼自然。
5、太阳能光伏技术节能
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系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其节能的作用和效有目共睹。但对智能建筑而言,可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地方面积有限,且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美观效果。目前,全球太阳能建筑投资规模600亿元,太阳能建筑节能率达75%。
节能环保的太阳能建筑代表了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集发电、隔音、隔热、安全和装饰于一体,体现了智能化与人性化的建筑理念与发展潮流,应用前景广阔。建筑物的外壳为光伏系统提供了足够的面积,省去光伏系统的支撑结构,并在建筑施工中可将光伏系统的安装集成到建筑物中。太阳能电池与建筑的一体化是太阳能建筑发展首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要求太阳能电池不仅是一种发电器件,而且也是与建筑物和谐统一的建筑材料
六、对我国发展现代绿色智能建筑的建议
首先,发展现代绿色智能建筑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在设计阶段就应当从绿色环保的角度进行定位,在建造过程中也应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在后期的应用和维护阶段要有科学的管理。其次,在智能建筑技术上的提高,其基本体系应包括安全防范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绿色智能建筑建设还有赖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总体素质的提高,而我国智能化系统还不完善,另一方面,政府各部门的支持力度不足,没有制定统一的规划和相关法规。
七、结束语
智能建筑的节能涉及我国的资源耗能问题,是复杂的、民生的系统工程。智能建筑的设计者主导这智能建筑发展的方向,应该努力推动节能技术措施的实施。转变国民节能观念,科学地系统地对智能建筑进行管理是现代人文建筑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高素萍.智能建筑的几种有效节能技术措施.建筑节能,2007.
[2]方家谈.智能建筑的节能途径.中国新能源网,2006.
[3] 吴茁.现代建筑供暖的能量管理与控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8(07)
[4] 周巍,陈宏伟.智能建筑与节能浅谈[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05)
[5] 卢深.浅析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18)
【关键词】节能技术;智能建筑;绿色工程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我国能源紧缺的现实情况下,智能建筑高能耗的控制成为智能建筑研究的主要方向。推广和应用智能建筑的节能技术是十分必要的。智能建筑的绿色与节能的理念,是以最小能源消耗获得便利及舒适的人文建筑设计空间是人与自然、建筑的和谐统一。智能建筑的节能是用智能系统管控建筑设施,使得建筑拥有活力的生命和可持续的生机。合理的对智能建进行管理,使智能系统中的建筑系统相互协调,最终实现绿色环保的目标。
二、关于智能建筑的概述与现状
中国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对智能建筑的定义如下:所谓智能建筑(IB)是指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根据统计,国内已建成的智能建筑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我国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仅有1%为节能建筑。有关专家呼吁我国尽快实施高舒适度低能耗的建筑战略,以降低能耗,保护环境。
三、绿色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
目前,绿色智能建筑正处于初始阶段,缺乏国家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国内很多智能建筑项目设计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技术也很先进,完全达到了5A标准。但在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开通率很低,智能化系统的实际应用程度也很低,有些子系统实际上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有些系统的功能由于操作。
四、智能建筑中的绿色与节能
在绿色建筑的理念里,追求以最小能源消耗、最有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在最低的环境负荷下,构建安全、健康、便利及舒适的建筑空间,达到人、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智能建筑的绿色与节能在于,不局限于用智能系统管控建筑设施,而是更充分地利用智能系统来构建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设计里也会涉及很多智能化技术和信息自动化技术,正是两者相互渗透的关系使得智能建筑具有了绿色与节能的属性。智能建筑中的绿色与节能主要体现在:对自然能源的利用,智能暖通空调系统,智能室内环境控制,智能的给排水系统等。
五、智能建筑绿色节能技术措施
1、做好智能建筑的节能规划
节能规划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采用新方法、新思路。节能要从原先的拾遗补缺,变为在技术经济分析可行后优先考虑的方案,要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利用效益为中心。总的节能目标要根据经济发展、能源平衡、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节能率来编制。建筑节能方面.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采用节能型的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减少采暖、制冷、照明的能耗并逐步开展建筑物的节能认证。目前建筑节能标准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规定性标准和效益型标准。规定性的节能标准给出一定的节能指标要求
2、空调设备的节能控制
对目前广泛使用的传统中央空调,可采用如下节能措施:(1)合理设计。在智能建筑的中央空调设计中,根据室外环境状况和对室内环境的需求,合理、(2)中央空调废热回收与再利用。中央空调压缩机工作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废热。空调室内标准为:夏季温度24℃~ 28℃, 相對湿度40% ~ 65%;冬季温度18e ~22℃, 相对湿度40% ~ 60%。在规定范围内,采用下限可以节能。
3、选用适用的节电器
目前国内外都大力推广照明节电装置,即在现有照明系统上加装节电控制设备。这样做接入方便,可减少有功功率损耗和降低无功功率。照明节电装置有晶闸管斩波型、自耦降压式、智能照明调控器。晶闸管斩波型对电压调节速度快,精度高,可分时段调整,有稳压作用,智能照明调控器采用微电脑控制器,实时采集输出、输入电压值与最佳照明电压比较进行自动调节,输出最佳的工作电压,具有实时调压稳压、多段自动调整、对灯具的软启动和软关闭、三相独立可调的功能可随负荷变化动态调整运行状态下的电流和电压,实现对功率的自动调整,节电率达25%以上。
4、 照明的节能控制
智能建筑的照明节能原则是在保证照度标准和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减少照明系统中的能量损失,最有效地利用电能。力求提高照度,降低用电量。照明节能原则如下:
(1)科学的照明设计。设计内容包括照明线路及方式、照度值的选择和自然光的科学利用。
(2)选择优质的电光源。科学地选用电光源是照明节电的首要工作,要根据场所的特点和电光源的特性进行选择。地下车库的照明可按区域分为车道照明和车位照明,按时间程序进行控制。以保证可能突然出现集中的人群活动,通过延时环节,可以避免各状态之间的频繁切换。按需提供照明的控制模式。在建筑的设备区域灯通常是关闭的。只有当管理人员进入时,动静探测器才会自动将灯点亮。维持光通量的控制模式 。
由于光环境的照明是按灯具最小光通量进行设计的,在灯具初装时,新灯具的光通量要超过最小光通量的20% -50%。引入自然光的控制模式。在建筑物的四周房间中,自然光的引入可以提供一部分所需照度,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节约一部分能源。另外,由于人类天生对自然光的喜好,自然光通常可使人们心情舒畅,工作效率提高。同时,在某些智能建筑的中庭空间,利用光导管将自然光引入室内,能使室内空间更加活泼自然。
5、太阳能光伏技术节能
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系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其节能的作用和效有目共睹。但对智能建筑而言,可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地方面积有限,且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美观效果。目前,全球太阳能建筑投资规模600亿元,太阳能建筑节能率达75%。
节能环保的太阳能建筑代表了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集发电、隔音、隔热、安全和装饰于一体,体现了智能化与人性化的建筑理念与发展潮流,应用前景广阔。建筑物的外壳为光伏系统提供了足够的面积,省去光伏系统的支撑结构,并在建筑施工中可将光伏系统的安装集成到建筑物中。太阳能电池与建筑的一体化是太阳能建筑发展首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要求太阳能电池不仅是一种发电器件,而且也是与建筑物和谐统一的建筑材料
六、对我国发展现代绿色智能建筑的建议
首先,发展现代绿色智能建筑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在设计阶段就应当从绿色环保的角度进行定位,在建造过程中也应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在后期的应用和维护阶段要有科学的管理。其次,在智能建筑技术上的提高,其基本体系应包括安全防范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绿色智能建筑建设还有赖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总体素质的提高,而我国智能化系统还不完善,另一方面,政府各部门的支持力度不足,没有制定统一的规划和相关法规。
七、结束语
智能建筑的节能涉及我国的资源耗能问题,是复杂的、民生的系统工程。智能建筑的设计者主导这智能建筑发展的方向,应该努力推动节能技术措施的实施。转变国民节能观念,科学地系统地对智能建筑进行管理是现代人文建筑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高素萍.智能建筑的几种有效节能技术措施.建筑节能,2007.
[2]方家谈.智能建筑的节能途径.中国新能源网,2006.
[3] 吴茁.现代建筑供暖的能量管理与控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8(07)
[4] 周巍,陈宏伟.智能建筑与节能浅谈[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05)
[5] 卢深.浅析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