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对高考改革的忧虑引发争论

来源 :广西教育·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下半年,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浙江省发布了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提出除语文、数学、外语3门高考必考科目外,学生可以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7个科目中自由确定3个选考科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最擅长的3门作为选考科目。针对浙江省的高考改革方案,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经过实地调研后认为,该方案“完全是书斋里的想象”,“有可能出现多种复杂甚至是坏的情况”。(2月2日 《中国青年报》)
  秦春华此言一出,引发了很大的争论。
  忧虑:政策落实可能会“走样”
  @秦春华(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政策制定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函数并不一致,在政策施行过程中,各方利益相关者不一定会按照政策制定者的立场和逻辑去行动,而可能会从自身目标出发,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实现方式。这就是导致政策落实经常“走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原因所在。
  @佚 名(某高中校长):在科目选择上,每个学生“7选3”,没有哪个学校能提供35种组合进行固定班级教学,只能实行“走班制”,这无疑会大大增加学校的管理难度。学校从“实际”出发,可能会“引导”学生进入其固定的教育模式,这样学生的选择权就得不到保障。也就是说,如果学校“以不变应万变”,用现有的文理分科机制来应对,结果就是换汤不换药。
  @常 平(时评人):目前国内大学同质化严重,就此提出科目要求意义并不大。其实高中学校仍可将教学资源投入到除语数外的传统科目上,这样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会“文理分科”,而且还可能分化得更严重。原因很简单:分工产生效率。资源越是集中到某一学科,专业化训练程度越强,学生所取得的考试成绩就可能越高。
  探讨:如何才能趋向合理
  @杨远恒(教育管理学博士):实行“走班教学”,如何有效管理学生?导师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可先由班主任主导,任课老师参与,政教处统筹,组成班级导师组,再由任课老师和任教班级学生双向选择,最终确定个人成长导师。成长导师为学生释疑解惑、提供方法、指点迷津,让学生在面对新高考的选择时感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朱子平(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选考三科,数量上有点多,我觉得两科足够了,比如:偏向物理方向的,就考物理和化学,或物理和生物;偏向医学方向的,就选生物和化学;将来侧重文科方向的,可以选政治和历史、历史和地理,或政治和地理。有两个组合就可以了。组合太多,学校和学生负担都会很重。
  @秦春华(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要把招生录取的自主选择权还给高校。省级考试机构所要做的是组织考试,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和考试成绩的信度和效度,至于考试成绩如何使用,根据何种标准录取学生,这是高校自己的事务,应当由大学去自主决定。
  @胡越越(心理咨询师):高中学校可以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学生该选考哪些科目提供心理学方面的依据,例如:新生入学后组织学生参加心理测评,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与职业倾向;开设心理学选修课和学生社团,由专职心理辅导老师为学生提供专业帮助。
  提醒:还未试点的地区要未雨绸缪
  @钟作方(中学教师):改革的大方向已定,目前还未试点的地区要未雨绸缪。就拿文理不分科、学生可自由选考其中3科来说,“走班教学”应该成为一个趋势,那么学校完全可以有意识地先“动起来”,在分班、调配师资、改变教学方式等方面有一些“动作”,边“走”边完善。
  @何从义(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高考改革后,要求高中始终开全所有课程,同时要求各科教师都要达到一定水平。这样一来很多高中就会面临师资力量短缺或是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这就要求各地提前做好人才储备,同时加大对现有师资培训的力度。
  @唐有和(时评人):各地应该充分关注试点地区的做法,并结合本地实际,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例如完善学校硬件设施,充实各科所需教师,逐步推进管理、教学方式方面的改革,主动适应相关的改革要求。
  小结:在探索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可 风(本刊小编):高考改革是个宏大的社会命题,很难达到各方利益均衡化。仅靠出台一个改革方案就想取得一劳永逸的效果是不可能的。如今改革之箭已经离弦,只有一路向前。既然方案有争议,就说明方案不够合理,还必须在日后的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进。
  (责编 欧金昌)
其他文献
在北海市银海区银滩镇有这样一位教师,只要提起她,认识的人都说她“傻”。上学时,大家不肯干的脏活、累活她全干;参加工作后,别人不愿接的班级她欣然接手。就是这样一个“傻”人,坚守农村教育二十二载,用执着和奉献,诠释了一名农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这位甘为人梯的“傻”老师,就是荣获2014年“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北海市银海区银滩镇中心小学教师郭家梅。  “吃亏”中领悟人生智慧  1992年,郭家梅以
期刊
花样运动代替广播体操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用跑操、绳操等花样运动代替广播体操,取得了良好成效。近日,该校荣获南京市2015年中小学体质监测最高奖特等奖。专家指出,当前教育方式多样化,各校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图片来源:南京晨报)  雾霾期间“停课不停学” 近期,北京、河北等地遭遇严重雾霾,不少学校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如微信授
期刊
让学生集体观摩杀猪  不是好教育  24日下午,重庆玉带山小学举行“民俗文化代代传,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校专门从乡下买回两头年猪,请村民讲述“年猪习俗”,同时还请来了专业的杀猪匠现场宰杀年猪,之后由科学老师为学生讲解年猪的身体结构。(2015年12月24日 《重庆晨报》)  【点评】“红刀子进,白刀子出”“开膛破肚”,这些惊悚的杀猪场面出现在小学校园中,而且还让学生集体观摩,怎么说都不是一种好
期刊
“参加了学校的科普社团后,我感觉自己的动手能力提高了!”来宾市兴宾区迁江中学(以下简称迁江中学)学生周颖玉高兴地对记者说。近年来,迁江中学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设科技教育课程、举办科技活动等举措,大力开展科技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改善环境,让学生想动  迁江中学校长覃文杰说,要使科技教育取得成效,必须先把基础筑牢,创造有利
期刊
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这已经是语文教学界公认的事实,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教材的编写、写作理论的研究、考试评价、教师的写作素养和教学能力等诸多问题。语文教师不能坐等天上掉下一套写作教学的完美方法,而应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开发出一些适合学生实际的写作知识,并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写作水平。叶晓峰老师的这个课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察写作教学的窗口,借此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写作教学的
期刊
2015年11月底,南宁市南湖小学传出喜讯:该校音乐教师张韵参加全国“长江钢琴”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荣获小学组全能二等奖第一名。这是该项比赛举办七届以来,南宁市音乐教师参赛取得的最好成绩。  该赛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和香港柏斯音乐集团联合主办,至今已举办七届。比赛内容包括音乐理论与鉴赏、声乐、键盘(钢琴或手风琴)、自弹自唱与合唱指挥、器乐或舞蹈5个项目。张韵在比赛中
期刊
作文内化课是“阅读—作文内化课”的简称,它是介于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之间(吸收与输出之间)的将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的一种课型。该课型是连接小作文课与大作文课的关键环节,其课堂教学立足于语文教材,同时必须借助我们编写的校本实验教材。开发本课型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前人的写作经验,掌握写作工具即相应的文体写作知识,以备下一步将写作工具顺利运用于写作实践。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系统、完整地学习和掌握常用文
期刊
梧州市万秀区全面铺开  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试点  本刊讯 日前,梧州市民主路小学、梧州市北环路小学和梧州市钱鉴小学3所学校的全体教师以及梧州市万秀区城东镇教师代表在梧州市民主路小学召开了会议,这是万秀区民主学区成立后第一次举行全体教师会议。会上,相关专家作了“万秀区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专题培训,详细解读了《梧州市万秀区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方案》,让全体与会教师对学区制工作有了清楚的认识。随后
期刊
学生厌学,教师倦怠,学校教学气氛沉闷,课堂缺乏活力,教育教学质量下滑……几年前,南宁市武鸣县双桥镇中心学校(以下简称双桥镇中心学校)遇到了这样的办学困境。如今,这样的现状得到有效扭转,这得益于该校实施的课堂教学改革。  “我们通过课改来激发学校的勃勃生机,让师生、课堂充满活力。”该校校长黄飞说。2011年,双桥镇中心学校结合具体校情、学情,大刀阔斧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SQ135”活力课堂,
期刊
不应强制“师生同考”  1月29日,江苏邳州运河中学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高三年级组第一场模拟考试,要求本校40岁以下的高三年级教师跟着学生们同场考试。校方的这一举措引起教师的反感,有的教师认为这是一种侮辱。据介绍,在第一场语文考试中,多数教师交了空白的答题卡。在第二场数学考试中,一位教师甩笔而去。校方一名负责人说,这只是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的一次业务练兵。(2月6日 《现代快报》)  【点评】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