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的书证融通教材开发研究

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多年探索,职业教育教材开发已基本形成一套理念、模式和机制.当前,在《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实施背景下,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通过对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的内容来源、开发策略等问题的探讨,提出基于1+X书证融通的教材开发,需要把握教材内容的选择依据和组织逻辑,设计好教材的外在呈现形态,处理好新形态教材开发的个性化问题,以及教材开发的相对稳定性与及时更新的协调关系等,以期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其他文献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的组织形式有利于聚集资源,形成区域协同合力,推动国际跨文化交流,促进建立共同体意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英创新创业职业教育联盟(北京)以“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作为牵头单位,探索组织机构创新,通过与北京职业院校共建共享,在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师生跨文化交流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效,拓展了北京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空间.
兼职教师是职业院校不可或缺的特殊学术职业群体,职业院校在组建兼职教师队伍时面临聘请难、稳定难、管理难等问题.为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实践引领作用,文章以赋权增能理论为指导,分析兼职教师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阻力因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构建兼职教师培育的动力机制.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和社会结构化理论的概念构架,以特定产业的市场需求程度、高职院校内部专业集中度为划分依据,将高职院校专业集群模式划分为多元化发展、特色化发展、限制型发展和转型式发展四种类型,并解析各类型的基本特征与现实困境.进一步指出高职院校专业整体水平的提升行动路径,即建构以区域产业需求为出发点的高水平专业群;推动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多元主体协同育人;建设基于专业集群分类的质量评价保障动态机制.
经过多年探索,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明确了专业密切联系产业发展的特点,专业的概念体系、内涵和组织形式不断拓展变化,促进了专业建设的深化发展,但在制度环境建设、权力配置、设置模式和服务面向等方面也存有一定的问题.借鉴集群创新的理论与方法,将专业集群建设置身于区域创新发展的系统之中考量,审思传统专业管理体制机制的局限性,提出应通过着力创造顺应地区专业建设的外部条件,加强有利于专业集群发展的制度和组织建设,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规划、协同、共建和评价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专业管理和专业集群建设的创新.
新冠肺炎大流行不但造成了生物意义上的后果,而且也产生了社会和教育意义上的影响.本文作者认为这场大流行病危机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其影响如此深远,可以被称为“大重启”,虽然其诸多后果仍然不为我们所了解.我们在转而采用应急远距离教育的过程中有过严重失策之举,比如模仿面对面教育、过度依赖数字使能实践和盲目相信数字解决方案.诸如此类的教育之“罪”有损教学效果,导致数字倦怠和疲劳,且进一步扩大数字鸿沟.本文还讨论了新冠肺炎大流行对后新冠时代世界的影响.在线全球化日趋显现,这意味着教育应该重新确定自己在这个变化中
当前,天津已经初步建立了相对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在服务重大国家战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内外职业教育发达地区相比,与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及百姓需求相比,还存在诸多不足,急需坚持类型教育的定位,遵循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把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契机,破解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掣肘,高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实现区域职业教育从注重规模扩张向更加注重质量跃升转变,为全国其他地区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提供参考与借鉴.
随着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和演变,高职院校凭借其紧贴市场产业、对标企业技术人才需求的独特优势,在助力“一带一路”和教育援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广泛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境外办学呈现出办学模式多元化、院校来源广泛化、办学增长加速化、境外分布区域集中化、专业设置多样化等特点.为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全面对外开放战略的能力和水平,应注重顶层设计,形成高职院校境外办学合力和区域科学布局;实施品牌战略,形成重点区域示范引领效应和经济效益;构建“三位一体”模式,发挥校际和校企协同效应;构建国家标准,形成高职教
职业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办学条件的保障.基于2010-2019年分区域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数据,回顾我国近10年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的建设历程,分析其建设成效与不足,重点关注了各区域的差异性与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在10年中不断改善,但在校舍面积、图书资源和师资队伍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依然严峻.各办学条件指标的区域差异显著,且部分指标差异呈逐年扩大趋势,主要体现在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校均在校生数、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数等方面.立足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新阶段,借鉴已有发展经验,未来
制造强国战略、供给侧改革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落地,离不开工匠精神的价值支撑与精神动力.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可以通过“产赛教”融合模式改革,遵循资源配置公平合理、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工匠精神培养、共建跨界协同系统的价值逻辑,在精神和文化的互动中打造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实现兼容并包、和而不同、厚德尚行、追求卓越的价值追求与文化向度,培养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
全国中职班主任职业能力大赛是推进和引领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科学化、专业化的重要制度安排.采用比较研究方法,以班主任职业能力大赛方案的指导思想、内容、要求和标准为研究对象,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历史、学段和类型三个维度,进行多重比较,分析中职班主任职业能力大赛的内容特征和规律.研究提出要突出整体性,以系统性和协同性理念开展中职班主任工作;要突出职业性,以职教特征打造中职班主任工作特色;要突出“三向性”推进中职班主任工作科学化、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