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用的日子里,还是好好喝汤吧

来源 :意林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47933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初中之前的那段日子,是跟着爷爷一起住的。每天放学,背着小书包走过两条街回家。奶奶去世早,所以爷爷揽过了给我做饭的重任。打开门,爷爷就会招呼着“快去洗手,过来喝汤”。一碗热腾腾的冬瓜玉米排骨汤摆在我面前,每当我被烫到舌头大跳起来,他才会慢悠悠地嘱咐着“太烫,凉一会儿”。
  汤面上泛着零星的油花儿,用勺子一圈一圈地沿着碗边转,再切断相邻两个油花的边缘,它们就会融到一起,形成一个更大一点的油泡。还没等我让一个大油泡一统整个汤碗的时候,爷爷就会说:“别搅了,快喝吧。”汤里的排骨,骨头被抽掉只剩肉,炖得很烂。玉米一节一节的,水嫩清甜。冬瓜也被煮得入口即化,包裹着浓浓的肉香。一碗汤下去,整个人都暖了起来。
  这大概是我在冬天里,会回想到的温暖记忆之一。
  还记得小时候爷爷最常做的事就是拉着我坐在阳台上,教我读诗,给我念他和奶奶的情书,念到兴起还会红了眼眶。印象中的爷爷总是一副严肃脸,但对我这个长孙女尤为溺爱,像是把攒了大半辈子的柔情都施展开来。
  汤,在小火上慢慢煲着,蒸汽氤氲顶着锅盖发出“呜呜”的声响。
  山药玉米排骨汤、竹笋香菇汤、栗子莲藕汤、西洋菜排骨汤、鲫鱼汤等,于是对我来说,这些便成了我最大的期待。
  后来爷爷被病痛折磨得没有办法再为我亲自煲汤,可是每次我回去吃饭他都会把第一碗汤推给我,看着我心满意足地喝下去,才端起自己的碗。
  我想爷爷有一部分性格,通过食物传给了我。要强、不服气,外界的压力不足为惧。能令我们崩溃的是自我审视,怀疑人生质疑自我,继而萎靡不振。而我每当遇到凄风苦雨,总会疯狂地找寻一碗汤。
  那个把心灵鸡汤这四个字翻译出来的人,一定深深地體味过鸡汤的温暖吧。
  想到自己成长的经历,我意识到这可能是家族遗传。那般骄傲,那般沮丧,被生活扇了耳光要不遗余力地打回去,有说想通就想通的果断。
  他拉着我的手,求助般地说:“爷爷没用了啊。”
  “爷爷,我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看了看云,日光高悬,云白天青。
  “我教你煲汤吧。”他说。
其他文献
他学富五车却屡试不第,悲惨命运却掩埋不了他的旷世才华。他用极致癫狂的笔墨,影响了国画四个多世纪。徐渭(1521-1593),明代书画家,他被称为“中国式凡·高”。是中国画历史上的旷世孤才,他的字画影响国画四百多年,至今不衰。  他幼年天资超群,虽生在官宦之家,却家道中落,父亲病死、生母被卖,二哥客死异乡,大哥病死,老屋被霸占,他成了无家可归的潦倒秀才。  他练剑学琴、画画作文、博览群书,虽然学富五
期刊
《水浒传》里,看似一根撑窗子的木棍引起的罪,逻辑结构看上去是这样。木棍砸中西门,西门撩拨王婆勾人,恽哥挨打,为报私怨赚武大,武大愚蠢送了命。其实恶的起源是闲,如果金莲每日忙碌,无暇胡想多思,即使再风流的人,也未必能撩拨得动,因为一个人心就那么大,能装的事并不多。倒是无事可做的人,时间要比忙碌的人多出许多倍,太闲的女人才会对忙碌的丈夫挑肥拣瘦。  在王朔小说里,那些十多岁的不良少年生瓜蛋子,读书不好
期刊
学校后街的美食一条龙,歪斜散布着规模有大有小甚至“迷你”的店铺。下雨的夜,踩着水往深巷里走,第五盏街灯亮起处,便到了江湖。这样说也没错,门口悬着三尺深灰色棉麻布,上书“江湖酸辣粉”五个字。看起来像是用毛笔所写,但字体圆鼓似生气的河豚,有点丑但又俏皮,生生将“江湖”二字的奔腾煞气淡化没了。不过,店老板左手前臂的文身,却让人下意识地联想到某些令你不安的气息。  文身简单粗暴,是一个狼头。虽“年岁”已稍
期刊
这天,我正在回复客户,微信群弹出来一则消息:一百零二岁的老人正在弥留之际,她非常想吃一口白打糕(音译),假如您知道制作方法,或者有购买渠道,请务必联系她的家人,十万火急,跪求转发!联系方式:********。  这消息,真够传神,兜兜转转一圈,居然又回到原点。  谢谢好心人,我家姥姥已经去世三年多了!我飞快回应。  你姥姥最终吃上白打糕了吗?群里有人问。  吃上了。犹豫了一下,我回答。  时光回溯
期刊
又是开学季。我再次提着26寸大行李箱,背着一个已经没有多少东西的背包,很不情愿地走进车站。  去年高考结束后,我打定主意要去一所离家很远的大学。总觉得离家很远就能得到自由,奔向北上广就很酷。母亲这大半辈子却连省都没出过。那晚我张罗着要订去上海的票,母亲语气怯懦但眼神又坚定到让我无法拒绝地商量道:“妈要不送你去吧,我也想看看大上海。”  买了两张硬座车票,长达13个小时的车程,其实并不舒服。我们都是
期刊
秋天来了,想说说一个小生命的故事。  得从2003年讲起,那年“非典”,一条后腿还走不太稳的小流浪狗和我相遇。它看见我就跟定了我,就像知道它与我之间的宿命,它摇摇晃晃地跟着我,我停下它也停下,我走它跟着继续走,我天生喜欢小动物,又是个自然随性的人,也就听之任之领着它回家了。  “非典”来袭,我们一家三口躲到了锡林郭勒盟,住在奶牛场孩子姥爷家。小孩子跟动物是天性亲近的,儿子蒙蒙喜出望外,他摸它抱它紧
期刊
2008年,我在离家三百公里的,武汉读高三。那一年武汉下大雪,百年不遇的雪灾,学校里的电线杆被雪压倒,地上一层厚冰永远化不了。宿舍在晚上十一点之后就没有电,电暖器电热毯全用不了,我冻得无法入睡,每晚只能勉强睡一个小时。  连续失眠一周之后,我开始神经衰弱,每天从左边眼底到左边太阳穴一条神经不间歇地疼,疼得出现幻觉,觉得能用肉眼看到那条神经狰狞扭曲的样子。我跟老师请假,说:“受不了了,我要回家。” 
期刊
多年以前的辛丑除夕,那大约是城里的百姓饿到极致的时段。三十晚上,母亲七拼八凑,勉为其难地总算做出了几样年菜。看看天要黑了,母亲取出家里的酒票和五毛钱,让我去打半斤散装白酒。把玻璃瓶递到我手里时,她又叮嘱了一遍,下台坡时小心滑,别把酒瓶打破了。  出门时空中已经飘起了小雪花,好在雜货店不远,就在菜场的对面。门前的铺板已经上了一半,店堂里坚守在为人民服务岗位的值班店员,百无聊赖地倚在柜橱上,随时打算回
期刊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出炉,古迪纳夫教授以97岁高龄成为迄今为止最年长的诺奖得主,不过,这不是网友们最大的关注点,他们同时盯上了古迪纳夫教授的名字!他的英文名为“Goodenough'’,直译过来就是——“足够好”。  不过如此有“喜感”的一位老爷爷摘得诺奖,绝对不是凭借他“足够好”的运气。  1.并不够好的前半生  在成为“锂电池之父”之前,“足够好”先生的人生其实并不够好。  1922年,古迪
期刊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字,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都是《诗经》里的句子。“在堂”与“在户”是同一时间,前者周历十一月,后者夏历九月,于我则是公历十月,过几天就是了。  蟋蟀是有灵性的小虫,它们一直顺着时间移动。有人说,斯螽、莎鸡、蟋蟀,“一物随时变化而异其名”。意思是说三者其实都是蟋蟀,从农历五月开始,它们就在不断地变化位置,在野,在宇,在户,最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