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与环境”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来源 :大陆桥视野·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d1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壤荒漠化、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等全球变化现象使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严重减少,严重影响了动植物的生存与健康。现在,学校越来越注重环境教育,作为生物教师应尽己之长为环境教育作出贡献,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关键词】生物教育;环境道德教育;环保意识
  生物与环境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这本书中的第八单元第七节的教学内容。重点讲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及环境对生物的适应。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居住的环境,关注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了保护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青少年开始,加强这方面的思想教育。那么如何通过本节的教学内容将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渗透给每个学生,我想浅谈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这是有目共睹、众所周知的。但是,在人类文明迅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也带来了威胁到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巨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引发的生态危机、资源枯竭导致的能源危机以及人口爆炸带来的粮食短缺等。为了挽救这个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濒临毁灭的地球,重新规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我们加强生态环境道德教育。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生物科学优势,将环境道德教育与生物教育结合起来是必要可行的。
  通过课程学习,要使学生初步形成生态学观点,树立唯物主义自然观;正确认识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环境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形式是渗透教学,采取这种形式的重要前提是必须深入理解现行学科的主要特征及其与环境教育目标的相关性,这样有利于教师运用学科的相关内容及基本原理去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使学生在学习学科内容的同时,了解基本环境知识,帮助学生确立起环境概念,正确定位人在环境中的角色和作用。
  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环境问题则主要源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而对环境的损害行为又与人们对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相联系的。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重视通过知识教学的载体作用实现生态环境道德观念的形成。例如,通过“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节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员,虽然能够适应和改造生态环境,但在根本上人类要依靠自然界的生产者提供生态资源,所以人类不能脱离生态环境中错综复杂的关系,不能违背生态平衡规律,否则就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尊重与善待自然,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培养学生树立一种不仅尊重人,而且尊重自然之价值的道德责任,一种热爱自然、呵护地球的责任与情怀。
  二、通过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意识的觉醒和环境素质的提高,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和动力,为此提高學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成为教学目标之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有多种途径和方式。我们可以就地取材,抓住地域性、行业性中存在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事例,通过警示性教育,充分认识自己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使学生关心并意识到环境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相关性,参与到实际环境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从而了解自然,提升尊重自然按规律办事的环境意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激发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培保护环境的责任心,把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的环保活动。如在讨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粮食短缺、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匮乏)时,重点就是环境问题。在“生物与环境”一节教学中,学生了解了我国动植物资源遭受破坏的情况、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懂得环境保护的迫切性和长期性;懂得从我做起,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懂得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发展自然资源,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目前,环保问题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环境教育与环保实践活动渗透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各个章节各个方面。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其效果是其他学科教育或其他途径无法比拟的。
  三、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环境教育必须使学生树立环境道德观念和环境责任感,进而形成正确的积极的环境价值观和态度,这是环境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生态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生态环境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生态道德意志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形成,除了提高学生生态道德认识,加强其生态道德信念和情感外,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与生态环境作用的实践中锻炼。例如,组织学生开展对校园绿化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自己动手,参与校园绿化管理;组织学生建造和管理校园生物园地等。绿色教育内化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行动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它既需要明确的教育引导,也需要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熏染形成。
  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技能,养成在生产和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危及人类生存的重大课题,而作为肩负中国未来建设的中职学生,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环境教育已经变得刻不容缓。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加强环境教育的渗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生活实践才能使环境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政府批准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论述了我国公民的生态道德行为,界定为三条:第一,所有的人享有生存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从而能够健康和健全生活的权利,并承担有保护子孙后代,满足其生存需要的责任;第二,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物种享有其栖息地不受污染和破坏,从而能持续生存的权利,人类承担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第三,每个人都有义务关心他人和其他生命,破坏、侵犯他人和生物物种生存权利的行为是违背人类责任的行为,要禁止这种不道德的行为。这三条生态道德行为标准,不但规范了我国公民的生態道德,也是学校教育必须培养的道德行为素质。
  总之,人类生存在大自然生态环境中,与自然物种的生息密切相关,破坏自然无异于自掘坟墓。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教育,生物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任重道远。。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使人的行为与环境相协调,并能自觉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这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条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周谷平,朱绍英.重视进行生态道德教育[J].教育研究,2001(11).
  [2]温新娟.在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生物学教学.2007;(2):29-30
  [3]胡朝霞,刘学山,黄树军.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环境教育,2002,(1).
  [4]祝怀新等.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5]李久生.环境教育论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6]王淑芳.浅谈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必要性[J].学周刊,2010,(12).
  [7]颜开华.浅谈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N].宁德师专学报,2002,(3).
  [8]祝怀新.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9]何玮.浅谈环境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N].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1).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突出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
位于北纬 52°以北的漠河,是我国最北的一个县,是我国唯一能欣赏光耀天地、奇异瑰丽的“北极光”的地方.冬季去漠河旅游是怎样一种体验呢 ? 漠河旅游有什么好玩的呢 ?rn冬季
期刊
中医认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属“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其病因主要为外邪内侵、恣食肥甘、情志失畅和年老肾虚,其病机主要为气虚血瘀、心脉痹阻.本研究从中医理论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浙江省志愿者活动起步于1993年底,20多年来,全省志愿服务在各界关心与支持下取得较大发展,尤其是自2012年底民政部开展志愿服务记录试点工作以来,浙江省积极落实《志愿服务记
[摘 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湖南文理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室建设为主线,从实验室硬件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思路、目标及建设内容。  [关 键 词] 应用型本科;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0-0014-
目的::探讨开腹、阴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住院行子宫肌瘤剜除术的患者260例,并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三组:开腹组100例,阴
目的:分析肾上腺淋巴瘤(Adrenal lymphoma,AL)的CT图像特点,评价CT在AL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0例16枚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L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CT平扫及增强图像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