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辅导员的因其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的特性,容易受到职业倦怠的困扰。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工作能力和状态直接影响高校教育的成效,因此,社会、学校和辅导员个人要发挥联动作用,预防和减少职业倦怠对辅导员身心健康和工作的影响十分必要。本文将主要从辅导员个人的角度出发谈职业倦怠的应对。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倦怠;应对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1]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面对工作任务的繁重和工作性质的特点,辅导员往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由于长期高工作负荷和职业压力引发的一种身心疲劳和耗竭的状态,多存在于助人行业人群中[2]。职业倦怠的产生会影响辅导员的身心健康会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效果。目前对于如何减轻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影响,维护辅导员身心健康,提升其工作热情,保证教学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已经有一些研究取得了较好成效,普遍认为高校应当明确辅导员职责,为辅导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薪酬待遇以及学习培训的机会,畅通职称评审渠道等。对于高校辅导员个人而言,也要有主动学习、自我管理的意识,积极预防和应对职业倦怠问题。
1 提升专业化程度
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管理者,工作内容涉及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日常管理、奖助学金评比、党团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辅导员专职化和专业化的提出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督导员个人而言只有提升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专业能力,提高处理日常事务的效率才能能从容的面对日常工作。在知识储备方面,要精通自己所学专业、熟悉学生所学专业;广泛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相关知识;熟悉学校学生管理规则;熟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党团知识和国家政策法规;尽可能多的了解专升本、考研和考公务员的相关事项;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知识等。在技能方面,要熟练的使用办公软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能充分、正确调动并发挥学生党员和班干部的积极性等。此外,积极参加线上、线下的辅导员的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也是高校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化程度的好方法,如“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危机的处理”、“职业规划指导”等。辅导员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主要理念和内容,并以此为指导主动提升自我专业素养,提高职业认同感和工作能力以有效预防和应对职业倦怠为题。[3]
2 做好职业规划
辅导员工作内容比较繁琐、任务繁重,如果在工作中仅仅拘泥于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容易去个性化,使自己的价值感和职业认同感降低,影响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辅导员应该从日常的工作中多多总结和反思,从时代背景和更整体性的思考中去对工作产生更概括性的认识。辅导员在关注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中问题的同时,也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职业,做好职业规划,提升自己的价值感和对工作的认同感。《标准》把辅导员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有的院校辅导员职称上可以评教师系列,助教、教师、副教授到教授。辅导员可以根据具体要求在提升自己职业能力的同时积极参与职称晋升晋升。 学历上也可以报考博士研究生,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调查科研能力。
3 加强情绪管理
对于辅导员而言,有时学生工作和个人生活不能截然分开,有时要求24小时待命,工作任务重,内容繁琐,容易疲惫产生焦虑、厌烦、愤怒等负性情绪。因此,辅导员有必要增强自我监控的能力,即根据工作对象和情境特点对自己的情绪状态以及参与程度进行合理认知并有效调节控制,强化自我沟通动机,管控压力,调节情绪。经常处于消极情绪之中会使个体更容易疲惫,自觉不能胜任工作,产生职业倦怠。加强自我监控和情绪管理,加深自我认知,既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又能是個体更多地体验到愉悦、充实、成就感等积极情绪。有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职业倦怠存在相关性,可以通过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改变来缓解职业倦怠问题。[4]合理发展兴趣爱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也有利于情绪的管理和调节以预防和缓解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此外,还可以学习心理学知识,在面对消极情绪时可以及时进行自我疏导或求助,如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不合理信念等。
结语
辅导员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教育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而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状态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质量,因而社会、高校和辅导员个人应该充分发挥联动作用尽可能减少职业倦怠对辅导员工作的影响。国教育部和高校颁布了一些列政策和规定,给与了辅导员更加准确的职业定位,明确了辅导员的晋升路径,也关注到了辅导与的薪酬待遇问题,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未来是明确而充满希望的,且辅导员工作本身也具有教育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辅导员个人应该调整情绪、提升自我专业素养、调查科研能力、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职业倦怠的影响,实现自我价值,也助力于高校教育目的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 43 号)[Z].2017.9.27.
[2]陈敏灵,王孝孝.职业倦怠: 内涵、测量与形成机理[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9,41( 8) : 86 -9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Z].2014.3.27.
[4] 郭佩佩,高凯,姜茂敏,等.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对上海市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影响[J].中国职业医学,2020.02(1).
作者简介:徐雅珮(1990.7——),女,汉族,四川隆昌人,硕士,西昌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倦怠;应对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1]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面对工作任务的繁重和工作性质的特点,辅导员往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由于长期高工作负荷和职业压力引发的一种身心疲劳和耗竭的状态,多存在于助人行业人群中[2]。职业倦怠的产生会影响辅导员的身心健康会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效果。目前对于如何减轻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影响,维护辅导员身心健康,提升其工作热情,保证教学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已经有一些研究取得了较好成效,普遍认为高校应当明确辅导员职责,为辅导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薪酬待遇以及学习培训的机会,畅通职称评审渠道等。对于高校辅导员个人而言,也要有主动学习、自我管理的意识,积极预防和应对职业倦怠问题。
1 提升专业化程度
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管理者,工作内容涉及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日常管理、奖助学金评比、党团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辅导员专职化和专业化的提出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督导员个人而言只有提升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专业能力,提高处理日常事务的效率才能能从容的面对日常工作。在知识储备方面,要精通自己所学专业、熟悉学生所学专业;广泛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相关知识;熟悉学校学生管理规则;熟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党团知识和国家政策法规;尽可能多的了解专升本、考研和考公务员的相关事项;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知识等。在技能方面,要熟练的使用办公软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能充分、正确调动并发挥学生党员和班干部的积极性等。此外,积极参加线上、线下的辅导员的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也是高校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化程度的好方法,如“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危机的处理”、“职业规划指导”等。辅导员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主要理念和内容,并以此为指导主动提升自我专业素养,提高职业认同感和工作能力以有效预防和应对职业倦怠为题。[3]
2 做好职业规划
辅导员工作内容比较繁琐、任务繁重,如果在工作中仅仅拘泥于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容易去个性化,使自己的价值感和职业认同感降低,影响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辅导员应该从日常的工作中多多总结和反思,从时代背景和更整体性的思考中去对工作产生更概括性的认识。辅导员在关注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中问题的同时,也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职业,做好职业规划,提升自己的价值感和对工作的认同感。《标准》把辅导员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有的院校辅导员职称上可以评教师系列,助教、教师、副教授到教授。辅导员可以根据具体要求在提升自己职业能力的同时积极参与职称晋升晋升。 学历上也可以报考博士研究生,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调查科研能力。
3 加强情绪管理
对于辅导员而言,有时学生工作和个人生活不能截然分开,有时要求24小时待命,工作任务重,内容繁琐,容易疲惫产生焦虑、厌烦、愤怒等负性情绪。因此,辅导员有必要增强自我监控的能力,即根据工作对象和情境特点对自己的情绪状态以及参与程度进行合理认知并有效调节控制,强化自我沟通动机,管控压力,调节情绪。经常处于消极情绪之中会使个体更容易疲惫,自觉不能胜任工作,产生职业倦怠。加强自我监控和情绪管理,加深自我认知,既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又能是個体更多地体验到愉悦、充实、成就感等积极情绪。有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职业倦怠存在相关性,可以通过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改变来缓解职业倦怠问题。[4]合理发展兴趣爱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也有利于情绪的管理和调节以预防和缓解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此外,还可以学习心理学知识,在面对消极情绪时可以及时进行自我疏导或求助,如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不合理信念等。
结语
辅导员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教育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而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状态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质量,因而社会、高校和辅导员个人应该充分发挥联动作用尽可能减少职业倦怠对辅导员工作的影响。国教育部和高校颁布了一些列政策和规定,给与了辅导员更加准确的职业定位,明确了辅导员的晋升路径,也关注到了辅导与的薪酬待遇问题,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未来是明确而充满希望的,且辅导员工作本身也具有教育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辅导员个人应该调整情绪、提升自我专业素养、调查科研能力、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职业倦怠的影响,实现自我价值,也助力于高校教育目的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 43 号)[Z].2017.9.27.
[2]陈敏灵,王孝孝.职业倦怠: 内涵、测量与形成机理[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9,41( 8) : 86 -9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Z].2014.3.27.
[4] 郭佩佩,高凯,姜茂敏,等.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对上海市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影响[J].中国职业医学,2020.02(1).
作者简介:徐雅珮(1990.7——),女,汉族,四川隆昌人,硕士,西昌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