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结合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实际,阐述了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作为一名合格政治教师必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做到“三个转变”:即角色的转变、教学观念的转变、改革教学方法,以顺应新课程改革对政治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教师角色 教学观念 教学方式 转变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是抓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这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首要任务,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更是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积极探索其教学方法则是我们政治老师的职责。新课程改革为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对我们每个政治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顺应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好三个转变。
一、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转变传统角色
在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授-受”关系,学生成了消极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新课程改革则要求在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内师生之间实现相互沟通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体验,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和趣味的互动过程。
教师要从一个学习的控制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无论是学习任务的提出,学习过程的计划,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小组的组成甚至是学习结果的构想都应当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要变课堂为学堂,变教材为学材,教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教师要从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学习的合作者。学习过程不能每次都是让一群毫无准备的学生面对一个经过充分准备的教师,而要将学习变成学生教师共同设计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教师要从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成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能再是一个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和信息传递者。对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老师是一个参谋,顾问和引导者,真正做“经验共享”“教学相长”。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总之,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就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转变和琢磨自己的角色,信任和解放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当前,还要关注他们的未来。真诚地面对学生,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与爱戴,才能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获得成功。
二、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在新课程改革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具有以人为本和教育现代化的思想观念。而教育的现代化,既包括教学设备,管理设备等物质条件的现代化,又包括教学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还在于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长期以来,由于思想政治课偏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兴趣。从教学效果看也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思想政治课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思想政治水平两张皮的现象。有一些思想政治课成绩优异的学生,却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心胸狭窄,自私;在家不愿与父母沟通交流,不愿分担家务,甚至亲子关系紧张等现象。就其根本原因来说,这些都与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偏颇密切相关。一般来讲,以往许多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满足以下两个方面: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巩固。新课程改革后,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除以上内容外,还应该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内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良好行为习惯。也就是说,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要让他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时,能用自己目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都应该做到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使思想政治课从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人类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巨变和创造性重建,未来的发展需要知识和创新精神来推动。因此,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积极探求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地更新观念,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接受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三、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满堂灌”。45分钟,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不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主动学习。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教学方法的转变是教学改革的前提,因而必须要改革教学方法,必须彻底打破这种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
首先,要结合教科书的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身边的现象和事例,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让学生不是直接接受教材信息而是参与其中与教师一起探讨。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渴望,从而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去体验!
其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学生这一主体,想方设法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教师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究的课堂情境,形成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教学情境中保持自我安全感和舒适感,才会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求知探索和思考的潜能。要改变生浇硬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权。要教在学后,学在教前,生为主帅,师为参谋。一般可采用“问题讨论法”“主题研究法”“师生交流法”等。力求营造、兴奋、参与、投入的氛围,其中主要是在不同的教学形式下,如讨论、辩论、小品表演、社会调查等活动中,让学生普遍参与,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体味书本知识的科学分量和智慧的甘露,改变智力的惰性状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自己课堂的生力军,找回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兴趣,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也就会好起来了。
再次,在教学中注意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教学。比如,有的同学因学习成绩较差而产生破罐子破摔思想。教师就应鼓励他们每天进步一点点,每个人都能收获奇迹!
最后,在教学中,应把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作为思想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平时严格要求学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随时注意自我约束和自我矫正。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进一步要求其运用思想政治课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各种社会现象,解决各种现实问题。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思想政治课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需要我们每一个政治教师有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及越来越多教师的参与,一定会迎来一个思想政治课教学明媚的春天。
教师角色 教学观念 教学方式 转变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是抓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这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首要任务,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更是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积极探索其教学方法则是我们政治老师的职责。新课程改革为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对我们每个政治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顺应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好三个转变。
一、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转变传统角色
在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授-受”关系,学生成了消极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新课程改革则要求在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内师生之间实现相互沟通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体验,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和趣味的互动过程。
教师要从一个学习的控制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无论是学习任务的提出,学习过程的计划,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小组的组成甚至是学习结果的构想都应当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要变课堂为学堂,变教材为学材,教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教师要从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学习的合作者。学习过程不能每次都是让一群毫无准备的学生面对一个经过充分准备的教师,而要将学习变成学生教师共同设计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教师要从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成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能再是一个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和信息传递者。对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老师是一个参谋,顾问和引导者,真正做“经验共享”“教学相长”。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总之,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就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转变和琢磨自己的角色,信任和解放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当前,还要关注他们的未来。真诚地面对学生,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与爱戴,才能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获得成功。
二、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在新课程改革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具有以人为本和教育现代化的思想观念。而教育的现代化,既包括教学设备,管理设备等物质条件的现代化,又包括教学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还在于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长期以来,由于思想政治课偏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兴趣。从教学效果看也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思想政治课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思想政治水平两张皮的现象。有一些思想政治课成绩优异的学生,却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心胸狭窄,自私;在家不愿与父母沟通交流,不愿分担家务,甚至亲子关系紧张等现象。就其根本原因来说,这些都与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偏颇密切相关。一般来讲,以往许多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满足以下两个方面: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巩固。新课程改革后,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除以上内容外,还应该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内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良好行为习惯。也就是说,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要让他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时,能用自己目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都应该做到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使思想政治课从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人类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巨变和创造性重建,未来的发展需要知识和创新精神来推动。因此,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积极探求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地更新观念,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接受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三、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满堂灌”。45分钟,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不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主动学习。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教学方法的转变是教学改革的前提,因而必须要改革教学方法,必须彻底打破这种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
首先,要结合教科书的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身边的现象和事例,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让学生不是直接接受教材信息而是参与其中与教师一起探讨。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渴望,从而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去体验!
其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学生这一主体,想方设法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教师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究的课堂情境,形成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教学情境中保持自我安全感和舒适感,才会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求知探索和思考的潜能。要改变生浇硬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权。要教在学后,学在教前,生为主帅,师为参谋。一般可采用“问题讨论法”“主题研究法”“师生交流法”等。力求营造、兴奋、参与、投入的氛围,其中主要是在不同的教学形式下,如讨论、辩论、小品表演、社会调查等活动中,让学生普遍参与,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体味书本知识的科学分量和智慧的甘露,改变智力的惰性状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自己课堂的生力军,找回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兴趣,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也就会好起来了。
再次,在教学中注意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教学。比如,有的同学因学习成绩较差而产生破罐子破摔思想。教师就应鼓励他们每天进步一点点,每个人都能收获奇迹!
最后,在教学中,应把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作为思想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平时严格要求学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随时注意自我约束和自我矫正。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进一步要求其运用思想政治课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各种社会现象,解决各种现实问题。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思想政治课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需要我们每一个政治教师有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及越来越多教师的参与,一定会迎来一个思想政治课教学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