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深静脉置管用于抢救危重病人、长期输液或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但如果操作护理不当,将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方法: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高危因素进行评估,预见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期达到预期目的。结果:通过对护士的培训、对家属的宣教及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从而降低了深静脉置管的并发症,提高了置管的效果。结论:对深静脉置管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医患纠纷。
【关键词】深静脉;置管;预防;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231-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26人,其中男性90人,女性36人,年龄2-14岁,均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患儿。术中即行颈外静脉或股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2例),由于抢救危重病人,长期输液或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在置管中除1例发生脱管、1例局部皮肤发红外,另外124例患儿保留了8-14天,无并发症的发生。
1.2 方法:颈外静脉置管时患儿取仰卧位,颈部垫高头转向对侧,穿刺点选择在下额角至锁骨中点连线的中点上,置入长度约12cm,见有回血后拔出针丝并固定。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针对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高位因素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儿的安全,以期达到预期目标。机体抵抗力差是深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是实施术前预防性护理措施的重点。
2.1.1 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先心患儿由于分流,体循环血量减少,引起全身组织供血不足,从而影响了生长发育,表现为瘦小、活动无耐力等,术前需加强营养的补充,首先评估患儿的营养状况,有无贫血、有无喂养困难。对营养状况较好的患儿,指导家长合理喂养,予以均衡膳食。对营养不良、消瘦的患儿,指导家长调整饮食,予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的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贫血患儿遵医嘱予以输血。
2.1.2 针对不同病情制定出相应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如改善心功能:遵医嘱予以强心、利尿、营养心肌,尽量选择在心功能代偿期进行手术【1】。有皮肤、口腔、呼吸道感染时,要及时控制,以免病情加重。术前日进行备皮:剪指甲、术前晚沐浴、更衣,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
2.2 环境准备 环境中微生物的密度影响着患儿术后伤口的愈合。手术日更换床单、被套、套枕,备好麻醉床,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温度控制在18℃--24℃,湿度控制在50%,每日双氧水空气消毒2次,紫外线消毒一次。有配套的中心供氧装置,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为手术后病人创造良好的有利于伤口愈合的环境。
2.3 加强护生的培训 深静脉置管属高难度的操作,由麻醉师进行置管,但术后的护理则由护理人员完成,护生在操作过程中如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如何发现问题并能及时处理,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应加强对护生的培训,对深静脉置管的适应症,禁忌症,穿刺方法要熟悉;能熟练掌握置管术后的护理流程,能预见可能的并发症并及时解决;能指导家长掌握注意事项。
2.4 健康宣教 术前向患儿及家长讲解置管的目的,操作步骤,必要性及注意事项,使患儿及家长理解并能配合,确保置管后的安全。
3 术后预防性护理
3.1 病情观察 严密监测病情变化,进行周密严格和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护理。① 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变化,如手术后有发热症状应查明原因,排除其他的因素后,疑为置管引起的感染应及时拔除导管,并做培养。②观察穿刺局部有无红、肿、渗血、渗液,如有渗出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③,观察导管有无脱出,有无出血,有无弯曲。④观察肢体有无疼痛、肿胀,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防止血栓栓塞。⑤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困难,胸闷,气促,有无肢体运动困难等空气栓塞的症状。
3.2 导管的护理
3.2.1 固定 妥善固定导管,防止脱落。可用缝针将导管翼片缝在皮肤上,固定部位避开关节及凹陷处。输液时防止管路牵拉,将导管末端的三通管固定在衣服上。躁动不安的患儿进行适当的约束,四肢固定在床旁,必要时予以镇静。嘱家长为患儿清洁、更衣时动作轻柔,避免牵拉导管,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防止敷料受潮松动导致管道脱出。
3.2.2 封管 正确的封管方法对保持管路的通畅,延长置管的时间,防止血栓的形成至关重要。输液前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导管,输液完毕,用生理盐水100ml加肝素50mg配制成的淡肝素液2ml封管。
3.2.3 无菌操作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更换敷料时导管口周围皮肤用2.5%碘酊消毒,因碘酊能持续灭菌,防止细菌经皮下隧道入血【2】,再用75%酒精对碘,待局部皮肤干燥后贴上敷料。消毒范围应在6-8cm,由中心向外周消毒,防止医护人员与之间交叉感染,进行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连接的导管的输液装置需每日更换,输液前各导管严格消毒,输液完毕用无菌纱布包裹固定。【3】
3.2.4 敷料的使用 应选择透明且透气性能良好的敷料,透明敷料便于及时发现局部皮肤有无异常。在输液过程中如发现局部红、肿渗、液、渗血应及时更换敷料。敷料可每日更换一次,每次更换时应观察穿刺点有无异常,有无移位。
3.3 输液的护理 由于先心患儿病情重,疾病变化快,加之所用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大,为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和疾病治疗的需要,常规在手术的同时进行置管。为确保置管的安全,应加强输液的监护,每次输液前必须用注射器抽回血,判断导管是否在位,是否通畅。对于促进性较大的药物应分别从不同的通路输入。输入脂肪乳、氨基酸、高糖等营养液后需冲洗管道,防止导管阻塞。认真听取家长的主诉,输液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4 躁动的护理 一般术后都会有疼痛,切口痛至少持續一周以上。疼痛不但影响情绪,还影响呼吸和循环系统,甚至影响食欲,排便等,引起患儿躁动不安。为防止因疼痛导致脱管的现象,更为了减轻患儿的痛苦,术后应适当的给予镇痛,也可通过对四肢的约束,限制部分活动。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应与其进行交谈,使患儿能主动配合。
3.5 饮食和活动 心脏手术创伤大,加上失血,禁食等原因,常造成代谢紊乱,负氮平衡,贫血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术后早期予以静脉营养,对术后恢复有利。同时合理补充营养,轻症拔除气管插管后数小时喂少量的水,不吐即可进少许流质,次日进半流逐渐改为软食,普食。重症患儿带管时间较长时,术后3-4天无腹胀、肠蠕动恢复可鼻饲流质。
4 讨 论
深静脉置管术是一种创伤小、不限制病人活动、能降低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痛苦,并能减少对周围静脉的损伤,保证了抢救时药物及时、准确的输入,确保了患儿的安全。但深静脉置管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如管理不当常会引起各种并发症。在临床合理实践中,应规范流程,加强学习,使护士能预见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从而不断地提高护理质量,以期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喜娟.深静脉置管156例的护理[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6;3(3):61-62
[2] 董伟.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级护理[J].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医学院报,2005;6(6):113-115.
[3] 李丽.深静脉置管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6;5(3):135-137.
【关键词】深静脉;置管;预防;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231-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26人,其中男性90人,女性36人,年龄2-14岁,均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患儿。术中即行颈外静脉或股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2例),由于抢救危重病人,长期输液或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在置管中除1例发生脱管、1例局部皮肤发红外,另外124例患儿保留了8-14天,无并发症的发生。
1.2 方法:颈外静脉置管时患儿取仰卧位,颈部垫高头转向对侧,穿刺点选择在下额角至锁骨中点连线的中点上,置入长度约12cm,见有回血后拔出针丝并固定。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针对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高位因素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儿的安全,以期达到预期目标。机体抵抗力差是深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是实施术前预防性护理措施的重点。
2.1.1 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先心患儿由于分流,体循环血量减少,引起全身组织供血不足,从而影响了生长发育,表现为瘦小、活动无耐力等,术前需加强营养的补充,首先评估患儿的营养状况,有无贫血、有无喂养困难。对营养状况较好的患儿,指导家长合理喂养,予以均衡膳食。对营养不良、消瘦的患儿,指导家长调整饮食,予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的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贫血患儿遵医嘱予以输血。
2.1.2 针对不同病情制定出相应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如改善心功能:遵医嘱予以强心、利尿、营养心肌,尽量选择在心功能代偿期进行手术【1】。有皮肤、口腔、呼吸道感染时,要及时控制,以免病情加重。术前日进行备皮:剪指甲、术前晚沐浴、更衣,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
2.2 环境准备 环境中微生物的密度影响着患儿术后伤口的愈合。手术日更换床单、被套、套枕,备好麻醉床,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温度控制在18℃--24℃,湿度控制在50%,每日双氧水空气消毒2次,紫外线消毒一次。有配套的中心供氧装置,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为手术后病人创造良好的有利于伤口愈合的环境。
2.3 加强护生的培训 深静脉置管属高难度的操作,由麻醉师进行置管,但术后的护理则由护理人员完成,护生在操作过程中如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如何发现问题并能及时处理,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应加强对护生的培训,对深静脉置管的适应症,禁忌症,穿刺方法要熟悉;能熟练掌握置管术后的护理流程,能预见可能的并发症并及时解决;能指导家长掌握注意事项。
2.4 健康宣教 术前向患儿及家长讲解置管的目的,操作步骤,必要性及注意事项,使患儿及家长理解并能配合,确保置管后的安全。
3 术后预防性护理
3.1 病情观察 严密监测病情变化,进行周密严格和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护理。① 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变化,如手术后有发热症状应查明原因,排除其他的因素后,疑为置管引起的感染应及时拔除导管,并做培养。②观察穿刺局部有无红、肿、渗血、渗液,如有渗出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③,观察导管有无脱出,有无出血,有无弯曲。④观察肢体有无疼痛、肿胀,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防止血栓栓塞。⑤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困难,胸闷,气促,有无肢体运动困难等空气栓塞的症状。
3.2 导管的护理
3.2.1 固定 妥善固定导管,防止脱落。可用缝针将导管翼片缝在皮肤上,固定部位避开关节及凹陷处。输液时防止管路牵拉,将导管末端的三通管固定在衣服上。躁动不安的患儿进行适当的约束,四肢固定在床旁,必要时予以镇静。嘱家长为患儿清洁、更衣时动作轻柔,避免牵拉导管,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防止敷料受潮松动导致管道脱出。
3.2.2 封管 正确的封管方法对保持管路的通畅,延长置管的时间,防止血栓的形成至关重要。输液前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导管,输液完毕,用生理盐水100ml加肝素50mg配制成的淡肝素液2ml封管。
3.2.3 无菌操作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更换敷料时导管口周围皮肤用2.5%碘酊消毒,因碘酊能持续灭菌,防止细菌经皮下隧道入血【2】,再用75%酒精对碘,待局部皮肤干燥后贴上敷料。消毒范围应在6-8cm,由中心向外周消毒,防止医护人员与之间交叉感染,进行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连接的导管的输液装置需每日更换,输液前各导管严格消毒,输液完毕用无菌纱布包裹固定。【3】
3.2.4 敷料的使用 应选择透明且透气性能良好的敷料,透明敷料便于及时发现局部皮肤有无异常。在输液过程中如发现局部红、肿渗、液、渗血应及时更换敷料。敷料可每日更换一次,每次更换时应观察穿刺点有无异常,有无移位。
3.3 输液的护理 由于先心患儿病情重,疾病变化快,加之所用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大,为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和疾病治疗的需要,常规在手术的同时进行置管。为确保置管的安全,应加强输液的监护,每次输液前必须用注射器抽回血,判断导管是否在位,是否通畅。对于促进性较大的药物应分别从不同的通路输入。输入脂肪乳、氨基酸、高糖等营养液后需冲洗管道,防止导管阻塞。认真听取家长的主诉,输液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4 躁动的护理 一般术后都会有疼痛,切口痛至少持續一周以上。疼痛不但影响情绪,还影响呼吸和循环系统,甚至影响食欲,排便等,引起患儿躁动不安。为防止因疼痛导致脱管的现象,更为了减轻患儿的痛苦,术后应适当的给予镇痛,也可通过对四肢的约束,限制部分活动。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应与其进行交谈,使患儿能主动配合。
3.5 饮食和活动 心脏手术创伤大,加上失血,禁食等原因,常造成代谢紊乱,负氮平衡,贫血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术后早期予以静脉营养,对术后恢复有利。同时合理补充营养,轻症拔除气管插管后数小时喂少量的水,不吐即可进少许流质,次日进半流逐渐改为软食,普食。重症患儿带管时间较长时,术后3-4天无腹胀、肠蠕动恢复可鼻饲流质。
4 讨 论
深静脉置管术是一种创伤小、不限制病人活动、能降低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痛苦,并能减少对周围静脉的损伤,保证了抢救时药物及时、准确的输入,确保了患儿的安全。但深静脉置管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如管理不当常会引起各种并发症。在临床合理实践中,应规范流程,加强学习,使护士能预见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从而不断地提高护理质量,以期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喜娟.深静脉置管156例的护理[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6;3(3):61-62
[2] 董伟.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级护理[J].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医学院报,2005;6(6):113-115.
[3] 李丽.深静脉置管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6;5(3):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