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儿童腹股沟疝气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n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30-01
  很多老百姓都觉得疝包块一会有一会无,站起来活动有,躺下则无,运动和哭闹时有,休息和安静时无,好似气体串动,故民间称之疝气。疝气医学上称为疝,疝就是人体内的正常器官,离开自已的正常位置,通过一些先天或者后天形成的一个缺损、薄弱、空隙移到另一个部位。腹股沟疝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腹外疝,好发于儿童,儿童腹股沟疝多为先天性,有报道在人群和儿童中,腹股沟疝的患病率在所有出生缺陷疾患中均排在第一顺位。在全球范围内,各种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腹股沟疝发病率从0.8%至4.4%不等,早产儿更可以达到30%。腹股沟疝可分斜疝和直疝,前者大多数入阴囊,后者不进入阴囊,斜疝是最多见的腹外疝,发病率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或占腹股沟疝85%∽95%,男女发病率之比约15:1。通常发生在下腹部腹股沟或阴囊的可复包块,有的出现早,有的出现晚,大多数是在儿童洗澡或更衣时发现。初次发现往往令年青父母焦虑不安,如临大敌。现谈谈有关儿童腹股沟斜疝气的成因,表现形式和处理进展。
  疝气发生的原因。
  先天性原因是在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腹膜后第2∽3腰椎旁,以后逐渐下降,同时在未来的腹股沟管深环处带动腹膜、横筋膜以及各肌经腹股沟管逐渐下移,并推动皮肤而形成阴囊。随之下移的腹膜形成一鞘突,睾丸则紧贴在其后壁。鞘突下段在婴儿出生后步久成为睾丸固有鞘膜,其余部分即自行萎缩闭锁而遗留一纤维索带。如鞘突未闭锁而遗留一纤维索带。如鞘突未闭锁或闭锁不完全,就形成先天性斜疝的疝囊。此外,腹内斜肌、腹横肌薄弱,儿童腹股沟管短等其它因素也在儿童腹股沟斜疝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本症可在任何年龄发病,尤以婴幼儿期多发。男孩右侧睾丸下降较晚,故右侧多于左侧,少数为双侧。女孩鞘状突未闭也可以发生腹股沟疝,但明显少于男孩。后天性原因分别是长期便秘,哭吵等使腹压增高,可导致腹壁强度降低而发生疝。因此,儿童腹股沟疝发生是先天性因素(遗传因素)和后天性因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疝气有何表现特征
  疝气最重要的临床表现是腹股沟区有一突出的可复性肿块,包块沿腹股沟走行,有的仅在腹股沟出现,但大部份呈犁状进入阴囊,平卧时包块大多消失,触之柔软,不痛或有轻度不适胀感。如剧烈运动或哭闹后疝内容物发生嵌顿则包块变硬,触压痛明显。疝内容物最常见为小肠及回盲部,大龄儿不少为大网膜,女孩则以生殖系统附件疝入最多。
  发生了疝气怎么办
  患儿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疑似疝气征象,大可不必惊慌,2岁以下的婴幼儿可随身体生长逐渐强壮,疝气有自行愈合可能。但需注意综合养育措施,(1)尽量避免和减少哭闹、咳嗽、便秘、剧烈运动等;(2)疝气包块肿大不能還纳时,采取平卧屈膝,用手轻轻将疝气推回腹腔,绝大多数能还纳,如不能还纳时,需到医院就诊;(3)应适当增加营养,平时可吃一些具有补气功效的食物如扁豆、山药、鸡、蛋、鱼、肉等;(4)稍大一些的幼儿疝气患者,应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体质,促进密合。除少数婴儿疝气外,大部分腹股沟疝气不能自愈。随着病情的拖延,疝气包块逐渐增大,会给治疗带来难度,并且,腹股沟疝气容易发生嵌顿(疝气包块被卡住无法回纳)和绞窄,甚至危机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小儿疝气均应尽早接受彻底的治疗。
  儿童腹股沟疝早期手术疗效好,不会对患儿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尽管儿童腹股沟疝较成人发生嵌顿的几率低,但是有关专家建议孩子2-6岁以前接受手术治疗。否则,不但会影响孩子睾丸的发育、身体发育,也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不良影响。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方法多,复发率极低,临床效果好。一是传统的开放手术疝囊高位结扎术。自上世纪初以来,经腹股沟区疝囊高位结扎术被公认为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基本方法。由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发病原因是先天性腹膜鞘突未闭所致,因此一般仅行疝囊高位结扎就可以达到治疗目的。对外环口较小的病例可取外环处小横切口、不切开腹外斜肌腱膜行疝囊高位结扎术, 这些改进的方法保留了腹股沟管正常的解剖结构,手术过程简单、切口小、创伤小、复发率极低、併发症少。二是经腹腔镜疝修补术。1990年Ger等首先在腹腔镜下使用金属夹关闭小猎犬的内环,证明此类手术的可行性,由此开始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时代。根据疝内环关闭的方法可分为腹膜内和腹膜外结扎两类,前者需要腹腔内套扎或缝合(横断或不切开内环),后者需要体外结扎或缝合完成手术。经腹腔镜疝修补术属微创外科范畴,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美观等优点,并可同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疝、双侧疝,腹腔镜疝修补术已成为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最佳选择术式。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20-02  丽丽最近白带增多,下腹和腰骶部感觉酸痛不适,一开始认为是着凉了并没有在意,但后来慢慢出现了尿痛、尿频等症状,去医院检查后才知道自己患了宫颈炎。那么宫颈炎是怎么发生的?有什么临床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又应该如何护理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宫颈炎是怎么发生的?  宫颈炎是常见的妇科疾病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20-01  宝宝在医院出生之后,因为免疫功能比较弱,极容易被各种病原菌侵袭而发生感染。而宝宝出生之后在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就称之为新生儿院感。为了降低新生儿院感,医院均会进行新生儿院感管理。那么关于新生儿院感管理你知道多少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流程管理制度  虽然每家医院的新生儿院感管理具体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21-02  妇科疾病对女性危害是极大的,且此类疾病不仅对女性身体有严重的损害,还会使部分女性的阴道、白带等部位发生严重出血等情况。就宫颈炎来说,此类疾病以慢性疾病为主,但也存在急性疾病发病的情况,如急性子宫内膜炎、阴道炎、宫颈炎等。若不采用有效的护理方法对进行护理,可能会出现导致女性私密部位频繁出血,甚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33-01  盆腔炎是女性健康杀手,上行感染是炎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子宫内膜、输卵管等位置是极易出现感染的地方。阴道是病原体最初的入侵部位,若不及时采取措施,病原体会上行至子宫,进而对周围器官或组织进行感染。临床医学表明,输卵管炎症是盆腔炎的主要表现形式,急性炎症、慢性炎症是两种常见病症,其中慢性炎症极有可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32-01  机体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引起局部细胞质变,衍生出异常增生的新生物即为肿瘤。伴有基因突变、分化或调控障碍,与正常细胞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即使停止致癌因素的作用机制,肿瘤细胞仍可呈现膨胀式、浸润式、和弥散式的生长,与机体正常运行功能相反,而当肿瘤发生在泌尿系统时,则形成泌尿系肿瘤。那么什么是泌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26-01  肺病是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的肺部疾病。随着空气污染加重,老年人数量增加,老肺病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巨大影响。那么你知道引起老肺病的原因吗?知晓患有老肺病后该如何治疗吗?为预防老肺病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预防呢?以下将从引起老肺病原因、老肺病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三方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22-02  1 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meheart failure,CHF)的新认识  既往医学观点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是一个不可逆的病理学改变过程,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多数患者为器质性心脏病最终结局,患者患病后心肌将会受损,发生心肌梗死风险非常高,发生弥漫性炎症以及血流动力负荷过重都会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22-01  脑震荡疾病至今为止还是没有统一的定论,其发生机制还是存在较大的争论,一般情况下,头部受到外力打击后出现短暂性的脑功能障碍被称之脑震荡。传统见解中,脑震荡仅是一种中枢神经暂时出现的功能障碍症状,实际上随着我国科研的深入研究,头部的受力部位神经元有线粒体、轴突肿胀情况发生且出现了间质水肿,脑脊液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24-02  大多的乳腺肿瘤都是良性的,还有一种肿瘤是恶性肿瘤,这种肿瘤通常属于乳腺癌。像“乳核”、“乳发”等都与乳癌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多数情况下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情志不舒,肝气会郁结或者气血不畅造成的。我国乳腺肿瘤的发病率是极高的,但是比较庆幸的一点是死亡率相对来说比较高。因此,对于乳腺肿瘤采取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25-01  1 红眼病症状以及发病病程  红光眼就是常见的眼部血红症状,这种疾病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病情发作是属于急性,患者不仅会出现眼睛发红的情况,且还会比较瘙痒,会不自觉的流眼泪,夏天是红眼病发病的高峰时期,这个时候的红眼病发病率最高。要是出现了以下症状,这就说明患了红眼病:一是眼睛视力不受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