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唯有一位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归来,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仅担任了我军唯一女独立师师长、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还有七名开国大将、上将曾为她部下,充满传奇人生的无冕女将军张琴秋。
张琴秋(1904.11.3—1968.4.22),192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留学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我军唯一女独立师师长、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无冕女将军。
一、 留学归来女红军
张琴秋,1904年出生在浙江桐乡县石门镇的小康人家,曾先后就读于石门振华女校、杭州女子师范学校、上海爱国女校读书、南京美术专科学校、上海大学。张琴秋不仅学习优秀,而且是一位十分出众的漂亮姑娘,在校时一直是引人注目的人物。张秋琴在读上海大学走上革命道路,192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女党员之一。
1925年11月,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张琴秋与张闻天、王稼祥、乌兰夫、伍修权、孙冶方等一百多人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1926年5月,张琴秋生下了女儿张玛娅。由于生孩子,张琴秋留了一级,与博古、杨尚昆、李伯昭等成为同学。
1930年春,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五年的张琴秋,和丈夫沈泽民一起回国。在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二大根据地川陕苏区,张秋琴成为了威风凛凛,足智多谋,令敌闻风丧胆的红军女将军。
在去鄂豫皖根据地的路上,张琴秋和沈泽民化装成巨商夫妇。一个是西装革履的潇洒阔老板,一个是雍容华贵、美丽逼人的阔太太。在鄂豫皖苏区,张琴秋担任培养干部彭(湃)杨(殷)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刚来到鄂豫皖苏区时,大家都说沈泽民带来一位漂亮的夫人,对这个洋学生出身的女人能否当好军校政治部主任还有怀疑。但每天早上军号一响,张琴秋总是第一个来到操场,腰束皮带,斜挂短枪,一身戎装,英姿勃勃。当时红军女战士屈指可数,而女指挥员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张琴秋以非常标准的军人姿态和响亮的口令使大家感到惊叹不已。进行政治动员时,她丰富的政治理论知识和雄辩的口才更令人信服。早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张琴秋便预见到回国可能带兵,她不仅在校内的队列训练中非常认真,还同男人一样在夏季去搞野战演练,从摸爬滚打一直学到连、营、团的战术指挥。
张琴秋不但军事过硬,这位漂亮的女政治主任还能歌善舞,她组织宣传队,亲自教女战士跳舞,还组织了红四军团剧团,并编写剧本。在带剧团慰问部队和伤病员时,张琴秋自己也登台演出。真可谓“文武双全”。
二、我军唯一女独立师师长
1933年3月,红四方面军入川开辟川陜革命根据地,大批妇女投入革命。在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和川陕省委的直接领导下,从川陕省委机关和众多报名的优秀妇女中挑选出400多人,在四川省通江县组建了“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该营下辖4个连。第一任营长陶万荣,政治委员曾广澜,时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的张琴秋直接领导妇女独立营的工作。从此,红军第一支正规妇女武装诞生了。
妇女独立营成立不久便在通江县鹰龙山打了一个大胜仗,消灭川军田颂尧一个团,受到了总部首长的嘉奖。
然而,11月30日,曾担任过中宣部长,正在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书记任上的丈夫、时年才33岁的沈泽民突然病逝,无疑给张琴秋琴是极大的打击。但张琴秋化悲痛为力量,在邻近的苍溪县建立了妇女独立连,长赤县建立了妇女独立营。1934年2月,广元县妇女独立营也在旺苍坝(今旺苍县)成立。根据敌我斗争的形势需要,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总部、川陕苏维埃政府制定了《川陕甘计划》,要求:“各县组织一支女侦察队侦察敌情,破坏敌人后方,组织看护队、慰问队、洗衣队、妇女参加运输队,担架队,在敌人后方办招待所,男子在前方打仗,女将在后方煮饭送饭,站岗放哨。”方面军总部以及川陕苏区46个党政区机关从通江县南移旺苍坝后,将广元县妇女独立营与长赤县妇女独立营合编为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2团。
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为迎接中央红军入川共同北上抗日,把从苏区各地撤到旺苍来的妇女工作人员集中起来,连同原来的两个妇女独立团共2000多人,在旺苍县王庙街整编为妇女独立师。妇女独立师由方面军总指挥部直接领导,师长张琴秋,政委曾广澜。独立师下辖两个团,第1团张琴秋任团长兼政委,该团战斗力较强,为总指挥部机动团,驻旺苍坝、张家湾、黄洋场一带。第2团曾广澜任团长,刘伯新任副团长,吴朝祥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该团主要任务是保卫机关、红军医院、仓库、运送弹药、转送伤员等,驻百丈关、庙二湾一带。
1936年7月,在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之前,张琴秋与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结婚。在陈昌浩去苏联治病并由于苏德战争的爆发而无法回国不得不长期滞留苏联后,他与张琴秋的婚姻便名存实亡,组织上也同意了张琴秋提出的与陈昌浩解除婚姻关系的要求。后来,陈昌浩另娶苏联妻子格兰娜。1943年春,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张琴秋与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友苏井观结为夫妻。苏井观在鄂豫皖苏区时曾担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院长,建国后任卫生部副部长。
长征途中,张琴秋改任川陕省委妇女部长。经过长征,妇女独立师人员有比较大的减少,1936年,妇女独立师整编为妇女抗日先锋团。红四方面军的女战士中多是近代追求男女平等最为激进的先锋,她们是永恒的英雄。妇女独立师人数之多、坚持时间之长,经历战斗之多,走过道路之曲折,在妇女运动史上是罕见的。抗战前夕,我军决定不再建立妇女部队,但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已经成为我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妇女武装。
三、充满传奇色彩的无冕女将军
张琴秋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妇女武装——妇女独立师师长,后来担任红73师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人称海归美女红军将领。陈赓(大将)、陈再道(上将)、王宏坤(上将)、许世友(上将)、王建安(上将)、洪学智(上将)、王新亭(上将)、刘华清(上将)等这些威名赫赫的共和国的开国将军们,当时都曾是她的下属。 1936年10月,张琴秋参加“西路军”艰苦作战,她在西路军任组织部长。在西路军远征新疆的征途中,她已临近分娩,仍负责指挥总部机关的直属部队,在担架上指挥战斗。在敌人骑兵的包围下,将孩子生在了戈壁滩上。西路军失败后,张琴秋因产后身体虚弱被俘。抗战爆发后,经周恩来向国民党点名交涉,张琴秋被释放回延安。在延安,她担任了抗日军政大学女生大队队长、女子大学教育长。解放战争期间,张琴秋在中央妇委长期担任秘书长。
1950年,张琴秋成为共和国第一代女部长,担任纺织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她在革命战争年代及和平建设时期,都做出重大贡献。
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只有唯一女性李贞授予少将,但李贞在红军时代担任的最高职务仅为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张琴秋不仅担任过作战部队的师长,1931年仅27岁的她还担任了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1950年,张琴秋要是不担任共和国第一代纺织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仍在开军队,至少应该授予中将或上将。
张琴秋在纺织工业部工作了近20年,把自己的后半生贡献给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祖国的纺织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就是这样一位为中国革命出生入死,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呕心沥血的女将军、女部长,在“文化大革命”中,却因张琴秋是“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又曾是陈昌浩的妻子,西路军失败后还被俘过,尤其是发生在50年代初期的一件事,更使她蒙受不白之冤。
有一次,张琴秋听毛泽东作的内部报告。当毛泽东讲到“有些人‘夜郎自大、好大喜功’”时,张琴秋就顺手把这八个字写在自己笔记本扉页毛泽东像的上边。没想到“文革”期间,旧事重提,作为“反党分子”证据。
1968年4月4日,张琴秋被实行“监护”,实际上就是被关押起来。张琴秋的案子属于重案,要案,中央为此也成立了一个专案组。中央关于张琴秋的问题就是在康生等人的直接授意下立案的,现在又进一步示意要稳、准、狠地打击阶级敌人,张琴秋就因此被定为“反党分子”,要求纺织工业部立即对张琴秋实行全天候“监护”。于是,纺织工业部351号办公室就成了张琴秋的临时监护所,张琴秋被囚禁在里面,日夜有人值班轮流看守。林彪、“四人帮”一伙帮凶,对他残酷迫害,她实在无法忍受批斗的侮辱,毒打和折磨,1968年4月22日凌晨,张秋琴含冤跳楼自殺,以示清白。
1979年6月,党中央正式为张琴秋平反昭雪,恢复名誉。6月23日,党中央为张琴秋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李先念、王震、余秋里、陈锡联、胡耀邦、徐向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了追悼会,徐向前元帅亲自主持了追悼会;经党中央审定的悼词给予张琴秋以很高的评价:“无论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她都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忘我地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摘自作者新浪博客)
张琴秋(1904.11.3—1968.4.22),192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留学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我军唯一女独立师师长、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无冕女将军。
一、 留学归来女红军
张琴秋,1904年出生在浙江桐乡县石门镇的小康人家,曾先后就读于石门振华女校、杭州女子师范学校、上海爱国女校读书、南京美术专科学校、上海大学。张琴秋不仅学习优秀,而且是一位十分出众的漂亮姑娘,在校时一直是引人注目的人物。张秋琴在读上海大学走上革命道路,192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女党员之一。
1925年11月,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张琴秋与张闻天、王稼祥、乌兰夫、伍修权、孙冶方等一百多人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1926年5月,张琴秋生下了女儿张玛娅。由于生孩子,张琴秋留了一级,与博古、杨尚昆、李伯昭等成为同学。
1930年春,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五年的张琴秋,和丈夫沈泽民一起回国。在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二大根据地川陕苏区,张秋琴成为了威风凛凛,足智多谋,令敌闻风丧胆的红军女将军。
在去鄂豫皖根据地的路上,张琴秋和沈泽民化装成巨商夫妇。一个是西装革履的潇洒阔老板,一个是雍容华贵、美丽逼人的阔太太。在鄂豫皖苏区,张琴秋担任培养干部彭(湃)杨(殷)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刚来到鄂豫皖苏区时,大家都说沈泽民带来一位漂亮的夫人,对这个洋学生出身的女人能否当好军校政治部主任还有怀疑。但每天早上军号一响,张琴秋总是第一个来到操场,腰束皮带,斜挂短枪,一身戎装,英姿勃勃。当时红军女战士屈指可数,而女指挥员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张琴秋以非常标准的军人姿态和响亮的口令使大家感到惊叹不已。进行政治动员时,她丰富的政治理论知识和雄辩的口才更令人信服。早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张琴秋便预见到回国可能带兵,她不仅在校内的队列训练中非常认真,还同男人一样在夏季去搞野战演练,从摸爬滚打一直学到连、营、团的战术指挥。
张琴秋不但军事过硬,这位漂亮的女政治主任还能歌善舞,她组织宣传队,亲自教女战士跳舞,还组织了红四军团剧团,并编写剧本。在带剧团慰问部队和伤病员时,张琴秋自己也登台演出。真可谓“文武双全”。
二、我军唯一女独立师师长
1933年3月,红四方面军入川开辟川陜革命根据地,大批妇女投入革命。在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和川陕省委的直接领导下,从川陕省委机关和众多报名的优秀妇女中挑选出400多人,在四川省通江县组建了“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该营下辖4个连。第一任营长陶万荣,政治委员曾广澜,时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的张琴秋直接领导妇女独立营的工作。从此,红军第一支正规妇女武装诞生了。
妇女独立营成立不久便在通江县鹰龙山打了一个大胜仗,消灭川军田颂尧一个团,受到了总部首长的嘉奖。
然而,11月30日,曾担任过中宣部长,正在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书记任上的丈夫、时年才33岁的沈泽民突然病逝,无疑给张琴秋琴是极大的打击。但张琴秋化悲痛为力量,在邻近的苍溪县建立了妇女独立连,长赤县建立了妇女独立营。1934年2月,广元县妇女独立营也在旺苍坝(今旺苍县)成立。根据敌我斗争的形势需要,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总部、川陕苏维埃政府制定了《川陕甘计划》,要求:“各县组织一支女侦察队侦察敌情,破坏敌人后方,组织看护队、慰问队、洗衣队、妇女参加运输队,担架队,在敌人后方办招待所,男子在前方打仗,女将在后方煮饭送饭,站岗放哨。”方面军总部以及川陕苏区46个党政区机关从通江县南移旺苍坝后,将广元县妇女独立营与长赤县妇女独立营合编为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2团。
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为迎接中央红军入川共同北上抗日,把从苏区各地撤到旺苍来的妇女工作人员集中起来,连同原来的两个妇女独立团共2000多人,在旺苍县王庙街整编为妇女独立师。妇女独立师由方面军总指挥部直接领导,师长张琴秋,政委曾广澜。独立师下辖两个团,第1团张琴秋任团长兼政委,该团战斗力较强,为总指挥部机动团,驻旺苍坝、张家湾、黄洋场一带。第2团曾广澜任团长,刘伯新任副团长,吴朝祥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该团主要任务是保卫机关、红军医院、仓库、运送弹药、转送伤员等,驻百丈关、庙二湾一带。
1936年7月,在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之前,张琴秋与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结婚。在陈昌浩去苏联治病并由于苏德战争的爆发而无法回国不得不长期滞留苏联后,他与张琴秋的婚姻便名存实亡,组织上也同意了张琴秋提出的与陈昌浩解除婚姻关系的要求。后来,陈昌浩另娶苏联妻子格兰娜。1943年春,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张琴秋与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友苏井观结为夫妻。苏井观在鄂豫皖苏区时曾担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院长,建国后任卫生部副部长。
长征途中,张琴秋改任川陕省委妇女部长。经过长征,妇女独立师人员有比较大的减少,1936年,妇女独立师整编为妇女抗日先锋团。红四方面军的女战士中多是近代追求男女平等最为激进的先锋,她们是永恒的英雄。妇女独立师人数之多、坚持时间之长,经历战斗之多,走过道路之曲折,在妇女运动史上是罕见的。抗战前夕,我军决定不再建立妇女部队,但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已经成为我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妇女武装。
三、充满传奇色彩的无冕女将军
张琴秋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妇女武装——妇女独立师师长,后来担任红73师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人称海归美女红军将领。陈赓(大将)、陈再道(上将)、王宏坤(上将)、许世友(上将)、王建安(上将)、洪学智(上将)、王新亭(上将)、刘华清(上将)等这些威名赫赫的共和国的开国将军们,当时都曾是她的下属。 1936年10月,张琴秋参加“西路军”艰苦作战,她在西路军任组织部长。在西路军远征新疆的征途中,她已临近分娩,仍负责指挥总部机关的直属部队,在担架上指挥战斗。在敌人骑兵的包围下,将孩子生在了戈壁滩上。西路军失败后,张琴秋因产后身体虚弱被俘。抗战爆发后,经周恩来向国民党点名交涉,张琴秋被释放回延安。在延安,她担任了抗日军政大学女生大队队长、女子大学教育长。解放战争期间,张琴秋在中央妇委长期担任秘书长。
1950年,张琴秋成为共和国第一代女部长,担任纺织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她在革命战争年代及和平建设时期,都做出重大贡献。
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只有唯一女性李贞授予少将,但李贞在红军时代担任的最高职务仅为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张琴秋不仅担任过作战部队的师长,1931年仅27岁的她还担任了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1950年,张琴秋要是不担任共和国第一代纺织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仍在开军队,至少应该授予中将或上将。
张琴秋在纺织工业部工作了近20年,把自己的后半生贡献给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祖国的纺织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就是这样一位为中国革命出生入死,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呕心沥血的女将军、女部长,在“文化大革命”中,却因张琴秋是“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又曾是陈昌浩的妻子,西路军失败后还被俘过,尤其是发生在50年代初期的一件事,更使她蒙受不白之冤。
有一次,张琴秋听毛泽东作的内部报告。当毛泽东讲到“有些人‘夜郎自大、好大喜功’”时,张琴秋就顺手把这八个字写在自己笔记本扉页毛泽东像的上边。没想到“文革”期间,旧事重提,作为“反党分子”证据。
1968年4月4日,张琴秋被实行“监护”,实际上就是被关押起来。张琴秋的案子属于重案,要案,中央为此也成立了一个专案组。中央关于张琴秋的问题就是在康生等人的直接授意下立案的,现在又进一步示意要稳、准、狠地打击阶级敌人,张琴秋就因此被定为“反党分子”,要求纺织工业部立即对张琴秋实行全天候“监护”。于是,纺织工业部351号办公室就成了张琴秋的临时监护所,张琴秋被囚禁在里面,日夜有人值班轮流看守。林彪、“四人帮”一伙帮凶,对他残酷迫害,她实在无法忍受批斗的侮辱,毒打和折磨,1968年4月22日凌晨,张秋琴含冤跳楼自殺,以示清白。
1979年6月,党中央正式为张琴秋平反昭雪,恢复名誉。6月23日,党中央为张琴秋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李先念、王震、余秋里、陈锡联、胡耀邦、徐向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了追悼会,徐向前元帅亲自主持了追悼会;经党中央审定的悼词给予张琴秋以很高的评价:“无论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她都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忘我地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摘自作者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