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流失问题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转变,农村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再加借国家“普九”东风农村小学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黑板+桌椅”的面貌,变得现代化,尤其是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来,各所农村小学都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部分还上了网。这更加丰富了老师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好了可每到开学时,学校总愁眉不展,因为许多当地学生的家长们费尽心思走门路、找熟人、托关系,各显神通以求一张进入城镇学校的“入场券”。为什么农村漂亮的校舍留不住学生?家长们会这样舍近求远送子女上学呢?
  
  农村小学现状
  
  (一)好学校来了,好老师走了。不可否认,近几年政府已加大了投资教育的力度,纷纷拨出巨款新建、翻建、改建、扩建农村小学校舍。就佳县峪口学区来说,辖区内的几所完全小学,到目前为止政府都有投巨资兴建了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楼,绿化、美化校园环境也做得不错,各种教学器材、图书、多媒体教学设备。仅拿我所执教的育才希望学校来说,2003年至今国家已累计投资将近60多万元,办学硬件设施已远胜城镇小学,然而办学软件却远远置后。
  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近年来学校生源随之大幅度下降,比如我所执教的育才希望学校2003年的学生数是186人,今年的学生数仅为62人,平均每年要流失将近30位学生。据我了解其它学校学生入学率也逐年锐减,这就造成了一个班的学生数最多不超过二十人,也就是一所学校六个年段的学生至多也仅有一百左右人。而按照我22个学生配备一个教师的方案,这样一所学校最多只给安排五、六名教师的编制。这五、六位教师要负责学校的全部教育教学工作,如班主任工作、主科语、数、英教学工作,基能科如音体美、电脑、科学、社会、思品等等诸多学科,教师的严重不足就没办法安排专职的基能科教师,造成每一位教师不得不身兼数科,长此以往,农村小学教师们由于力不从心而只能疲于应付质量监控中的主科语、数、英的教学,其他基能科只能是一个摆设,或被挪用上主科或让学生自由放羊。至于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等都是空架子,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充其量只能是应付各级政府部门各种基础教育达标的摆设罢了。其次,由于农村生活条件,交通等方面的影响,被称为"教学能手"的优秀教师也纷纷进城。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下接受不到全面的培养教育,各方面素质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对此,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们想帮子女摆脱困境,于是就想方设法,不惜重金,求爹爹告奶奶也要把孩子从农村小学"解救"出来,送到办学硬件都堪称先进的城镇小学来。这是农村小学生源流失严重的根本原因。
  (二)“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在比较落后的农村,目不识丁的家长大有人在,由于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不少家长还是认为读书无用,加之家庭经济困难,生活拮据,所以认为孩子读书是费钱又误事的活,这样就有一部分孩子中途辍学。也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天生不是读书的材料,所以不重视孩子的培养教育。近年来由于国家在用人机制上的政策转变,普遍实行聘用制,再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铁饭碗”,许多大学生待业在家,使得学生、家长对升学感到无望,对前途感到渺茫,高中、大学阶段沉重的经济负担,使得家长力不从心,据统计培养一个大学生至少需要6万多元,这对于农村家庭来说,的确是一个巨大的开支,况且毕业后还不知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有些家长从实际考虑,放弃小孩上学,另辟捷径。这更家让家长们认为读书无用,在这种“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下,就有好多孩子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这也是导致农村小学生源流失严重的原因之二。
  (三)“打工潮”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开放,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镇打工,这样孩子们在家里无人照顾,所以只能带在自己身边。同时一部分富起来的农民奋斗创业的同时,也深感自身缺乏知识的无奈,他们不希望子女们重蹈覆辙,于是把对孩子的培养教育当成是一种家庭投资,他们利用手中的资金,或到城市购置房产,把孩子的户口迁出农村,帮子女们跳出农门,或花高价赞助费、借读费把孩子转到自认为好的学校就读。这又是造成部分农村小学生源紧张的原因之三。
  
  农村小学未来
  
  (一)合并学校,进一步扩大学校规模。近几年来我县合并了好大一部分自然村小学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生源问题还是不能解决,为什么呢?由于各村之间路途遥远,拿我们学校来说,本来是七村联办学校,但个别村子据学校有10里路的距离,这样学生每天上学放学就要走差不多40里的山路,所以这些孩子就不愿来我校读书,家长宁可自己掏腰包聘用家庭教师,也不愿孩子受这份“罪”。但是如果学校能改成寄宿制学校,扩大规模,软硬件设施都跟上,就不愁这些学生不来,这样学生多了,相对学校经费也就能维护正常开支,再也不要为没有学生而发愁。生源的充足导致教师配备数的增多,学校的管理者就好运作。教师们可以各施其责,这样就会大大促进教学质量,软件和硬件都跟上了,还怕没有好学生吗?
  (二)加强农村教师的管理。好的学生和好的教师是分不开的,所以说学生的大量流失和教师是分不开的,目前呆在农村教学岗位上的大多是“老弱病残”。这部分教师无论从知识层次还是文化素质上都无法与专业的年轻教师相比,他们还在延续老一套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这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而且要想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只靠对他们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是行不通的。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要从根上开始治理。首先,可以适当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刺激更多好教师到农村教育一线去。其次,要完善教师管理制度,特别是农村教师的管理,坚决不出现频繁调换教师的现象。比如一所学校,某年级在半年内换了4个老师,长此以往,孩子们很难适应新老师,学习成绩就一落千丈,据分析统计,有90%的转学借读生是因不满原所在农村小学的现状而转学来的。学生的流动导致了两个极端:原来学生数已经严重不足的学校生源更少,而城镇学校每个年段班级学生数大幅度增多,出现了一个班级五六十人,于是每年初都不得不走上"拆班"的路子。这就一方面造成班级结构不稳定,另一方面也给学校管理上带来许许多多工作上的麻烦。
  鉴于以上情况,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做适当调整,建议每年可从城镇学校派出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老师前往农村学校支教,帮助农村学校加强管理,发展学校教育规模,提高当地教育教学质量。这不仅有利于缓解城镇学校的燃眉之急,更利于服务一方百姓。 如果我们的农村小学比城镇小学都办得好好的话,他们还有什么理由走呢?
其他文献
隐性德育课程在学校规章、课程计划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然而又是学校教育中常规的、有效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阐述了隐性德育课程的涵义、特点,指出了隐性德育课程在小学德育中的意义,同时探讨了小学德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静态物质层面、精神文化层面、组织层面对小学隐性德育课程进行设计开发。    就学校德育课程系统而言,根据其实施的方式和机制的不同,可分为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小学德育课程有显
基金项目:2008年海南省教育厅高校科研课题:“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背景下的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研究(项目编号:Hjsk2008-87)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从某种概念上来说,教育,由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方面有机地组成,所以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因素也是纷繁复杂的。海南民族地区9个市县、137个乡镇(自治地方125个,杂居区12个),其“普九”教育,在2000年分别通过了省和
大学生党支部是当代大学生先进群体的一个缩影,直接反映着当代先进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及优良品质.大学生党支部是党在大学生中开展工作最基本的单位,是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
人文精神反映了人的内在价值和社会的普遍正义,是大学教育的灵魂。弘扬和培育大学的人文精神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创新德育思路和方法,不断增强德育的实效,推动高校德育工作发展。    众所周知,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文化活动。现代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型的高级专门人才,所以,现代大学最重要的办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其实质是要在各项工作中重视人的因素,正确认识人的价值,
如何将技术的力量转化为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加强高科技产品的市场营销,是加快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高科技产品向消费转化的重要环节,也是高科技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现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以及在国际上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中国成为令全世界瞩目的焦点.目前全世界在开展汉语教学、学习中文的人数已达3000多万
教师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质是由于外界的各种压力,各种矛盾和冲突在教师身上无法协调,导致教师自我分裂,出现认同的偏差。因此,要走出职业倦怠,最根本的途径就是通过教师的自我统整,使其分裂的人格实现整合。    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一词,是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费登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指在工作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和人际关系紧张的应激反应
教育幸福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幸福,也要关注教师的幸福。教师幸福与否, 直接关系着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关系着学生成长,也关系着教师自身的发展。本文试图从物质幸福感、精神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方面探讨当前教师幸福感的缺失的表现,提出了一些增进教师幸福感的措施。  如果我们去问这样的问题:“人最关心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接受的一个答案将是:“幸福”。幸福是我们追求的永恒目标。从教育角度来讲,我们要不断的追求教育
当前,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均衡教育成为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师生关系紧张、师德问题、教育的公共形象和信任感下降,学业负担过重、“片面教育”“过分统一
儒家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封建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它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只有当我们理清儒家教育思想的历史脉络和逻辑,我们才能真正批判地继承这一大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历史,服务当今。  儒家教育思想中不变的部分    一、儒家教育思想道德伦理性的传承    孔子是儒家教育思想的创始人。孔子的教育思想极度重视道德教育,他主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