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学情分析 实施有效教学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l1988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情分析,包括学生数学学力基础、学习兴趣取向、实验操作能力、生活数学认知等多项内容。教师要深入调查学生学情,从而调整教学预设,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顺利进行有效数学思维,在多重互动探索中形成学科能力。
  一、课前学情前测,把准学习起点
  在进行课前学情分析时,教师需要深入学生群体,对学生的学力基础和思维方式作出科学的评估,以便为后面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1. 学力调查。人教版四上第五单元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是一节图形概念课。在本内容教学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四边形,会判断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会说出各种四边形的不同点,能判断出什么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部分学生也能区分梯形。虽说这些知识为四年级“认识平行四边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这些经验是不是也会干扰学生对后续新知的理解和概念的掌握?于是,笔者对全班50名学生能否正确描述出图形开展了一次课前调查,分析如下表所示。
  从课前调查情况看,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已学过的知识,懂得正确判断图形。但对新知的内容还不能完全把握,比如表中图④,这种两腰向同一个方向倾斜的梯形,学生容易误判为平行四边形。不难看出,学生的几何思维水平处于直观化阶段,还无法抽象出图形的本质特征。表中问题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描述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目的在于了解学生预习后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又检测学生是否会用概念中的关键信息来表述自己的看法。从正确率不难看出,多数学生对该概念的认识并不能达到“理解”水平。
  从另一角度看,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概念的学习,被单独分散在小学阶段的不同年级中。当某一个概念或多个概念同时出现时,学生很难自觉地在比较中建构新知,更不懂得将这些图形关联起来,进而影响到四边形概念体系的建立。
  2. 思维评估。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将教学目标定为:提供材料供学生操作,在图形分类活动中发现四边形按对边的位置关系划分的三种类型,进而探索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样既帮助学生抽象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又将新概念纳入已有的四边形概念体系中。
  二、立足学习起点,设计教学预案
  教学设计环节,教师要根据学情展开学习内容的搜集与整合处理,对数学活动进行必要的调整,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环节,在学习实践中提升学科能力。
  1. 开发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做好学情对接,在具体操作时,以学生接受度作为衡量标准。“认识平行四边形”要从学生已有的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旧知角度展开引导,利用学生的生活认知积累进入新知的学习,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内容发掘,学生感觉更为亲切,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也会更为真切。
  2. 推出活动。教学设计中渗透一些操作活动内容,这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其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如引导学生进入生活场景,对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做观察,自行归结其特点,为平行四边形学习做好知识铺垫。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时,可出示如下两组图,
  先组织学生观察左边的三幅生活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它们都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并抽象出右边的三个平面图形,再次组织学生观察这三个平面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现场对这些图形进行分析和比较,能够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感知体验。
  三、基于课堂生成,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启动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学情判断,对教学程序和活动展开适时调整,让学生以最佳状态展开学习。
  1. 交互调整。笔者在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相关内容时,先梳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相同点,然后给学生设计了实验验证任务:借助剪刀、直尺、三角板等工具,利用白纸进行相关操作,自行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并介绍操作过程。从学生的操作与表达中,笔者发现他们都能够从对边相等、对边平行等角度介绍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但对平行四邊形其他特征的认知还较模糊。随后,笔者提示:“如果用量角器参与平行四边形的量角,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开始利用量角器测量角,很快发现平行四边形邻角互补。笔者再鼓励学生做对角线,看一看还有什么新发现。学生操作后,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笔者最后引导:“若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学生对这种特殊情况没有直观体会,自然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课堂学习逐渐进入佳境之中。
  在这个探究环节,学生充分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对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积累了直观而丰富的感性认识。笔者对学生操作情况做全程监控,很快就发现学生的认知存在遗漏,并及时作出教学调整,引导学生利用量角器进行测量、做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思考平行四边形对边关系,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到深度学习之中,这是动态调整带来的成果。
  2. 训练优化。在课堂训练的环节,笔者要求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案例,学生回答:学校大门是伸缩型的,其中有不少平行四边形;家庭中的伸缩型晾衣架中也有平行四边形。教学的最后,笔者让学生利用塑料吸管、图钉、剪刀等材料,自行制作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框架,对其平衡性进行对比分析。学生利用塑料吸管分别做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发现拉动平行四边形的其中一个角,整个平行四边形变动较大,而拉动三角形的其中一个角,则整个三角形不易变形,从而得出实验结论:三角形稳定性比平行四边形稳定性更高。数学实验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学习形式,能够延缓或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时间,也有利于进一步深入学习并巩固新知。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阳光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王振辉)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65(2013)-09-0207-03  【摘要】目的研究无水酒精联合顺铂囊内消融治疗卵巢囊肿的疗效,及其对卵巢功能、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卵巢良性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彩超引导下经阴道穿刺抽吸囊液后,无水酒精及顺铂药物注入囊腔固定。分别测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月、3月、6月时卵巢囊肿大小、临床症状、性激素水平、肝肾功能等指标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5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65(2013)-09-0261-02  【摘要】目的探讨疟疾并发性葡萄膜炎的诊断依据、血中疟原虫数量与眼组织病变程度的关系及治疗。方法在刚果开展眼科临床工作期间,共接诊各类葡萄膜炎病225例。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进行血液涂片疟原虫(+~++++)确诊疟疾。共确定为疟疾并发的葡萄膜炎患者共134例(187眼),均由眼科与内儿
期刊
美国著名盲人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对美好生活的留恋之情。主人公将珍贵的梦想中的一天安排在博物馆中度过,渴望“将社会发展浏览一番,体味一下人类遥远的过去”。如果在世界文明发展历史范围内选择一座浓缩性体验博物馆,它不在美国,而是在中国的新疆——这就是全世界唯一一座全面展示四大文明交汇之地多元文化的新疆博物馆。    西域文明万年长    五十年光辉岁月珍藏一万年西域历史,建馆半
期刊
台湾新北市丽林小学黄秀精老师,于2018年10月20日,来到福建福州,参加第六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现场执教《金色的草地》(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6课)。黄老师展示的教学案例,实实在在地给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启了别样的大门: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有效组织学习活动,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長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大多以讲解课文为主要内容,以“师
期刊
语文要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创新性地解决了语文教学目标模糊、培养体系不明的问题。但值得关注的是,有一类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过程依旧艰难,那就是“审美类”单元。此类单元的编排以诗歌、散文为主体,通过语言的品读、意境的体悟、情趣的涵养等,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但从教学现状看,审美素养的培养常处于附庸的尴尬地位。基于此种现状,本文以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谈谈如何在语文要素观照下落实审美素养的整体培养与提
期刊
【教学目标】1. 感受“餐饮店K与M开在一起”等多种类似生活现象的存在。  2. 经历思考、探索、阐释等学习过程,理解“餐饮店K与M开在一起”背后的数学原理。  3. 形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数学意识,培养数学观察、数学思考、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  【适合年级】六年级  【教学过程】  一、捕捉现象,提出猜想  出示一组照片:餐饮店K和M紧靠着开在一起。  引导:从这些现象当中,
期刊
当代著名道德教育研究专家鲁洁教授曾指出:“德育课堂,究其根本是一个引导儿童去探寻生活意义的课堂。”品德教育必须根植于现实生活和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因此,我们应注重构建生活课堂,引导学生享受生活德育。  一、关注已有生活经验,链接学生真实生活  教材精心选用了典型的案例,但依然无法完全适应所有地区、学校、班级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提升本学科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于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道德需求
期刊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大多只关注原文本的表达技法,或是开展模仿训练,或是做平移式的内容迁移,课堂上呈现的是一种“零思考”的读写结合教学状态。在语文核心素养观照下,读写结合要跳出以阅读带动写作、以写作促进阅读的固定模式,要将思辨素养的培养与读写结合融合起来。也就是说,要用批判性思维的策略和方法来开展读写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
期刊
数学课堂是“讲道理”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动态课堂。师生的“生长”有赖于教师做足课前的功课,聚焦核心问题精心预设;在实施中跟进学生的思维动态,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捕捉生成资源进行价值引领,推动“动态—跟进—生成”课堂文化链的落地,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一、把握教材,精心预设学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找到教材与学生知识结构的最佳切合点,巧用教学素材,使之成为助推学生发展
期刊
“互联网+”下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构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新模式。它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由师生间的互动,转变为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机的多边互动。“互联网+”环境下教学策略及教学方式的转变,能促使语文核心素养落地,从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预学趣为先,催生行动力  传统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开展教学的,而“互联网+”下的教学有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