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来源 :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an8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任务,以及教学尝试、应该注意的问题的阐述,从而得到了美育的渗透作用:美育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保证了美育思想的发展。这一结果正是教育教学改革效果的重要体现 。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美育
  1引言
  在如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教育大背景下,美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美育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美育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美育并不是在美术课中才可以进行的教育,更不是将各学科都上成艺术课,而是将美育的原则、方法融入到各科教学中与各学科教学紧密联系,相互渗透。如果能充分挖掘教学中的美育因素,不仅可以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培养学生美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倍受感染,还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获取学科文化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示激发学生去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为原来比较抽象的学科,注入了活力,使各个教学环节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2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1什么是美育
  美育,习惯上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1],它一般通过美学基础知识学习(专业知识传输)、审美教育(目前以艺术审美陶冶为主)和美的规律贯穿其中的社会教育(识别、鉴赏和创造美的社会实践活动,侧重社会美、技术美、科学美等的熏陶及实践锻炼),起到陶冶性情、开发智力、培养意志和完善人格修养的作用。
  2.2美育的作用
  将美育融入信息技术教育全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而且能让学生在愉快教育中培养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提高审美能力,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思想,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创造的情感,将美育融入信息技术教育全过程,学生不仅通过审美主体的感情体验在美的享受中进行自我教育,而且在愉快的教育中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发挥聪明的才智,勇于探索和创造。
  2.3信息技术中的美育任务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恰到好处地对美育的内容进行正确地选择和运用呢?信息技术中的美育任务应有如下几个方面:
  2.3.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敏锐、准确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提炼,让美凸现出来,比如小学五年级上期用photoshop处理图片时,经常接触到色彩、形状的搭配问题,恰到好处地向学生渗透美术知识以及美术欣赏技巧,就能让学生感知美的存在,他们才会在实践中自觉地去运用和遵循那些原本看似枯燥乏味的操作规则。
  2.3.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性学科,应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随着Internet广泛普及,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多地要求学生从网上去获取所需信息,青少年学生在网络探索中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信息,信息技术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鉴别网上信息的美与丑、文与野、优与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带着一双慧眼去鉴别和欣赏网络上的真、善、美,并自觉遵守青少年网络公约,积极追求高尚的情操美,发展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在审美境界中使人格和性情得到陶冶。
  2.3.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应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实现美的创造。在信息技术中可表现为创设桌面环境的风格美、电脑作品的艺术美、网上交流的语言美、文件管理的结构美、程序设计的精简美等。
  2.4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美育尝试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生活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2]”只有当我们做到发现了美并欣赏美,恰当地创造美,使美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和效应,把美共享。正如西南大学李达武教授所说“美在理解,美在知音”。那么,如何才能让美育走进信息技术教学中来?下面就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美育尝试进行分享:
  2.4.1在导入中营造气氛美
  新课的导入与美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学生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对新课产生了极大的学习乐趣。信息技术教师在导入教学中比其它学科教师有更多的优势,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网络等多种手段进行导入,将学习任务或教学内容中的美育因素艺术地展现给学生,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主动去获取知识。
  2.4.2在交流中体现语言美
  语言是进行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工具。一堂课的效果好坏,教师的教学语言无疑是及其重要的因素。教学语言分有声教学语言和无声教学语言。就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对有声教学语言的运用不仅应做到概念准确,逻辑严谨,而且应富有情趣,形象生动。常言道:“感人之心,莫先乎情”,每一节课教师都要以饱满的精神,亲切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灵,以“师情”动“生情”,以“师情”激“生情”。无声的教学语言包括教师的目光语、微笑语、姿态语、手势语和服饰语等。在教学中,教师自然亲切的目光、柔和静雅的微笑、大方得体的姿态,简明有力的手势、和谐雅致的服饰,可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有声教学语言,还应重视无声教学语言的作用并艺术地运用无声教学语言。
  2.4.3在演示时表现作品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中较普遍地存在着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审美水平的两极分化现象。很多学生电脑操作水平较高,但制作出的电脑作品无论从整体布局还是从色彩上都缺乏美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演示中,要充分体现作品美,多角度地展示美的因素,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恰当补充一些美学知识,如,在演示多媒体电脑作品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评价作品的整体风格、色彩运用、结构布局、动静搭配、声效运用等处理方法。即使是在文件夹的创建教学中,教师也可不失时机地从审美和方便管理入手,强调拥有一个结构清楚的文件夹的必要性。另外,教师应给学生多看、多分析比较他人好的作品,如,引领学生去一些优秀的艺术网站上遨游,学习其艺术风格,多渠道获得美的创作灵感。   2.4.4在创作中突出和谐美
  美是自由的,同时也应该是和谐的。在电脑绘画、电子报刊、动画制作、网页设计、程序设计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创作出富有个性的电脑作品,尽现各自的个性美,还应当引导学生在创意、布局、背景、色彩等方面突出简洁、舒适、自然的和谐美。
  2.4.5在评价中肯定个性美
  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容忍每一个学生的奇思妙想,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多元的,评价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尊重美感的个性差异性,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更不要简单地推广美感的样板。评价的角度可以是多维的,如可以从创意、技能、品质、美学等多方位加以评价。评价的主体和对象应是学生,教师应更多地让学生来自评、互评,学生在评价中应学会自觉地去发现和肯定其他同学的作品美之所在。
  2.4.6在网络上强调行为美
  信息技术教师应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网络公约,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做到“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带着一双慧眼去鉴别和欣赏网络上的真、善、美,积极追求高尚的情操美,共同维护网络文明。
  2.4.7在机房中保持整洁美
  为保持上机环境良好,信息技术教师应在第一节课中就强调计算机房的管理制度和计算机保养方面的常识。计算机房的整洁应由师生共同来维护。机房要避免太阳光直射,要经常通风,要保持地面清洁、设备无尘。进入机房师生都应穿上鞋套,并要求学生在机房内不得乱弃纸屑,严禁吃、啐口香糖,严禁将饮料、水杯、雨伞带入机房;爱护公共财产与计算机设备,不私自拆卸、拔动各种插头,不随意修改计算机设置;每个学生在每节课后都要进行计算机使用登记,并由专人负责检查登记情况;每班每节课后都要有一个小组同学负责检查鼠标及其它电脑设备使用情况;每天最后一节上机课后,轮到的值日小组要打扫好机房卫生,教师要及时对每班使用、检查结果进行登记、记录。整洁有序的机房,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可以促进美感的形成。
  2.5在美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2.5.1 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用渊博的知识、诚实、自信的人格获得学生的信赖。
  2.5.2 教师要注意自身的修养,积极追求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
  2.5.3教师应有一颗爱美之心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够敏锐、准确地发掘、提炼教学中美的因素。
  2.5.4教师要有自觉的美育意识,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点,还要备美育点。
  2.5.5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控制应呈现出一种整体的美感,做到各教学环节间衔接流畅、自然,节奏张弛得当,使学科本身的认识任务在美的氛围中高效地完成。
  2.5.6教师对美育效果的期望和检验,要长远一些,切忌短视、呆板和狭隘,只要学生发生了美感,他们欣赏美,即是在乐心受教。至于受教的程度,只要美育持之以恒,一定会获丰收。
  3结束语
  总之,美育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但又是不能相互代替的。美育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保证了美育思想的发展。通过这几年来的教学尝试,所教班级的信息素养不仅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而学生的美育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学生们不仅能欣赏美、创造美,还能处处体现美,以自己的美来感染、熏陶其他的同学,使整个学校的美育工作得到提升。我相信,只要坚持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渗透美育,我们的课堂教学会时刻充满魅力,充满活力,让我们科学而艺术地将知识展现给学生,全面和谐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安洁[中],试论声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群文天地,2009,3
  [2]赵玉[中],语文课中不可缺失的审美教育,新课程(教研),2011,10:(41-42)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教学风格是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灵魂,它使语文教学富有了生命,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我们应该善于思考,从自己的个性出发,建立和发展自己独特的语文教学风格。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风格;教学灵魂;思考;个性  记得初任语文教师,面对自己的同行,真可谓是风格各异,各个老师都不一样:有的连上四节课,唾沫横飞,意犹未尽;有的惯于旁征博引,观点多多,让人沉思;有的独个渐入佳境,喜怒哀乐,旁若无人;有的
期刊
误区一:只重情趣,忽视了必要的整体学习  现象:有的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语篇时,只让学生听一两遍课文录音后便让学生做游戏或分角色表演,而忽略了课文整体学习。  心理学家将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类。直接兴趣虽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感觉之后很难进入思维层面,不能激发思考。因此,它常常是一种短暂的兴趣。与此不同的是,间接兴趣源于人类求新求异的本能,通常由新奇的知识和曲折的问题引发,
期刊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石。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这就要求教师讲求教学策略,使教学生活化,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识字,学会创造性地学习。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采取有效 的手段促进学生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  1巧计情境,趣味识字  美国的心
期刊
【摘要】新课程的理念是要注重理论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课堂教学要融入生活,把生活问题引入课堂,使课堂更具开放性。在教学中应尽量把抽象的理论寓于平常的生活现象之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品味到理论的精妙,从理论中感觉到对生活的指导。本文将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启发学生结合理论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及指导学生运用理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三个方面论述如何让政治课回归生活。  【关键词】政治课;回归生活  政治课是
期刊
【摘要】在简单、朴实、扎实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追求一种“简单真实而有效”的教学之风。  【关键词】语文课堂;追求;简单;朴实;扎实;教学之风  课堂教学是实实在在的师生互动过程,如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语文教师们一直摸索和探讨的问题,但时至今日却仍不见明显成效。尤其是自“新课标”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之后,或
期刊
【摘要】计算机课程是集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针对计算机课程教学特点所提出的一种实施探究教学的新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利于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获得再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  【关键词】中职学校;任务驱动;能力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育应该
期刊
我校的学生都生活在农村,而且大多数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对其过度的溺爱或是放之任之,对其在家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一点概念都没有。孩子回家只是淡淡的一句:“写作业哦!”“作业写完没?”等等之类的话。对孩子写作业是的姿势是否正确也不指导一下。也正如一句流行语说的:“5+2=0”,学生在学校老师的引导下学了五天的知识、和学习习惯,周末两天回家后不能自主学习就什么都忘了。对于语文学
期刊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就是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发自内心的感激和实际的回报,知恩图报是人人皆知的做人道理。  学校是开展感恩教育的主阵地,小学又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抓好感教育,才能利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只有在全社会开展感恩教育,才有利于人们自觉的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只有在每个家都做好感恩教育,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美德。只有把感谢党恩、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同事、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第一个就是思想道德,这说明了它的重要性。而要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最主要是看教师们自身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师德;教育;感悟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