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提问中的语言艺术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ling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还比较欠缺。因此,他们的学习依然需要教师的引导。尤其是数学,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来讲,小学生更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指导学习。而课堂提问无疑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同时也是帮助学生突破自身思维的重要途径。而且,对于气氛较为严肃的小学数学课堂来讲,教师适当的提问能够缓解课堂压抑氛围,同时还能够启发学生。提问,能够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当然,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课堂提问的语言艺术,以达到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缺乏主体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环节上,很多教师往往都是以解决问题为主。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能够扩大课堂的容量。但是,由于教师大都使用普遍提问的方法,造成问题的提问缺乏主体性。也就是说,教师一般只是以解决问题而进行问题的提问,这种方式看似能够解决学生的疑惑,但是却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应有的重视,这对于小学生长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来说非常不利的。而且,这种方式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这实际上是与素质改革之下的教学大纲要求相违背。另外,教师对课堂提问和问题解答流程上的严格控制,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因为,在这个流程中,学生会形成依赖教师提问,并等待教师给出唯一标准答案的模式,这种课堂提问的教学依然没有实现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和发散思维的目的。
  缺乏探究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培养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在重视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应当注重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教学大纲要求,课堂提问应当具有探究性的特点。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提问中,教师的提问往往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和理解识记,或者说没有足够的针对性。一方面,教师给出的问题过于简单。看似达到了活跃气氛的目的,实际上没有起到什么实质的作用。例如,在提问时,教师经常会使用“好不好”“是不是”等口头语,虽然这些貌似具有很强的互动效果,却根本无法提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教师给出的问题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数学这种逻辑抽象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的学习,本身就有很多的障碍,这些障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清扫,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来讲,将是一个很大的挫伤。这也是教师需要在课堂的提问中解决的问题。而一旦教师无法正确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将会让学生陷入更大的数学学习困境。因此,教师必须将现阶段学生的掌握能力和思考能力考虑其中。
  缺乏引导性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普遍存在着一个盲目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很多教师在预留学生提出问题的环节上,一有问题就急于解决问题。这当然能够解决部分学生的疑惑。但是同时,对于那些不习惯发言的学生将是一种客观的漠视。而且,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上的问题,很容易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面对这种问题的回答,教师一般以摇头示意,或者是对以某一个问题过于执着,只是想得到一个同学的正确回应。这种课堂提问的方式,既没能够让教师发挥教学的主导性,同时也没有让学生得到应用的重视和鼓励。长此以往的提问教学,不仅无法达到提问能够带给数学教学带来的预期效果,还有可能造成部分学生思维的懒惰,这对于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非常不利。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处于小学的学生本身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而且他们的理解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上都存在着很大的欠缺。这些共同的因素决定了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引导学习工作。而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提问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并且,课堂的提问实质上依然是教师的知识传授。同时,又能够在师生的交流中完成彼此之间的情感交互,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当然,这种价值的最终实现需要借助于教师在提问中所使用的语言艺术。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语言艺术内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提问能够完成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对于小学生来讲,其课堂的注意力本就容易分散,而数学课程又是令学生头疼的一门科目。因而,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上更容易出现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而课堂的提问显然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在这种形式之下,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学习效率也会提高,从而慢慢进入数学学习的正常轨道之上。而一旦学生能够以正常的心态进入学习的状态,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也会被激发出来。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其次,提高学生的活动热情。课堂本身是具有很强的严肃性的。这种严肃性虽然能够让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产生重视。但是同样,过于单调的氛围却让学生慢慢进入数学学习的疲软状态。而课堂提问却能够召唤学生进入良性活动的状态中来。而且,当这种互动具备了稳定性之后,学生会形成提问或者询问的习惯,并慢慢促使他们在数学的学习中表现自己真实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活动,也必然会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这对于帮助小学生解决人际交往的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最后,提问能够维持课堂的正常秩序。在小学课堂中,由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在面对他们所不喜欢甚至不适应的数学课堂中,很容易出现开小差和交头接耳的现象。而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中安排提问的环节,看似令一学生措手不及,实际上却也是让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的方法。这样一来,不仅数学课堂的秩序得到正常的维护,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由此可见,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环节的价值,也要真正理解提问的语言艺术内涵,这样才能够保证课堂提问效用的最大化发挥,也才能真正达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目的。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明确目的,确定提问顺序 相关研究证明,教师在提问环节如果能够完成连续的提问,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如果问题得以以有序地方式进行有效提问,那么就能够使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认识问题。另一方面,连续的提问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同时也会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个更深层次的互动。由此可见,教师如果能够有一个明确的提问顺序,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要真正完成这一具有完整意义的连续提问,教师就必须注重两大问题:问题的重点以及问题的层次。换句话说,教师必须完成一个具备目的性的,有核心的连续发问。当然,这一核心问题的存在价值并不是让学生形成客观的记忆,而是帮助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回忆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认真的态度精心设计核心问题,同时要保证问题求解的有序性。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核心问题必须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并能够达到激发学生思维和讨论欲望的目的。   把握问题切入点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环节时,应当准确把握问题的切入点。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的节奏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而要达到这种精确把握,教师可以丰富设计问题的方法。其一,设计生活情境问题。例如,在学习《加减法》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体育课上,小明发现自己的前面有6个人,而自己的后面有4个人,那么请问小明所在的这一竖排一共有几个人?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可以同样以设置情境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的规律。具体的情境内容如下:“有学生a、b一同去看望教师c,(a b)*c,然后这两个学生分别同教师握手可以得到:ac bc,那么请问教师c握两次手的做法正确吗?如果学生a先伸手,教师c却先于学生b握手,即结果是a bc,那么请问教师的这种做法对吗?结果很显然,在后一个情境当中,教师c的做法是错误的。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给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并用式子表示出来。对于初学乘法分配律的小学生来讲,其意义和结果都是很难掌握的,但是通过教师对这一式子进行情境的加工设置之后,很显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分配的“内涵”。由此可见,在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又在学生理解范围之内的情境问题设置,不仅能够简化教师讲解的任务,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形成完整的认识。其二,以教材知识为切入重点。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陷入了提问的误区,在这种误区之内,教师过于频繁地向学生发出提问,不仅让学生产生过度的紧张而形成排斥心理,同时可能因为问题过多和过杂,让学生对于章节内容的学习形不成主次印象,造成课堂的无重点。而且,高密度的提问,会造成教师成为课堂的完全主导,而学生却成为被动的回答,长此以往的发展下去,学生的思维势必受到激发的限制。因此,教师必须掌握好问题的提问数量。尤其是,在知识日益增长的今天,教师必须有一个问题提问的标准。而这一标准实际上就是教材。教师可以以逆向思维的方式,让学生明确自己需要掌握到的重点。这样教师才能够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对知识的消化。
  丰富问题特性 任何一个问题的设置都必须具备鲜明的特点,这既是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语言艺术的要求,同时也是让学生对问题印象深刻的必然。因此,教师要想提升问题的效能,就应当丰富所设置问题的特性。一般来讲,问题可以具备以下几个特性。其一,聚焦性。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如果学生没能够正确回答问题时,教师就可以利用重新聚焦的方式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陈述,以告诉学生他们的回答不正确的原因。例如,在学习《质数与合数》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四个相同的正方形能够拼成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当学生回答是一个时,教师也可以继续深入解释,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的这一个长方形其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对此,学生可能会提出疑问,为什们只能是一个长为4宽为1的长方形?而不是边长都为2的正方形?这时,教师就要告诉学生,正方形也是特殊的长方形。之后,教师就可以继续重复问出这一个问题。毫无疑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能够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了。其二,解释性。这种性质的提问一般是教师需要学生对自己的解答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解释的时候,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问题解法。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中,对于25 8=?学生会使用计算器、数小棒等方式,教师就可以提问是否还有用别的计算方法计算的同学。例如,学生说使用分加:先将25分成5和20,然后让5和8先加,算出结果是13,再计算13 20=33。在数学中,一道计算题往往会有多种计算方法,所以,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更多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解释。这种提问方式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同时还能够形成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应当本着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理念,不断丰富课堂提问的语言艺术特性,以帮助教师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障碍,并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数学科学与应用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5届毕业生)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词源统计分析法,对中国境内的藏缅语族语言作出数理分类以及亲缘关系程度的描述,并通过树枝长短来表示距离关系。显示藏缅语族语言的类簇和分级层次,分析其形成过程
有这么一道求不定积分的题目:
皮亚杰在1960年提出了守恒概念,认为物体的某些特点不随其外在形状变化而变化.经查阅已有研究成果发现,我国学者对幼儿守恒能力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皮亚杰守恒任务的验证研究
针对目前防控根肿病登记药剂少和生防菌剂缺乏的现状,采用灌根法施药技术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XF-1可湿性粉剂对根肿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XF-1可湿性粉剂4 500 g/hm
学校办学思想与制度建设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先进的办学思想对学校制度建设发挥积极的引领、促进作用;创新的制度建设为办学思想的高效践行彰显服务与保障功能。如何让制度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交往、交流的有效生成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补充,彼此分享知识、经验和思想的过程。从这方面看,数学课堂注重有效学习的动态发展。而动态生成课程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基建工程项目建设不断的扩大,基建档案也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性。基建档案是企业档案的组成部分之一,基建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准确率应予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在给人们生活、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移动通信行业同样如此。从大数据分析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应用中
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位于美丽的汾河西畔,毗邻太原理工大学。学校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随着学校的发展壮大,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教学楼宽敞明亮,教室配有多媒体教学设施,多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