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 合作 创新 传承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stonezg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七月,中国曲艺牡丹奖唯一一对评弹伉俪袁小良、王瑾带着他们的学生和他们的同仁们为祝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贺中国曲艺家协会成立70周年,在北京向全国人民汇报演出。《并蒂牡丹唱新声》苏州弹词专场喜获首都人民的欢迎与好评。
  光阴似箭,今年恰是袁小良从事评弹艺术40周年。现代弹词开篇《焦裕禄》是他评弹艺术生涯中泛开的第一朵涟漪。1992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江浙沪评弹新人新作大奖赛,那年他还未满30岁,这首弹词开篇《焦裕禄》是词作者为袁小良参加比赛而特写的。首唱这首新开篇没有固定模式借鉴学习,袁小良根据师承和自己爱唱的“尤调”“小飞调”和“翔调”并结合自身嗓音特点与理解,根据唱词内容所需,不露痕迹将几种流派唱腔融会贯通成一首崭新的开篇,唱得流畅奔放、感情充沛,唱出了人民公仆的气质与风貌,获奖后一举成名,从此奠定了他在评弹界的地位。《焦裕禄》在日后的媒体传播中频率高,受众广,现在回听起来还是很有艺术感染力,可见年轻时的他弹唱基础扎实,艺术功力在同一辈中出类拔萃。


  袁小良天赋聪颖,20岁刚出头的他就能将“尤调”经典《梁祝·送兄》《诸葛亮》和“小飞调”经典《珍珠塔·二见姑》等学得惟妙惟肖。他并非评弹学校的毕业生,因家学渊源及自身喜欢而自学成才。1979年他进苏州评弹团后,投拜弹词前辈龚华声为师,学说长篇弹词《孟丽君》。龚华声先生私下跟我说过,小良聪明有灵感,肯动脑筋,在弹唱方面已经不错,很有自己的一套,难能可贵,跟他主要学说表技艺和人物塑造,这是老师在袁小良艺涯早期给予的中肯评语。
  《孟丽君》是一部优秀的传统书,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孟丽君女扮男装为爱奔波,历尽艰辛终得善果,为评弹听众所爱。越剧同名剧《孟丽君》已被徐玉兰、王文娟两位名家唱红,可见《孟丽君》有一定的广泛性。越剧有视觉表演、优美唱腔,还可以借助舞美灯光,而评弹却是全凭说书先生语言功力,用细腻的“说噱”深入浅出感染欣赏者,用唯美的“弹唱”弦索叮咚陶醉心灵。
  《孟丽君》中男主皇甫少华阳刚青年才俊出众,女主孟丽君花容月貌才华超群,如唱者是老先生,有一定的局限性。龚华声先生将前輩传下来的《孟丽君》结合时代及地域进行二度创作,符合江南人的欣赏口味。相比传统的单档弹唱,男女双档会更加合适出彩,他希望有一档才华横溢的男女青年来继承。弹词双档演出“拼档”是最重要的因素,找到一位好搭档,互相理解帮衬,并且要有一点牺牲精神,才有可能成为珠联壁合的黄金搭档。袁小良从小一路走来,扎扎实实继承传统,在他最佳年华找到了最佳拍档王瑾,如虎添翼,一对亮丽的男女“袁王”双档弹唱《孟丽君》最为合适不过了。
  1986年起,袁小良、王瑾有缘合作拼档演出,说的第一部长篇弹词就是《孟丽君》。龚华声先生结合他俩特点,在弹唱方面加大了创作力度,为他们量身打造,发挥他们的弹唱特长。他俩在这部长篇演出的长期实践中学到了说噱弹唱演的艺术真本领,荣誉与掌声最终也袭他们而来。从这部长篇书目起步,继承守正是他俩前进的方向,他们的精彩合作有口皆碑,成为了弹词精英。
  王瑾,师承弹词名家蒋云仙,聪慧好学,性格爽朗,这对于塑造孟丽君一角是比较吻合的,她把孟丽君塑造成刚柔相济、机智聪明的郦大人,深受听众喜爱。弹词女演员一般注重弹唱,而王瑾非但唱功出彩,其说表更是老练成熟,独做女单档很露锋芒,这得益蒋云仙先生的传教和自身的努力。作为说唱俱佳的女演员,王瑾特别善于配合上手,心领神会,上手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她便默契呼应;上手的一个停顿一个拖腔,她的琵琶衬托到位,忽儿紧,忽儿慢,忽儿上高山,忽儿泻千里,让演唱者在三弦、琵琶的伴奏下自由翱翔,游刃有余,唱腔得到完美演绎。
  2000年,袁小良有幸又投拜到弹词流派唱腔创始人尤惠秋和薛小飞两位弹词名家门下,为更纯正继承“尤调”“小飞调”弹词流派唱腔奠下基石。齐白石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小良深谙其理,奥妙巧学精在“像”,而神则在一个“活”字。在长篇弹词《孟丽君》中他有许多经典保留段子,如“夫妻相会”中一大段唱腔来描述皇甫少华对眼前这位恩师郦大人(孟丽君)的疑虑猜测,和对孟丽君的万般思念担忧多种情感的交织。他运用尤惠秋老师的美声唱腔舒缓共鸣,传达情意;运用薛小飞老师的板式节奏,增强跳跃,感染心灵,表达了主人翁急切疑虑的情绪。整段唱腔由婉慢逐渐过度到激越,柔中有刚,声情并茂,掷地有声,唱出了阳刚之气,唱出了七尺男儿的英雄气概和儿女情长,表现出青年才俊皇甫少华不凡的人物形象。袁小良演绎的这种气度气概是深受龚华声先生的影响,在长期实践中潜移默化形成的。
  袁小良的唱腔,让你听不出哪一句是尤惠秋的,哪一句是薛小飞的,或者是龚华声的,在传承唱腔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增强了弹词唱腔的音乐性,化合成浓郁个性化的袁小良唱腔特色。
  袁小良与王瑾几十年的合作,是心灵上的默契、有机的沟通,把握好唱与伴两者紧密的关系,把握好演唱者的起口与收放,把握好感情的变化等,决非看了谱子就能弹好的,这恐怕是曲艺艺术灵活性中产生的乐感与灵感。袁小良唱腔特色的形成,离不开他的搭档王瑾的琵琶自由王国的伴奏,自然从容地发挥。
  袁小良、王瑾在三十三年的长期合作中知己知彼,相互成就,成为评弹界中珠联璧合的黄金搭档。在长篇弹词《孟丽君》《三个侍卫官》《钱塘奇缘》实践演出中寻准定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的变化,他们与时俱进,继承中赋于创新,传统中融入现代,逐步形成传统融现代的袁小良与王瑾男女双档弹词表演艺术风格。


  传统的评弹艺术在现代化都市的环境中如何传承发扬,如何吸引观众成为你的粉丝,这是演艺界常会思考的问题。有人守旧,一辈子老腔老调,有人模仿数十年没有自创,一味地模仿前辈,停留在过去审美标准中,那么客观上将会失去现代的观众群体,减少市场份额。艺术贵在创新,赋于创新生命,这就需要继承传统,在保持评弹本性本体的前提下,考虑到现代人的审美、语境及现代人的生活等因素,创新出时代需要的评弹新节目。纵观袁小良、王瑾艺术轨迹,你能发现“守正创新”正是他俩的艺术方向。   袁小良、王瑾很早就能自己谱曲行腔,练就了自创能力。如袁小良所唱的《伍子胥》《侯朝宗》《既生瑜何生亮》《相约姑苏》《时尚姑苏》等,都是紧扣时代大胆动手的创新作品。王瑾所唱的《山伯离魂》《李香君》,他俩对唱的《红娘问病》《玄妙观》《孔雀东南飞》《人面桃花》,以及在中篇评弹《大脚皇后》《徐悲鸿》等节目中留下一系列自有风格的开篇选曲,成为新的精品。
  如今,他俩还肩负着推广普及评弹的重任,去基层、去学校、去广场,让评弹走上社会的大舞臺;去港澳台、去海外,走出国门弘扬宣传评弹。如何将古老的评弹通过创新与包装,让刚接触评弹的新观众接纳喜欢,这些都引起了他俩的思考。他们深知传统艺术队伍中需要有坚守经典艺术的忠诚卫士,把传统的评弹艺术保存完美,留余后人,也深知传统艺术缺乏市场竞争很可怕,需要有人勇于开拓市场,培养新的观众,这样评弹艺术才会有一方新天地。
  最近几年,我们看到袁小良、王瑾的《大闹大世界》《蝶恋花》《新载美回苏》《约会》《两只蝴蝶》等老版新作,应用当代人们习惯的语言、生活视角去表现书中人物,语言词汇与时代接轨融合,贴近现代社会,这样的表现手法获得了更多欣赏者接受,引起共鸣。袁小良、王瑾在保持基本评弹传统外,还拥有时尚,他们是充满活力、富有时代精神的评弹艺术家。


  袁小良现在是苏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副馆长,王瑾是苏州评弹学校教研室副主任,他们用实际行动致力于推广宣传评弹、传承发扬评弹。十多年来,袁小良评弹工作室深入到幼儿园、小学校,培养评弹新苗,千余名小朋友从此认识评弹、喜爱评弹。学习评弹,从娃娃抓起成效显著,“小良少儿评弹团” 成立,屡获各类大奖。瞄准暑假中的小朋友,举办学习、了解评弹的热门夏令营活动,“小良叔叔与你同行” 至今已是第八届,成为品牌特色活动,在小朋友幼小的心灵中“评弹之花”已萌芽初放。
  传统评弹要传承,最关健的是要有传人,正如陈云同志所言,“出人,出书,走正路。”袁小良、王瑾深深意识到培养传人刻不容缓,无论工作演出多忙,还是收下了不少好苗子,把前辈教给他们的本领、艺术毫无保留地传承给他们的学生。如今“袁家班”越来越多,在江苏、上海、苏州等地各评弹团都有他们的学生,这十余名评弹新人将袁小良、王瑾的多部书目与流派唱腔绽放在评弹的花园中,辛勤培育的一代新人正在茁壮成长。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喜庆前夜,苏州的儿女袁小良、王瑾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作汇报演出,这不仅是他俩的专场演出,也让大家看到一场师生联袂的评弹传承演出,薪火相传意义深远。
  “人面桃花唱弹词,光前裕后续兰芝,牡丹韶华春风会,良瑾珠联盛况祺。”祝愿袁小良、王瑾弹词艺术双档越发光亮!
其他文献
在世界的许多国家,都有与本土的地域特色和风俗人情相结合的为当地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艺术形式。远在古希腊,民间歌手和游吟诗人集体创演了伟大的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他们云游四方,在节日里、在庆典上、在王公贵族的宴会上说唱英雄们的传奇故事,寄托着民族的思想、情感和理想;在古老的印度,《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的初创者苏多(宫廷歌手,王之使者)和摩揭陀(记录谱系的人)弹琴演唱古老的神话、传说和故事
期刊
7月18日,广西曲协快板相声专业艺术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继文场专业艺术委员会、渔鼓专业艺术委员会、曲艺理论专业委员会后,广西曲协成立的第四个专业艺术委员会,是广西曲协进一步推动曲艺艺术专业化和曲艺门类多样化的重要舉措。(曲讯)
期刊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心灵的家园。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时代命题,精辟论述了文艺创作的科学规律,准确阐明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市场的关系,为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人民大众服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发展文化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艺
期刊
7月9日至14日,庆祝中国曲协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在京举办。以“守正创新迈向未来”為主题的展览,以“凝望”过去、展望未来为要旨的画册,“向祖国和人民汇报”的6场主题演出,系统展示了中国曲协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走过的70年光辉历程,展现了中国曲艺事业近年来大发展大繁荣的喜人景象,也为迎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营造了喜庆热烈的节日氛围。(曲讯)
期刊
一个好的曲艺作品往往是“点——线——面”三者的严整结合体:“点”是人物,“线”是情节,“面”是故事结构。丰满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彼此影响中会构建起逻辑清晰的故事情节,进而撑起结实合理的故事结构。而这一体系在军事题材曲艺作品中同样适用,并且因为军事话题的特殊性和军事本身的严谨性,此类作品对这一架构的要求往往更为严格,山东快书《长空激战》就是这样一个好作品。  一 人物的描写  该作品的核心人物是两
期刊
10月24日,由沈陽音乐学院承办的“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东北大鼓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正式结业,学院领导、授课老师及学员共100余人出席了结业仪式。经过3个多月的培养,50名学员都有了满满收获。在结业式的汇报演出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不论是单人演唱,还是对口、群口演唱,学员们的唱腔、身段、鼓板、发声、吐字等诸多技艺,都比7月18日开学典礼时有了很大的提高,相信他们在回到工作岗位后,当能起
期刊
贵州省第十四届“杜鹃书荟”曲艺大赛(决赛)在黔南州瓮安县成功举行  贵州省第十四届“杜鹃书荟”曲艺大赛(决赛)于9月25日至26日在黔南州瓮安县成功举行。大赛组委会从70余件参赛新创作品中,遴选了21件新创作品参加最终决赛。在此期间还举办了贵州省曲艺理论研讨座谈会和“扎根生活沃土 服务基层群众——中国曲协文艺志愿服务团‘到人民中去’文化惠民走进瓮安”慰问演出活动。(曲讯)长三角(沪苏浙皖)曲艺精品
期刊
锦歌又名“歌仔”、“什锦歌”,属曲牌联缀体曲艺形式,1953年10月被正式定名为“锦歌”。一、锦歌艺术概论  锦歌形成于何时,未见确切文字记载。它是在闽南民歌民谣的基础上,吸收竹马、车鼓、采茶、南音、南词等地方戏曲曲艺音乐融合发展起来的,主要曲调有杂嘴调、七字调(又称“四空仔”“平歌”)、大调(又名“五空仔”“丹田调”),以及一些杂调、花调等。据初步统计,目前流传的曲(书)目有100余个,主要有“
期刊
根据茅盾文学奖得主金宇澄的长篇沪语小说《繁花》改编的长篇评弹《高博文说繁花》第一季①(以下简称《说繁花》),是上海评弹团近年来倾力打造的一部新作。在团长高博文和黄海华等优秀中青年演员的二度创作与调整磨合下,《说繁花》于2016年12月在上海大世界首演后,又先后在上海大剧院、新天地、思南公馆等各种都市舞台和场所演出了40多场,受到了广泛关注。今年5、6月间,《说繁花》演出团队又应邀赴香港献演,在当地
期刊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城市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镇化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农民工兄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全面的保障,其中较突出者莫过于每逢岁末的“讨薪”—— 在外辛苦一年,合法的报酬却还要“讨”来而非被支付,这字词的些许之差中却是蕴含了农民工兄弟的许多无奈与辛酸,那一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中有多少是轻松愉悦?又有多少的苦中作乐?  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在农村,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