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遗憾,实却精彩”的一堂数学课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han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听了一堂“线性规划”课。从同行们的言语中,感受到对它的不屑。但在我眼中,这却是一堂“看似遗憾,实却精彩”的数学课。现以其教学实录为例,谈谈自己的感想。
  1. 教学设计框架
  
  2. 教学实录
  2.1构建数学模型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这么一个问题……(停留几分钟读题、思考)
  师:解决问题应该以什么作为突破口?
  生:当然是所要求的问题。
  师:对。那本题的问题是什么?能否具体一点?和哪些量有关?
  ……
  师:这是一个实际问题,能否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生1:……
  师:嗯,不错。已知条件还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能否也将它们转化成数学语言?(详细过程略)
  师:对。具体来说,就是……
  生:……
  师:好。回过头检查一下还有没有漏掉的条件?
  生:好像没有了,条件都用完了。
  生:(恍然大悟)哦,还要注意x、y要有实际意义,还得非负。
  师:很好!……这和我们以前见过的最值问题有什么不同?
  ……
  师:对。变量最高次数都是一次……把这类问题称为线性规划问题。
  生:(心情很愉快)哦!原来如此。
  2.2 数学模型求解
  2.2.1问题转化
  师:我们的问题转化为在这个约束条件下,求z=3x 2y的最大值。怎样求呢?
  生2:前面我们学过这个约束条件它表示一个平面区域,先把平面区域表示出来再作打算。
  师:还想到了什么?
  生2:我在想:图像和目标函数有什么联系?一个是图像,另一个是函数式。
  师:你能发现这点已经很不错了。(停顿一会儿)一个是形,一个是数,怎样统一?
  生3:(突然发现)z=3x 2y的图像也是直线。
  师:何以见得?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
  师:能在坐标系下找出z的几何意义吗?
  生4:将目标函数改写成截距式……
  师:很好!很好!到此我们所求的问题就可以转化成怎样的问题?大家能不能将其叙述一下?
  生:问题就转化为……
  2.2.2具体求解
  学生动手求解,师巡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三位学生在黑板上展示他们求解过程。生A图像不正确且没有答案,生B图像与答案均不正确,生C全正确。
  2.2.3反思优化
  师请三位同学解释解题过程,生A讲述了自己的难点。
  师:生C,你能给生A作示范,怎样从图像上看答案吗?(稍后继续提问)生B、生C为什么同样的方法却得到两种不同结果呢?(生B通过自我反思,发现是作图产生了误差。)
  师:(追问)为什么会发生误差?
  生B:因为我们作的是草图,没有严格用直尺来画,所以产生误差。
  生5:如果都用直尺来画,那不是很花时间吗?
  师: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稍停)大家可以仔细想想,什么情况下发生误差的可能性最大?
  生:当……
  师:嗯。不错,直线靠得比较紧密的时候,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就是……
  生:就是斜率相差不大的时候。
  师:非常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事实上,我们作草图时就需要抓住它们直线斜率的关系。尤其是过临界点的时候……(师抓住机会,进行示范)
  2.2.4思维发散
  (1)本题还有没有其他解法?这些解法可以推广吗?
  (2)如果目标函数斜率变化,结合图像,你能说出取得最大值的情形有几种吗?
  2.3归纳总结
  师生一起回顾建模、求解、反思过程,用精炼的语言总结出图解法求解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3. 对本节课的几点感悟
  这堂课表面看确实有太多的遗憾:从课堂容量看,一节课仅仅讲了一个题;从教学环节看,少了练习与巩固这一重要环节;从高考备战看,连高考题的影子都没见。但从笔者的角度看,这才是一堂精彩的数学课,表现在以下几点:
  3.1重视数学模型的构建
  在教学中,“线性规划”往往被脱掉“应用”的外衣,用一个纯数学的问题代替直接进行求解、变形。而本堂课正体现课标的理念,以“问题为纽带”,引导学生如何将问题中涉及的信息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如何构建一个数学模型。虽然本节课不是一堂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建模课,但它这种“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重视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意识是非常可贵的。
  3.2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高中课程基本理念之一。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本堂课:(1)教师通过追问,如“何以见得?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去挖掘学生深层次的想法;(2)鼓励学生“大声地出声想”,查找“受阻点”,如:生A,完成的情况很糟,但不是简单否定,而是给他机会说出难点所在;同时也给完成情况好的生C机会,作了一次较高水平的示范。通过这些方式,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发现问题,同时使学生不断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反思调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3.3保持问题的复杂性,通过搭脚手架给予帮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问题的复杂性。当学生遇到困难时,(1)教师通过创设启发性的问题,如:“已知条件还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一个是形,一个是数,该如何统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先让学生去想,动手去“犯错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走出“低谷”。如:“作草图时要抓住直线斜率”这一环节,因为学生一般都习惯用描点法作图,而不会从“斜率”这点去思考,所以教师就通过设置“什么情况下发生误差的可能性最大”的问题,学生从中可以发现“直线靠得比较紧密的时候,发生误差的可能性最大”,从而顺利地将目光集中到“斜率”上了。
  3.4重视学生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通过问题来促使学生反思。如“回过头检查一下还有没有漏掉的条件?”在模型求解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暴露问题和矛盾,促使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优化。最后对整堂课进行归纳总结,实际上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
  除此之外,教师也很注重及时反馈学生的回答,注重对学生成绩的肯定,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笔者认为,偶尔组织一下这种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的数学课,何尝不可呢?
  
  参考文献:
  [1]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3]张奠宙.中国数学双基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4]王策三.教学认识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其他文献
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成功,对青少年的培养,人格的建设是一系列问题的根本.一、社会文化是一种深刻影响青少年人格的社会存在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青少年的成长和对社会的
宋芳屯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为控制无效注水和无效采出,对注水井方案进行了调整。通过降低高含水、高压层的注水量,并结合堵水措施进行平面调整,降低了高含水层的产液量
合理利用油气集输系统的能量是降低油田开发成本、提高油田开采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虽然通过低温集输可以减少天然气的用量,但又会给脱水系统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因此针对某
兴趣是学生乐学、爱学的心理倾向,它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没有学生的兴趣,就没有学生的自觉性,就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如何使课堂教学兴趣化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以下几种激发兴趣的方法:  一、 以情导入,激发兴趣。教育没有感情,如同嚼蜡一样无味。情感是引导学生学习入门的关键,要善于运用“表情语言”,
大学生和技校生就业的一冷一热,实际反映了劳动力供需结构的失调。技校生有“金刚钻”,大学生也有“一招鲜”。   近来有关技校生的好消息接连不断:北京等地技校生连年就业率保持在95%,一些技校生还没毕业已被“预订”,技校生月薪期望逾3000元。与此相对,全国大学生就业率却接连下降,去年约为70%。一时间仿佛技校生成了香饽饽,大学生成了大白菜。   目前大学生和技校生就业的冷热反差,原因众说纷纭。不容回
摘要:2017年5月25日31日,2017中国—东盟音乐周在广西省南宁市广西艺术学院圆满召开,共有来自东盟十国、美国、法国、中国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位专家学者参与,音乐周共推出音乐会、高峰论坛、学术交流活动等系列板块,其数量之多、内容之广,旨在推广介绍新作品、增进各国音乐文化交流。  关键词:中国—东盟音乐周 南宁 交流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
体育课只有在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如果没有一定的安全性,学生不但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而且会因为受伤而不愿参加体育锻炼,还会对体育课产生畏惧感,完不成教学。所以安全措施是让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基础。为了消除不安全因素,就应早做好准备,采取如下措施。  1. 严格课堂常规。教师多次强调安全问题,让学生知道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如着装轻便、大方,不拖拖拉拉,不穿高跟鞋,不携带尖锐物品,如小刀、钥匙等
油井电能消耗一般占油田生产总耗电的50%以上,尤其是处于开发后期的油井,往往处于"大马拉小车"运行状态,造成电能的极大浪费。结合油井不同开采方式,应用变频调速控制技术,可实
审美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被称为"百科之母"的语文学科,更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每篇课文都如粒粒珍珠,展示着各个领域的美。而电教手段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
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