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海洋来源木霉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来源 :广西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霉(Trichoderma spp.)是一类自然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真菌类群,属于半知菌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目(Moniliales)木霉属(Trichoderma sp.).海洋中的木霉属真菌因其高盐、高压和缺氧的特殊环境,能够产生更多结构新颖、生物活性独特的次生代谢产物.木霉属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聚酮、肽类、萜类以及其他类型,这些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抗菌、酶抑制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综述近十年来海洋来源木霉属真菌中分离的新次生代谢产物,并对这些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归纳总结.
其他文献
石质材料鉴定是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因为石质种类会影响石器的制作技术、器物形态、工具类型,从而进一步制约遗址的石工业面貌乃至文化面貌.然而,仅从外观上对石器材质进行判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鉴别黑曜石和玻璃陨石这类外观极其相似的天然玻璃质材料,大量案例表明人工目验的结果是不准确的,经常会出现误判的情况.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借助现代科学仪器对石器材质进行鉴定.顶蛳山遗址作为岭南地区一处十分重要的石器时代遗址,为我们了解广西地区史前文化特征与内涵,探讨广西与周围地区史前文化交流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
田间原位可见-近红外光谱(VIS-NIR)能够有效的提高土壤属性的检测效率,但由于原位土壤中水分因素的影响,土壤属性的预测精度很难达到预期.如何有效去除土壤中的水分对土壤其他属性光谱预测的影响,是利用田间原位光谱高精度预测土壤属性所面临的难题,也是土壤光谱技术由室内转向田间的突破口.该问题的有效解决,可减除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室内预处理等过程,实现土壤属性的田间原位光谱测定.以新疆南部地区阿拉尔垦区十二团棉田为研究区,采用网格采样法共采集了116个0~20 cm深度的表层土壤样品,剔除1个异常值样品,得到11
目的:评估多拉韦林拉米夫定替诺福韦片(doravirine/lamivudine/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DOR/3TC/TDF)治疗HIV病毒学抑制≥6个月的HIV-1成年感染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此项开放性标签、活性对照、非劣效性临床试验中,经过2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加1种增强型蛋白酶抑制剂、增强型艾维雷韦或1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治疗后的HIV病毒学抑制≥6个月的HIV-1成年感染者,按照2:1比例随机分组,一组为改用每日1次DOR/3TC/TDF方案试验
目前CVD法合成单晶钻石是超硬材料科学和宝石学关注的热点之一,该方法合成的单晶钻石常带有褐色调.通常采用高温高压法(HPHT)提高褐色CVD钻石的色级和透明度,在前期HPHT处理褐色CVD钻石实验基础上,选出颜色改善明显的三颗样品,对其处理前后谱学特征进行对比.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光致发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激光拉曼光谱以及X射线摇摆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褐色和深褐色样品褪色温度较高,处理后样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吸收系数明显减小,透明度明显提高.样品中红外与近红外光谱显示,在1332 cm
水源涵养是生态系统重要的服务功能,森林作为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其组成部分对于水源涵养的贡献率各不相同;森林枯落物直接覆盖于地表,既来自于林冠层也抑制土壤层的水分蒸散,因此枯落物层在水源涵养功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遥感和高光谱技术为远距离识别面状区域的水源涵养能力提供了解决方案,特别在高原地区,遥感是获取地表信息的快速手段.以雅鲁藏布大峡谷为研究区,用ASD(便携式地物)光谱仪测定主要树种(高山松、林芝云杉和川滇高山栎)的叶片高光谱数据并构建植被指数,同时,通过样地采样获取枯落物样本并计算样本的持水拦蓄性能,
微型光谱仪在采集光谱信号过程中,光谱数据经常受到来自仪器光学系统和电子电路中的干扰出现噪声和光源特征峰,严重干扰了真实光谱信号的图谱特征,因此需要使用合理的预处理方法保留光谱信号中有用信号并尽可能过滤噪声信号同时将光源特征峰滤除,从而提高光谱信息定量分析的稳健性和准确性.并且在线检测系统要求尽可能减少人为参数选择对去噪效果的影响,奇异值分解经常应用于由系统电路引起的噪声去噪,奇异值降噪阶次的选取对提高信号信噪比十分关键,但是往往参数选取主要依赖经验调试和实验验证.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异值重构信号分量频率
高空卷云主要由各种不同形状的冰晶粒子组成,是地空链路上激光信号传输的重要影响因素.依据高空卷云中冰晶粒子的分布特征和散射特性,采用C版本的离散纵标法(CDISORT),充分考虑地球球形曲率及云层冰晶粒子多次散射影响因素,研究准球形边界云层的激光透过率和衰减特性,并比较了太阳天顶角不同时平面平行模式和准球面模式下卷云大气激光透过率的差异,数值计算了三种激光波长(0.65,1.06和3.8μm)在卷云中传输时的衰减和透过特性.计算结果表明:较小太阳天顶角(小于80°)入射时,两种模式下卷云大气激光透过率相对误
光谱的预处理在光谱分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针对现有光谱去噪算法对弱峰保存能力差、基线校正算法对光谱能量过扣除、光谱特征峰定位不准确以及各种预处理算法串行处理造成的误差累计等问题,设计了一个端到端的卷积神经网络.该网络由两个模块组成:基线校正和去噪模块和特征峰定位模块.这两个模块相互连接又独立输出.理想条件下,可以依据光谱的线型函数和特征峰的位置拟合出无噪声无基线的光谱,所以在基线校正和光谱去噪模块中连接特征峰定位模块的输出可以有效的提高去噪和基线校正的精度;而高质量的光谱有助于更加精确的估计光谱峰的位置
实时检测和监测水中的次氯酸根离子(ClO-)是极富挑战性的研究工作.报道了一种光学性能优异、“裸眼”可分辨的比色型探针分子(PA H).首先利用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核磁共振碳谱等方法对目标探针分子(PA H)的结构进行表征.随后,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了不同pH缓冲溶液条件下探针PAH与次氯酸根离子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水溶性的探针分子PAH在pH值为2.0~5.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为黄色溶液,其最大吸收峰在424 nm处;在pH值为6.0~12.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PAH为紫色溶液,最大吸收峰在5
目的:了解河南省驻马店市HIV/HCV共感染情况,探讨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HIV/HCV共感染者与单纯HIV感染者在CDn 4+ T细胞数上有无差异,为丙肝及艾滋病的防治提供数据支撑。n 方法:收集河南驻马店市477份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血浆样本,对所有样本进行抗-HCV及HCV RNA检测,并对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结果:477例HIV感染者中138例抗-HCV阳性,62例HCV RNA阳性,则HIV/HCV共感染率为28.9%(138/477),其中HCV现症感染率为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