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师生应建立起有效的互动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观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首先,既然教师是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和指导者。那么,教师更应该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展学生的新思维。教师自己本身就要吃透教学大纲、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教学效果较差,所以要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当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但并不排斥其他活动形式。
其次,既然要实现师生的互动,那就意味着这是双方的活动了。教学活动也就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人际关系和谐。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而学生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目前,学校的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在忙于教学的同时,往往都是比较注重那些思维活跃、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后进生关注较少,这个情况应引起教师的注意。
对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的机会,提高他们说英语的勇气。对因心理障碍造成口语表达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从简单的英语说起,由易到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产生上进的动力。
教师对一些学习上比较困难、从不或很少提问的学生,要充分予以关注,分析和了解其原因,不能漠视。如果漠视这些后进生,不仅会打击他们的主动性和进取心,还会引起他们对教师的不满和对优秀学生的排斥,他们变得既不愿意与教师交流,也不愿和别的同学交流。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后进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
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重视并善于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那么就能充分发挥这一教学策略的有效作用,就有利于我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三,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反之,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会由厌恶教师进而厌恶学习,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内容,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当前师生互动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长期受到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而教师自身对积极情感支持作用的重视不够和不善于利用情感支持的话,也就导致了师生互动关系难以形成。教师要正确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通过以情感情,以情染情,优化学生的心境。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尽力克制和调控,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心态出现在课堂上,那么学生也会以愉快、轻松自信的情绪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反之,教师把自身的不快和怒火发泄在学生身上,势必给学生造成难以言状的心理压力,被动消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作者单位 西安市未央区长庆八中)
首先,既然教师是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和指导者。那么,教师更应该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展学生的新思维。教师自己本身就要吃透教学大纲、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教学效果较差,所以要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当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但并不排斥其他活动形式。
其次,既然要实现师生的互动,那就意味着这是双方的活动了。教学活动也就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人际关系和谐。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而学生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目前,学校的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在忙于教学的同时,往往都是比较注重那些思维活跃、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后进生关注较少,这个情况应引起教师的注意。
对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的机会,提高他们说英语的勇气。对因心理障碍造成口语表达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从简单的英语说起,由易到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产生上进的动力。
教师对一些学习上比较困难、从不或很少提问的学生,要充分予以关注,分析和了解其原因,不能漠视。如果漠视这些后进生,不仅会打击他们的主动性和进取心,还会引起他们对教师的不满和对优秀学生的排斥,他们变得既不愿意与教师交流,也不愿和别的同学交流。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后进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
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重视并善于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那么就能充分发挥这一教学策略的有效作用,就有利于我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三,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反之,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会由厌恶教师进而厌恶学习,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内容,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当前师生互动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长期受到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而教师自身对积极情感支持作用的重视不够和不善于利用情感支持的话,也就导致了师生互动关系难以形成。教师要正确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通过以情感情,以情染情,优化学生的心境。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尽力克制和调控,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心态出现在课堂上,那么学生也会以愉快、轻松自信的情绪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反之,教师把自身的不快和怒火发泄在学生身上,势必给学生造成难以言状的心理压力,被动消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作者单位 西安市未央区长庆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