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生命就会开花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zhao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分校是在东城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布局调整中,由东直门小学、培红小学、北门仓小学三所老校合并而成。经过十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具有一定办学特色、规模较大的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1500余名师生。学校一直坚守“学习与生命同行,快乐与成长相伴”的理念,立足学生自主成长,不断推进课程改革,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自主发展之路。建校十年之际,学校倡导的爱的教育正在成为新的文化凝聚力,用“有爱,生命就会开花”的文化理念,引领着全体师生自主发展与成长,实现学校争创“北京市优质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
  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过程中,我们发现,要想将文化的理念转化成推动学校发展的文化力,需要学校自身明确两个问题,即文化的“根”是什么、文化的“魂”又是什么。只有明白了这两个关于文化建设的基本问题,我们的文化才能真正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也才能真正绽放出光彩与活力。
  一、学校文化的“根”
  对于史家小学分校来说,文化建设的根基就是从十年的点滴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个“烙印”,正如费孝通在《文化与文化自觉》中所写的“自土中拔出,建立新的文化”。史家小学分校十年的发展就是学校文化的“根”。我们就是要从自拔中寻找史家小学分校人身上的“文化标签”——这就是它的“根”。
  自2003年建校以来,学校一直将“尊重每一个学生”作为教育原则,关注生命的成长过程以及成长中的快乐体验,逐步形成“学习与生命同行,快乐与成长相伴”的理念。在践行这个理念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每一个独特的生命快乐成长的本源是什么?在学校七周年的庆典上,学校提出“同一家园,同一梦想”的口号,明确提出将“爱”的主题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几年来,爱的教育成为学校文化的根基,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成长的阳光、雨露。
  二、学校文化的“魂”
  文化的“根”与“魂”是经验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根”侧重于文化在实践经验中的内生,“魂”回答的则是我们怎么用文化去诠释对教育事业的理解、对教育理念的把握,它表达了我们是以怎么样的价值观取向面对学校的发展和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十年来,学校经营着这份对生命的尊重,希望它能在史家小学分校生根、发芽,成为史家小学分校的文化名片。在这一核心价值的引领下,我们不断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一方面挖掘学校内部资源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并从中提炼,一方面借助专业力量进行梳理、整合与创新,凝结成“有爱,生命就会开花”的文化理念。这一文化理念集中反映了史家小学分校人对教育最本真的理解,构成了学校文化的内核,也成为学校文化建设最终的归宿。
  (一)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是学校文化的内核
  教育是关乎生命成长的命题。对教育最简单而普适的理解是“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史家小学分校对教育的理解延续着这样一条主线:对学习、对生命的尊重;快乐地体验学习与成长;实现生命的自我发展、自我塑造。因此,对生命的尊重、敬畏、呵护,就是学校文化的“魂”。 “有爱,生命就会开花”的文化理念,就是倡导师生用爱来滋养、呵护每个学生的成长,让每一个史家小学分校人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绚烂的生命之花。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与农业的区别在于农作物是有生命的,而工业品则是由冷冰冰的流水线与机器制造而成。农作物的生长不仅需要种植的技巧,还需要土地、阳光、雨露、空气等的滋养。作为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这些滋养就是对学生润物无声的爱和浸润,只有打下良好的做人做事的基础,生命才能真正绽放光彩。
  学校要培养具有生命温度的人。基于对生命的尊重,学校确定了“让每一个独特的个体绽放生命之花”的育人宗旨。其中,“每一个独特的个体”,是我们的学生观。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我们把学生比作生命之花,是将学生看作具有发展性、可塑性的人;从生物学的角度,生命是不断成长的,具有发展性;从哲学的角度,生命是需要尊重、需要呵护的人,是有意识、有情感、有个性的。学校要尊重学生在认知、气质、兴趣、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因材施教。“绽放生命之花”是质量观,我们让每一个学生在吸取爱的养分下精彩绽放,是学校育人要达到的最终目标。这份“绽放”,是从个人发展需要出发,提倡学生做最好的自己,追求自我完善与超越,发挥自己的潜能,激发自己的兴趣,实现个性发展。
  学校以“培养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学生”为育人总目标。这一育人目标的确定,明确了学校文化立人的功能。我们的育人目标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引导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适应时代的有温度的人。我们从学生发展的共性、个性两个方面出发,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综合能力,又注重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实现个性化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从培养中国人、社会人、现代人入手,形成三个育人分目标:培养具有民族气质的中国人、培养具有公民素养的社会人、培养具有时代气息的现代人;并形成了与之一脉相承的校训:勤勉文雅、诚笃奉献、自主开放。希望史家小学分校的师生成为中华民族气质的传承者、社会公德的践行者、现代文明的同行者。
  (二)爱,是学校文化的归宿
  践行爱,是教育人无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爱,是史家小学分校表达与传播学校文化的方式,也是学校文化建设最朴素的出发点和归宿。
  爱的价值追求。真、善、美是史家小学分校爱的价值追求的三个方面。每个人、每个生命都应努力成为真的追寻者、善的传播者、美的创造者,进而成为爱的践行者。每一位史家小学分校的老师要力求做到“至真、至善、至美”,每一位史家小学分校的学生要力求“知真、知善、知美”,从而做到知行统一。
  爱的涵义。在梳理学校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先后针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座谈,他们在几百份的问卷中阐释了对爱的涵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史家小学分校的爱定义为尊重、责任、理解、智慧,号召师生、家长共同成为爱的践行者:用尊重去发现、用责任去担当、用理解去沟通、用智慧去创造。   爱的方式。学校将学生、老师、家长、社区都纳入到爱的大家庭中来,希望史家小学分校的每一位成员以自爱、友爱、博爱、真爱的方式,去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自然。从自我成长的角度,自爱让人懂得自尊、自信、自律、自强;从人与人的角度,友爱让人在爱的滋养中,成为朋友、成为伙伴;从人与社会、自然的角度,博爱表达了人与万物间的和谐相处、彼此促进、共同生存的情感状态。真爱,是史家小学分校爱的基石、爱的真谛,我们希望学校营造的这种爱,不求回报,是发自真心的尊重生命、对待世界。
  三、文化的“彩”
  为了将文化转变成学校发展的推动力,学校将文化渗透到了日常各项工作中,确定了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及实施策略。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学校以“有爱,生命就会开花”为核心理念,确定了育人目标、校训、校标等文化核心元素,新校标已成为学校新的文化形象标志。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学校以综合维修为契机,先后建成了与校训相呼应的“勤园”“雅园”等人文景观,设计了以“生命之花”为主题的综合维修方案,使进入学校的人能感受到“花香满楼、书香沁心”的文化氛围。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学校明确了包括“生本、开放、自主、创新”的课程、课堂文化,“欣赏、激励”的评价文化,“民主、精细”的管理文化在内的一系列制度文化。在行为文化方面,学校提出了学生行为文化的“七字方针”:爱玩、爱学、爱探究;教师行为文化的“七字方针”:爱教、爱学、爱研究。
  一年来,学校以文化为引领,采用多种方式推进了学校德育、教学、后勤等各方面的工作改革。学校成立了学生“自主日”,并形成包含四大阵营五十余门选修课的自主课程体系;以“爱玩、爱学、爱探究”为主题,分年级分主题进行了假期作业的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与塑造。学校还通过志愿服务教育学生爱他人、爱社会,通过校内外志愿服务、与社会机构“手拉手”以及课题引领等形式,推进学校的志愿服务教育。
  在文化的引领下,学校各项工作稳中求进、求新、求变。文化已经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新动力。在整个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没有“坐等”也没有“照搬”,而是积极寻找适合史家小学分校发展的,具有生长力、突破力与创新力的文化元素,并将它们梳理成体系,这为学校的新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爱,生命就会开花”的文化,已经慢慢融入学校的各个角落,也融入了各项工作。学校文化凝聚了史家小学分校人的情感,增加了师生的自我认同;凝聚了史家小学分校人的力量,明确了我们前行的方向。史家小学分校正朝着目标勇往直前,追寻梦想。学校文化也将让史家小学分校的每一个人在爱的滋养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绽放。希望史家小学分校的每一个人,因为有爱相伴,生命散发芬芳。
  编辑 吴君
其他文献
学校是教师工作、生活和成长的地方.选择在什么样的学校任教,这所学校有怎样的文化底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成长路径,影响着教师的生活质量和生命
肇基创业艰苦奋斗(上世纪五十年代)1953年,二附中的前身北京市第46中学诞生了,当时仅有18名教职工和160名初一学生。因校舍还在建设中,暂借火神庙小学的几间教室办学,条件极
2006年3月13日,中国工商银行信贷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回顾总结2005年信贷管理工作,并且研究部署了2006年信贷管理工作任务。针对姜建清董事长、杨凯生行长在年初分行
建校6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探索,我们逐步形成了二附中的教育主张和办学特色.1995年,以林福智校长为代表的二附中人,在总结几十年实践、思考与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学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朱熹说:“立修齐志,读圣贤书。”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针对人文教育缺失的现状,我校尝试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藉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和心灵教育,使学生在对传统诗文的涵泳中扎住中国的根,明理、明善、修身养性。  十几年来,二附中一直坚持着诵读诗文教育,与此配合,学校开展了“学论语、讲修养”“学人文、讲修养”和“古诗文大赛”等系列活动。校领导们带头每周给学生们
2013年6月初夏的傍晚,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一场精彩的话剧展演正在进行,台上倾心参演的是一群年青人,他们用自己的理解演绎一幕幕话剧。“有模有样”“设计精巧”“演技高超”“这个小姑娘将来也许会走向专业导演的道路”……这些赞美的词汇和想法不时在观众脑海中产生。他们到底是什么人?这又是一次怎样的活动?这就是北京师大二附中高一戏剧社的汇报展演,据了解参加展演的三幕话剧题材由学生确定,编剧是学生,导演
六十载春华秋实,几代人躬耕树蕙,北京师大二附中走过了60年的发展历程。60年的积淀,形成了二附中的文化,她是全校师生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共同创造并世代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她
对支承硅微谐振器的两种弹性系统———直脚型和蟹脚型结构进行了全面的力学分析 ,给出了应力、位移及弹性常数等力学参量的计算方法 ,对两种结构进行了比较 ,并对蟹脚型结构
2013年对二附中而言,是重要而又意义非凡的年度,这一年二附中迎来了60周年华诞。回顾这60年,可以肯定地说,虽然历经时代的变革,但是我们所秉承的二附中的优良传统一直都是与
广西简称“桂”,桂商代表着历代广西商人的血脉.桂商文化是广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核心价值,对广西近现代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