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远胜于掌握一些现存的结论。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会学”为目标,抓好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学法指导的有机渗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教会学生自读
教学中,教师要在认真研究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材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制定总体、学期、单元、课时、专题教与学的目标,规划知识要点及应达到的能力水平。编拟预习提纲,紧扣重点难点设计出启发性问题,课前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预习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指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标准作用,使历史学习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学生按照提纲预习教材内容,思考预习题目,既可充分熟悉教学内容,把握教材重点难点,明确新旧知识联系,发现疑点,解决一般问题,增强听课和笔记的针对性,又可把握历史知识结构内在的规律性和高中历史学习的侧重点,掌握读书、自学的基本方法,逐步养成良好而规范的读书习惯和深钻、多思、善问的学习品质,提高阅读理解、综合概括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主要通过抽问、学生讲题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通过预习读书、思考后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可少讲或不讲;教师讲的重点应在于学习目标中要求理解和应用的内容,精讲基本的系统的历史知识、重要的历史概念、基本的历史理论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把分析历史现象和把握历史规律的方法教给学生,教会学生准确、规范地理解运用知识、技能,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历史事物,准确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正确把握历史发展趋势,提高比较、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结构
1、加强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首先,指导学生掌握章节知识结构,提高全面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章节内容一般以事件为中心,结构相对简单,掌握较易。同时,章节内容涉及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现象相对较少,有利于历史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以有效地固本强基。这一步的关键是弄清史实发展的因果关系,探究历史发展的本质原因,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准确理解有关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历史结论,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促进再认、再现能力的提高。
2、指导学生掌握单元知识结构,提高把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能力。一是作好单元划分,根据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线索;二是通过对单元内容准确、合理、全面的分析归纳,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三是根据单元间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3、指导学生掌握专题知识结构,提高系统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一是引导学生作好专题划分和专题知识归类,按专题把教材中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以及历史结论系统化。二是引导学生作好专题总结,即在把握专题内容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通过综合、概括、归纳、比较、分析、评价,把零散的认识整理成系统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三是引导学生把握专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教会学生运用史料
学习历史,最根本的是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指导,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认识历史的基本过程,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也就是加强史论结合的教学。这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也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最高要求。
首先,在历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历史学科基本理论的教学,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初步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英法資产阶级革命为例: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斯图亚特王朝、法国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法资本主义的发展;从理论上认识,两国革命实质上就是封建社会内部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生产力与旧的封建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必然结果;革命后两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表明革命后建立的新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进而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的形成,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为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生产无政府状态,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其次,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正确解释历史现象和本质、全面分析历史原因和结果、阐述历史发展规律、掌握解决具体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比如,通过一些言论评价的实例,归纳出解决言论评价问题的基本方法:先判断言论的正误,再说出判断的依据,最后分析反面人物言论的虚伪性、反动性或正面人物言论的科学性、深刻性,要求从历史的角度、正确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现象,让史与论有机结合,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一、教会学生自读
教学中,教师要在认真研究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材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制定总体、学期、单元、课时、专题教与学的目标,规划知识要点及应达到的能力水平。编拟预习提纲,紧扣重点难点设计出启发性问题,课前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预习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指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标准作用,使历史学习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学生按照提纲预习教材内容,思考预习题目,既可充分熟悉教学内容,把握教材重点难点,明确新旧知识联系,发现疑点,解决一般问题,增强听课和笔记的针对性,又可把握历史知识结构内在的规律性和高中历史学习的侧重点,掌握读书、自学的基本方法,逐步养成良好而规范的读书习惯和深钻、多思、善问的学习品质,提高阅读理解、综合概括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主要通过抽问、学生讲题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通过预习读书、思考后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可少讲或不讲;教师讲的重点应在于学习目标中要求理解和应用的内容,精讲基本的系统的历史知识、重要的历史概念、基本的历史理论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把分析历史现象和把握历史规律的方法教给学生,教会学生准确、规范地理解运用知识、技能,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历史事物,准确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正确把握历史发展趋势,提高比较、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结构
1、加强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首先,指导学生掌握章节知识结构,提高全面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章节内容一般以事件为中心,结构相对简单,掌握较易。同时,章节内容涉及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现象相对较少,有利于历史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以有效地固本强基。这一步的关键是弄清史实发展的因果关系,探究历史发展的本质原因,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准确理解有关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历史结论,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促进再认、再现能力的提高。
2、指导学生掌握单元知识结构,提高把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能力。一是作好单元划分,根据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线索;二是通过对单元内容准确、合理、全面的分析归纳,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三是根据单元间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3、指导学生掌握专题知识结构,提高系统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一是引导学生作好专题划分和专题知识归类,按专题把教材中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以及历史结论系统化。二是引导学生作好专题总结,即在把握专题内容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通过综合、概括、归纳、比较、分析、评价,把零散的认识整理成系统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三是引导学生把握专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教会学生运用史料
学习历史,最根本的是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指导,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认识历史的基本过程,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也就是加强史论结合的教学。这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也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最高要求。
首先,在历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历史学科基本理论的教学,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初步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英法資产阶级革命为例: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斯图亚特王朝、法国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法资本主义的发展;从理论上认识,两国革命实质上就是封建社会内部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生产力与旧的封建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必然结果;革命后两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表明革命后建立的新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进而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的形成,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为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生产无政府状态,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其次,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正确解释历史现象和本质、全面分析历史原因和结果、阐述历史发展规律、掌握解决具体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比如,通过一些言论评价的实例,归纳出解决言论评价问题的基本方法:先判断言论的正误,再说出判断的依据,最后分析反面人物言论的虚伪性、反动性或正面人物言论的科学性、深刻性,要求从历史的角度、正确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现象,让史与论有机结合,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