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的“自主”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c02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看到了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许多好的变化。以前非常强调却难于实施的“学生自主”学习,在今天的新课程环境下被贯彻实施得越来越好。老师们正在把自主学习的权力越来越多地交还给学生,学生也正是在这种自主的意义下,通过老师设计与引导的情境,慢慢地进行自我知识体系的建构与完善。
  
  “关键词语”由学生自主说
  
  案例1:小学二年级,“可能性”一课——
  在学生向老师介绍了许多商场与超市后,老师提出:商场与超市竞争激烈,它们吸引顾客会有些什么办法?老师抓住其中一个学生说的“抽奖活动”展开话题讨论——
  师:比如说,抽到黄球有奖,抽到白球没有奖。那这个盒子里,球如何放?
  生1:只放一个黄球。
  生2:放两个黄球,三个白球。
  师:你的意思是两种球都要放,对吗?
  生3:都放白球。(学生大笑)
  师:都放了白球,我摸一次,摸出什么球?有没有奖呀?
  生齐:没有奖。
  师:如果全放黄球呢?
  生4:如果全放黄球的话,一抽就中奖。
  生5:全放黄球“一定”会中奖。
  师:如果黄球也放一些,白球也放一些,那会怎么样?
  生6:有“可能”摸到黄球,也有“可能”摸到白球。
  ……
  师:你准备怎么放球?
  生7:放2个黄球,4个白球。
  师:那会摸到白球还是黄球?
  生7: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
  师:这个时候,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怎么样?
  生齐:可能性小。
  在以上环节中,我们看到,经老师的引导,这节课的关键词“可能”“可能性”“可能性大”“可能性小”,都由学生自己自主地说出来了。经老师的引导,在放何种颜色的球以及各放多少个的问题上,学生自主作出了自己的决定。
  
  “活动规则”由学生自主定
  
  以前课堂教学中,如果是搞一个堂内活动或者是玩一个课堂小游戏,往往都是老师先介绍或宣布活动规则,而现在对于制订何种规则以及为什么制订这个规则,老师都能经过引导后,由学生自己制订出来。
  案例2:小学二年级,“可能性”一课——
  师:在这个盒子里,放几个黄球?
  生1:放1个。
  师:放几个白球?
  生2:放2个。
  师:现在这个盒子里放了1个黄球,2个白球。摇一摇,谁来摸?
  (多个学生举手。老师把盒子拿到一个举手的学生跟前)
  师:怎么摸,有什么要求吗?
  生1:闭上眼睛,不能看。
  师:还有什么要求吗?
  生2:摸了一次后,把球放回。
  生3:放回后,还要把盒子里的球摇一摇。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摸球规则不是讲课老师强调说要怎样怎样,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说出来的。这种由学生自主说出来的规则,在后面的活动过程中学生自然会贯彻得更好。
  正是这一点,我们现在经常能看到,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有的老师能把分组的规则以及组内如何分工,交给学生们来讨论与决定。
  
  “概念名称”由学生自主取
  
  案例3:五年级,“圆的认识”一课——
  师:请把圆纸片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1:有中心点。
  师:请用笔把它描出来。我们把这一点叫什么?
  生2:中点。
  生3:圆心点。
  生4:圆的中心点。
  师:以上同学都说得好。圆心点、圆的中心点,我们以后用两个字来简称,叫做——
  生齐:圆心。
  ……
  师:请观察圆纸片的折痕,你有什么发现?
  生5:这个折痕是直的。
  生6:它是对轴线。
  师:请用笔把它描出来。我们把它叫什么?
  生7:直径。
  师:为什么叫直径呢?
  生7:它好像是很直的一条路径。
  师:解释得还蛮形象啊。
  ……
  师:观察对折后再对折的圆形纸片,你发现了什么?
  生8:是对轴线的一半。
  师:说得好,请用笔把它描出来。这个短的,我们把它叫什么?
  生9:半径。
  师:为什么叫半径?
  生10:是直径的一半。
  师:啊,对了,是一半的直径,一半的直径就简称为半径。
  这节课关于圆的认识,其实更重要的是认识圆中有关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并且还要认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在概念部分我们可以看到,经老师设计的“将圆形纸片对折再对折,看发现什么”这一操作情境的设计与实施后,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认识有关概念并自主地给概念取名字。
  在这节课后半部分的有关半径与直径关系的认识中,因前面在概念产生(折痕)与取名的过程中,学生能自主地认识到“半径就是一半的直径”,所以半径与直径的关系也很快地得到结论。经老师的引导,已知一个圆的半径,如何算这个圆的直径,学生就能自主地得到“一个圆的直径是它半径的2倍”这一结论了。
  
  “数学规律”由学生自主找
  
  案例4:二年级,“6的乘法口诀”一课——
  师:6的乘法口诀可以怎么编?想一想,写在书上第17页上面的空格里。
  师:现在先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看看你编的是哪一句口诀。
  生1:一六得六。
  生2:二六十二。
  师:二六十二,这是什么意思呀?
  生2:就是2个6合起来,就是12。
  师:说得好。还有哪个组来汇报?
  生3:三六十八。
  师:请告诉老师,你们怎么想到“三六十八”的?
  生4:因为3个“6”加起来,就是18。
  ……
  师:对这些依顺写出来的口诀,看看有什么规律?
  (四人小组讨论后)
  生5:竖着看,第一个数是一个一个地增加。
  生6:竖着看,第二个数全部都是6。
  生7:后边的得数全部都是双数。
  师:为什么呀?
  生7:因为单数乘双数得双数,双数乘双数得双数。
  生8:后边的得数,后一个比前一个多6。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9:第一个口诀是一个6,第二个口诀是两个6,两个6就比一个6多了一个6。
  ……
  这里,教师把规律的寻找设计成让学生自主去发现。这种由学生自主发现的规律,可以说正是建构主义意义下的学生自我知识体系的建构。
  
  “注意点”由学生自主发现
  
  案例5:六年级,“认识百分数”一课——
  师:同学们都会写百分数了,你愿意在黑板上写出百分数吗?你想写什么百分数就写什么百分数。
  (接着,6个学生主动到黑板跟前写百分数)
  师:同学们看,黑板上写的这些百分数哪个同学的写得好看?
  生1:100%写得好。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的举手。
  (结果,举手的学生只有写这个百分数的学生)
  师:还有哪个百分数写得好?
  生2:那个75%写得好。
  师:啊,这个75%写得好看。那么,有哪个写得不够好?
  生3:180%写得不好。
  师:为什么呀?
  生3:看起来像1800%。
  师:啊,这个百分号的小圆圈怎么样?
  生齐:写大了。
  师:好,那我们说,写百分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4:写百分号的时候,那个竖线一定要写成斜的。还有,那个百分号左边的圆圈要写小一点,不然就容易当成数字0。
  这里,如果仅仅是老师说教式地跟学生讲,你们写百分数时要注意这个注意那个,那效果自然没有学生自主总结出来的好。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教师进修学院)
  责任编辑 邹韵文
其他文献
在长期的高中物理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绝大部分同学缺乏考试技巧甚至考试的一般常识。而对于物理这一学科,考试技巧尤其重要。   一、通览试卷   笔者经常提醒学生,每临大事须有静气。然而,很多学生还是性太急,拿到试卷后立即答题,甚至姓名都顾不上填写,更不用说通览试卷了。这样做首先是不符合高考要求,其次,对自己也无益,通览试卷的好处是对全局心中有数,先从基础题入手,后做难度大的;先做自己有把握的,后
教育,常常蕴涵巧妙忍耐的智慧——忍一时,峰回路转;耐一刻,天高海阔。教育,也往往伴生殷切的期待——给孩子一个希翼,他将还你一个喜悦;给孩子一份期待,他将还你一个奇迹。  一 “对抗”的课堂  一天的电脑课上,我发现小李没有专心听课,而是自顾自地在玩电脑。我走到他的跟前,边把他正操作的鼠标放回原位,边说:“请先听课,不要玩电脑,这既影响你自己学习,也会影响其他同学。”  我继续上课,可谁知道,他根本
一、用“心”关爱,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2008年金秋,我接手一个五年级新班,在我大刀阔斧地用三五个星期施行我的“三板斧”,把班级打造成一个优秀班级时,英语、语文教师分别找到了我
一、土豆  多吃根茎类、块茎类的植物有助于补气,比如土豆、山药、红薯等等,人参也属于这一类。因为这类植物生长时全埋在地下,更多地吸收和凝结了地气。可以说,生长环境有时可以从根本上决定植物的药性。了解了这一规律后,大家就可以依据自己的体质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食物。  土豆和地瓜,吃下去以后很容易在肠道里形成气体,尤其是吃得稍微多些以后,就会比平时多放一些屁。  中医认为,土豆味甘、性平、微凉,入脾、胃、
我曾做过这样的设想,原始的养成教育是什么样子的?  偶尔在《动物世界》里看到,一头母狮不停地在小狮子面前摇晃尾巴,这引起了小狮子的注意,于是它以母狮的尾巴为假想敌,练习抓咬撕扯,腾闪跳挪。抓咬撕扯是为了获取和满足个体的生存和心理所需;腾闪跳挪是防御、保护、适应,则是物竞天择的为适应外在环境所使然。我们可以把前者作为这次教育活动的第一属性——自然属性;那么后者除了具备第一个属性外,还具有另一个属性—
函数单调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在研究函数时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有些数学问题若能根据题目式子的结构特点,构造一个适当的函数,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解之,则常常能化繁为简、简洁明快
放弃高考,本身无对错,一见对于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的报道就激愤地站出来表达反对的意见,本身就是一种善意的狭隘和片面。农村孩子非自愿弃考固然让人心生悲意,城里的贫困家庭的孩子被迫弃考也一样让人揪心。但城乡差距的现状,注定了农村孩子的弃考数远远大于城市。  几年前一名网络写手的“我奋斗了十八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曾引起巨大的反响。农村孩子要得到相同的机会和待遇就要付出比城里孩子多数倍的艰辛,只有亲身
数学课堂不仅是授受知识的场所,更是生命成长的绿地,理应有舒心伴随,有快意生成,让置身其间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品味到自由成长的轻松。而要想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让师生在课堂上产生情感的共鸣,促成精神上的和谐,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课堂成长情态,丰盈数学课堂里的生命内涵。  激扬思想,让数学课堂生根   生命因思想而美丽,课堂因思想而精彩。没有思想的数学课堂也许会是热闹
学校校园是师生集中从事各种活动的场所,是学生成长、走向社会的重要通道,一个高层次、高品位的校园环境,既能对师生起到陶冶情操和完善人格的作用,又能“润物细无声”地内化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