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指出,学习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方式,是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爱因斯坦也曾借用别人的话给教育下过这样的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这里所说的“留下来的教育”其实就是自主学习的习惯。而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切的感受到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可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联系教学实际与各位同行做如下探讨:
1、课本阅读,培养自学意识
在所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中,首先培养的便是自学习惯,就生物学科而言,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从重视生物教科书开始,让学生会学会用教科书,从而使学生掌握独立阅读一般书籍的本领。
一般来说,阅读生物课本可以分为课前自学性质的阅读、上课时针对老师提问的阅读、以及课后巩固复习的阅读。上课时的阅读一般质量最高,课后其次,课前阅读一般完成情况不太乐观,很多同学会敷衍了事,态度上也比较忽视,尤其是教师不设置任何阶梯问题或考评制度的课前自学简直就是形同虚设。根据这种情况,我对课前预习的布置做了一些调整:首先,针对第二天的授课内容,拟一系列的问题清单,要求学生回去根据问题清单阅读课本,并用文字形式做出相应答案或者提出疑问。这样学生就把原来的空头支票——“预习。计划”变成了一个相对自觉行动,每天如此慢慢养成习惯。其次,在培养课前自学习惯的过程中,因为不同学生的意志品质的不同,也曾有个别同学出现过动摇和反复,那么只要及时发现,就立刻进行重点督促和检查,最后还是把他们拉回了正轨。
课中阅读是效率最高的自学方式,但是没有自学习惯的学生可能会认为上课就是聆听和记录,对于老师布置的看书任务比较忽视,所以教师可以在难点重点的地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阅读,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从课本上找答案,由于课前自学已经让学生对上课所授知识有所了解,所以课中自学是在结合老师讲解和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课前自学容易忽视的问题或者难理解的段落进行再次详细的阅读和巩固。如在ATP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前的自学很难会把ATP的结构和DNA、RNA做比较,而书上却有详细配图,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再次的阅读,又如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多次比较两种分裂方式中同源染色体的存在与否以及数量和行为变化,在锻炼学生识图能力的同时也为以后相关题目做好铺垫。
课后巩固复习自学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每次上课之后回家复习当天上课内容,对当天的知识进行再加工再消化;第二类是知识范围更大的复习,可以是一章节,一本书,甚至整本书的复习,目的在于让学生搭建该章节,该本书的知识框架,让知识与知识之间融汇贯通,构建章节内和章节间知识体系,达到书由厚变薄的效果,让学生在纷繁的知识中找到重点和脉络;让学生在整理归纳的基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例如在综合复习时,让学生课后整理与血液有关的实验,比较分析各实验取材的异同点及原因、各试验中涉及到的酒精浓度和作用。
2、延伸阅读,提高自学兴趣
实践证明,生物学科应该是与社会、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我们应当利用学科优势,拓展课外广阔的阅读天地。当然在今当信息时代,面对瞬息万变的大量信息,如何让学生做好延伸阅读,也是值得探讨的—个问题,以下是我教学实践的几点看法:首先,要明确阅读目的,强调阅读的具体要求,一般延伸阅读的要求可以由浅及深的分为:复述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和评价性阅读,如在讲解病毒的时候可以联系甲型HINI流感病毒,让学生阅读报纸或者网络上与之相关的内容,仅停留在复述性阅读就可以了,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延伸阅读,教学课本附带的光盘和实验课本光盘都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延伸阅读资料,不仅知识的权威性得到保证,而且针对性强,使用灵活度高;再次,因地制宜的根据延伸阅读内容组织交流,如在教授转基因食品利与弊的时候,可以利用学生的延伸阅读,对利弊问题进行辩论,充分展现个人延伸阅读情况,呈现百家争鸣状态,让延伸阅读服务于日常教学。
3、广泛阅读,养成自学习惯
自学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多方面的磨难和反复才能逐渐形成,从产生自学意识开始,然后发掘在自学中的乐趣,利用兴趣推动与意志支持相结合,从而慢慢养成自学阅读的习惯。不过,仅仅是因为兴趣而进行的广泛阅读往往是不稳定的,所以教师应该选择时机把兴趣阅读过渡为成功体验的阅读,这样,即使在今后学习中遇到枯燥的知识,缺乏兴趣的内容,学生依然可以因为情感需求而进行自觉的阅读,从而养成自学的习惯。当然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也要做好必要的把关,选择的书籍应该具有趣味性强,与专业挂钩,通俗易懂或者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等特点。在养成自学习惯的过程中,采用教、扶、放的策略,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多参与,如帮助学生选择阅读书本内容,读书笔记怎么写等等,并适当给一些强化信息,慢慢学生形成自学惯性了,教师就可以在教中有扶,接着以扶为主,再扶中有放,让学生慢慢形成自学习惯,从生物学科辐射到其他学科,让学生开拓视野,吸取多方知识,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把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相结合,生物学科和其他学科相结合,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在习惯培养的反复期,要注意强化训练,对意志不坚定的同学有进行个别心理疏导。培养习惯是个长效管理的工程,而良好的自学习惯一旦养成,学生会由衷地体会到自学带给他们的价值,学生也会积极利用这个习惯为生物学科服务,从而达到提高生物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
1、课本阅读,培养自学意识
在所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中,首先培养的便是自学习惯,就生物学科而言,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从重视生物教科书开始,让学生会学会用教科书,从而使学生掌握独立阅读一般书籍的本领。
一般来说,阅读生物课本可以分为课前自学性质的阅读、上课时针对老师提问的阅读、以及课后巩固复习的阅读。上课时的阅读一般质量最高,课后其次,课前阅读一般完成情况不太乐观,很多同学会敷衍了事,态度上也比较忽视,尤其是教师不设置任何阶梯问题或考评制度的课前自学简直就是形同虚设。根据这种情况,我对课前预习的布置做了一些调整:首先,针对第二天的授课内容,拟一系列的问题清单,要求学生回去根据问题清单阅读课本,并用文字形式做出相应答案或者提出疑问。这样学生就把原来的空头支票——“预习。计划”变成了一个相对自觉行动,每天如此慢慢养成习惯。其次,在培养课前自学习惯的过程中,因为不同学生的意志品质的不同,也曾有个别同学出现过动摇和反复,那么只要及时发现,就立刻进行重点督促和检查,最后还是把他们拉回了正轨。
课中阅读是效率最高的自学方式,但是没有自学习惯的学生可能会认为上课就是聆听和记录,对于老师布置的看书任务比较忽视,所以教师可以在难点重点的地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阅读,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从课本上找答案,由于课前自学已经让学生对上课所授知识有所了解,所以课中自学是在结合老师讲解和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课前自学容易忽视的问题或者难理解的段落进行再次详细的阅读和巩固。如在ATP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前的自学很难会把ATP的结构和DNA、RNA做比较,而书上却有详细配图,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再次的阅读,又如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多次比较两种分裂方式中同源染色体的存在与否以及数量和行为变化,在锻炼学生识图能力的同时也为以后相关题目做好铺垫。
课后巩固复习自学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每次上课之后回家复习当天上课内容,对当天的知识进行再加工再消化;第二类是知识范围更大的复习,可以是一章节,一本书,甚至整本书的复习,目的在于让学生搭建该章节,该本书的知识框架,让知识与知识之间融汇贯通,构建章节内和章节间知识体系,达到书由厚变薄的效果,让学生在纷繁的知识中找到重点和脉络;让学生在整理归纳的基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例如在综合复习时,让学生课后整理与血液有关的实验,比较分析各实验取材的异同点及原因、各试验中涉及到的酒精浓度和作用。
2、延伸阅读,提高自学兴趣
实践证明,生物学科应该是与社会、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我们应当利用学科优势,拓展课外广阔的阅读天地。当然在今当信息时代,面对瞬息万变的大量信息,如何让学生做好延伸阅读,也是值得探讨的—个问题,以下是我教学实践的几点看法:首先,要明确阅读目的,强调阅读的具体要求,一般延伸阅读的要求可以由浅及深的分为:复述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和评价性阅读,如在讲解病毒的时候可以联系甲型HINI流感病毒,让学生阅读报纸或者网络上与之相关的内容,仅停留在复述性阅读就可以了,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延伸阅读,教学课本附带的光盘和实验课本光盘都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延伸阅读资料,不仅知识的权威性得到保证,而且针对性强,使用灵活度高;再次,因地制宜的根据延伸阅读内容组织交流,如在教授转基因食品利与弊的时候,可以利用学生的延伸阅读,对利弊问题进行辩论,充分展现个人延伸阅读情况,呈现百家争鸣状态,让延伸阅读服务于日常教学。
3、广泛阅读,养成自学习惯
自学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多方面的磨难和反复才能逐渐形成,从产生自学意识开始,然后发掘在自学中的乐趣,利用兴趣推动与意志支持相结合,从而慢慢养成自学阅读的习惯。不过,仅仅是因为兴趣而进行的广泛阅读往往是不稳定的,所以教师应该选择时机把兴趣阅读过渡为成功体验的阅读,这样,即使在今后学习中遇到枯燥的知识,缺乏兴趣的内容,学生依然可以因为情感需求而进行自觉的阅读,从而养成自学的习惯。当然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也要做好必要的把关,选择的书籍应该具有趣味性强,与专业挂钩,通俗易懂或者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等特点。在养成自学习惯的过程中,采用教、扶、放的策略,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多参与,如帮助学生选择阅读书本内容,读书笔记怎么写等等,并适当给一些强化信息,慢慢学生形成自学惯性了,教师就可以在教中有扶,接着以扶为主,再扶中有放,让学生慢慢形成自学习惯,从生物学科辐射到其他学科,让学生开拓视野,吸取多方知识,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把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相结合,生物学科和其他学科相结合,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在习惯培养的反复期,要注意强化训练,对意志不坚定的同学有进行个别心理疏导。培养习惯是个长效管理的工程,而良好的自学习惯一旦养成,学生会由衷地体会到自学带给他们的价值,学生也会积极利用这个习惯为生物学科服务,从而达到提高生物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