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角料”的浮生一梦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ueer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琦瑶就是旧上海,她是一个梦,不复存在在当下现实中,她是在人们的回忆里,在口耳相传和黑白影像里。这个梦开起于老上海的电影,繁华在三四十年代里,迷茫挣扎在五六十年代……终结在八十年代,改革带来的社会开放仿佛带起她回光返照的生命,但是文化断层带来的粗俗最终摧毁断送了她最后的优雅步伐。”这样一段不长的文字却冷静地、精准地概括了一个女人平凡而又跌宕的一生。当用一段文字概述一个女人的一生时,人们会发现自己分不清这是文学意义上的戏剧,还是现实生活中一个女人的悲剧。作家王安忆大概就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她用一部二十多万字的作品《长恨歌》,给戏剧泼冷水,给现实添色彩,给那个叫王琦瑶的上海女人作记录,为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上海城作了高于现实却又有真实依据的注脚。
  王安忆总是有王安忆式的遣词,有王安忆式的造句。不知为何,一部《长恨歌》中,她用很多笔墨写王琦瑶,读罢,印象最深的却是五次出现的“边角料”——并不都用來描写王琦瑶的一个词。“边角料”,她用来写什么呢?写上海弄堂里的流言:“它们是那些正经话的作了废的边角料,老黄叶片,米里面的稗子”;写王琦瑶寄人篱下,是“拿自己整段的岁月,去做别人岁月的边角料似的”;写住在“爱丽丝公寓”里的被包养的“名媛”们的“做女人的心意”“看上去是不起眼的,零零碎碎,都是那主宰命运的大理想的边角料,连边角料也称不上的碎屑,可却是饱含着心血,是终身的希冀”;写外出闯荡不成又留守家中的豆腐店阿二“觉得自己也成了那世界裁剩的边角料,裁又没裁好,身子裁在这里,心却裁在了那里”;写王琦瑶晚年居住的平安里,“光和声是有些碎的,外面世界裁下的边角料似的,东一点西一点,合起来就有些杂乱”……
  不知是无心,还是作者有意为之,五次出现的“边角料”,不是每次都为了直接用来写王琦瑶,可是每一次都与王琦瑶脱不了干系,每一次都是王琦瑶生命中出现的波澜,它们看似让王琦瑶一步步追求完美,但又恰恰一步步让王琦瑶走向了毁灭。或善或恶的流言对王琦瑶的命运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寄人篱下为王琦瑶奋力改变自身命运埋下伏笔;那个钦慕王琦瑶并只要“允许他爱的”豆腐店阿二是王琦瑶从邬桥回到大上海的契机;奢华隐秘的“爱丽丝公寓”里、古旧闭塞的平安里住过的皆是王琦瑶,是不同人生镜像里的王琦瑶。王琦瑶的生命就被这一块块边角料相关着、相连着、填塞着、形容着而成为一个整体。从这一点看,人们不得不佩服王安忆的语言驾驭和对节奏把控能力之强,她让每个人物都仿佛出现在对的时间和地点,她让他们顺理成章地相遇又自然地分离,整部作品写得不动声色却让人心悦诚服。
  边角料是布,却不一定成就布的辉煌。它是布匹为了完成使命而落下的牺牲品,是华美成衣的陪衬。它与布匹比,美得毫不逊色、毫不自愧,它们表面谦逊却渴望张扬。它和那些软款的旗袍、轻薄的丝巾出自同一母体,有着同样的材质和花纹。只可惜它生错了地方——碰巧它在边缘,碰巧此时此刻做这件成衣无须用到它,它被丢弃进破烂堆里,光辉陨灭,黯然失色;而它旁边的布因为位置“碰巧”而成为成衣,光彩照人,绚烂一生。“碰巧”这或许是王安忆作品中体现出的宿命论的一面,在大时代背景下,个人在命运前有时无能为力。“边角料”或许仍然是美的,但现在只能孤芳自赏,它的美输给了命运和时代。
  像风浪里的一叶小舟,随波逐流一般,王琦瑶被无法选择的时代和命运推着向前走,没有人告诉她是对是错。王琦瑶是当时一个典型的美丽上海女人。照镜子与照相片让她拥有内在的优越感,但她并不表现出来,她自矜而不自傲,心是野的心,行为是收敛的行为。片场、“上海小姐”、爱丽丝公寓与李主任永无承诺的“爱”,让她的青春丰富而缥缈,像一个幸福却不真切的梦境。陡然从上海的闹掉入邬桥的静时,她忽然清醒些许,然而豆腐店阿二表白又激起了她重回上海的决心,时代与命运又让她回上海,将梦接着做下去。这一次梦里多了些接地气的温暖:有打牌,有下午茶,有围炉夜话,有康明逊的短暂爱情,有程先生的默默陪伴,有女儿薇薇的降生,有萨沙、老克腊。然而,生活仍是无奈的,或者说是变本加厉的无奈,前半生的繁华换来的是后半生的寂寞。她这一次几乎是清醒着做梦,或者说是在梦里清醒,曾经那些温暖,结局几乎都是寒凉。彼时只有电灯摇曳不止,好像多年前在片场所见的那幕景象,时光兜兜转转又回到起点,晚年与少年的心境却是千差万别。王琦瑶这才意识到梦终于真的醒了,她用了一生的时间,终于看到这个跌宕的、灰蒙的长梦落下了帷幕。
  故事的悲剧性往往就在于“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依着王琦瑶的美丽与个性,她实则应该是主角,然而她只是陪衬,只是城市中人们笑谈的边角料,这是一个令人扼腕的结局!她的路看似是她自己一步步走错的,却并不都是她的错;她的生命之歌有高潮之处的快乐,然而基调仍然是长长的叹息。有人说王琦瑶的悲剧带有一种“演出性质”,因为王安忆写她是靠想象,靠杜撰,而“这个精致的杜撰把这个城市所能折射在一个女人身上的东西尽收眼底”——王安忆说那样的上海弄堂里有很多王琦瑶,于是“王琦瑶”不再只是一个女人的名字,它更像是一个符号、一个群像,甚至是旧上海的象征,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作品。
  在这个程度上,“边角料”不再只是王琦瑶,它也是旧上海之于新上海,旧时代之于新时代的“边角料”。旧的是昏黄的街灯、灰砖的石库门,也是灯红酒绿的舞厅、繁华摩登的街道、风姿绰约的女郎,但新的就是新的,它更合时宜,它是主角。于是,旧的事物从主角退变成陪衬,最终被遗忘、被淘汰、被尘封,旧的梦随着王琦瑶的梦一起诞生,又一起幻灭。
  一个女人,一个繁华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女人,她的角色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一个几十年的梦放在任何一段历史里,它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只是,曲终人散,梦醒之后,那种精神与性格仍然在城市血脉的流淌中继承下来,那段命运仍然继续流传在人们的流言里,流传在一座城市的月光与河流里,那些故事已经由新的人在续写,还原也好,改编也罢,都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了。
  王琦瑶一生的起落,大概只怪十里洋场太过绚烂的灯光使得她自身的光芒变得晦暗,只怪这城市里诸多的无情一点点剥蚀了她心中的真情。当繁华尽落时,自命不凡的王琦瑶总有不甘,她在恍如隔世的烟火中,守着心中长久以来滋长出来的却又不知安放哪里的恨。
  其实真要吹毛求疵地写,一本书也是不够的,一个如花一般发芽、生长、绽放、衰败、凋零在岁月里的上海女人,她一生的故事与细节该是历经时光洗礼、雕琢和沉淀的,该是能反映一座城市的变迁与兴衰的“史诗”,是怎样的鸿篇巨制也盛不下的。
  可是,其实一本书也足够了,其实甚至一段话也足够了。说起来“王琦瑶”这个角色在世间存在的那几十年,不过是时光长河里的一段“边角料”,浮生一梦云尔。只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南昌大学)
其他文献
王国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悲剧”概念的学者,在其《〈红楼梦〉评论》一文中,他结合叔本华的“三种悲剧”学说,评论《红楼梦》中的悲剧精神,为中国悲剧美学的研究开了先河,其悲剧美学思想在《宋元戏曲史》一书中又进一步地阐释和升华。本文以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一文为出发点,从王国维悲剧美学概念中的人生哲理观、审美伦理观和审美价值观等方面探究其悲剧美学思想。  《〈红楼梦〉评论》是王国维于1904年
期刊
散文的“散”看似一种写作形式,实则是展现独特思想的理性创作。余秋雨在散文领域可谓独树一帜,代表作有《文化苦旅》《行者无疆》等。对余秋雨散文的解读,褒贬不一。无可否认,余秋雨的散文像萤火般璀璨文坛,但同时也引起一些学者的种种非议,特别是关于史料知识的错误颇多。在对余秋雨散文的全景式扫描与解析中,“人文山水”下的散文创作魅力通俗而不流俗。其人文魅力更是特色,文字通俗易懂,题材广泛涉猎,在知性与感性上洞
期刊
《朱子治家格言》在家庭和睦、勤俭持家、修身律己等方面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对这些内容加以研究,将有助于当代家庭美德建设。  一、《朱子治家格言》蕴含的家庭美德思想  《朱子治家格言》也称《朱子家训》《治家格言》,由清代学者朱伯庐所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家训经典,是几百年来最具影响力的“治家”规范书之一。  (一)家门和顺  朱柏庐非常重视家庭的和睦,在他看来,只有家庭和谐才能事事顺意,只有以和为贵,才能
期刊
嵇康作为魏晋时期重要的玄学家,其“越名教而任自然”思想对魏晋玄学思潮演变和整个社会风尚的形成都有着重要影响。“越名教而任自然”这一命题反映嵇康对虚伪名教的束缚的反对和对个性解放的提倡,主张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本性发展。但实际上,嵇康并不是反对一切道德和名教,而是主张通过“任自然”来获取心灵的回归,超越当下而回归古时顺应自然和人之性情的名教。  嵇康作为魏晋时期的名士,由于时代和环境的突变,生命价
期刊
红楼梦作为一本世情小说,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对现代人了解当时的社会图景有着重要作用。荣国府作为四大家族之一,关系盘根错节,但整体来看,管家的大领导只有“贾母”一人,其他的人都扮演着不同的秘书角色。上至王夫人,下至各种丫环,都是为了“领导”服务。本文将从《红楼梦》的秘书文化元素分析入手,通过文献研究的方式,分析其对现在秘书活动的指导意义,为人们认识《红楼梦》这一名著提供一种新视角。  一、秘书的角
期刊
广告摄影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广告摄影是商业与文化、技术与艺术、科学与美学融合的体现。摄影是用光来表达的艺术,光线的处理和运用是其创作的重要环节。在广告摄影中,这一点尤其明显,因为在广告摄影中,产品的特征、质感、层次以及模特的形体都通过对光的处理来表达视觉效果。广告摄影的用光要求非常严格,要根据不同的创意内容来设计和调整光位、光角度、光强弱以及光面积等。这些都是相当重要的技术手段,是广告摄影师必
期刊
《节义鸳鸯冢娇红记》(简称《娇红记》)是晚明孟称舜创作的一部戏曲,根据元代宋梅洞的小说《娇红传》改编,不再囿于以往单纯对才子佳人进行描写,打破其他角色处于陪衬地位的传统,赋予丫鬟飞红以强烈的自我意识。同时,飞红的形象也不再仅仅是穿针引线的桥梁人物,而是凸显作为丫鬟的她对爱情的勇敢追求,以一个独立自由的姿态穿插到申纯、娇娘爱情的始终,给申纯、娇娘爱情带来磨难,也予以助力。因此,飞红这一形象具有其重要
期刊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威名远播海外。唐朝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科技发达,艺术方面更是精彩纷呈,尤其是诗歌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唐诗与唐史水乳交融。没有繁盛强大的大唐王朝,诗歌便不会达到如此高度;没有壮美瑰丽的唐诗,大唐王朝便不会如此光芒四射。本文拟从唐诗入手,通过有唐一代诗风的转变探寻唐朝国势盛衰的变化,从而探讨唐诗与唐史之
期刊
本土公路喜剧片通过喜剧性的方式将“在路上”的故事展现出来,表达着喜剧精神。这种电影带来的笑声具有委婉而多讽的独特风格,影片主要以旅途贯穿始终,通过从此地到彼地的变化来交代事件的整体发展脉络,并与当地传统和风土人情相融合,通过主人公与之发生的一系列或幽默或讽刺或荒诞的故事来展现喜剧性,通过人物之间的治愈和救赎来升华影片的整体价值,用旅程预示人生。  一、电影主题:从对立到和解  本土公路喜剧片中的喜
期刊
周振甫是我国著名的“龙学”专家,对于《文心雕龙》一书,不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论,还在当代人与《文心雕龙》之间构建起一座便利的桥梁。周振甫一生勤勤恳恳、笔耕不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著作《文心雕龙今译》也成了现在研究“龙学”之人手捧一本的“圣经”。  对于《文心雕龙》这本内质深厚的文艺理论批评著作来说,寻找一本合适的译释本可谓至关重要。一本好的译释不光可以较为准确地触摸到写作者在白纸黑字后的独属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