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由心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yingxiangsu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这样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不难看出,作文只有做到文由心生,才能以情感人。如何把学生的生活世界与习作教学联系起来?
  一、活动引领,积累素材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学生的习作也应如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学生搭建活动的平台,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积累丰富的素材,激发表达的欲望,文由心生。
  我经常利用语文实践课开展吹气球、“你做我猜”、吹蛋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很活跃。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我进行适当的指导,再让学生写下活动的过程。学生的笔尖飞舞,一篇篇生动的习作令我惊喜不已。一个学生在《吹气球》中这样描写:“我有点想退缩,用求助的眼神看着张老师,心想:张老师,你放过我吧,我不想再吹了。张老师似乎明白了我的心思,对我摇摇头说:‘加油,坚持就是胜利。’看来我没有退路了,不管三七二十一,豁出去了!我使出浑身的力气,不顾一切地吹。气球这次还很听话,变大,变大,再变大。我紧闭双眼,手脚直发抖。可是气球好像不想离开我,总是不爆。气球不爆我就快要爆了!这时,张老师请贾军帮忙,我看到了救星,松了一口气。”
  这是一个力气较小的女生的习作,因为亲身体验了,所以她的心理描写很真实。“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看来,活动是习作最好的素材来源,我们要始终扣住学生的兴趣点,以多种方式营造体验和表达情感的空间,温和地叩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二、关注生活,发现素材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舞台,也是习作的大舞台。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的舞台上尽情演绎,激发创作的灵感,寻找创作的源泉。
  前段时间,我在与学生聊天时,发现许多明星是小学生的偶像,他们谈论起自己的偶像时滔滔不绝。我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我何不以此为素材进行一次习作训练?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对学生的追星行为进行适当的引导,可谓两全其美。于是,我确定了本次习作的主题“我的追星故事”。我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偶像,然后敞开心扉讲述在追星的过程中发生的有趣的事。当教室里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时,我知道这次习作成功了。最后,学生把自己的追星经历写了下来,一篇篇记录自己成长足迹的习作诞生了。
  “渐渐地,我不可理喻地喜欢上了许嵩的一些歌,听着动听的旋律,我立马沉浸在那种意境中,天地间只有这些曲子了。许嵩成了我心目中的那颗星,我也成了他的“玉米”,开始了自己的追星生活。‘老妈,你OUT了!’一声大喊打破了家里的沉寂,我又操着十万分贝的嗓门与老妈争夺MP5了。我怒目圆睁,抛出一句‘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后,就把妈妈手中的MP5夺了过来。妈妈很生气,眉头紧紧锁在一起,严厉的目光扫得我浑身发麻……”
  这是一篇为了追星而与妈妈争夺MP5的习作,小作者用幽默的语言写出了自己与妈妈的斗争以及自己对偶像的喜爱。生活真正成了学生习作的源泉,生活让习作充满了童趣。
  三、抓住时机,捕捉素材
  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生活细节,抓住时机,把时机变为学生的习作素材。
  作为学生,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不强,特别是在老师不在的时候,学生各自展示出自己真实的一面,这些老师是看不到的,但同学却能像照相机一样拍个一清二楚。
  有一次,我要开会,就让小助手管理课堂。可是,在这过程中,我的小助手也去大队部开会了。教室里发生的事可以说是妙趣横生,回到教室后,我赶紧确定习作主题,让他们作文。
  一个学生思考了几分钟后,拿起了笔:“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可是在我们班,这句话未必应验。张老师麾下的三大弟子总是把我们这群猴子华丽变身为小虎的美梦击得粉碎……可是好景不长,‘三人组’溜回座位后好了伤疤忘了疼,又开始‘兴风作浪’了。‘大少’找借口下座位,在教室内搞怪作秀,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二少’巧言善辩,想把刚才的事情摆平;‘三少’玩起了武力,在教室里乱窜,想让二弟子臣服。阿祖气得七窍生烟,可是三人却视她为空气。这下硝烟再起,又不得安宁了。关键时刻,阿珍和莉莉回来了!三大弟子各施绝技,差点没把‘三人组’给吓趴下。大弟子扣去了‘三人组’的星星,二弟子让他们深刻反省,三弟子对刚才的情况很不满意,让他们抄写课文。她们恩威并举,很快降伏了‘三人组’,教室里又恢复了平静……”
  这篇习作诙谐幽默,只有亲临现场才有这样真切的感受,只有真切的感受才有独特的思想见解。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捕捉学生的生活、学习细节,让其转变为学生的习作素材,这样就不怕学生写不出真事,倾吐不出真情了。
  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总之,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注重细节,以活动为载体,以生活为依托,让学生文由心生,以情感人。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形式和表现手法。语文教学理应由关注“写什么”向关注“怎么写”转身。学生从言语内容中得来的东西,只有在言语形式的炉中整理、归纳、熔炼,才能化入心灵,融入骨髓。  [关键词]言语形式 写什么 怎么写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65  【背景描述】  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
[摘 要]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认识和积累大量的汉字是学生实现无障碍阅读的前提。通过“自主识字,同步读写”,学生自主识字,加上教师的引导、点拨、激励、评价,学生的识字量有了突破,短时间内达到了识字快、多、乐,无障碍阅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而成为现实。  [关键词]自主识字 同步读写 教学实施 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在知识和信息大爆炸的今天,课程改革也正经历着一场新的革命。将互联网应用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资源优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语文教学研究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那么,如何让互联网植根于语文课堂,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多姿多彩呢?笔者结合执教《二泉映月》一课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营造氛围铺垫共鸣根基  兴趣是学生寻求真理探究科学知识的内驱力,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作业不仅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学习、巩固语文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学时,我总是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随堂练习的积极性,巧妙设计课堂作业,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快乐地完成课堂作业。下面,我以《伯牙绝弦》为例,谈谈优化课堂作业的具体方法。  一、新颖别致,激发兴趣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所以,布置《伯牙绝弦
余同生教授在《语文教学的协同效应》一文中指出: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具有协同发展的特点,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某一种能力有缺陷,其他三种能力都会受影响。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大量听记、听说、听赏等多种形式的听力训练,同时调动学生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协同发展。  一、听写训练——语言积累的基石  听写训练是语言训练一种有效的方式。在教学中,应对听写
在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北京的张龙老师执教的《最后一头战象》获得了特等奖。张老师在课始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教学片断赢得了专家、学者的一致推崇。  【教学片断】  师:课前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预习,现在请大家快速看一下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这篇课文讲的是日寇和西双版纳特种部队——战象打了一场恶战,战斗结束后,发现了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活着,人们在旁边救了它,这头象的
[摘 要]习作教学,贯之以行动才是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习作之间相似板块的链接,在归一中落实材料;强化同一习作不同话题价值,凸显不同侧面下的训练价值;关注纵横联系,以联系的眼光关注习作的训练重点。  [关键词]习作教学 素材 语言文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77  三年级作为学生习作练习的起始阶段,对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作为语文老师,通过有效的引导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解读,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这是神圣的使命和责任所在。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引导,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笔者一直探索的课题。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谈谈一些体会。  一、破题引导,深入理解  在很多课文中,题目就是点睛之笔。抓住题眼,进行破题引导,这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一
语文教师是学生语言的点灯人,智慧的启迪者。“语言是存在的家”,语言是学生精神的故乡,语言的背后跳动的是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站立的是一种本民族的母语文化与民族精神。阅读的过程,是点亮的过程——是已有生活经验的点亮,已有知识的点亮,已有认知的点亮。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重直觉内省和体验感悟,要点亮语言,重赋语言以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色彩。  一、读你的感觉像春天——灿烂的语言在体验中点亮  体验作为一种能力
预习,对每一节课都是必要和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培养孩子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可是,以往我们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太格式化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认为预习就是走马观花,粗略将课文看一遍就算是预习;有的学生则“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标好课文的段落,画好新字生词,就完事……其结果呢,教师随意出示的生字不认识,句子读不通,对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