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 你做对了吗?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去面试求职,每个HR都要问我一个问题——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请问我应该怎么回答比较好?”这是很多年轻人心中都有的一个问题。
  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甚至是刚进校门的大学生,都会遇到“职业规划”这个词。
  职业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规划。其科学的定义,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职业规划从还没有踏入社会开始,一直到进入职场,甚至会伴随我们的一生。从事一份适合自己的事业,才能发挥自己的热情、才智、能力,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因此可以说,做对职业规划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但是,有很多年轻人,从入职到工作几年,却没有认真地做过一次职业规划,也没有学习过职业规划方面的相关知识,临近毕业,随机地找一份工作。入职后,每一天重复着手头上的工作,报告写得越来越溜,EXCEL用得越来越好,但除了业务熟练程度的提高,能力似乎和刚入行的新员工相比没有太多的优势。工作几年后,到底给自己带来了多少成长,而未来又该走向何方,似乎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既缺乏规划,也没有从中得到成长。于是,“中年危机”“失业压力”就难免会悄然袭来。这时,他们就会感叹青春不在,精力衰减,“拼不过年轻人”。想跳槽,却感到自己缺乏竞争力。想转行,又对各个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缺乏了解。所以只能停留在目前的职位上,走一步算一步,得过且过。


很多高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讲座





  再看看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明白自己的特长、兴趣,从步入职场开始就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并且不断学习充电、提高自己。他们之中,有的在积累了经验和资金之后选择创业,有的在一家公司稳步晋升,也有的在互联网的风口中成为新兴职业的探索者,从他们身上,看不到“中年危机”,也没有对前途的迷茫,更不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只是自己对于职业生涯的清晰方向和牢固把控。
  其实,“中年”并不是危机的原因,对自己的職业生涯缺乏科学的规划才是,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习好好规划我们的人生吧。

职业规划——人生的导航APP


  如果你想要到达一个地方,你会怎么做?
  首先你会拿出手机,打开导航APP,设定目的地。
  然后,你会决定要如何到达,采用什么交通工具,是步行、开车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一路上,你可能还要随时查看导航。它会在每个节点提醒你该怎么走。如何换车,哪里转弯,当遇到堵车、封路等情况时,它还会提醒你改变原有的路线,最终引导你顺利地到达终点。
  一次出行尚且需要规划,我们的人生之旅更是如此。没有这样一种安排、一种规划、一种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考,就只能盲目前行,缺乏规划,任由自己的未来建立在一种不可捉摸的偶然性上。
  导航APP很像职业规划对一个人的作用:出发前,我们需要设定一个目标。当有一天发现自己似乎偏离了正轨,迷失了方向,它能帮助我们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最终抵达我们所希望的生活。
  既然职业规划是必要的,那么应该如何来做?很多年轻人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专家才能做的事情。的确,现在出现了专业的职业规划师,我们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不妨求助于专业人士,来获取一些专业建议。但是,职业规划也是一件很个人化的事情,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专业工具,或者就一些问题来咨询专家,但没有专家能够越殂代疱,来代替你“规划”你的人生。并且,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且定期回顾,不断调整修改。
  因此,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向专家、书本学习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方法,然后自己进行职业规划。在未来,随着职业的细分化、专业化、个性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把它当成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从出生开始规划人生


  我们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职业规划?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是在大学临近毕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遇到这个问题。
  也有人认为,从高考选择志愿开始,就是对未来职业的一种规划。
  而有学者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或者说人生规划,应该从出生后就开始了。
  美国著名职业生涯规划专家舒伯依照年龄将不同的人生阶段与职业发展配合,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保持和衰退五个阶段。
  成长阶段:由出生至14岁,该阶段孩童开始发展自我概念,开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考虑自己的将来,逐渐具备一定的生活控制能力,获得胜任工作的基础,并且在该阶段末期,越来越关心长远的未来。个人所要做的,是通过学校学习、社会活动来认识自我,理解世界以及工作的意义,初步建立起良好的人生态度。
  探索阶段:15岁至24岁。这个阶段是职业认同阶段,个人在这一时期里有了初步的职业选择范围、并且为之准备教育或者实践。该阶段的任务是,深化对职业和工作的认识,将学习成果和实践经验沉淀结晶,具体化自己的职业偏向,并初步实施。   建立阶段:25岁至44岁。个体在这个阶段开始确定自己在整个生涯中应有的位置,并成为家庭照顾者的角色。这个阶段要在不断的挑战中稳定工作,并学会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合理的均衡。
  维持阶段:45岁至65岁。个体已经找到了适合的领域,并努力保持在这个领域的成就。这个阶段发生的变化主要是职位、工作和单位的变化,而不是职业的变化。个人主要应巩固已有的地位并力争有所提升。
  衰退阶段:65岁以后。该阶段的重心逐步由工作向家庭和休闲转移。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安排退休和开始退休生活,精神上寻求新的满足点。
  可见,职业生涯规划不是在某一天一拍脑门就能设计出来的,也不是找专家咨询一次就能找到答案。它应该是随着我们的成长,从模糊到慢慢明朗清晰的过程。无论是幼时懵懂的“理想”,学生阶段表现出的兴趣、特长,还是大学时的专业选择,第一份投递出的简历,以及每一次求职、跳槽……这都是我们职业生涯中的一块块拼图。这一块块拼图拼接起来,就会形成一个人完整的职业规划。
  或许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没有早到从幼儿园开始就规划人生,但是,越早开始建立职业规划的意识,就会越早帮我们明确职业生涯的方向、目标和实现路径,就像一句话中所说的: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迈向哪里却很重要。

职业规划的本质是认识自己


  “我到底适合做什么工作?”很多年轻人会抛出这个问题。认为专家能告诉自己做什么职业发展前景好、去什么公司待遇好、怎么做才能更快地升职加薪……其实这是对职业规划的一种误解。没有一个完美的、设计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范本是适合每个人的。
  职业规划专家舒伯认为:任何个体都拥有获得成功和满意感的潜力。人们由于兴趣和能力的差异而从事不同的职业。如果把个人与职业进行有效的匹配,那么他们将对生活感到十分满意。
  或者,也有人认为职业规划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填写一大摞厚厚的问卷。随着测试结果出来,自己适合什么工作也就有答案了。的确,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很多种成熟的职业心理测评工具,通过将人格的特质与职业的特质之间进行匹配,找到个人能力兴趣与职业岗位最佳的匹配。比如,现在职业咨询中所要用到的各种人格测试(MBTI、16PF、九型人格、DISC、心理投射測验)、职业兴趣测试(霍兰德、职业锚)、职业能力测试(领导力、沟通力、智力、情绪管理、组织协调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胜任力模型、评价中心技术)等。这些测试工作是借助心理咨询的手段,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确立职业发展的方向。但工具的结果只是作为参考,而不是绝对。并且,这些测评工作只是我们了解性格特质的手段。涉及到具体的职业规划时,还要根据个人的成长经历、事业愿景、优势特长、专业技能、价值观等各种情况进行综合考量,最后做出决定。而做出这个决定的人,只能是自己。
  因此,职业规划与其说是帮人寻找到适合个性发展的职业,更不如说是通过对人生目标的思考,帮助一个人全面地认识自我,找到一份与自己的内在价值观相契合的事业。也就是说,职业规划其实是在帮你探索:“我是谁”。

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


  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一个最广为人知的说法就是:要了解你自己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是最幸福的事。
  但是,对此也有人提出不同的观点:千万不要把兴趣变成工作,那会毁了你的工作!或许你的兴趣是看电影,但如果你要成为一位专业影评人,除了看电影,你还要读厚厚的电影史、电影理论,分析电影的结构、手法、技巧。当电影成为你的工作时,它似乎不再那么有吸引力了。
  又或许你的爱好是打游戏,但如果你要成为一位专业的电竞运动员,就不只是周末打打游戏那么轻松了,要每天接受长达十几个小时的训练。而且,电竞运动淘汰的残酷性决定了选手要承受很大压力。当打游戏变成工作,它很可能不再是你的爱好,而成为你的噩梦。
  这两种说法,似乎都很有道理。找工作,到底要不要凭兴趣呢?首先要看我们对“兴趣”的理解。
  畅销书作家孙圈圈在《请停止无效努力》一书中提出了她对于职业兴趣的看法,她认为,享受不是兴趣,真正的兴趣,应该是你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事情。
  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很多兴趣,比如旅游,看电影,打游戏,其实只是我们享受生活、放松的一种方式,不是真正的兴趣。真正的职业兴趣,是即使很苦、很累,但你仍然愿意去做的事情。
  那么要如何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呢?孙圈圈认为,除了可以借助专业的测评工具外,还要做到两点:多尝试,多总结。
  多尝试,是发现我们兴趣的最直接的方法。她在书中说,任何事情,只接触皮毛的时候,不要谈兴趣。当我们对一个行业、领域、职业有了足够了解,才能判断自己是不是喜欢它。比如,对于销售行业,很多人认为自己性格内向就不适合做销售。但是通过帮一家企业做统计,她发现这家公司的销售明星里面,内向性格的人比外向的多。
  尝试之后,需要加以总结,问自己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拿销售工作做例子:你认为自己不喜欢销售这个工作,到底不喜欢它的哪方面,是不喜欢应酬,还是对自己产品没信心?这个工作有没有哪方面是你相对喜欢的?如果是因为不喜欢应酬,才不喜欢销售,那适合你的工作就不是“非销售”这么简单,而是要去找不太需要应酬的工作。
  通过不断的尝试,对各个行业的了解,不断地问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就是慢慢发现自己真正职业兴趣的过程。

挖掘自己的天赋


  了解了自己的兴趣之后,我们还需要做的,是挖掘自己的天赋。
  “天生我材必有用”。从能力和性格上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价值观和爱好,当然也就有自己独特的天赋。找到自己的天赋,就会帮助我们事半功倍,在事业上更快地取得成功。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理想的工作,那么它应该在“幸福”和“天赋”的交集里。   提起天赋,我们常常会想到那些才华横溢的人:莫扎特6岁开始第一次欧洲巡演;爱因斯坦在26岁提出“光量子”假说;姚明在22岁成为NBA“状元”……
  但是,天赋是否意味着我们只要发现它,然后就可以一路顺风顺水,轻轻松松地实现成功?
  并不是这样。
  就拿莫扎特来说,在他6岁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3500小时的练习。当然,倘若换另外一个人,也练习同样时间,很可能达不到莫扎特的音乐造诣。但是,如果没有这么多刻苦的训练,莫扎特也难以成为音乐神童。
  因此,所谓天赋,是我们某一种与生俱来的优势。这样的优势可以让一个人在同样的起点上,比一般人进步的速度更快。但是,天赋并不能完全替代努力。也就是说,天赋是隐性的,是一种潜力,而不是一个人已经拥有的“能力”。
  要想进步,获得能力的提升,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技能。
  有这样一个公式,可以形容天赋与努力的关系:能力=(天赋+知识+技能)*时间投入。在某一领域,拥有天赋的同时,加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投入一定的时间反复练习,才是能力。
  优势理论的创始人马库斯·白金汉在《现在发现你的职业优势》一书中,提出一个寻找优势信号的SIGN模型。
  SIGN——对应的是Success,Instinct,Grow,Need四个单词。一个人的天赋优势就隐藏在这些信号背后。
  Success——自我效能感很强,觉得自己肯定能成。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有着异于常人的自信,即使刚刚接触,就相信自己“我能行”。
  Instinct——自动自发,迫不及待想尝试。有没有一些事情,你非常愿意尝试,探索,甚至做起来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Grow——学得快。有没有一些领域,你一接触就明显比其他人进步更快一些?
  Need——满足。你完成一项工作,让你很开心,拥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总结起来,SIGN分别对应的是:自我效能、热爱、天赋、需求。符合的条件越多,越有机会发展成你的独特优势。

制定实现路径


  之前我们说了,做职业规划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過程,但是仅仅认识自己也是不够的。职业规划对一个人来说,应该是一种战略规划。一家企业做战略规划的时候,需要考虑外部环境、竞争对手、消费者等因素,我们做个人职业规划同样如此。知己还需知彼,充分认识了解自身的因素之后,还需要了解外部环境因素。
  比如,针对你的目标职业,你需要了解这个工作职位的工作内容,它未来的发展前景,市场上的竞争情况如何,供需关系怎样,你目标中的几家公司的大致情况,企业文化,招聘渠道和招聘要求,薪酬待遇分别如何等等,将这些因素都纳入考虑。
  下一步,你需要制定一个可以执行的规划和实现路径,帮助自己实现职业目标。
  比如,你现在是一家公司的产品助理,你的职业规划是通过十年的时间,成为产品经理、高级产品经理、产品总监,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级人员。
  又或者,你的计划是从产品助理做起,做到产品经理,再经过运营、市场等各个部门的历练,进入公司的管理层,成为CEO,最终目标是自己创业。
  无论自己的职业目标是什么,你都要将职业目标拆分细化,将其变为一个一个的小步骤,落实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
  我们都知道,目标分解后,就会更加容易执行。有了具体的实现目标和“倒计时”,把目标细化到每个月,每一周,我们就会更加有动力去过好每一天。

及时修改调整


  做好职业规划后,它并不是一张固定的地图,我们要按着它“一条路走到黑”。导航地图需要更新,职业规划也是如此。我们要根据社会环境、公司经营状况、行业发展情况等因素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调整。


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上

  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突飞猛进,新兴事物的不断涌现,社会发展速度之快更要求我们及时跟进和完善规划。察觉外在环境的变动并随之变化,才能作出不断完善的职业规划。
  比如之前,我们一直接受一个人只有一个职业身份的观点。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成为拥有多重技能、多个职业身份的“两栖青年”“斜杠青年”。那么,职业规划也可以随之更新,从单一职业规划到“组合型职业”规划转变:你尽可以结合自身的技能和专长,身兼多职,同时从事多项既能胜任又喜欢的工作。
  再比如,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发展,每天都在出现新兴职业:“旅行体验师”、“整理师”、“夸夸师”等新兴职业出现在人们视野中。这些新兴的职业或许也会给你启发,结合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社会需要,创造出一个新的职业。
  小赵曾经是一位高铁工程师,他既喜欢逻辑严密的数学,也喜欢引人入胜的悬疑小说。后来,他成为了一名密室逃脱设计师,在他看来,这份工作自己很热爱,也很适合自己。密室设计师既需要构思一个吸引人的故事,也需要结合现实的空间,场景,做好空间设计,以及道具、机关的设置。
  总之,在“职业规划”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词的今天,每个年轻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师”。因为,无论是学业、事业还是人生,花时间在规划自己身上,你永远不会后悔。重要的是,做职业规划,不要凭借三分钟热度,也不要做好之后就把它锁进抽屉,置之脑后。把它写进笔记本,或者放在手机里,每天拿出来看一看,让它真正像导航一样,指导、提醒我们的每一天,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有了规划和目标,相信我们的每一天都会过得不一样。它会帮我们抵达我们想要的生活,帮我们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其他文献
全麻苏醒和全麻诱导一样是整个麻醉实施过程中的高风险阶段,规范的处理和护理人员积极的配合有助于患者平稳的度过全麻苏醒期,反之,可能发生严重的意外和并发症.严密观察生命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役。中国的脱贫攻坚创举,已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壮举,深刻彰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指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
期刊
1 病例介绍rn患者男,58岁,未婚,因反复腹部不适7年,加重伴发热4d于2017-08-07入院.患者7年前有急性胰腺炎病史,当时治疗好转后出院(具体情况不详),出院后反复发作上腹部不适,
水利工程多由政府进行投资建设,整个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应的标准规范.而且,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工艺,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项目建设管理工
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在时代发展大步加快的趋势下,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数学作为中职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科目,必然也要紧跟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提升中职学生自身的数学创
巨大肥厚性胃炎(Menetrier病),是一种由于胃黏膜过度增生导致胃壁广泛增厚疾病,其临床特征是黏膜皱襞巨大扭曲,多见于胃体及胃底部,很少累及胃窦,临床表现各异,多有腹痛、恶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金融工具在财务管理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利器,是降低金融风险指数,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不可或缺的主要工具。本文旨在探讨在财务
伴随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在高考新趋势要求下,角色扮演模式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充分地体验历史、感知历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对这片热土无比挚爱,这里不仅有我的亲人和朋友,更有我的根和我的梦.我出生在国家级贫困县兰考县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当我还在上小学时妈妈就告诉我“好好
目的:观察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出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寻求此病更加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眼科收治并行白内障超声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