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滨区建设“五型”幸福乡村的经验与启示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探索总结河南在乡村“五个振兴”方面实践中所取得的典型经验,我社联合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粮食与物资储备局、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课题组,共同调研典型县区,推出如下三篇乡村振兴实战案例调研报告,以飨读者。
  摘 要: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按照“一体两翼、一带五区”的总体布局,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坚持全域幸福理念,以建设“五型”幸福乡村为抓手,打好产业振兴之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产业相结合,探索出了农旅融合型、休闲体验型、文化传承型、科技支撑型等产业发展新路径,以自己独特的“12221”乡村产业振兴模式,实现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经验启示
  淇滨区作为鹤壁市首善之区,是鹤壁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总面积335平方公里,总人口40余万人,辖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其中6个涉农乡镇(街道办事处),共有153个行政村(社区),农村人口6.29万人,耕地面积约13.4万亩。2018年,淇滨区生产总值204.33亿元,第一产业6.59亿元,第二产业99.28亿元,第三产业98.46亿元,增速8.2%。乡村人口为6.29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323元。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一系列荣誉。
  党的十九大以来,淇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引领,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全域幸福理念,围绕“一体两翼、一带五区”总体布局,聚焦精准脱贫等五个着力点,以建设富裕型、兴旺型、花园型、和美型、活力型“五型”幸福乡村为抓手,打好产业振兴之基,全力推进幸福乡村建设,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打造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圖的“淇滨样板”,探索出了一条产业发展新路径,为全面振兴乡村提供了重要动力和基础支撑,其经验与做法值得借鉴。
  一、淇滨区建设“五型”幸福乡村的具体做法
  淇滨区充分利用东部平原、西部山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诗意乡村、秀美淇滨”的战略定位,深入实施产业培育、人居环境、文化铸魂、乡村治理、深化改革、民生改善、强基固本、人才助力“八大提升行动”,城乡一体、统筹全域推进乡村振兴,既抓沿淇美丽乡村示范带,又抓平原地区城乡融合,全面发力、分类施策、重点突破,打造立足乡土社会、富有淇滨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五型”幸福乡村示范标杆。
  (一)聚焦精准脱贫,建设富裕乡村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乡村振兴的战略基础。2019年8月底,淇滨区9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1%的贫困村达标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1.92%下降到0.6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确保2019年年底前2个贫困村、620名贫困人口脱贫下,该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一手抓剩余贫困人口减贫,一手抓已脱贫人口的巩固提升。结合乡镇(街道办事处)地域特征,以发展种植业为核心带领农民致富,高标准谋划实施上峪乡卓坡百果园采摘。该项目由鹤壁市三誉同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办,流转土地300亩,发展观光采摘业,种植桂花树、梨树、果桑、葡萄等16类优质品种。卓坡村村民通过流转土地,每亩可获得600元收益,可解决16名劳动力务工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4名。大河涧乡打造联通上峪乡白龙庙至河口沿线的生态旅游观光产业扶贫示范带,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大河涧乡牛横岭仙果园主要种植草莓、葡萄、奇异果、猕猴桃等,流转土地560亩,分三期实施,每年兑付贫困户土地流转费15.7万元、分红30万元,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牛横岭仙果园还与河南农业大学建立合作关系,由4名大学生提供技术指导种植优质葡萄和猕猴桃,新型的营销模式使水果旺季供不应求,带动了70户贫困户脱贫。马横岭思源农林公司主要引进优良新品种樱桃、黄桃、红梨、李子、苹果、猕猴桃、红心火龙果等发展水果采摘,共建6个种植大棚,每年带动9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4000元,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绿缘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0余亩,总投资350余万元,主要种植侧柏、五角枫、黄连、花椒等,年出苗150余万棵,年均效益50万元,长期聘用5名贫困户务工,年支付工资7.5万元。河南百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占地320余亩,投资350万元的一期2座生态鱼塘、80亩采摘园已建成,年分红28万元,长期聘用10名贫困户务工,年支付工资15.6万元。大赉店镇田辛庄冠达花卉种植产业流转土地900亩,经济效益约3000万元人民币,带动就业30余人。钜桥镇饮马泉红薯种植等扶贫产业基地,带动钜桥镇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入股分红的形式,建立了甘薯繁育基地,每个贫困户每年有2000元的分红,每个季度按时分到贫困户手中,同时聘用贫困户务工。同时,还利用电商销售平台,为地处偏僻的贫困户销售产品,解决了部分贫困户销售验证的问题。目前已形成龙头连市场、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二)聚焦做大做强产业,建设兴旺乡村
  产业兴旺是支撑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淇滨区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科学分析大众消费发展趋势,按照“有需求就有市场,有特色就有销路”的方向,以高品质、纯生态为基础和标准发展产业。一是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大河涧乡横岭小镇与大峪乡的桑园小镇进行连片发展,建设高品质、有特色的农家院、民宿等以服务游客。大河涧乡横岭小镇自2019年3月中旬开始建设,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已竣工,投资约2800万元。上峪乡共有民宿3家、农家院16家,投入资金1500万元,可服务游客1000人。上峪乡依托西部太行山区和淇河良好自然资源,加快推进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打造休闲体验旅游示范区。桑园小镇于2016年8月启动建设,桑园小镇旅游度假区20余平方公里,共有小吃86间。自桑园小镇开园以来,游客总量超过560万人(次),综合收入2亿元,带动周边2000余人从事旅游服务与相关产业,年人均增收3000元。二是大力发展都市近郊休闲农业。金山办事处、钜桥镇、大赉店镇以城市近郊优势,发展网红小镇、四季花海、共享菜地、布衣客栈、草地露营、果蔬采摘等配套类、休闲类、体验类、观赏类特色产品,打造城市“后花园”。三是大力推进农业品牌打造。以上峪乡梅花鹿、种驴,大河涧乡肉牛、大耳羊、黑猪为主培育农业品牌,产品主要销往福建、广东等地,年产值500余万元。金山办事处以养鸭为依托,高质量发展和培育特色养殖业。以金山办事处许沟养鸭为例,其打造的“淇河三珍”成为鹤壁明信片。缠丝蛋(淇河三珍之一)原产地在许沟,该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使带贫致富和产业发展实现“双赢”。目前,金山办事处许沟缠丝蛋销往全国各地,年产值150多万元。四是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淇滨区钜桥镇农业硅谷产业园、京东云(河南)计算大数据产业基地优势,打造全国最大农业行业云。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业”“互联网+乡村振兴”,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数字乡村、数字乡村旅游等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依托益农信息社,为农民提供“买、卖、推、缴、代、取”等综合性服务,农民在益农信息服务社的线上电子商务平台获取农业信息,进行农产品交易、农业技术咨询、农田远程诊断,享受日常生活基础服务和物流配送服务等,使优质草莓、猕猴桃、葡萄、粉条、小米、缠丝蛋等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   (三)聚焦优化生态环境,建设花园乡村
  改善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和综合性举措,淇滨区从清洁乡村到美丽乡村,再到花园乡村,建设“淇滨大花园”,一步步深入,一步步提高。一是淇河生态保护。淇滨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保护淇河的生态环境,使沿淇5个涉农乡镇(街道办事处)生态旅游产业得以振兴。金山办事处充分发挥淇河湿地公园、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名片效应,积极开发乡村旅游,依托扈家大院、金山寺、罗贯中隐居地等旅游资源,打造集文化创意、健康养生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二是抓好“淇滨大花园”建设。围绕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路段上峪乡28000米绿化提升。上峪乡完成造林绿化5500亩,建成森林特色小镇1个、森林村庄3个,以生态特色助推乡村旅游。种植雪松、竹子、迎客松等适时适地树种20万余棵,打造景观小品40余处。三是抓好村容村貌改善。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全力做好农村环境整治、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上峪乡累计投入人力2000余人(次)、机械200余台(次),投资20余万元,配置标准化垃圾收集箱2800个,清理垃圾340余吨,粉刷美化墙体4.5万平方米;大赉店镇投入200万元,建了3个垃圾处理点;金山办事处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完成了1533户农户厕所改造,建设3座垃圾中转站,3个村实现了污水集中处理。大河涧乡投资800万元,推进人居环境改造,完成1600户厕所改造,建设3个垃圾中转站、180个垃圾箱,建设1个污水处理站,使乡村充满温度,各具韵味、富有活力。四是抓好基础设施完善。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安全饮水、清洁取暖等工程,上峪乡建设10公里,大赉店镇建设25公里。目前,翟村、焦庄、侯庄3个污水处理项目及清洁取暖工程投资500余万元,完成焦庄、高庙、侯庄等7个行政村实施农村建筑能效提升约7万平方米任务。金山办事处庞村、弓家庄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将农民饮水纳入城市供水管网,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四) 聚焦夯实治理根基,建设和美乡村
  淇滨区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作为主攻方向,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营造和谐善治乡村环境。一是把村党组织建成坚强堡垒。注重培养选拔政治素质高、发展意识强、懂经营、善管理的返乡人员,不断充实农村干部队伍。上峪乡2015年17个行政村全部换届,吸纳返乡人才30人;大赉店镇换届20个村,吸纳11名返乡人才;金山办事处12个村委会全部换届,吸纳返乡人才10余名。二是把优良乡风浸润千家万户。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100余场,推进移风易俗,激发崇德向善正能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载体,引导广大农民倡树文明新风。钜桥镇岗坡村开展“六星文明户”评选,评上“六星文明户”的可在村内经营餐饮、民宿等产业。三是把有效治理落实到乡村基层。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创新完善“一评四会”矛盾化解机制,加强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
  (五)聚焦深化农村改革,建设活力乡村
  深化农村改革是农村发展的迫切需要,可全面激发農村发展活力。一是抓好“地”的改革。稳妥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三块地”改革,探索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二是抓好“钱”的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等工作,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上峪乡17个村、大赉店镇20个村正在推进,金山办事处12个村、钜桥镇28个村已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三是抓好“人”的改革。积极引导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加大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培育力度,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吸引小农户入企、入社、入产业链,其中上峪乡9个专业合作社,大赉店镇80个专业合作社、40个家庭农场,大河涧乡专业合作社6个、家庭农场2个,钜桥镇10个专业合作社、25个家庭农场,有效提高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二、淇滨区建设“五型”幸福乡村的经验总结
  淇滨区以建设“五型”幸福乡村为抓手,打好产业振兴之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产业相结合,走出了农旅融合型、休闲体验型、文化传承型、科技支撑型等产业发展新路径,探索出了自己独特的“12221”乡村产业振兴模式,即“一个主线、两大引领、两大支撑、双轮驱动、一个保障”,构建起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体系,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坚持以绿色发展为主线,推进产业绿色化
  淇滨区把解决农村污染和优化生态环境作为重中之重,坚持走农业产业绿色化道路。第一,充分发挥该区依山傍水的独特自然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着力构建“一村一景”“一乡一韵”的乡村旅游业。如桑园生态休闲旅游、许沟文旅康养、牛横岭果蔬采摘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第二,该区突出生态建设,推进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做好“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打造淇滨生态绿色品牌。目前,城市绿地面积1450.7公顷,绿地率达42.6%,绿化覆盖率达47%,人均公共绿地14.2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3%,道路绿化普及率达100%。从理论层面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为宗旨,建立健全了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了产业富和生态美的统一,形成了以生态发展为前提的绿色产业发展格局。
  (二)坚持总体规划引领和项目规划引领
  淇滨区在乡村绿色产业发展过程中,一是做好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同时制定“1+n”政策框架体系。淇滨区根据资源特色优势,确立了“一体两翼、一带五区”空间总体布局。“一体”就是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统筹全域推进乡村振兴,以城带乡、融合发展,既抓城市带动,又抓农村主体,突出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两翼”,就是以主城区东西两侧涉农乡镇(街道办事处)为两翼,东部打造平原美丽乡村示范区,西部探索山地丘陵地区特色小镇示范点,构建东西呼应、两翼齐飞新格局。“一带”就是依托淇河独特稀缺山水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淇河山水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带,布局“一线多点”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多点连线、连片打造,构建沿淇美丽乡村示范带,打造中原地区知名的沿淇美丽乡村旅游风景线。“五区”就是着力打造桑园小镇、金山滨水、东区龙岗、大赉近郊、横岭小镇五个特色示范区,努力形成多点支撑、以点带面、遍地开花的繁荣盛景。二是做好项目规划。例如桑园特色休闲小镇项目和五号山谷项目,引进国内知名品牌,对标国内外先进典型,借鉴经验,突出特色优势,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分步实施,逐步升级,注重组建“行业专家+人文专家+民俗专家+政策专家”规划专家团队,高起点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深入挖掘独特的山水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丰富业态、完善功能、提升服务,向周边延伸触角、拉长链条,形成相互带动、相互补充的景观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创建国家级4A级景区,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山水休闲旅游胜地和美丽乡村样板区。   (三)坚持特色产业支撑和特色小镇支撑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淇滨区在发展过程中,一是强化产业支撑。注重发挥特色优势、错位发展、打造品牌、培育集群、链式发展,顺应全球化、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大趋势,吸引国内外高端资本、技术、人才、项目等高端生产要素,上峪乡谋划发展了乡村旅游、特色种植、特种养殖、生态林果、农产品深加工、新能源六大产业。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投资6亿元的桑园小镇与3亿元的横岭小镇联动发展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健康、养老、運动等大健康和大旅游产业,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生态体系。二是强化特色小镇支撑。特色小镇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空间载体。上峪乡桑园村计划流转土地300余亩,进行果桑及油菜的交叉种植。依托桑园小镇现有品牌举办桑园村油菜花海节、桑葚节等,开发合作经营绿色菜籽油及桑叶面、桑葚酒、桑叶茶等系列食品的加工和销售,从而实现桑园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经济。通过发展田园综合体和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枢纽型、服务型、旅游型、文化型等特色小镇,支撑乡村产业振兴可持续发展。例如,横岭特色小镇示范区海拔约270米,主要是依托高山村落农田自然资源、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高标准规划种植猕猴桃和葡萄,拓展体验、科普、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初步形成了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特色小镇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四)坚持示范带动和龙头带动
  淇滨区围绕“五型”幸福乡村目标要求,一是强化示范带动。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形成合力、多方共赢”,探索“龙头+基地+村集体或专业合作社+农户+金融”的产业发展模式。成功建成了一批示范园区、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取得了显著成就。大河涧乡横岭小镇主要包括游客集散中心、牛横岭仙果源生态园、马横岭古练兵场烽火台、窑洞赵古长城遗迹、七里沟民宿客栈、杨寨沟艺术村、挂沟康养基地等。通过整合扶贫、美丽乡村、外商投资等各类资金5000余万元,握紧拳头办大事,重点打造横岭小镇示范区核心部位,迅速成为乡村旅游的引爆点,充分发挥横岭小镇旅游+扶贫示范带动作用,采取资金统一使用、农户利益分配的模式,提高群众收益。二是强化龙头带动。引进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集群。大赉店冠达花卉种植基地带动村民30余人就业。在“民办、民管、民享”原则下,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管理模式,以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为目标,合作社有社员329户,红薯种植面积超过万亩,带动周边县区农民1600多户增收致富。
  (五)坚持党建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离不开坚强有力的党建作保障,更离不开一支敢想、敢干、敢担当的党员队伍。淇滨区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一核心政治保障,大力实施“强基固本”计划,推进党支部“堡垒工程”,开展“五星支部”创建。区委组织部高度重视农村人才的发展与培养,一是摸排乡土人才。年初利用在外人员回乡探亲的时机,在全区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10个行政村和村改居,召开“村情民意恳谈会”。组织人员走访摸排乡土人才,共排查登记乡土人才732人(含村级后备干部),78人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库,为下一步村“两委”换届、吸引人才回乡创业奠定基础。二是持续开展“党建心连心·送人才下乡智助脱贫”活动。自2018年区委组织部开展“党建心连心”活动以来,各成员单位踊跃参与,受到群众认可支持。目前,区委统战部、区教体局、区卫健委、区科协联合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已陆续开展送教下乡、技能培训、专家义诊、知识讲座等各类活动70余次,受益群众达1.3万人,收到良好效果。三是实施村支书“头雁计划”。对于政治觉悟高、大局意识强的优秀人才适时吸纳进村级党组织,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库,通过选举选拔进村级班子,积极推荐和协商成为区、乡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培养了一批乡村治理和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上峪乡34人,大河涧乡16人。充分运用“人的党建”理念,突出抓好农村带头人、基层党员、群众骨干三支队伍,充分发挥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作用,涌现出了桑园村第一书记刘伟、岗坡村党支部书记郭文山等一批先进典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淇滨区建设“五型”幸福乡村的启示
  淇滨区坚持全域幸福理念打造“五型”幸福乡村,以优化生态环境为重中之重,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实现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党建的有力保障下,深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通过城乡融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富裕了农民,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使乡村振兴战略得以顺利推进。
  (一)保护绿水青山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两者科学统一的结合点是发展绿色经济
  首先是优先发展生态经济,鼓励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链条发展和集群发展。其次是打造生态经济发展载体,鼓励发展田园综合体、农业科技园区、特色村镇,以及创建绿色经济示范区。最后是构建和提升生态经济发展制度体系,建立完善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治、经济、行政和执行体系,严控环境容量,严格项目准入,推动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
  (二)乡村振兴要找准和把握好结合点,科学协调稳步推进
  第一,要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市场环境和产业基础,探索产业振兴道路。第二,要抓住城乡融合发展的结合点。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乡村振兴才有条件、有基础,才能够真正形成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体制。因此,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实施产业振兴,必须把城市工商资本和土地资源、绿色资源进行结合,才会产生新的生产力,这是产业振兴的根本途径。
  (三)乡村振兴要以全面振兴为纲,五大振兴共同实现
  乡村振兴是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因此,在大力发展产业、实现产业振兴的同时,要将其他方面的振兴有机结合,进行提升与带动。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把“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使农民富了口袋的同时又富了脑袋,同时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达到乡村平安、祥和、富裕、美丽、文明,最终达到“五大振兴”共同实现的目标。
  课题组成员:谷建全、程传兴、刘战国、张鸿雷、马勇进、杨秋意、高阳、方化祎
  执笔:杨秋意、高阳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非农就业人口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农村宅基地遭到闲置,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实施宅基地退出机制正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改革方向,而合理的退出补偿是宅基地退出机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采用收益还原法和成本逼近法对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瓦屋镇李老庄村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500元/平方米可作为该地区宅基地退出补偿的参考标准。在宅基地退出中,除了
期刊
近日,一段四川仁寿县城管执法的视频在网络发布后引发热议。视频中面对占道卖水果的老人,城管队员非但没有处罚他们,反而帮老人把装水果的竹篓抬上了车,担起扁担给他们另找了摊位。视频一经发出,引来网友纷纷点赞。   城管与小贩、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如此亲近,折射出的是当下各行各业努力复工复产,多地优化营商环境、放宽市场准入、助力经济复苏发展的施政导向。允许地摊经济、流动商贩回归,不仅增加了就业,方便了群众生
期刊
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考察。这是16日下午,习近平在位于信阳市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同当地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亲切交谈 摄影/新华社记者 鞠 鹏  新华社郑州9月18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实证研究的方法出发,探寻现阶段试点地区“三权分置”改革的具体模式,并分析其利弊。结合广西桂林以宅基地为依托的农家乐用地现状与出现的问题,在两者关系范围内在桂林地区引入宅基地“三权分置”以解决农家乐用地及其他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对策,为其他具有相同情况的地区提供类似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宅基地“三权分置”;农家乐用地   一、问题的提出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创造性提出要“完
期刊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不仅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而且百姓餐桌越来越丰富,品质越来越优良。改革开放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农村改革全面铺开深化,为农业快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
期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并强调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无数代人同向发力,把理想信念的火种和红色基因世代传承。党和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孕育的红色文化,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具有独特的精神标识
期刊
11月13日,河南省休闲农业现场会在信阳市光山县召开。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总农艺师王俊忠,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赵栓成,副处长张芳、兰文,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出席会议。王俊忠在讲话中介绍了全省休闲农业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效和主要措施,就推动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安排,并对信阳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成效和典型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近年来,信阳市农业农村系统牢固树立“
期刊
摘 要:乡村公共景观设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元素。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壶镇镇陇东村的乡村文化特色为切入点,研究乡村公共景观设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陇东村既注重保护历史特色、生态底色,又兼顾现代化的人性设计和村庄发展的融合,通过乡村公共景观设施同乡村自然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改善乡村的空间环境与生态质量,充分体现了乡村的自然和谐之美,成功打造了生态环保、生活和谐、精神文化充实的
期刊
河南省方城县辖14个镇1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569个行政村,总人口120万人。农业生产以传统粮食作物种植为主,而种植粮食作物效益较低,不利于增收脱贫。近年来,为了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把木瓜、薄皮核桃、黄金梨、晚秋黄梨、冬桃、花生、蔬菜、食用菌、蚕业、小辣椒等特色农业发展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截至2018年年底,全县特色农业总面积已达120万亩。   一、现状与成效   (一)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期刊
摘 要: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农民工未成年随迁子女的教育福利问题逐渐显现,福利供应的多元化中多元主体的责任分担问题,其本质上反映出我国福利多元主体的构架不合理,并充分体现了我国补缺型儿童福利制度的脆弱性和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构的必要性。关注农民工未成年随迁子女的服务型教育福利问题,需要充分发挥家庭以及社区的能动作用,打破教育福利提供内容、提供方式以及责任结构的失衡状态,从而满足农民工未成年随迁子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