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设计,增添习题趣味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情分析】
  《平均数》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数学的内容。本课教学要求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统计知识,多次经历了统计的过程。但真正接触“平均数”这个概念却是第一次,所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要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必须在教学中充分运用ppt帮助教学。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设计】
  板块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操作:咱们来做一个摆方块比赛,看谁摆得有对又快。在第一列摆7个方块,第二列摆6个方块,第三列摆5个方块。摆完之后同桌互相检查,然后将方块轻轻移到桌子的右上角。
  功能分析:本项操作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准备材料。
  欣赏:在集会中有一个游戏特别吸引人,一起来看一看。
  功能分析:三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有趣的游戏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课的兴趣;三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尚弱,在直观的ppt演示中更能理解新知中的概念。……
  板块二: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问题1:怎样才能让他每次套的个数变得同样多?
  功能分析:刚刚是产生的求平均数的需要,这个问题则指向平均数的求法。
  活动设计:用课前摆的小正方形作为学具,可以移一移摆的小正方形,也可以在练习纸的1号框中写一写,开始。……
  板块三:巩固应用,深入理解
  问题1:(ppt显示:想2)看看这三条彩带,想一想它的平均长度可能是几?下面有一个是他们的平均长度,你认为是几号?
  功能分析:方法得出并及时巩固之后,稍作估计上的拓展。
  活动设计:独立思考,同桌互说。
  反馈方式:手势表示选择的答案。
  追问: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他的答案正确吗?谁的想法和他不一样?)
  结合ppt小结:这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要比14长,比24短,应该在14和24之间;而且它和每一条丝带的长度都不同。
  问题2:(ppt显示:想3)轻声读一读,看得懂这一题的意思吗?这两个问题你能回答吗?
  功能分析:利用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习题,并适当创新利用教材,使得教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活动设计:独立思考,同桌互说。
  反馈方式:指名回答。
  追问:(ppt显示:小明所在班级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小强所在班级的平均身高是150厘米。)小明一定比小强矮吗?
  小结:小明可能比他们班的平均身高高,而且可能高很多;小强可能比他们班的平均身高矮,而且可能矮很多;所以小明不一定比小强矮。
  问题3:小明前三次口算比赛的平均成绩是89分,他想努力一下,通过第四次考试让自己的平均成绩达到90分,请问小明第四次至少要考多少分?
  功能分析:这一题是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变形题,开放性较大,难度也较大,从而让学生从口头过渡到笔头,明确必要的时候需要自己动手写一写。……
  【教后反思】
  1、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利用ppt呈现有意义的习题。本节课开始,利用ppt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套圈比赛入手,引导他们在多次对比中,不断形成认知冲突,不断产生新的方法,并引出平均数的概念,进而将平均数的意义不断引向深入,学生能深刻感悟到要比较次数不同的两人比赛成绩时,可以比平均数,从而突出平均数的比较功能。实际动手操作,得出了两种不同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激发学生开展研究的兴趣,练习的设计则既有基本的快速反应,又有适当调整的方法迁移,还有变式习题的适当拓展,用ppt呈现有意义的习题来不断深化平均数的意义。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ppt让习题变得有趣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为此,教师要构建生活课堂,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题活动中去体悟数学的价值,在基于实践的探索发现个去感受数学的魅力。本节课中,利用ppt,从新知学习到巩固应用,设计的从方法呈现比较、到方法运用迁移、到方法变式拓展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练习,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赋予了较为生动的情境,让习题的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而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数学,生活之中用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地去学数学,用数学。
其他文献
有人说:美!这是用心灵的眼睛才能看到的东西。的确,我们时时刻刻处在多姿多彩的教育生活之中。匆匆行走其间,如果能带着平和的心,停下匆忙的脚步,就能捕捉到焕发美的事物,触摸教育生活中的美丽风景。  一、温馨一刻  班里的小鑫同学因遇意外,额头受伤,缝了几针。伤口的疼痛,使他的脸色看上去显得有些苍白。写字课上,小鑫同学正手握钢笔认真写字。坐在前面的小丹是一个聪明又很有爱心的女孩。练完钢笔字的小丹同学转过
随着特奥运动在全世界的普及,中国的特奥运动事业也随即蓬勃发展,而大连作为中国的一座现代文明城市,其特奥事业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首当其冲便是大连市沙河口区启智学校,他们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特奥运动员,这里的幕后英雄就是他们的体育教师——徐广松。  徐广松,1991年开始了他的特教人生,至今已有20个年头,在这二十年中,他伴随着智障儿童一起成长,努力开启着智障儿童的心扉,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他说:“特教事
通过学习SPARK课程,让我认识到了任务单教学的教学优势。任务单教学是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任务提示,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能动地引导和激励,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并通过任务举一反三。这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
对于普通的一节课,怎样的收益效果更大呢?笔者认为活泼的课堂氛围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班级的所有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仅是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营造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呢?从个人的多年教学经验看,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課前表演激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2)能够做研究减小摩擦力大小的实验。3)能够从实验中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4)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2、科学知识:1)知道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2)了解摩擦力的大小既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也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也与物体摩擦的方式有关,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3)知道增大
记叙文一般有四个意义段: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尾。每个段叙述事物的一个发展阶段。记叙人称有三种:我、你、他;常用叙述方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叙述的顺序:以事情的发展为序、以时间的先后为序、或以空间转换为序、或以时空交替为序等。我按这个思路整理了一个四段结构,分为“起因段、发展段、重点段、结尾段”。指导学生写作记叙文。为了强调记叙文的不同段落在结构中的作用,我向学生讲解各段的基本的特点和通常
在教学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看月亮》一课时,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对月亮充满兴趣,就必须让学生亲自去关注,研究月亮,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并怀着积极的态度去观察月亮,这个过程的本身要比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更为重要。为了培养学生能持之以恒、实事求是地去观察记录月相,在这课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家校联合,师生携手,通过“让我们和月亮一起去旅行”系列主题活动,让我们和月亮一起去旅行,及时对月亮进行关注,及时记录
小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对语言的感受和积累,而不是理性分析。正如课程标准中所论述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那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使用语言的习惯呢?    一、语言训练以口语为起点,并逐步内化为书面语    小学语文课语言训练包括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听
一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是一项连续的系统工程,幼儿德育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句话足以体现品德培育工作在幼儿时期的重要地位。  一、幼儿品德培育的现实意义  幼儿品德培育,即为幼儿德育教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幼儿实施的品德教育和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儿时期心灵净似一张白纸,各种思想观点还没
每个幼儿园每个班级都会有这么一个小角落,在这个小角落里种植植物、饲养小动物以及陈列一些自然物供幼儿观察、认识。这就是我们常见的自然角。我们将这样一个幼儿科学教育的启蒙地--自然角创设的过程分为創设前的序曲、创设中的和声、创设中的小插曲、创设后的尾声:  一、序曲  创设前要结合年龄季节特点并考虑到,如何根据时间更换自然角中的内容以保证自然角的“寿命”要延续一个学期。在一学期里它能给孩子一个连续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