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城市形象传播研究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tt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立足于城市形象传播的学术视域,以实地田野调查方式,从枳文化、榨菜文化、江城文化和涪陵现代特色旅游四个方面探讨涪陵城市形象有效传播的路径,旨在弘扬涪陵本土文化,提升涪陵城市形象,增强文化自信。
  关键词:枳文化;榨菜文化;江城文化;现代旅游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2-0120-02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0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寻味重庆·涪陵创意绘本”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10647005
  一、引言
  涪陵是一个拥有3000年历史的城市,曾多次成为古代都城。“枳己”这个地名可追溯到距今3000年前的《周书·王会》,经多方考证,指如今的涪陵一带。“涪陵”这个地名的意义深远,可追溯至隋唐时期,其含义为“涪水(乌江)旁有巴先王陵墓”[1]。如今的涪陵日新月异,以榨菜文化享誉四方。然而,其城市形象传播并未得到有效发展。本文从枳文化、榨菜文化、江城文化和涪陵现代特色旅游四个方面探讨涪陵城市形象的有效传播,旨在让更多人了解涪陵,提升涪陵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
  二、枳文化
  枳文化的内涵是从涪陵的山川湖泊逐步演变而来的,就如它的名字一般,最早见于《周礼》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虽地处西南,但涪陵的人文风采却与淮北相似。从地理上来说,枳喜光、喜温暖湿润的环境,与西南地区环境相合,也与历史文化相契。但如今的枳文化含义更加广泛,内容更加多元,成为涪陵新时代文化的直接渊源。
  枳性温,如同涪陵人民一般,待人温和;味苦,如涪陵人民从古至今吃苦耐劳的品格一般,独领风骚;辛,又与涪陵特色的火锅文化相似,以辛辣闻名于世;无毒,也同涪陵人直爽率真,坦诚待人,不掺和任何毒辣心思的为人处世风格相符。都说文化即自然的人化,但两者相辅相成。经过上千年的积淀,枳文化与涪陵人民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我们将21世纪的新涪陵文化统称为“枳文化”。枳文化横跨古今,从距今3000年起,囊括各大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特色文化和民俗文化[2]。随着时间的变迁,其已从最初的巴渝民族文化演变为更广泛的地域文化。在新时代,枳文化的内容更加多元,囊括了涪陵的方方面面。枳文化藏于巴王的陵墓,走向江底的白鶴梁,挺进816核军工巨洞,穿过武陵山大裂谷,越过大木花谷,流向沙溪温泉,留下了时代的痕迹。
  世界通过乌江榨菜知晓中国涪陵,在“走出去”的社会发展趋势的引领下,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就要发展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所以我们需要结合新时代的文化内涵,对涪陵文化追根溯源。枳文化作为涪陵文化的直接源头,涵盖了巴国先民敢为人先、团结进取、在艰苦环境建都的开创精神,所以我们需要潜心发掘其精神内涵,将其与涪陵的地方建设紧密结合。
  三、榨菜文化
  近现代以来,涪陵向全国乃至世界输出了自己的特色文化——榨菜文化。乌江榨菜以鲜香嫩脆的风格在市场上保持着绝对的优势。涪陵地处西南片区,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平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有利于青菜头的大面积种植。涪陵地区青菜头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在最冷的4~5℃和大雾的环境下生长,所以结构组织更加紧密,独一无二[3]。除此之外,涪陵的土壤环境也有助于保证其品质,乌江的土壤为紫色土壤,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土壤的品质高,且属于优质地区性土壤。目前,涪陵是我国规模最大、最集中的榨菜产区,并获得了中国“榨菜之乡”的美称。
  进入21世纪后,提到榨菜人们能自然联想到重庆涪陵。同时,涪陵榨菜拥有较好的品质,在市场上占领了一席之地。目前涪陵榨菜已推出多种口味,如红油、酸辣、鲜爽等,可通过其进行多元化的宣传与开发。涪陵通过电视媒体、期刊、网络媒体等对榨菜文化进行大范围、大规模的宣传,甚至在央视投放了15秒左右的特色宣传广告,向大众介绍榨菜的形成与发展,形成了品牌效应。当地的榨菜集团还修建了专门的榨菜博物馆,以介绍榨菜文化,宣传榨菜文化。
  榨菜文化作为涪陵品牌文化,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开发与保护,可以紧跟一些社会热点,开展榨菜美食节、榨菜图片展等活动。
  四、江城文化
  1996年,彼得·海勒斯(中文名何伟,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以及《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的撰稿人),以中美友好协会志愿者的身份在当时的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任教。在两年的时间里,他细心观察,不断记录自己的生活,回国后根据自己在涪陵的生活创作了《江城:两年的长江生活》[4]。该书于2001年在纽约出版,向英语世界的读者展示了20世纪末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该书的出版,让更多的海外读者对涪陵,对江城文化有了比较细致的了解。该书后由长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李雪顺教授翻译,于2012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中文版名为“江城”。中译本的出版,有助于华语读者更好地了解异质文化的“他者”眼中“我”的形象,书中所刻画的涪陵、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来自西方人的观察视角,带有一定的偏见。然而新涪陵人仍然愿意宣传这本书,长江师范学院(原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也鼓励学子阅读该书,且该书的中译者就是该校老师,这本身也是一种城市包容性的体现。
  江城文化涉及现代涪陵的城市生活面貌,通过文学作品对比研究城市形象并寻求文化有效良性传播,可谓另辟蹊径。这种新方式的应用是城市形象传播途径的创新,能提升研究对象的知名度。同时,也能激励涪陵进行变革,使其城市形象传播得到良性发展。
  五、涪陵现代特色旅游
  涪陵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地域组合紧密且多元,适合开展现代特色旅游活动。根据田野调查,结合涪陵实际情况,团队认为可以开展三类现代特色旅游活动,以有效宣传涪陵城市形象,让更多人走近涪陵,了解涪陵。
  (一)山水都市游   从观赏角度来看,涪陵是少数几个能够实现山水多角度观光的城市。游客可以进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深入江底,聆听川江的桀骜故事,感受贬谪一方的文人骚客的诗意。同样可以乘坐游船,在水上观赏两江四岸的美景。即使是短短的过河之旅,也能感受大山环抱的浪漫。如果不喜欢短途旅行,游客也可以乘坐乌江游船,逆流而上,体验峡江美景,思悟项王无言见江东父老的惆怅。在北山坪下,游客可进入江北点易园,去穷理追思。现在,该地正在打造易理文化特色小镇——爻里小镇。在两江广场,游客可在特定季节感受长江、乌江交汇的“鸳鸯锅”盛景。倘若游客喜欢登高望远,涪陵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进入太极森林公园的望州阁或北山坪山顶,获得一种拥抱城市、俯瞰城市的幸福感。
  游客在山水之间转换,既能开阔眼界,又能获得一种多样的体验感。涪陵山水,清秀灵动,能在一张一弛之间,给人以震撼感。
  (二)涪州历史人文游
  从观赏内容来看,涪陵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独特性。既有以点易园、天子殿、望州关等为代表的建筑文化、历史文化,也有以乌江画廊、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武陵山大裂谷为代表的自然风光;既有以泽胜温泉、沙溪温泉、蔺市洋人街为代表的市井文化,也有现代的建筑文化、体育文化、乡间旅游文化。
  涪陵历史人文气息浓厚,游客可以根据自身爱好加以选择。可进入蔺市老街,思考一个又一个大家族的兴衰更迭,也可以踏上龙门桥,感悟百年前桥两头的兵戎纷争,还可以到江东白塔,感叹白塔的安民功绩……两宋时期,该地易理文化大兴,为重要的区域文化中心。如今,涪陵仍然是重庆乃至西南的重要区域文化中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文化,是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目的地。
  (三)江城文化体验游
  从排他性角度看,涪陵具有独特的江城文化。有江的地方就有城市,但城市并不都是“江城”。涪陵是《江城》的背景地,游客可根据文学作品,感受涪陵的城市变迁和文化冲突。这种对比体验形式,是一个独特的潜在的旅游市场增长点,对追求猎奇的年轻游客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2021年是《江城》一书英文原版出版20周年。20年风云变幻,涪陵以一个崭新的形象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20年涪陵的GDP为1225.08亿元,位居重庆第五。2020年10月,涪陵正式成为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节点城市,正深度融入重庆主城都市圈和成渝双城经济圈。《江城》中的涪陵,是一座被污染的、聒噪的、交通不便的小城。如今的涪陵,却是一个经济发达、交通便捷、人民幸福的城市聚落。游客可以以书为媒介,开展江城文化体验游,更好地感受涪陵的变迁,感受改革开放、三峡蓄水以来涪陵所取得的成就。
  六、结语
  通过为期半年的田野实地考察,本项目最终选择以中英文创意绘本为传播涪陵城市形象的载体。这种形式既符合大众审美,又能扩大受众群体的范围。以双语辅之,能更加直观地传播新时代涪陵的枳文化、榨菜文化和江城文化。涪陵文化具有多樣性的特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涪陵城市形象的有效传播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同样具有多样性。
  参考文献:
  [1] 李胜.涪陵历史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1-23.
  [2] 张正武.博大精深的涪陵文化[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11-21.
  [3] 张正武.涪陵文化概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54-56.
  [4] 彼得·海勒斯.江城:两年的长江生活[M].纽约:哈珀柯林斯出版社,2001:152-174.
  作者简介:吴金联(1999—),女,重庆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社会综合。
  何宗晋(1999—),女,重庆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社会综合。
其他文献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在脱贫攻坚宣传报道中,各级各类媒体注重策划,创
近年来新媒体平台迅速崛起,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固有格局,新媒体平台更符合信息碎片化时代受众的诉求.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发展迅猛,配合日益强大的云计算,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
摘要:跨文化传播受诸多因素影响,由文明禀赋决定的语境文化是跨文化传播实现有效沟通的“解码器”。本文以爱德华·霍尔的高低语境文化论这一跨文化传播理论为框架,以CGTN网站俄语频道的文化类短视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对俄跨文化传播中面临的语境文化差异,并得出启示。在短视频时代,可以通过培养多语种主持人、优化翻译手段、丰富形式与内容等途径让中国故事适应不同的语境文化,架起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桥梁。  关键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出版“走出去”步入新征程。本文通过分析当下我国出版“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与动因,总结过去几年的经验,并分析其可行路径,以期为今后出版“走出去”的路径提供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出版“走出去”;对外传播;路径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2-0062-03  回望过去,中国出版界积极开展对外交流,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我国出版
摘要:弱传播理论是对舆论传播规律的提炼,本文将弱传播理论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基于弱传播理论视角存在的网络活动特性,透视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流价值传播沉重化、亚意识形态活跃化、网络群体影响扩大化、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巩固不到位的问题,根据弱传播理论中的“弱定理”“轻规则”“次理论”“主体论”和“时间论”,探求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路径。  关键词:弱传播;大学生;网络思想政
摘要: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女性主义浪潮的发展,社会逐渐将关注的视角转向女性,各行各业的产品围绕女性而诞生。出版物也概莫能外,女性题材图书逐渐成为国内各大出版社和出版公司关注的热点,个别热点话题类图书销量达百万册,甚至数百万册。本文借鉴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整理近十年(2010—2020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畅销书,以之为样本,探究女性题材图书出版的发展脉络和现状,针对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与思
摘要:标题在新媒体推文的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了解其标题特征对提高推文传播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微信公众号推文为例,收集了高阅读量推文的标题文本数据,采用计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标题长度、词频、词性分布、文章阅读量变化趋势四个角度对高阅读量推文标题的特征进行探讨,获得标题长度、词性分布比例、高频词汇组成、不同细分主题标题的特征差异与推文阅读量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优化推文标题提供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使新媒体以蓬勃之势迅速攻占媒体市场,对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冲击。新媒体时代,各类信息真假难辨,部分信息散发者恶意抹黑党和政府的形象,企图制造不稳定因素,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对媒体环境和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对此,地方党报必须发挥积极作用,增强地方党报的舆论掌控力。本文分析地方党报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困境、地方党报把握舆论阵地的意义以及如何把握舆论阵地。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逐步走向深入,成渝双城媒体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就现阶段的探索现状看,媒体依旧未能深入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个独立的虚拟空
摘要:新媒体时代,舆论传播速度加快,使得社会思潮冲突进一步加剧,高校学生对社会多样化的认识更加深入,由此,高校需要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级分类监测、分析、研判、预警,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前提,维护高校教育教学稳定。  关键词: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2-0110-0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山西省哲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