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现代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_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材的内容中有很多德育素材,在教育中,首要的是德育。而进行德育教育,空洞乏味的宣讲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很重要的身教之外,还需要各个学科的渗透教育。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只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德育的渗透,使许多宝贵的德育资源白白浪费了。
  【关键词】 中学语文 德育渗透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育中,首要的是德育。而进行德育教育,空洞乏味的宣讲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很重要的身教之外,还需要各个学科的渗透教育。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只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德育的渗透,使许多宝贵的德育资源白白浪费了。下面就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谈几点看法。
  首先,语文教材的内容中有很多德育素材,如爱国方面的《黄河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等,那磅礴的气势,那雄浑的气概,还用教师去宣讲如何去爱国么,只要教师在授课时能满怀激情,充满了爱国情感,自然会感染到学生的,这就是渗透,还有亲情方面的如《纸船》、《背影》等,革命英雄方面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海燕》等,这需要教师首先体会到文章蕴含的情感,并被它深深地打动,才能在教学中流露出来,从而感染学生,这说起来好像很容易,但做起来不一定容易,因为这些文章虽然很好,但毕竟我们很多老师已经教过很多遍,产生一种麻木之感,教不出激情,感染不了学生,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渗透德育放在重要位置,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利用好这些宝贵的德育资源。
  其次,更重要的是要发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其实每一篇文章中可能都蕴含着启迪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就看我们怎样去发掘,去认识,我们也不能走极端,也就是说也要考虑到语文知识,要综合照顾到,决不是说德育唯我独尊,我们也只是说"渗透"。但有机会时不要忘记德育的渗透,如讲《我的叔叔于勒》时,你有让我们的学生产生对我们社会的热爱么?你有让我们的学生产生爱心,关爱我们身边的人么?也许你有或没有,这就是你注意与没注意的区别,那么,对教学来讲,如果注意了这样的德育渗透,是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的,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比如我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这课时,学生们开始读时,很难读出情感,尽管在技法上作了很多指导,如声调要低沉,速度要慢一些等等,可还是不行,甚至有些学生会感到可笑,情急之下,我想到要让他们"认识"周总理,于是我暂停朗读,而是开始介绍周总理,幸好我还是能举出一些例子的,如一件珍贵的衬衫等,然后我又非常动情地介绍了课文的背景,如海的人潮,悲恸的哭声。终于感动了学生,接下来就好办多了,有些学生竟然流下了热泪,我有了一种成就感,当然要归功于德育渗透,所以德育渗透在教学中既是目的同时也是手段。
  再有,德育渗透要水到渠成,不能生搬硬套。有的文章德育内容多一些,有的就会少一些,要灵活掌握。根据课文的需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做到水到渠成。如讲《捕蛇者说》时,不要一开始就急于讲社会怎么样,剥削怎么样,不要强加给学生,而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感悟,感到"苛政猛于虎",这是我们再去渗透我们的社会怎么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会感到封建社会的黑暗,会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如果再加以引导,会让他们更加热爱学习,团结互助等等。反过来,如果一味的宣讲,不仅失去了语文课的本质——可能会变为政治课——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不能真正对学生起到思想教育的效果。
  还有,德育渗透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避免讲空泛的大道理,这一点很重要,德育不是落实在口头上的,不是你教育了就是完成了任务,要让学生领会,感受,并形成在自己的思想、信念、理想之中,才是真正进行了德育教育。语文教学中更要注意,我们绝不能为了德育而德育,只做表面文章,新的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教学目标中的第三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于是有些老师就不管什么课,什么内容,都要说几句大道理,好像就完成了教学目标,这不就是纯粹的形式主义么?有害而无益。所以,我们在进行德育渗透的时候,要结合课文的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所悟、有所感。真正的领会在心里。比如在讲《黄河颂》这课的时候,如果对学生大讲特讲怎样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要怎样学习,这一定是枯燥和乏味的,而如果让他们谈谈他们的见闻,谈谈他们见过的祖国的大好河山,我想,他们一定会口若悬河,乐讲乐听,进而会产生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会热血沸腾的朗读《黄河颂》,会产生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的美好愿望。这就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达到了德育的目的,才使德育落在了实处。
  最后,德育渗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持之以恒。许多老师对教学的随意性太大,对德育渗透认识也不够深刻,所以对德育渗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来了兴致,不管课文是否适合,就生搬硬套。没了兴致,就只捞干的(只教知识)。这种教育对教学是十分不利的,一是使学生形成了不好的习惯,在学习中只重积累,而缺少感悟和领会。(启迪思想不正是感悟和领会么?)二是教师也不能形成成熟的教学经验。影响教学效果。
  当然,各个学科都可以也应该渗透德育教育,而语文教学中更适合渗透德育教育,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深刻的领会这一点,把我们的教育工作做好,因为我们不仅要教学,还要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德红;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19期
  [2] 朱安荣;别让德育目标成为语文教学的空白[J];中学语文;2009年18期
  [3] 安秀霞;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初探[J];吉林教育;2009年26期
  [4] 张洪义;王玲;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年07期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数学学习活动有着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数学学习的社会意义,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与更强的学习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这是每个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对此,我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1.关爱学生,酝酿兴趣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位学生喜欢、爱戴的老师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师要用一颗赤诚的心,唤
期刊
【摘要】意境被称为"中国画之灵魂",它是画家在艺术创造过程中通过"外师造化"和"中得心源"所碰撞后得出的结晶。因此,绘画是否具有意境,这是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意境 空白 虚实 情景交融    翻开齐白石、任伯年任何一个人的画册,不论这些作品如何的繁简,只要我们对它稍稍品味和体会后,就会有种意味深长的东西从外面潜入心头,引起我们一连串的联想和想象,这种意味深长的东西大概就叫做"意
期刊
【摘要】学生的自评互评小组评价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协作精神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的口头评价书面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把鼓励变成行动。  【关键词】自评 互评 小组评价 口头评价 书面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评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一张试卷解决一切问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往的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评价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课
期刊
【摘要】高三复习阶段,教师要把重点切换到提升学生答题的能力上来,这有利于学生跳出题海,减轻学生负担,且有助于他们轻松答题,以达到减少主观题失分的效果。  【关键词】高考复习 主观题 答题能力    新的政治课程要更加强调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把学科的理论逻辑和社会现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有效提升政治课教学的生命活力。而以上目标要求,最终都会在高考卷中充分体现,尤其是主观题。因此学生的"综合阐
期刊
【摘要】英语思维对英语学习和英语运用是至关重要的。英汉思维差异不但困扰山区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如何培养山区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将成为广大山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山区学生英汉思维差异存在的原因和探讨怎样培养山区学生的英语思维为重点,并试图探索出如何培养山区学生用英语思维去思考 、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山区学生的思维方式由汉语思维向英语思维的转变,这对帮助学
期刊
1.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有:1、乐于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2、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3、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要求幼儿园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的选择、计划活动,以多种形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
期刊
【摘要】本文就如何借助音乐的文本素材、优美的教学语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法来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把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相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音乐欣赏 欣赏方法 教学效果  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等的限制,他们对于音乐的认识相对肤浅,常常受到社会环境的左右。因而对学生加强引导
期刊
【摘要】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学校教育肩负了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因此,学校教育应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的地位。  【关键词】知识经济 创新思维 语文实践 创造能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促使社会走上了信息化、智能化、国际化的新阶段。进入21世纪,时代的发展不
期刊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基础场所,随着教育体质的改革,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观念随着发生转变。在以学生分数为重点的岗位考核机制下,教师的工作重点默默地转变为教好书,学生的分数成为教师的命根,为了赢取高分数,教师花了大量精力,而后在统考中取得了第一名,教师便成为好教师,学校赢得了教学质量好的美誉。分数、名次成为教育质量的代名词,然而教育中的重点之一,育人便在紧张的教授文化知识过程中,被慢慢淡化了。有师感叹:"学生
期刊
【摘要】农村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主观随意性太大,重"管"轻"导",重"教"轻"学"是导致农村学生品行不良的主要原因。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农村学校必须全面系统地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和道德意识,完善道德教育方法,推进学生优秀思想品德的形成。  【关键词】农村学校 道德教育 思考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在不断增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