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语版的《鲁迅小说选》

来源 :藏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xue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语版《鲁迅小说选》(LU SIN  ELEKITAJ NOVELOJ),香港远东使者社和东方呼声社合印,这本书是作为“中国文学选集第一卷”于1939年出版。此时鲁迅先生已经逝世。
  全书139頁,大32开,书的封面简朴、大方,共分三部分,中间部分突出的是鲁迅先生的照片,上部是分两行文字写的书名LU SIN  ELEKITAJ NOVELOJ(鲁迅小说选),最下面有三行世界语文字 ELDONIS, ORIENTA KURIERO kaj VOCOJ el ORIENTA, HONG KONG (香港 远东使者社和东方呼声社 编辑)。书的内页文字与此相似,只是鲁迅的照片换成两行文字,内容是“此书是中国文学选集第一卷”,下面文字只是把ELDONIS换成年份1939,其他照旧。
  全书收11篇鲁迅小说的世界语译文:La taglibro de l’frenezulo (《狂人日记》)、Medikamento (《药》)、Morgau (《明天》)、Malgranda incidento (《一件小事》)、Rekonto pri la keroj (《风波》)、Naskigloko  (《故乡》)、Blanka lumo (《白光》)、La publiko (《示众》)、La soleca homo (《孤独者》)、Funebro pri l’ pasinteco (《伤逝》)、Eksedzigo (《离婚》)。
  这本《鲁迅小说选》由多人翻译成世界语,译者包括安偶生、方善境、冯文洛、潘逖书、徐声越等。
  安偶生(世界语名Elpin)1907年生于朝鲜黄海道,他是暗杀日本侵华司令伊藤博文的抗日义士安重根的侄子(其父安恭根系安重根的弟弟)。他14岁左右随家庭到我国上海,曾就读并毕业于上海仁成小学和中法学堂,也在震旦大学、广东大学、中山大学等高等学府读过书。1927年左右开始学习世界语,他通晓俄语、汉语、法语、英语和世界语,1935年他在上海讲授世界语。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与中国世界语者团结一致,反对共同的敌人。抗战胜利后安偶生即回韩国并在那里与韩国世界语者一起,为发展世界语奔走。1946年4月14日他出席了第一届韩国世界语大会,其后就没有了信息。有人说,20世纪90年代安偶生在朝鲜去逝。
  方善境(1907-1983)(世界语名Tikos),曾用焦风、干铁等笔名。1924年开始学习世界语。1929年同肖从云、傅壁城、薛诚之创建汉口世界语同志会,出版《光明》会刊。后更名为汉口世界语学会,并出版《希望》杂志。方善境很早就与鲁迅先生有联系,1929年开始与鲁迅先生通信,并给鲁迅先生寄刊物,这在鲁迅日记中有记载。例如,1929年11月6日“得黎锦明……方善境等信与稿。”(《鲁迅日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8月第1版,663页)1930年4月12日“得方善境信并《新声》四张,另有《希望》数张,嘱转寄孙用,即为代发。”(《鲁迅日记》690页)鲁迅第二天就给方善境写了回信,此信收到《鲁迅书信集》中,鲁迅写给方善境两封书信件得以保存下来。新中国成立后,方善境与上海同志一起创办《人民世界》月刊。1951年当选为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理事。1958年调《中国报道》后担任翻译、改稿、定稿工作,以后又参加《毛泽东诗词》世界语译文的定稿工作。
  20世纪初,世界语刚传入中国,鲁迅就热情支持世界语。1923年蔡元培、李石曾等人创办了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鲁迅是学校董事之一。1923年6月,他向学校捐了一笔款,并义务为学生讲授《中国小说史略》。他身边的青年中有不少世界语者,如巴金、王鲁彦、向良培、钟宪民、荆有麟等。鲁迅鼓励他们翻译世界语文学作品,还在自己创办的刊物上,为世界语译作提供发表园地。
  世界语杂志《世界》(La Mondo)创刊于1932年12月15日,每期都赠送给鲁迅先生,当刊物经济困难时,鲁迅向它捐款。1936年8月,《世界》写信给鲁迅,征询他对世界语的意见。当时鲁迅已经重病在身,仍支撑着复信《世界》杂志社:“我自己确信,我是赞成世界语的,赞成的时候也早得很,怕有二十年了吧。但是理由却很简单,现在回想起来:一是因为可以由此联合世界上的一切人——尤其是被压迫的人们;二是为了自己的本行,以为它可以互相介绍文学;三是因为见了几个世界语家都超乎口是心非的利己主义者之上。”鲁迅的回信在《世界》杂志1936年9、10期合刊第1版发表,使世界语者深受鼓舞。
  鲁迅逝世以后,中国世界语者积极认真地翻译出版他的著作。1937年冯文洛将《孔乙己》译成世界语,发表在匈牙利出版的《文学世界》上;1939年这本多人合作的世界语版《鲁迅小说选》出版。
其他文献
25年前,在内蒙古临河这座北方城市里,一个中国餐饮业的辉煌之梦正在酝酿。谁都没有想到,就在这25年间,起初的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黄土坡小吃店”会慢慢发展成为一家拥有全国近60家店面,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的知名餐饮品牌:“西贝西北菜”。  西贝梦的开端和成长  2013年5月底,西贝在内蒙古临河起源店举办了盛大的庆祝西贝集团成立25年的庆典活动,这次活动对西贝来说,无疑是完成了一次企业生命的接力:25
期刊
餐:妈妈红烧肉推出后受到了各界关注和好评,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付洋:妈妈红烧肉推出后,电视台、广播电台、杂志等媒体都给予了介绍,我当时也没有想到会受到各界的关注,通过这件事让我知道,当下人对家乡味道的这种眷恋、期待以及迷恋,家乡的味道给我们现代人留下的印迹是什么,这就是对儿时的回忆,是对家乡的记忆和对母亲厨艺的记忆,因为家是每个人永远思念的地方,红烧肉在70、80年代或者说每个人童年都是一种简单
期刊
古籍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的根脉所系,加强古籍保护工作,守护文献典籍是图书馆的一项神圣使命。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科学、规范和有序地推进“十四五”时期中华古籍保护工作,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以下简称广东省馆)将围绕古籍普查、古籍修复、古籍整理出版、古籍数字化、古籍人才队伍建设、古籍宣传推广、粤港澳大湾区古籍保护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在回顾总结“十三五”
期刊
餐:作为一名京籍厨师,哪种具有北京特色的酱料让您印象深刻,原因是什么?  陈庆:那应该说是芝麻酱,因为在我的小时候,芝麻酱是一种奢侈品,而且是限量的,在购买芝麻酱的时候是要凭购货本的,通常每家1个月只有几两,跟糖、油是一个待遇,可见那时对芝麻酱的重视程度之高。我小时候,芝麻酱都是百分之百的芝麻做成的,现在大多会在芝麻酱中掺入花生酱,而我个人更喜欢最原始的那种纯芝麻酱,因为那种芝麻酱带给人口中的厚度
期刊
早在1974年,原籍浙江温州的陈建欣先生就移民荷兰。和大多数的华侨一样,他也选择了餐饮业作为在异国谋生的手段。1983年的一次旅游,让陈建欣了解了另一个欧洲国家——西班牙,并深深爱上了这片热土。  “那次旅游我发现相比于荷兰人的精打细算,西班牙人生活得更率性,他们热爱美食,餐馆里总有人排队,这里的气候也更温暖,我当时就想,为什么不来西班牙开餐馆?”敢想敢干的他回到荷兰后就卖掉了餐厅,于次年举家移民
期刊
5月31-6月2日,2013中国国际餐饮博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召开。作为国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力最强的国际餐饮业盛会,其展览面积高达万平米,并以“合作发展共赢与全球餐饮产业伙伴携手走向成功”的主题,吸引了数百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数万名观众的踊跃参加,其中不乏如李先生、可口可乐等观众耳熟能详的知名企业,而中国餐饮打印领域领军品牌的爱普生也不负众望,携旗下众系列餐饮专用微型打印机TM-T
期刊
贾凯出生于吉林,祖籍湖南,早年曾在部队工作,后转业到国家体育总局,历任连长、秘书、处长等职。在国家体育总局从事运动餐饮管理工作期间,贾凯先生率先提出运动餐饮的概念,总结了运动员餐的规律与特点,将中西餐文化有机结合,使运动餐饮得以快速发展,从而成为中国餐饮行业的重要分支。2008年奥运比赛期间,贾凯受邀担任北京奥运会运动员村、国际广播中心、主新闻中心等餐饮模式评审专家;2009年10月,入选新中国6
期刊
多年持续高速增长的餐饮行业在2013年迅速出现了重大的拐点,2012年年底,新一届政府“厉行勤俭节约”的“八项规定”的出台,公款高消费被迅速扼止,餐饮行业面临重新洗牌的过程迅猛到来。净雅作为一座17家酒店构成的餐饮帝国,自然首当其冲受到冲击。“我预计今年7月份之前,中高档餐饮企业能倒掉一半。”尽管这次的形势不容乐观,但是张永舵在谈到这次危机时,依然面露从容和自信。“越是危机的时刻,越是英雄辈出的时
期刊
近日,国家图书馆与全国公共图书馆启动文献共享借阅计划。该计划旨在充分发挥国家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专业人才、行业组织和品牌影响的优势,以优质图书的阅读和分享为手段,与全国公共图书馆合作建立文献借阅共享机制;整合其他图书馆和社会图书资源,共建全国图书馆公共数据平台;加强对地方图书馆的文献支援,充实其可借阅文献数量,实现国家图书馆文献资源在地方馆落地。  国图积极引领提供文献72万余册  该计划实施分两阶
期刊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马藏》第一部6至8卷日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继2019年5月第一部1至5卷首发后的新成果。  第一部6至8卷收入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相关文献共11册,约180万字。至此,已经出版的第一部前8卷,共收入1894至1904年间的著作(含译著)39册,约550万字。这些文献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起始阶段的重要文本,呈现了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思想过程和文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