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教师在教学中开始提高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再盲目地追求学生的分数,而是更加关注对学生学习态度、能力的培养。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往的题海战术,不再适合现代教学的要求。在新的时期必须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充分发挥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此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策略;教学情境;小组活动;典型案例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只有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才能得到保障。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可是数学知识理论性较强的特点也容易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缺乏学习的动力,导致许多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理想。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小学数学教师们正在积极努力地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仍有不足之处,基于此,本文将简要地谈一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只有当学生对一门学科有了兴趣,他们才会有学习的欲望,在能积极主动地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勇攀高峰。但是因为数学是一门比较科学严谨的学科,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强,而且有一些数学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导致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加之小学生本身由于年龄的限制,自制力比较差,所以不能在课堂上一直进行理論知识的传授,由此,教师可以根据现实生活,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圆》这一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些图片,例如,汽车的轮胎、盘子、圆形看台等等,在这些图片里都是利用圆的特性而设计的物品,然后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例子?”在教学最小公倍数之后,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说:“张强、王亮和李华三人在假期的时候都喜欢去图书馆学习,张强3天去一次,王亮和李华分别是5天和6天。7月10号这一天三人相遇了,请问三人下一次相遇是什么时候?”运用这种创设情境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开展小组活动,引导学生交流协作
新课程教育理论要求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希望现代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于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开始进入大家的视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交流和探讨的过程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开展小组活动的时候,为了提高小组学习的质量,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首先要明确小组活动的目标,引导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的意识,从而保证小组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比如,在教学《口算乘法》《口算除法》时,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首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小学成员之间相互练习。因为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进行检测,而利用小组活动既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得到锻炼,也能节省教学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各科的教学当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保障数学教学的有效进行。
三、利用典型案例,培养学生数学思想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教授学生基本的概念、公式、定理,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自学能力,这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传授数学思想,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传授学生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有意识地锻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比如,利用数形结合解决植树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直线,根据题目要求,用竖线代替要植的树,这样就能轻松地发现间隔数和要植的树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数形结合,还能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概念、公式、定理等。推算三角形面积公式S=a*b/2的时候就涉及到了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把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数学思想。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利用好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对数学思想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广大教师共同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紧紧跟随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玉萍.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黑河教育,2019(08):67-68.
[2] 王继奎.浅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24):139.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策略;教学情境;小组活动;典型案例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只有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才能得到保障。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可是数学知识理论性较强的特点也容易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缺乏学习的动力,导致许多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理想。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小学数学教师们正在积极努力地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仍有不足之处,基于此,本文将简要地谈一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只有当学生对一门学科有了兴趣,他们才会有学习的欲望,在能积极主动地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勇攀高峰。但是因为数学是一门比较科学严谨的学科,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强,而且有一些数学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导致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加之小学生本身由于年龄的限制,自制力比较差,所以不能在课堂上一直进行理論知识的传授,由此,教师可以根据现实生活,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圆》这一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些图片,例如,汽车的轮胎、盘子、圆形看台等等,在这些图片里都是利用圆的特性而设计的物品,然后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例子?”在教学最小公倍数之后,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说:“张强、王亮和李华三人在假期的时候都喜欢去图书馆学习,张强3天去一次,王亮和李华分别是5天和6天。7月10号这一天三人相遇了,请问三人下一次相遇是什么时候?”运用这种创设情境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开展小组活动,引导学生交流协作
新课程教育理论要求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希望现代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于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开始进入大家的视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交流和探讨的过程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开展小组活动的时候,为了提高小组学习的质量,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首先要明确小组活动的目标,引导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的意识,从而保证小组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比如,在教学《口算乘法》《口算除法》时,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首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小学成员之间相互练习。因为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进行检测,而利用小组活动既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得到锻炼,也能节省教学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各科的教学当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保障数学教学的有效进行。
三、利用典型案例,培养学生数学思想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教授学生基本的概念、公式、定理,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自学能力,这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传授数学思想,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传授学生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有意识地锻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比如,利用数形结合解决植树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直线,根据题目要求,用竖线代替要植的树,这样就能轻松地发现间隔数和要植的树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数形结合,还能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概念、公式、定理等。推算三角形面积公式S=a*b/2的时候就涉及到了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把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数学思想。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利用好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对数学思想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广大教师共同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紧紧跟随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玉萍.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黑河教育,2019(08):67-68.
[2] 王继奎.浅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2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