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之后:为什么不再爱劳动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wuy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钱产生的“续航力”,在第二个星期就会跌至60%,到了第六个星期,如果父母不大幅度提升报酬的话,这种动力只剩下8%!
  “孩子10歲了,一点家务活都不会干。手绢袜子也要我洗,房间乱得像狗窝……”在家长论坛里,经常可以看到父母对孩子不爱劳动的抱怨。
  其实,孩子从天性来讲,对劳动并不恐惧;曾几何时,他们还跃跃欲试呢:看见你在擦桌子,就会伸出小手抢抹布;看见你扫地,就会回过身去找垃圾铲……
  不过这些情况,多数发生在6岁之前。
  儿童行为专家发现,在6周岁之前,孩子劳动意识的萌生只与一件事有关:劳作本身的趣味性。也就是说,孩子觉得劳动更像是一种游戏。他洗碗,是因为洗涤剂产生的泡泡吸引了他;他帮妈妈晾衣服,是因为在晾衣绳下钻来钻去相当好玩。
  但为什么,过了6岁之后,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再觉得劳动好玩?
  那就得看看,你是否有以下3种错误认知,扑灭了他们的劳动积极性。

1.你是否认为做家务是一件“差事”?


  家长日常处理家务时,看见跃跃欲试的小手,总是以怕麻烦的态度去拒绝——“这活好累的,你别在这给妈妈添乱了!”“这很辛苦的,你做不来的……”
  其实,家长不该只把家务视为负担、累活儿和苦差事,而理应向着“照顾家人”的方向去引导。换言之,让孩子做家务,等于让其一方面有意识地照顾自己,一方面通过分担家务关心、照顾家人。
  孩子完成家务之后,尤其应感谢、鼓励他们对父母、兄弟姐妹的关心和照料:“谢谢你帮妈妈完成了这事!”“你的地拖得好干净!”

2.你是否表露过对劳动者的不尊重?


  有些家庭请了钟点工或保姆,家长每每摆出雇主的架子来,要阿姨帮忙时不用“请”字,对阿姨的服务也不表示感谢,有时甚至呼来喝去,居高临下。当着孩子的面收快递时,不仅吝于对满头大汗的快递员说声“谢谢”,相反还摆出一副“我买了你的服务,你就要让我满意”的样儿。当着餐厅服务员、超市收银员,或者正在扫街的清洁工大叔的面,有的家长还会不失时机地“教育”孩子说:“瞧,这就是学习不好的下场……”
  如果你有这样做、这样说,你的孩子肯定会有一种“劳动好下层、好低级”的感觉,又怎么可能会爱上做一名劳动者?
  这些家长们不知道:任何一种劳动,都能驱除无能与惰性,都能滋长自信,也都应赢得周围人的尊重。家长自己不对为自己服务的劳动者充满傲慢,孩子才不会把劳动分出三六九等来。

3.你是否为孩子所有劳动明码标价?


  有的家长喜欢给各种家务活儿明码标价,比如倒一次垃圾或下楼拿一次快递可得1元,洗一次碗可得2元,整理自己的房间可得3元,帮家里大扫除可得5元,等等。
  一开始,孩子的热情十分高涨,赚钱动力十足。慢慢地,家长发现孩子变成了财迷,开始讨价还价:为了把整理房间的价码提升到5元,他宁可让房间乱成狗窝;为了多赚倒垃圾的钱,他一天下楼10次,用掉10只垃圾袋……
  美国的儿童行为研究发现,想让孩子做家务,金钱产生的“续航力”,在第二个星期就会跌至60%,到了第六个星期,如果父母不大幅度提升报酬的话,这种动力只剩下8%!
  还剩这么一点儿动力,你的孩子不爱做家务有什么奇怪的?
  那么,劳动对孩子有多么重要呢?它到底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我们见到的成功人士,回忆他们的少年时代,都感应到父母对其劳动能力的培养功不可没。原因有二:

1.劳动带给孩子:责任担当


  美国总统特朗普是一名成功的地产商,他的长女伊万卡因为出色的学业成绩与商业才能,早就成为父亲的左膀右臂。伊万卡回忆说,从她很小的时候开始,父母就只肯供应她学费;她的生活费,甚至包括给父母打电话的钱,都是她打工获得的。
  伊万卡是孤例吗?才不是。
  针对48名当年只有8岁的儿童,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做过一项持续25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在孩子8岁时,家长就非常看重培养其劳动观念与技能,并保证孩子每周参与家务劳动不低于12小时的,孩子在33岁时就职大企业或自主创业、并取得一定成就的比例高达64%;而孩子8岁时,劳动能力非常差,家长也宠着不让干活的孩子,上述比例只有20.5%,不及前者的1/3。
  这说明一件事:当你扼杀孩子对劳动的渴望时,你还扼杀了孩子的责任意识,这将对其未来二三十年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负面影响。

2.劳动教会孩子:体恤他人


  现在很多家长都意识到,孩子未来要有成就,情商相当重要。
  什么叫情商高?心理学家通俗化的解释是:能够体察别人的各种情绪,得体地给予回应,让对方得到深切的安慰。简单来说,就是对他人有体恤之心,不会认为自己才是太阳,别人都是微不足道的行星与卫星。
  可是对孩子来说,这种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本来就很自然啊。
  怎样打破?怎样让孩子体恤别人?劳动很重要:
  只有端过盘子的、弯着腰洗过一水池碗碟的人,才能体会到餐厅服务员的不容易,才会对服务生真诚地道谢;
  只有修剪过灌木与草坪、篱笆与花卉的人,才能体会到都市园林工人的不容易,才不会干出践踏花草的事儿来;
  只有被大扫除累得满头大汗的人,才能体会到清洁工的辛苦,才不会随地吐口香糖、把杂物扔到马路两侧的花坛里……
  事不经过不知难,如果我们今天舍不得让孩子在劳作中吃苦流汗,他就很难学会尊敬替他服务的人,更难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去反思自己,体恤世界。
其他文献
听觉嗅觉非常灵敏  我们是群居动物,由年长的雄性带队。除了会通过闻气味发现天敌,我们还会时时警惕地竖起耳朵。一旦有狮子和鬣狗靠近,我们立马围成一个圆圈,头对着头,屁股向外,随时准备蹬起后蹄,踢走敌人。  犬牙很鋒利,人称“老虎马”  爸爸告诉我,雄斑马有四颗犬牙,一旦咬住天敌,绝不轻易松开,草原上人称“老虎马”。不过这牙齿不光是用来打架的。有时为了吸引异性,我们也会露出牙齿,做出似笑非笑的表情。 
秋风起,天气燥。秋天是宝宝们生病的高峰期,难怪不少年轻的父母经常会感叹,多事之秋烦恼多。为此,儿科医生专门向家长介绍了秋季腹泻的防治办法。  秋季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高发于6个月到2岁之间的孩子。这是因为婴幼儿的抵抗力弱,耐受力比成人差,身体的免疫功不能很快适应天气的突变,因而容易受到病毒侵害。特别是刚入园的孩子家长要特别注意。  腹泻多是婴幼儿感染了轮状病毒后产生的,主要表现为频繁的腹泻,次
折疊起来的两条毛巾,形状看起来差不多。展开之后,你觉得哪一条会更大?
这次我们的座驾途昂X,也在原先庄严硕大的身形上有了“诗情画意”般的变化,在它的后缀加了X之后,灵动的性格便油然而生。  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一天,楠溪江上漂来一叶扁舟,打破了这里的平静。船首立一人,长袍飘逸,以兴奋和新奇的目光打量着这方古朴秀美的山水,胸中激荡起万千涟漪。他便是从京都建康跋山涉水而来的谢灵运。他开创了山水诗的先河,寄情于永嘉的山水间,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篇。  而这次我们的座驾途昂x,也
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串门,看看莫奈家的花园,数数池塘里有几朵睡莲。    小萱刚满4岁的时候,我带她去看了为纪念梵高逝世125周年而举办的“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展。当时没寄望她能看出什么来,就是想让女儿看看我最爱的画家,仅此而已。可是她带给我的回馈长达至今,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艺术的强大感染力。    那天,电影般的幕布转换搭配钢琴大提琴的音乐,让人仿佛置身画家的世界,女儿和她的小朋友坐在大厅中央静默着,
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尚浅,经常一听到节奏便乱吼乱叫,想让她唱好歌曲,关键得看用什么方法。  跟着图画学唱  一些歌曲的歌词复杂且难以理解,常常令小艾无从记起,为了更好地帮助她理解歌词,我的招数是:图形与歌曲相结合。比如学唱歌曲《大鞋与小鞋》时,我先让小艾穿上爸爸的大鞋走路,感受大鞋的厚重,听一听走路时所发出的声音;再换上她自己的小鞋,感受下小鞋的轻快。这样,当我画出象征着大鞋的船儿在海上航行,和犹如小
3岁的童童,已经持续便秘两周多了。每次大便时都会说肚子疼,经常哭闹半天也拉不出多少。起初以为是饮食不当,可是调整饮食之后,便秘还是没缓解;用了润肠通便的方法,效果也不明显。  后来医生了解到,今年童童准备上幼儿园,为了能让她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从一个月前开始,家长每天早晚对她进行排便训练,每次20~60分钟,直到排出为止。  医生这才找到童童“便秘”的根本原因:跟身体关系不大,而是“心理性便秘”。 
除了吃喝拉撒,睡觉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为了让孩子睡个好觉,妈妈简直是有求必应,各种迁就。  只是,这样真的对孩子好吗?  “坏习惯”之:吮手指  心理解析:吮吸大拇指让孩子有安全感,这一般是出生后母乳不够,孩子吮吸动作没有得到满足造成的;另外,幼时在妈妈怀里习惯奶睡的孩子,也容易从这一动作中寻找安全感。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儿童来说,在目睹了父母争吵、大人发脾气等场景后,心理高度紧张,也容易不自觉地从睡
去年种下的冬小麦们,身上逐渐长出嫩绿的麦穗,心里默默  期盼着丰收的到来。但细细一看,除了麦穗,它们身上还长出了许多针一般的麦芒。古人把这个过程叫做“抽芒”。  你知道小麦抽芒是要做什么用吗?  麦苗们的生长期,足足有8个月长。这期间,它们最怕的天敌就是小鸟啦!因为没有脚,也不会动,它们想赶走小鸟,就只能靠身上的麦芒。麦芒如同刺猬身上的刺一般,让啄食麦穗的小鸟简直无处下口,最终知难而退。另外,麦芒
读完一本书,伸出手指,爸爸妈妈和宝宝轮流“出题”,把阅读变成小游戏,这样会有趣得多。  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阅读的国家,在公众场合,你可以看到头发花白的老年人捧着厚厚的书看得津津有味;在图书馆,你可以看到父母们给坐在婴儿车里、还含着安抚奶嘴的小宝宝读绘本;在交通工具上,年轻人手捧书籍看得入迷的画面也是司空见惯。  逃逃在美国上学这几年,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学校老师对阅读的重视。尤其在幼儿园和学前班阶段,